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桥、流水,是江南的风景;大漠、孤烟是塞外的风景。风景就在我们眼前,而更多时候是在我们的心中。有多少人曾发出这样的感叹: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也会遇到这样的困境,学生因熟悉而无睹,因熟悉而漠视。在一次品德教研活动中。我对此有了深刻的体会,同时也体验到只要激发孩子内心的生活体验,就能使他们在熟悉的地方看到风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深秋的校园里桂花树开得正旺,不时飘来的香气使人心旷神怡。我接到通知参加县里组织的即时教研活动,课题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家住在新农村》。拿到课题已是上课前一天的中午了,我不得不与时间赛跑。翻开薄薄的教材,只看到几张图片和一些数据。这个熟悉的话题仿佛一下子变得那么陌生,令我不知所措。
冷静下来,我开始研读教材。这一课的关键词是“新农村”,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新”,感受“新”。看着教材中的图文和数据,回想自己过去和现在的生活。我的确感受到了农村的“新变化”。作为70后的我,经历了改革开放后近30年的农村巨变。儿时。一台17寸的黑白电视机、一辆28寸的永久自行车就是高档品了,而如今大屏幕彩电、手机、电脑都已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可是一想到我是要给十二、三岁的90后上这堂课,又有点茫然。这些孩子一出生就享受到了农村改革的成果,近几年农村的发展是飞速的,但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这变化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已经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早已熟视无睹。学生再熟悉不过的生活经历,这时却成了我面前的拦路虎。我该制订怎样的教学目标,该以什么为抓手,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来感受这身边的变化呢?我又该以什么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走进“新农村”?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活动的方向。通过对三维目标的反思。我认识到在本课教学中,需要学生课前对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课堂中的分析与运用,只有关注和解读信息背后的问题,才有助于学生透过表面看实质,认识农村的新变化。因此,我把这节课的能力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关注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重点通过对比式的活动体验,通过图片的今昔对比、数据的对比、东西部对比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深秋的校园除了不时响起的琅琅书声,还飘着阵阵桂花香。循着花香,我的目光落在了桂花树西面的那座低矮的小楼。小楼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每天注视着校园中的一切,慈祥中带着些严肃。这是鲁迅小时候居住过的一座小楼,是鲁迅外公中了举人后嫌安桥头朝北台门太小而搬过来的。“举人”“低矮”“农民”“别墅”,此时,这几个关键词在我的脑海中交替闪现,这不是很好的对比吗?这是跨越时空的鲜明对比,学生不但会感兴趣,而且也能感受到这种强烈的差异。农村中老房子的消失使我们失去了很好的教学资源,这保存下来的小楼,不正像一位老人在诉说着历史?于是,这堂课的切入点就逐渐地在我脑海中清晰起来。
我镇的安桥头与皇甫庄都保存着鲁迅外婆家旧址。改革开放以来,两个村的经济也得到了迅猛发展。道路两旁别墅林立,农民公寓也正在兴建之中。鲁迅外婆家的旧居与村民的别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对比能使学生感受到时代的变迁,生活水平的提高,從住宅这方面感受到农村生活的“新”。于是我拍下了校园中的鲁迅外婆家旧居。又特地赶到安桥头,拍下了朝北台门,也拍下了道路两旁一幢幢漂亮的农民别墅。
旧与新的时代对比,举人与普通农民的身份对比,更有住宅的对比,普普通通的几张图片却引发了一系列体验,建构了认知背景,唤醒了道德认知,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已经生活在新农村。
建立起了“新农村”的概念,如何体会“新农村”的变化呢?为了贴近儿童的生活,这堂课需要一些数据、图片来充实教材内容,特别是学生身边的资料。因此,从“鲁迅外婆家旧居”导入新课后,我安排了一系列体验活动:
体验活动一出示建国以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简表,请学生估算,2006年的产量是1949年或1978年的多少倍,通过比较,说说感想。这一活动,是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认识社会的发展。
体验活动二阅读课本中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数据,再出示2006年的数据,请学生发布信息,谈谈感想。这一活动,能让学生更科学、客观地了解改革的成果。
体验活动三出示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表,让学生估算作为全国十强县的绍兴县人均纯收入情况,再出示绍兴县的有关数据。这就让学生直面生活,通过猜一猜、算一算,认识到生活水平的提高。
体验活动四让学生发布课前收集到的信息,通过自己家的变化来感受生活的变化。这一活动更是让学生在信息收集与交流中进行体验,全面感受“新”。
在这四个体验活动中,我结合实际,对教材中的资源进行了适当补充和取舍。这就体现了新课标中所说的“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经过近一天的准备,第二天的课堂教学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特别是课堂的切入点。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算一算”等体验活动更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感受到了生活的新变化。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因为缺少发现的眼睛;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因为我们拥有了与众不同的视角,更因为生活处处是风景。
