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阅读是作文的“诀窍”
要让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除了直接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获取素材外,更多地要从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中获取、吸纳。阅读是提升写作能力的最佳途径。
温儒敏说:“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想象力,提高分析概括能力,获取大量写作素材。”叶圣陶也说:“阅读得其方,写作的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去领会写作技巧,并用学到的知识去写作,逐步提高。朱自清先生指出:写作的训练,还是从阅读说起。虽然文章不等于生活,是“流”不是“源”,但通过读文章的确可以影响写作。
“大海不辞滴水,故能成其大;泰山不辞粒土,故能成其高。”学生只有通过点滴素材的积累,才会写出出采的文章。所以,高效的作文课堂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模仿
模仿是使学生由模仿到形成方法进而加以运用的高效作文训练方法。温儒敏说:“模仿是艺术能力提升的基本途径。”他认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对好的文章进行模仿练习是写好作文的基本途径。语文教科书上的每一篇课文、课外阅读的名篇佳作和每年的高考满分高分作文都是极好的范文,学生作文时都可以借鉴模仿。
在借鉴模仿范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要求,不搞“简单化”操作,更要引导学生在认真阅读范文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所学范文美在哪里,好在何处,精彩的地方让学生画一画,典型的好词佳句让学生抄一抄,弄清范文作者是怎样谋篇布局、观察事物、叙事说理、表情达意的,并让他们做仿写、改写、续写训练,进而实现从借鉴模仿到创作创新的“程序化”演进。
三、“联想——拓展”法
“联想——拓展”是引导学生打开思路的有效方法之一。联想就是根据一事物与它事物的联系,而想起了别的事物。美学家朱光潜说得十分明了:“联想就是见到甲而想到乙。”人们在生活中看到北燕想到春天,看到瑞雪想到丰收,说到李白想到杜甫,人们这种思维活动就是联想。
在作文中,联想是一种最重要的能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就要借助事物之间的种种相近、相似或相反的联系展开联想。例如,《荷塘月色》中的朱自清抓住荷叶与“舞女的裙”、“明珠”、“星星”、“出浴的美人”、“歌声”、“闪电”……的相似处,写尽荷花的色彩、光滑之美,香味、光影、歌声、琴声,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摹写了月夜荷塘的声、光、色、味,从而创造了一个如梦如幻使人沉醉的意境。《山中访友》中作者把山中的自然景物,想象成自己的一个个朋友,深深地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要让学生学会联想的方法,养成联想的习惯,形成联想能力,只教给一点知识,两三个例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告诉学生一些具体的方法、可操作的步骤,并且经过多次实践才能完成。如:
■
再如以“公园”为内容的自命题作文,我们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标出各种信息,如:
■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把他们对“公园”的感性认识,充分地表现出来,然后根据以上词语,交叉组合,筛选拟题,如“秋日公园一角”、“碧沙岗上看晚霞”。尽可能联想出生活的积累,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进行取舍。有此丰富的联想,学生作文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了。只要联想展开了就会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但是我们也要注意,联想始终是为中心服务的,绝不可漫无边际,喧宾夺主,应该做到放得开,收得拢,适可而止。
四、小组合作,读写循环
美国著名作文教学专家唐纳德·格雷夫斯指出的:“学生最好在一种有组织的,且能起到互相激励和支持作用的专门专业气氛中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训练才是真正有效的。”而《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接受性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这都让我们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因此,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引进“小组合作、读写循环”写作训练方法,它是华东师大熊川武教授根据“自然分材”的教学理念,结合语文学科作文的特点,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散思维为主要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还课堂给学生,让弱生上进,优生更优,全体学生齐发展,而研究出的一种新型的高效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它是在教师组织下,由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分工合作,轮流写作,循序渐进的一种写作训练。它一般有三至五个同学组成一个写作小组,同学们按照目标、阅读材料、发散、说文、读范文、写作、自读、互评、修改九个步骤,每人写一篇作文,循环批阅,周周相递。习作间常常因为在主题的某一方面(或思想上、或艺术上、或语言上、或情节上)互受启悟而篇篇相生,反复求证,绕一条明线直泻而下;或宕开一笔,另辟领域,再造意境,重又引发诸生的下一轮的争鸣。这是一种读写互生,循环相续的动态发展过程。写作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身兼双职:既是作者又是读者;既是风景的创造者,又是风景的欣赏者。循环作文因而会被建设成为同学们的感情驿站,精神家园。小小的作文本,对小组成员来说,具有很高的纪念价值。
