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听在英语学习四项技能中排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近年来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大大增加了听力考试所占的比重。因此,本文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应用元认知策略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听力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
关键词: 元认知 元认知策略 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
随着国家提倡大力发展高职教育,高职教育近几年发展迅速,学生人数也日益增多。但是,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听力水平普遍不高。然而,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以前,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现在考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学生的身影。但是,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相对较低,而且对英语四、六级听力考试无从下手,不知该从哪里复习。针对这一情况,笔者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应用元认知策略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听力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
一、元认知和元认知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J.H.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元认知(metacognition)概念,并在《认知发展》中将元认知明确定义为:元认知即指认知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其中包括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和自我认知能力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
西方认知心理学家根据学习认知心理过程把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和社会/情感策略(social/affective strategies)。O’Malley & Chamot认为在这三种策略中元认知策略高于另两种策略,因为它是学习者调控学习过程的行为,是一种高层次的实施性技巧,可以对学习过程进行计划、规范、监控指导。元认知策略主要分为三类: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估策略。计划策略是指学习者学习前对学习活动的目标、过程、步骤作出规划与安排。监控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进行过程中依据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计划中的学习进程、学习方法、效果、计划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监控。评估策略是指对自己的学习进程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学习进程所采用的策略进行调整。
二、元认知与听力理解
O’Malley & Chamot指出元认知策略对于听力理解水平的提高具有潜在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在听力学习中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规范。听力中的元认知计划是指对听力策略或技能的合理选择以及对资源的理想分配,比如听前的预测、听时的策略或技能的选用、对注意力的选择分配等。所谓听力理解中的监控,是指个体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对听力理解情况的意识,当发现所选择的策略或技能无效而造成听力理解的失败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解决问题。听力理解中的评价,是指个体事后对听力理解效果的自我评估。正基于此,将元认知策略应用到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辅导中一定可以帮助学生在备战考试中进行自我调节和规范。
三、元认知与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考试
1.帮助他们制定听力学习计划和目标。
学生进入大学后,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时间大大增加。很多学生由于没有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和人生规划,对大学生活显得无所适从。而在新生中又普遍存在听说水平低、语音不准、词汇量不足的情况。因此,教师在进行第一次听力辅导时就应该让学生对照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上对听力理解部分的要求,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听力学习计划,变被动地完成作业式的“听”为主动地弥补自身不足的“听”,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培养并提高学生在听力理解中的元认知意识。
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四、六级听力辅导初期进行元认知策略讲座,让学生对元认知策略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以后的应用元认知策略教学辅导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元认知策略在对进行四、六级听力理解考试辅导中的应用。
Underwood将听力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听前阶段(pre-listening)、听时阶段(while-listening)和听后阶段(post-listening)。这三个阶段实质上是元认知策略中三类策略的具体实施应用阶段。
(1)听前阶段计划策略的使用。在进行四、六级听力理解辅导之前,学生往往会因为对四、六级听力考试题型的不熟悉,解题技巧的缺失,以及对自己听力水平的不自信而产生对听力考试的畏惧和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在进行听力最辅导时,首先,要对四、六级听力考试所涉及的题型分门别类。其次,针对每一个题型的设题环节、设题方式、设题特点进行分析。再次,对不同的题型介绍不同的解题技巧。最后,结合历年考试真题中的实例进行讲解并选出合适的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
(2)听中阶段监控策略的使用。很多学生在进行听力训练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其中的一个单词或短语没有听清,或者听到的某个单词自己不认识,而在上面浪费大量的时间,影响了一个句子甚至是接下来一个段落的理解。最终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漏掉的信息太多,做题时只能胡乱瞎猜,凭感觉随便选出一个答案草草了事,大大降低了做题的准确度。
在四、六级听力辅导时,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根据先前确定的学习目标对自己在听力训练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等进行有意识的监控。比如,要学会检验自己在听之前预测的信息和听力进行中所得到的信息是否一致;要学会观察自己在听力训练的过程中是否集中注意力、是否针对不同的题型采用了具体有效的听力技巧和策略、采用的技巧是否有效及是否完成了预设目标等。如果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采用了监控策略,当他们发现自己开小差或者因为某个没听懂或者没听到的单词而影响了后面的听力材料理解时,就会及时地作出调整,使自己快速赶上听力材料的进度。
(3)听后阶段评估策略的使用。听后的评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时评估:评估自己听的过程,评估所采用的解题技巧所达到的效果,评估对刚听过的四、六级听力材料是否听懂、听懂了多少,以及评估是否按计划完成了预定目标。二是纵向评估:评估自己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四、六级听力辅导之后听力水平是否得到了提升,还存在什么不足,以及在以后应该如何改进。
四、结语
通过在四、六级听力辅导中元认知策略的使用,发现学生的听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听力过程中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听力水平高的学生往往能在听力训练中采用适宜的方法,时时监控自己的策略是否得当,并在必要时作出适当的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四、六级听力辅导训练时,摒弃以前的题海战术,将以前放录音对答案的听力训练模式转变为学生自己掌控训练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参考文献:
[1]Flavell,J.H.Cognitive Development[M].NJ,Erbaum,1985.
[2]Malley,J.,A.Chamot.Learner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3]杨坚定.听力教学中的元认知策略培训[J].外语教学,2003,(4):65-68.
[4]陈益莲.元认知策略在大学新生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100-102.
[5]O’Malley,J.,M.A.Chamot.,C.Walker.Some Appliction of Cognitive Theory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87,(3):287-306.