责任编辑 李红霞
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也会遇到这样的困境,学生因熟悉而无睹,因熟悉而漠视。在一次品德教研活动中。我对此有了深刻的体会,同时也体验到只要激发孩子内心的生活体验,就能使他们在熟悉的地方看到风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深秋的校园里桂花树开得正旺,不时飘来的香气使人心旷神怡。我接到通知参加县里组织的即时教研活动,课题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家住在新农村》。拿到课题已是上课前一天的中午了,我不得不与时间赛跑。翻开薄薄的教材,只看到几张图片和一些数据。这个熟悉的话题仿佛一下子变得那么陌生,令我不知所措。
冷静下来,我开始研读教材。这一课的关键词是“新农村”,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新”,感受“新”。看着教材中的图文和数据,回想自己过去和现在的生活。我的确感受到了农村的“新变化”。作为70后的我,经历了改革开放后近30年的农村巨变。儿时。一台17寸的黑白电视机、一辆28寸的永久自行车就是高档品了,而如今大屏幕彩电、手机、电脑都已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可是一想到我是要给十二、三岁的90后上这堂课,又有点茫然。这些孩子一出生就享受到了农村改革的成果,近几年农村的发展是飞速的,但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这变化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已经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早已熟视无睹。学生再熟悉不过的生活经历,这时却成了我面前的拦路虎。我该制订怎样的教学目标,该以什么为抓手,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来感受这身边的变化呢?我又该以什么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走进“新农村”?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活动的方向。通过对三维目标的反思。我认识到在本课教学中,需要学生课前对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课堂中的分析与运用,只有关注和解读信息背后的问题,才有助于学生透过表面看实质,认识农村的新变化。因此,我把这节课的能力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关注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重点通过对比式的活动体验,通过图片的今昔对比、数据的对比、东西部对比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深秋的校园除了不时响起的琅琅书声,还飘着阵阵桂花香。循着花香,我的目光落在了桂花树西面的那座低矮的小楼。小楼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每天注视着校园中的一切,慈祥中带着些严肃。这是鲁迅小时候居住过的一座小楼,是鲁迅外公中了举人后嫌安桥头朝北台门太小而搬过来的。“举人”“低矮”“农民”“别墅”,此时,这几个关键词在我的脑海中交替闪现,这不是很好的对比吗?这是跨越时空的鲜明对比,学生不但会感兴趣,而且也能感受到这种强烈的差异。农村中老房子的消失使我们失去了很好的教学资源,这保存下来的小楼,不正像一位老人在诉说着历史?于是,这堂课的切入点就逐渐地在我脑海中清晰起来。
我镇的安桥头与皇甫庄都保存着鲁迅外婆家旧址。改革开放以来,两个村的经济也得到了迅猛发展。道路两旁别墅林立,农民公寓也正在兴建之中。鲁迅外婆家的旧居与村民的别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对比能使学生感受到时代的变迁,生活水平的提高,從住宅这方面感受到农村生活的“新”。于是我拍下了校园中的鲁迅外婆家旧居。又特地赶到安桥头,拍下了朝北台门,也拍下了道路两旁一幢幢漂亮的农民别墅。
旧与新的时代对比,举人与普通农民的身份对比,更有住宅的对比,普普通通的几张图片却引发了一系列体验,建构了认知背景,唤醒了道德认知,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已经生活在新农村。
建立起了“新农村”的概念,如何体会“新农村”的变化呢?为了贴近儿童的生活,这堂课需要一些数据、图片来充实教材内容,特别是学生身边的资料。因此,从“鲁迅外婆家旧居”导入新课后,我安排了一系列体验活动:
体验活动一出示建国以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简表,请学生估算,2006年的产量是1949年或1978年的多少倍,通过比较,说说感想。这一活动,是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认识社会的发展。
体验活动二阅读课本中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数据,再出示2006年的数据,请学生发布信息,谈谈感想。这一活动,能让学生更科学、客观地了解改革的成果。
体验活动三出示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表,让学生估算作为全国十强县的绍兴县人均纯收入情况,再出示绍兴县的有关数据。这就让学生直面生活,通过猜一猜、算一算,认识到生活水平的提高。
体验活动四让学生发布课前收集到的信息,通过自己家的变化来感受生活的变化。这一活动更是让学生在信息收集与交流中进行体验,全面感受“新”。
在这四个体验活动中,我结合实际,对教材中的资源进行了适当补充和取舍。这就体现了新课标中所说的“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经过近一天的准备,第二天的课堂教学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特别是课堂的切入点。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算一算”等体验活动更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感受到了生活的新变化。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因为缺少发现的眼睛;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因为我们拥有了与众不同的视角,更因为生活处处是风景。
责任编辑 李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