小组合作、读写循环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写作,强调写作是学生自己的事,是学习生活的需要,是成长发展的需要,是生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主写作是对“被动写作”的一种否定,是为写作主体正名,是对写作主体“以我手写我口”的正视和尊重。写作是种情结,是心情的自然流露,是思想的反复对话,是和生命轨迹同步发展的文字载录。读写循环作文恢复了写作主体应有的地位,于此同时,也把教师从越俎代庖的支配地位上请了下来,回到引导帮助的本来位置上。
小组合作、读写循环是一种集体关注之下的个体写作活动,体现了知者先行、抓大放小、自学互帮等“自然分材”教学原则,是一种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分享,在合作中评价,在合作中提高的写作训练。它的出现契合了学生写作的心理需要,是教师提高写作指导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
五、作文讲评要讲艺术
长期以来,老师的评语从小学到中学全是套话,批改拖沓,一篇作文拖上十天半月,学生自己写的什么都快忘光了。批改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导致批改方式僵化,讲评随便,无针对性,药到病不除,尽管学生作文写了不少,但写作水平提高却不快。《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写作态度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可以把写作态度理解为写作觉悟,具有良好写作觉悟的人往往具有这样的情感体验:“自信、自由、健康、创新、兴奋、专注、清醒、觉知、虔诚、独立、欢快、流畅”(《新课堂作文——写作状态》),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的写作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言为心声”。因此教师作文讲评要讲艺术,进行成功教育、快乐教育。在课堂上,师生一起讨论评价,共同交流心得,同学习、同进步,此时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导者,学生也不再是唯言是听的接受者,大家互相尊重,互诉心声,陈说理由。那种“你教我学”的讲评方式被彻底打破了,在这里,学生“眉飞色舞”地陈说自己眼中的世界,自由地对作品、作者及所描写的事物、人物发表意见。老师在这里的角色,是个读者,对好的,表扬一下;对不够准确的,顶多说说自己的看法而已。一句话,生生合作的写作交流,师生合作的诉说心声,传道解惑,使教与学的角色平等转换,促进了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使师生共同进步。
当然,文无定法,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挖掘、拓展、创新,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慧能源,就会使我们的作文教学焕发出最灿烂的光彩。
★作者单位:郑州市第七十四中学。
要让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除了直接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获取素材外,更多地要从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中获取、吸纳。阅读是提升写作能力的最佳途径。
温儒敏说:“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想象力,提高分析概括能力,获取大量写作素材。”叶圣陶也说:“阅读得其方,写作的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去领会写作技巧,并用学到的知识去写作,逐步提高。朱自清先生指出:写作的训练,还是从阅读说起。虽然文章不等于生活,是“流”不是“源”,但通过读文章的确可以影响写作。
“大海不辞滴水,故能成其大;泰山不辞粒土,故能成其高。”学生只有通过点滴素材的积累,才会写出出采的文章。所以,高效的作文课堂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模仿
模仿是使学生由模仿到形成方法进而加以运用的高效作文训练方法。温儒敏说:“模仿是艺术能力提升的基本途径。”他认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对好的文章进行模仿练习是写好作文的基本途径。语文教科书上的每一篇课文、课外阅读的名篇佳作和每年的高考满分高分作文都是极好的范文,学生作文时都可以借鉴模仿。
在借鉴模仿范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要求,不搞“简单化”操作,更要引导学生在认真阅读范文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所学范文美在哪里,好在何处,精彩的地方让学生画一画,典型的好词佳句让学生抄一抄,弄清范文作者是怎样谋篇布局、观察事物、叙事说理、表情达意的,并让他们做仿写、改写、续写训练,进而实现从借鉴模仿到创作创新的“程序化”演进。
三、“联想——拓展”法
“联想——拓展”是引导学生打开思路的有效方法之一。联想就是根据一事物与它事物的联系,而想起了别的事物。美学家朱光潜说得十分明了:“联想就是见到甲而想到乙。”人们在生活中看到北燕想到春天,看到瑞雪想到丰收,说到李白想到杜甫,人们这种思维活动就是联想。
在作文中,联想是一种最重要的能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就要借助事物之间的种种相近、相似或相反的联系展开联想。例如,《荷塘月色》中的朱自清抓住荷叶与“舞女的裙”、“明珠”、“星星”、“出浴的美人”、“歌声”、“闪电”……的相似处,写尽荷花的色彩、光滑之美,香味、光影、歌声、琴声,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摹写了月夜荷塘的声、光、色、味,从而创造了一个如梦如幻使人沉醉的意境。《山中访友》中作者把山中的自然景物,想象成自己的一个个朋友,深深地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要让学生学会联想的方法,养成联想的习惯,形成联想能力,只教给一点知识,两三个例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告诉学生一些具体的方法、可操作的步骤,并且经过多次实践才能完成。如:
