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作为高中教育体系中一门难度相对较大的学科,知识内容也显得更为深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水平要求较高,以至于在学习过程中极易遇到诸多障碍与疑难点,教师可创设有效情境助力物理教学,帮助他们高效学习,使其不再惧怕物理.
关键词:创设情境;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7-0064-02
收稿日期:2021-06-25
作者简介:邓莉(1976.10-),女,江苏省江阴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
创设有效情境即为应用情境教学法,这是一种教师刻意创设或有的放矢引入以形象为主体、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场景,把知识融入其中,引发学生的态度体验,辅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使其心理机能也有所发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创设有效情境,将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变得具体和易懂,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他们深层次理解物理知识.
一、密切结合实际生活,创设真实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近年来日益流行的一种新式教学方法,现已广泛运用至各个教育阶段的各个学科当中,且衍生出很多新式教学手段.其中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材中蕴含着不少生活化元素,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物理现象,很多生活现象也能通过物理知识来解释.对此,高中物理教师可密切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有效情境,根据教材内容有目的性的引入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据此营造真实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辅助他们更好的学习.
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时,教师先在课件中播放一组生活中的画面,如:树叶从树上飘落下,雨滴从屋檐上下落,雪花从天而降等,要求学生观察和讨论,使其分享生活中的一些类似经历,让他们初步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现象.接着,教师讲述: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落体运动,下落快慢在不少情况下是不同的,从苹果树上落下的苹果和飘下的树叶能一起同时下落吗?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吗?怎么证明?引导学生提出猜想: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质量大的物体下落速度比质量小的快吗?指导他们取两枚相同的硬币和两张与硬币表面面积相同的纸片,把其中一张纸片揉成纸团,运用控制变量法操作小实验,分别以不同情况让硬币与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观察下落的快慢情况,使其得出结论: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情况与自身质量没有关系,随后在生活情境中继续探索这一物理现象.
上述案例,教师密切贴合生活现象创设有效情境,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与经验,使其初步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技巧.
二、借助实验教学优势,创设具体教学情境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目,在整个物理知识体系中,实验是对理论知识很好的补充、验证和还原,能够将抽象的物理原理、规律或性质以实验形式来呈现,显得更为具体和生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促进他们形成牢固记忆.具体来说,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实验教学的优势创设具体情境,为物理教学提供更多助力与支持,带领学生在实验操作辅助下研究与探索理论知识,使其在手、脑、口相互配合下高效理解.
以“圆周运动”教学为例,教师先演示实验:用细线一端系住粉笔,粉笔在竖直平面内绕细线另一端做圆周运动,且把运动轨迹画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一起讨论和总结圆周运动的概念,即为“轨迹是圆的曲线运动就是圆周运动”,要求他们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钟表指针、电扇扇叶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等,使其对圆周运动获得初步认识.接着,教师在刚才实验中的细线上任取A、B两点,A点更接近圆心,询问:A、B两点哪点运动的更快?学生结合实验现象思考与回答:B点比A点运动的快,因为相同时间B点运动的弧长较长;A点和B点运动的一样快,因为相同时间A、B点转过的角度一样.点评:两种答案都很有道理,都是正确的,只是从不同角度来描述圆周运动,可以将运动的弧长与时间的比值定义为线速度,将转过的角度与时间定义为角速度.让他们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概念.
如此,教师借助实验的优势来创设有效情境,将物理理论知识以实验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其一边动手操作实验、一边动脑思考与动口交流,让他们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三、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學生物理思维
为通过创设有效情境助力高中物理教学,教师可基于问题导向视角切入,优化问题的呈现形式,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物理思维,另一方面能够为其指明思考与探究的方向,提升他们学习行为的针对性与目的性.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所授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先利用语言描述、实物展示、实验、图片、视频等形式营造情境,再由情境中引出问题,引领学生围绕问题认真思考和讨论,助推他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掌握相应的物理知识.
