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能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让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充满生机。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一学习方式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本文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为例,谈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清楚的几个核心原则。
关键词:初中化学;合作学习;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0-076-1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复制知识的过程,学生应该成为知识建构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当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时,他们的学习才会更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正是有效践行这一理论的学习形式,也正在为广大教师所采纳,但是在实际的实施中不少老师仅仅关注了“合作学习”的表面含义,仅仅注重了小组的分组形式;注重了课堂的讨论,注重了小组的成绩汇报,而忽略了它们应遵循的几个重要原则,因此大大降低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因此,本人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为例,谈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清楚的几个核心原则。
1.合作学习应该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在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形式往往不是贯穿于整节课的始末,而是与教师的讲解、演示及学生独立学习相结合,只有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讨论选择适当时机开展合作学习,才能取得较好效果,如果在合作学习前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将会出现整个课堂表面热热闹闹,但知识的构建虚无缥缈,起不到什么效果,特别是学困生只是一个看热闹的看客,长期下去,学困生将失去学习的兴趣,基于这一现实,在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在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之后,再进行合作交流,这样才能给不爱动脑筋或学困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例如,在《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这节课的教学中,教者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上内容,特别是“活动与探究”栏目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将实验a与实验b、由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给他们需要用的仪器与药品让学生亲自动手。小组合作使每人完成一个实验,共同体验到不同类物质的溶液会使酸碱指示剂产生不同的颜色,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合作学习要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任务。
学源广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学习的动因,应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学生应通过学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小组合作才有明确的载体和方向,避免只知表面合作,不知道合作做什么的无效环节。例如,《氧气的获得》一节教学时,实验一,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会发现在实验中由于操作的不当会出现这样与那样的问题,在各小组汇报中汇总出以下问题:①水槽中水变红色;②实验时试管口炸裂甚至炸碎了;③实验完毕水倒流到试管里,试管炸裂;④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收集的氧气时现象不明显等等,这些问题经过老师与每个组同学共同分析后,学生再一次做实验,基本上未出现,这样就起到了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即刻解决的作用,学生整个实验的操作步骤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得到解决。
3.合作学习要营造组织有事做、人人有事干的氛围。
在开展合作学习前,教师应该做好学生调查,让小组每个成员承担与其兴趣相当的部分任务,要使得在小组内部能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这样才可以使个人优势最大化,以获得最佳的总体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划分小组时应尽量采用“异佳小组”,让每一个小组中都有“各种人才”,在课堂布置任务时明确小组的共同目标,要让每一个小组都有事做,且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目标。
例如,初中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的应用教学中,学生接触面不算太窄,但有意识获取知识的面有限,针对具体生活还是一知半解,因此,课前教师让学生去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在课堂上每个小组将收集到的有价值的信息展示给全班同学,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收集者”、“信息梳理者”、“课堂汇报者”、“小组服务者”各司其职,各展才能,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增长学生的才干,培养了学生搜集材料、梳理材料、分析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探究钢铁锈蚀的影响因素的实验,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要求学生在一节课中解这些是不可能的,教师可以将学生猜测的影响因素分配到各个小组,每个小组承担一个因素的探究实验(一般一周后上这节课),课后,如果时间允许,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就更好。这样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合作的意义。
4.合作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优者更优,弱者变强。
在合作学习中,个体展示是亮点,是每节课的高潮,为了避免每次展示都是学优生的表演,教师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确定展示的同学,鼓励学困生进行展示,并在组内形成优等生对学困生的帮扶及优等生与优等生相互激励机制。另外,教师在备课时,应在了解他们学习能力及学情的基础上,布置与之相适应的学习内容,即在同一课堂内呈现不同的学习任务,这样使优者更优,弱者变强,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走下讲台成为参与者、促进者。