■
再如以“公园”为内容的自命题作文,我们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标出各种信息,如:
■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把他们对“公园”的感性认识,充分地表现出来,然后根据以上词语,交叉组合,筛选拟题,如“秋日公园一角”、“碧沙岗上看晚霞”。尽可能联想出生活的积累,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进行取舍。有此丰富的联想,学生作文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了。只要联想展开了就会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但是我们也要注意,联想始终是为中心服务的,绝不可漫无边际,喧宾夺主,应该做到放得开,收得拢,适可而止。
四、小组合作,读写循环
美国著名作文教学专家唐纳德·格雷夫斯指出的:“学生最好在一种有组织的,且能起到互相激励和支持作用的专门专业气氛中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训练才是真正有效的。”而《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接受性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这都让我们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因此,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引进“小组合作、读写循环”写作训练方法,它是华东师大熊川武教授根据“自然分材”的教学理念,结合语文学科作文的特点,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散思维为主要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还课堂给学生,让弱生上进,优生更优,全体学生齐发展,而研究出的一种新型的高效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它是在教师组织下,由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分工合作,轮流写作,循序渐进的一种写作训练。它一般有三至五个同学组成一个写作小组,同学们按照目标、阅读材料、发散、说文、读范文、写作、自读、互评、修改九个步骤,每人写一篇作文,循环批阅,周周相递。习作间常常因为在主题的某一方面(或思想上、或艺术上、或语言上、或情节上)互受启悟而篇篇相生,反复求证,绕一条明线直泻而下;或宕开一笔,另辟领域,再造意境,重又引发诸生的下一轮的争鸣。这是一种读写互生,循环相续的动态发展过程。写作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身兼双职:既是作者又是读者;既是风景的创造者,又是风景的欣赏者。循环作文因而会被建设成为同学们的感情驿站,精神家园。小小的作文本,对小组成员来说,具有很高的纪念价值。
小组合作、读写循环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写作,强调写作是学生自己的事,是学习生活的需要,是成长发展的需要,是生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主写作是对“被动写作”的一种否定,是为写作主体正名,是对写作主体“以我手写我口”的正视和尊重。写作是种情结,是心情的自然流露,是思想的反复对话,是和生命轨迹同步发展的文字载录。读写循环作文恢复了写作主体应有的地位,于此同时,也把教师从越俎代庖的支配地位上请了下来,回到引导帮助的本来位置上。
小组合作、读写循环是一种集体关注之下的个体写作活动,体现了知者先行、抓大放小、自学互帮等“自然分材”教学原则,是一种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分享,在合作中评价,在合作中提高的写作训练。它的出现契合了学生写作的心理需要,是教师提高写作指导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
五、作文讲评要讲艺术
长期以来,老师的评语从小学到中学全是套话,批改拖沓,一篇作文拖上十天半月,学生自己写的什么都快忘光了。批改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导致批改方式僵化,讲评随便,无针对性,药到病不除,尽管学生作文写了不少,但写作水平提高却不快。《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写作态度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可以把写作态度理解为写作觉悟,具有良好写作觉悟的人往往具有这样的情感体验:“自信、自由、健康、创新、兴奋、专注、清醒、觉知、虔诚、独立、欢快、流畅”(《新课堂作文——写作状态》),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的写作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言为心声”。因此教师作文讲评要讲艺术,进行成功教育、快乐教育。在课堂上,师生一起讨论评价,共同交流心得,同学习、同进步,此时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导者,学生也不再是唯言是听的接受者,大家互相尊重,互诉心声,陈说理由。那种“你教我学”的讲评方式被彻底打破了,在这里,学生“眉飞色舞”地陈说自己眼中的世界,自由地对作品、作者及所描写的事物、人物发表意见。老师在这里的角色,是个读者,对好的,表扬一下;对不够准确的,顶多说说自己的看法而已。一句话,生生合作的写作交流,师生合作的诉说心声,传道解惑,使教与学的角色平等转换,促进了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使师生共同进步。
当然,文无定法,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挖掘、拓展、创新,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慧能源,就会使我们的作文教学焕发出最灿烂的光彩。
★作者单位:郑州市第七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