例如,在学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过程中,教师先在课件中展示“鸡蛋碰石头”的画面,据此创设情境,由学生猜测结果——鸡蛋碎了,针对现象设问:鸡蛋为什么会碎?使其思考和探讨,将他们的视线转移至力上来,带着疑惑学习新知识.接着,教师要求学生两两击掌创设情境,随意选取两位同学采访击掌时双手有什么感觉?将会说到“有麻麻的感觉”,然后询问:踢足球射门的瞬间,球飞出去,脚会有什么感觉?回答“脚会痛”,即系设问:静止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受到桌面对它支持力的同时有没有发生变化?他们知道因为杯子对桌面产生压力而发生形变,使其亲身感受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之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提出物理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义,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关系?鼓励他们踊跃提出个人猜想,一起分析,如:同性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为接下来的科学探究实验做准备.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结合图片、实验和操作等方式创设情境,从情境中提出相应的问题,活化学生的物理思维,让他们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灵活引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教学情境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慢慢普及至教育教学中,再加上学校比较注重多媒体设备的配备与应用,这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新的思路与可能.要想通过创设有效情境助力高中物理教学,教师要与时代保持同步,灵活引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化的教学情境,结合动画、视频或图片等还原物理现象或场景,实现由抽象向直观的转变,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提升物理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引导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思索与互动,促进他们内化与吸收知识.
举个例子,在“曲线运动”教学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几种物体做曲线运动的录像,如:导弹轨道,汽车转弯,游乐场的过山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和交流,总结曲线运动的定义,讨论:上述运动和直线运动除轨迹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同步演示小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和弯道上行驶的情况,使其发现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接着,教师讲述:如何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呢?在大屏幕上投影展示小球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的画面,呈现小球释放后的直线轨迹刚好是曲线的切线,让学生了解到这就是小球在曲线上运动的方向,然后播放录像: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有火星沿砂轮的切线方向飞出;绕伞柄旋转时,伞面上的水滴沿伞边各点所划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引领他们分析和归纳: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对于上述案例,教师灵活引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有效焕发学生的感性思维,使其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及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如何确定的,锻炼与提升他们的分析能力.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创设有效情境助力物理教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值得大力倡导与借鉴,教师应结合具体物理知识创设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情境,带领学生在情境中思考與研究物理的奥秘,使其始终保持浓厚学习兴趣,最终升华整体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黄璜.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0):247.
[2]马春.试析情景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途径[J].科技资讯,2020,18(10):164+166.
[3]周永.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模式的有效性分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Z2):115-116.
[责任编辑:李 璟]
关键词:创设情境;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7-0064-02
收稿日期:2021-06-25
作者简介:邓莉(1976.10-),女,江苏省江阴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
创设有效情境即为应用情境教学法,这是一种教师刻意创设或有的放矢引入以形象为主体、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场景,把知识融入其中,引发学生的态度体验,辅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使其心理机能也有所发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创设有效情境,将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变得具体和易懂,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他们深层次理解物理知识.
一、密切结合实际生活,创设真实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近年来日益流行的一种新式教学方法,现已广泛运用至各个教育阶段的各个学科当中,且衍生出很多新式教学手段.其中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材中蕴含着不少生活化元素,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物理现象,很多生活现象也能通过物理知识来解释.对此,高中物理教师可密切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有效情境,根据教材内容有目的性的引入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据此营造真实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辅助他们更好的学习.
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时,教师先在课件中播放一组生活中的画面,如:树叶从树上飘落下,雨滴从屋檐上下落,雪花从天而降等,要求学生观察和讨论,使其分享生活中的一些类似经历,让他们初步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现象.接着,教师讲述: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落体运动,下落快慢在不少情况下是不同的,从苹果树上落下的苹果和飘下的树叶能一起同时下落吗?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吗?怎么证明?引导学生提出猜想: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质量大的物体下落速度比质量小的快吗?指导他们取两枚相同的硬币和两张与硬币表面面积相同的纸片,把其中一张纸片揉成纸团,运用控制变量法操作小实验,分别以不同情况让硬币与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观察下落的快慢情况,使其得出结论: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情况与自身质量没有关系,随后在生活情境中继续探索这一物理现象.
上述案例,教师密切贴合生活现象创设有效情境,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与经验,使其初步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技巧.
二、借助实验教学优势,创设具体教学情境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目,在整个物理知识体系中,实验是对理论知识很好的补充、验证和还原,能够将抽象的物理原理、规律或性质以实验形式来呈现,显得更为具体和生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促进他们形成牢固记忆.具体来说,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实验教学的优势创设具体情境,为物理教学提供更多助力与支持,带领学生在实验操作辅助下研究与探索理论知识,使其在手、脑、口相互配合下高效理解.