关键词: 元认知 元认知策略 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
随着国家提倡大力发展高职教育,高职教育近几年发展迅速,学生人数也日益增多。但是,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听力水平普遍不高。然而,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以前,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现在考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学生的身影。但是,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相对较低,而且对英语四、六级听力考试无从下手,不知该从哪里复习。针对这一情况,笔者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应用元认知策略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听力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
一、元认知和元认知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J.H.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元认知(metacognition)概念,并在《认知发展》中将元认知明确定义为:元认知即指认知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其中包括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和自我认知能力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
西方认知心理学家根据学习认知心理过程把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和社会/情感策略(social/affective strategies)。O’Malley & Chamot认为在这三种策略中元认知策略高于另两种策略,因为它是学习者调控学习过程的行为,是一种高层次的实施性技巧,可以对学习过程进行计划、规范、监控指导。元认知策略主要分为三类: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估策略。计划策略是指学习者学习前对学习活动的目标、过程、步骤作出规划与安排。监控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进行过程中依据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计划中的学习进程、学习方法、效果、计划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监控。评估策略是指对自己的学习进程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学习进程所采用的策略进行调整。
二、元认知与听力理解
O’Malley & Chamot指出元认知策略对于听力理解水平的提高具有潜在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在听力学习中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规范。听力中的元认知计划是指对听力策略或技能的合理选择以及对资源的理想分配,比如听前的预测、听时的策略或技能的选用、对注意力的选择分配等。所谓听力理解中的监控,是指个体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对听力理解情况的意识,当发现所选择的策略或技能无效而造成听力理解的失败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解决问题。听力理解中的评价,是指个体事后对听力理解效果的自我评估。正基于此,将元认知策略应用到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辅导中一定可以帮助学生在备战考试中进行自我调节和规范。
三、元认知与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考试
1.帮助他们制定听力学习计划和目标。
学生进入大学后,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时间大大增加。很多学生由于没有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和人生规划,对大学生活显得无所适从。而在新生中又普遍存在听说水平低、语音不准、词汇量不足的情况。因此,教师在进行第一次听力辅导时就应该让学生对照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上对听力理解部分的要求,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听力学习计划,变被动地完成作业式的“听”为主动地弥补自身不足的“听”,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培养并提高学生在听力理解中的元认知意识。
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四、六级听力辅导初期进行元认知策略讲座,让学生对元认知策略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以后的应用元认知策略教学辅导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元认知策略在对进行四、六级听力理解考试辅导中的应用。
Underwood将听力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听前阶段(pre-listening)、听时阶段(while-listening)和听后阶段(post-listening)。这三个阶段实质上是元认知策略中三类策略的具体实施应用阶段。
(1)听前阶段计划策略的使用。在进行四、六级听力理解辅导之前,学生往往会因为对四、六级听力考试题型的不熟悉,解题技巧的缺失,以及对自己听力水平的不自信而产生对听力考试的畏惧和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在进行听力最辅导时,首先,要对四、六级听力考试所涉及的题型分门别类。其次,针对每一个题型的设题环节、设题方式、设题特点进行分析。再次,对不同的题型介绍不同的解题技巧。最后,结合历年考试真题中的实例进行讲解并选出合适的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
(2)听中阶段监控策略的使用。很多学生在进行听力训练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其中的一个单词或短语没有听清,或者听到的某个单词自己不认识,而在上面浪费大量的时间,影响了一个句子甚至是接下来一个段落的理解。最终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漏掉的信息太多,做题时只能胡乱瞎猜,凭感觉随便选出一个答案草草了事,大大降低了做题的准确度。
在四、六级听力辅导时,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根据先前确定的学习目标对自己在听力训练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等进行有意识的监控。比如,要学会检验自己在听之前预测的信息和听力进行中所得到的信息是否一致;要学会观察自己在听力训练的过程中是否集中注意力、是否针对不同的题型采用了具体有效的听力技巧和策略、采用的技巧是否有效及是否完成了预设目标等。如果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采用了监控策略,当他们发现自己开小差或者因为某个没听懂或者没听到的单词而影响了后面的听力材料理解时,就会及时地作出调整,使自己快速赶上听力材料的进度。
(3)听后阶段评估策略的使用。听后的评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时评估:评估自己听的过程,评估所采用的解题技巧所达到的效果,评估对刚听过的四、六级听力材料是否听懂、听懂了多少,以及评估是否按计划完成了预定目标。二是纵向评估:评估自己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四、六级听力辅导之后听力水平是否得到了提升,还存在什么不足,以及在以后应该如何改进。
四、结语
通过在四、六级听力辅导中元认知策略的使用,发现学生的听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听力过程中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听力水平高的学生往往能在听力训练中采用适宜的方法,时时监控自己的策略是否得当,并在必要时作出适当的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四、六级听力辅导训练时,摒弃以前的题海战术,将以前放录音对答案的听力训练模式转变为学生自己掌控训练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参考文献:
[1]Flavell,J.H.Cognitive Development[M].NJ,Erbaum,1985.
[2]Malley,J.,A.Chamot.Learner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3]杨坚定.听力教学中的元认知策略培训[J].外语教学,2003,(4):65-68.
[4]陈益莲.元认知策略在大学新生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100-102.
[5]O’Malley,J.,M.A.Chamot.,C.Walker.Some Appliction of Cognitive Theory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87,(3):287-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