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作为小组的一分子,倾听学生之间的意见,参与他们的讨论,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了解,注意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过程和质量,帮助学习掌握合作、交流的方法,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为讲授者,而是合作者,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为“指导——参与”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之间的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观点,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合作学习;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0-076-1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复制知识的过程,学生应该成为知识建构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当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时,他们的学习才会更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正是有效践行这一理论的学习形式,也正在为广大教师所采纳,但是在实际的实施中不少老师仅仅关注了“合作学习”的表面含义,仅仅注重了小组的分组形式;注重了课堂的讨论,注重了小组的成绩汇报,而忽略了它们应遵循的几个重要原则,因此大大降低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因此,本人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为例,谈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清楚的几个核心原则。
1.合作学习应该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在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形式往往不是贯穿于整节课的始末,而是与教师的讲解、演示及学生独立学习相结合,只有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讨论选择适当时机开展合作学习,才能取得较好效果,如果在合作学习前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将会出现整个课堂表面热热闹闹,但知识的构建虚无缥缈,起不到什么效果,特别是学困生只是一个看热闹的看客,长期下去,学困生将失去学习的兴趣,基于这一现实,在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在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之后,再进行合作交流,这样才能给不爱动脑筋或学困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例如,在《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这节课的教学中,教者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上内容,特别是“活动与探究”栏目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将实验a与实验b、由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给他们需要用的仪器与药品让学生亲自动手。小组合作使每人完成一个实验,共同体验到不同类物质的溶液会使酸碱指示剂产生不同的颜色,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合作学习要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任务。
学源广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学习的动因,应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学生应通过学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小组合作才有明确的载体和方向,避免只知表面合作,不知道合作做什么的无效环节。例如,《氧气的获得》一节教学时,实验一,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会发现在实验中由于操作的不当会出现这样与那样的问题,在各小组汇报中汇总出以下问题:①水槽中水变红色;②实验时试管口炸裂甚至炸碎了;③实验完毕水倒流到试管里,试管炸裂;④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收集的氧气时现象不明显等等,这些问题经过老师与每个组同学共同分析后,学生再一次做实验,基本上未出现,这样就起到了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即刻解决的作用,学生整个实验的操作步骤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得到解决。
3.合作学习要营造组织有事做、人人有事干的氛围。
在开展合作学习前,教师应该做好学生调查,让小组每个成员承担与其兴趣相当的部分任务,要使得在小组内部能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这样才可以使个人优势最大化,以获得最佳的总体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划分小组时应尽量采用“异佳小组”,让每一个小组中都有“各种人才”,在课堂布置任务时明确小组的共同目标,要让每一个小组都有事做,且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目标。
例如,初中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的应用教学中,学生接触面不算太窄,但有意识获取知识的面有限,针对具体生活还是一知半解,因此,课前教师让学生去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在课堂上每个小组将收集到的有价值的信息展示给全班同学,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收集者”、“信息梳理者”、“课堂汇报者”、“小组服务者”各司其职,各展才能,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增长学生的才干,培养了学生搜集材料、梳理材料、分析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探究钢铁锈蚀的影响因素的实验,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要求学生在一节课中解这些是不可能的,教师可以将学生猜测的影响因素分配到各个小组,每个小组承担一个因素的探究实验(一般一周后上这节课),课后,如果时间允许,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就更好。这样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合作的意义。
4.合作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优者更优,弱者变强。
在合作学习中,个体展示是亮点,是每节课的高潮,为了避免每次展示都是学优生的表演,教师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确定展示的同学,鼓励学困生进行展示,并在组内形成优等生对学困生的帮扶及优等生与优等生相互激励机制。另外,教师在备课时,应在了解他们学习能力及学情的基础上,布置与之相适应的学习内容,即在同一课堂内呈现不同的学习任务,这样使优者更优,弱者变强,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走下讲台成为参与者、促进者。
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作为小组的一分子,倾听学生之间的意见,参与他们的讨论,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了解,注意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过程和质量,帮助学习掌握合作、交流的方法,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为讲授者,而是合作者,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为“指导——参与”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之间的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观点,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