以“圆周运动”教学为例,教师先演示实验:用细线一端系住粉笔,粉笔在竖直平面内绕细线另一端做圆周运动,且把运动轨迹画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一起讨论和总结圆周运动的概念,即为“轨迹是圆的曲线运动就是圆周运动”,要求他们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钟表指针、电扇扇叶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等,使其对圆周运动获得初步认识.接着,教师在刚才实验中的细线上任取A、B两点,A点更接近圆心,询问:A、B两点哪点运动的更快?学生结合实验现象思考与回答:B点比A点运动的快,因为相同时间B点运动的弧长较长;A点和B点运动的一样快,因为相同时间A、B点转过的角度一样.点评:两种答案都很有道理,都是正确的,只是从不同角度来描述圆周运动,可以将运动的弧长与时间的比值定义为线速度,将转过的角度与时间定义为角速度.让他们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概念.
如此,教师借助实验的优势来创设有效情境,将物理理论知识以实验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其一边动手操作实验、一边动脑思考与动口交流,让他们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三、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學生物理思维
为通过创设有效情境助力高中物理教学,教师可基于问题导向视角切入,优化问题的呈现形式,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物理思维,另一方面能够为其指明思考与探究的方向,提升他们学习行为的针对性与目的性.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所授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先利用语言描述、实物展示、实验、图片、视频等形式营造情境,再由情境中引出问题,引领学生围绕问题认真思考和讨论,助推他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掌握相应的物理知识.
例如,在学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过程中,教师先在课件中展示“鸡蛋碰石头”的画面,据此创设情境,由学生猜测结果——鸡蛋碎了,针对现象设问:鸡蛋为什么会碎?使其思考和探讨,将他们的视线转移至力上来,带着疑惑学习新知识.接着,教师要求学生两两击掌创设情境,随意选取两位同学采访击掌时双手有什么感觉?将会说到“有麻麻的感觉”,然后询问:踢足球射门的瞬间,球飞出去,脚会有什么感觉?回答“脚会痛”,即系设问:静止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受到桌面对它支持力的同时有没有发生变化?他们知道因为杯子对桌面产生压力而发生形变,使其亲身感受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之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提出物理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义,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关系?鼓励他们踊跃提出个人猜想,一起分析,如:同性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为接下来的科学探究实验做准备.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结合图片、实验和操作等方式创设情境,从情境中提出相应的问题,活化学生的物理思维,让他们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灵活引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教学情境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慢慢普及至教育教学中,再加上学校比较注重多媒体设备的配备与应用,这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新的思路与可能.要想通过创设有效情境助力高中物理教学,教师要与时代保持同步,灵活引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化的教学情境,结合动画、视频或图片等还原物理现象或场景,实现由抽象向直观的转变,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提升物理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引导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思索与互动,促进他们内化与吸收知识.
举个例子,在“曲线运动”教学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几种物体做曲线运动的录像,如:导弹轨道,汽车转弯,游乐场的过山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和交流,总结曲线运动的定义,讨论:上述运动和直线运动除轨迹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同步演示小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和弯道上行驶的情况,使其发现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接着,教师讲述:如何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呢?在大屏幕上投影展示小球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的画面,呈现小球释放后的直线轨迹刚好是曲线的切线,让学生了解到这就是小球在曲线上运动的方向,然后播放录像: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有火星沿砂轮的切线方向飞出;绕伞柄旋转时,伞面上的水滴沿伞边各点所划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引领他们分析和归纳: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对于上述案例,教师灵活引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有效焕发学生的感性思维,使其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及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如何确定的,锻炼与提升他们的分析能力.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创设有效情境助力物理教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值得大力倡导与借鉴,教师应结合具体物理知识创设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情境,带领学生在情境中思考與研究物理的奥秘,使其始终保持浓厚学习兴趣,最终升华整体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黄璜.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0):247.
[2]马春.试析情景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途径[J].科技资讯,2020,18(10):164+166.
[3]周永.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模式的有效性分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Z2):115-116.
[责任编辑: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