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及全面发展,对完成教学和教育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一方面,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观念,根据班级教育管理的规律指导班级管理的实践,制定合理班规。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各方面因素。
【关键词】班级管理 爱心 主人翁意识 班规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5-0181-01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班级管理是维护学校秩序、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书育人目标的基本保障。因此,班主任必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班主任的爱心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基础
班主任的爱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原动力,没有爱心管理不会成功。生活中不能没有爱,教育更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评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如果班主任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即使其教育目标正确,教育方法科学,教育也无法达到期望的结果。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老师作用的对象,又随时显示一种“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班主任的教导和要求,都要经过他们情感的过滤或催化。如果师生没有达成信任,学生面对班主任教师的教导就无动于衷,严惩的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这种感情上的相悖,怎能教育好学生?世界上的爱各种各样,而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爱是由班主任老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内容上表现在班主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等。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之爱,它蕴含更多的社会内容,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班主任的爱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一种态度,一种积极肯定的情感,还是一种评价。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常反映在学生所在集体,甚至是社会对他的某种评价。因此,学生往往把班主任对自己的关怀、爱护、信任等与班主任对自己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同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人格价值联系在一起。班主任一句话有时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由此可见,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对教育好学生是多么重要。
二、让学生成为自我管理的主人
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较强,他们既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一旦他们真正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效率将成倍提高,班级的发展将获得强大的原动力。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及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班级有几十名孩子,人人都想被关注、被重视,人人都想为班级服务,人人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愿望。如果长期处于被教育、被管理、被忽视、被边缘化,他们心灵深处的主人翁意识就会淡化,班级对立情绪滋生。给学生事干,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他就有一种归属感、成就感,就能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无事就要生非”,从反面印证了这个道理。班级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班主任就不用事必躬亲,为班级小事烦心。那么,一个班级几十号人,如何使他们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第一,设立班委,由常务班长,班长助理,学习、生活、体育、文娱委员。第二,设立值周班长、值日班长、值日生,值日班长、值日生由学生轮流担任。第三,每科设立课代表、每组设各学科小组长。第四,设立具体事情负责人:如教室门窗、讲台、卫生角、粉笔、玻璃、课桌摆放、室内外墙壁、图书等,都安排负责人,有的分区管理,有的一岗多人,总之,每位同学都要成为班级管理者。一个管理好的班级,不应该出现没人管的事,也没有不为班集体做实事的人。
三、制定详细、具体的班规
国有国法,校有校纪,班有班规,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管理班级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班规,班规的制定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也参与到班规的制定中来。这样就能代表大部分同学的心声。执行起来也会卓有成效。如早晚自习不迟到,上课不允许吃东西,课间不允许打闹等。要对违纪人员的处理做到及时、公正、有效,一碗水端平。不论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不论家庭富裕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只要他们违反纪律,班主任都要一视同仁,否则将会在班级里造成不良的影响,这样的班主任在学校中的威信会大打折扣。
制定学生可操作的班规尤其重要,所以要把班规细化。如,常务班长职责、团支书职责、班委会职责、值日班长职责、课代表职责等。再如,一日常规、一周常规、每月常规、学期常规等。每项都非常具体。这样,学生操作起来比较容易。
四、坚持学校家庭协调一致
俗话说,“独木不成林”,“众人拾柴火焰高”。协调一致是指班主任要主动组织协调班级各方面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共同合作,步调一致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影响学生成长和班级管理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社会和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生活方式、一言一行,无不给孩子的道德品质、思想行为打上深深的烙印。
因此,每学期应组织召开2~3次的家长座谈会,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利用每学期的家长座谈会,使家长明白自己的职责:仅有望子成龙的愿望是不够的,要积极行动起来,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的言传身教、言行举止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在家长座谈会上,不仅要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榜样的力量,还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敬业精神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家长爱岗敬业、肯于吃苦、甘于奉献,就会影响着孩子朝着热爱集体、认真做事、严格要求自己的方向去发展。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班主任和所带班级同学共同来呈现,班主任不但要“管”好学生,而且应“理”好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现他们这个年龄段特有的风采。
【关键词】班级管理 爱心 主人翁意识 班规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5-0181-01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班级管理是维护学校秩序、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书育人目标的基本保障。因此,班主任必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班主任的爱心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基础
班主任的爱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原动力,没有爱心管理不会成功。生活中不能没有爱,教育更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评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如果班主任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即使其教育目标正确,教育方法科学,教育也无法达到期望的结果。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老师作用的对象,又随时显示一种“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班主任的教导和要求,都要经过他们情感的过滤或催化。如果师生没有达成信任,学生面对班主任教师的教导就无动于衷,严惩的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这种感情上的相悖,怎能教育好学生?世界上的爱各种各样,而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爱是由班主任老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内容上表现在班主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等。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之爱,它蕴含更多的社会内容,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班主任的爱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一种态度,一种积极肯定的情感,还是一种评价。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常反映在学生所在集体,甚至是社会对他的某种评价。因此,学生往往把班主任对自己的关怀、爱护、信任等与班主任对自己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同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人格价值联系在一起。班主任一句话有时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由此可见,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对教育好学生是多么重要。
二、让学生成为自我管理的主人
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较强,他们既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一旦他们真正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效率将成倍提高,班级的发展将获得强大的原动力。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及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班级有几十名孩子,人人都想被关注、被重视,人人都想为班级服务,人人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愿望。如果长期处于被教育、被管理、被忽视、被边缘化,他们心灵深处的主人翁意识就会淡化,班级对立情绪滋生。给学生事干,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他就有一种归属感、成就感,就能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无事就要生非”,从反面印证了这个道理。班级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班主任就不用事必躬亲,为班级小事烦心。那么,一个班级几十号人,如何使他们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第一,设立班委,由常务班长,班长助理,学习、生活、体育、文娱委员。第二,设立值周班长、值日班长、值日生,值日班长、值日生由学生轮流担任。第三,每科设立课代表、每组设各学科小组长。第四,设立具体事情负责人:如教室门窗、讲台、卫生角、粉笔、玻璃、课桌摆放、室内外墙壁、图书等,都安排负责人,有的分区管理,有的一岗多人,总之,每位同学都要成为班级管理者。一个管理好的班级,不应该出现没人管的事,也没有不为班集体做实事的人。
三、制定详细、具体的班规
国有国法,校有校纪,班有班规,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管理班级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班规,班规的制定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也参与到班规的制定中来。这样就能代表大部分同学的心声。执行起来也会卓有成效。如早晚自习不迟到,上课不允许吃东西,课间不允许打闹等。要对违纪人员的处理做到及时、公正、有效,一碗水端平。不论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不论家庭富裕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只要他们违反纪律,班主任都要一视同仁,否则将会在班级里造成不良的影响,这样的班主任在学校中的威信会大打折扣。
制定学生可操作的班规尤其重要,所以要把班规细化。如,常务班长职责、团支书职责、班委会职责、值日班长职责、课代表职责等。再如,一日常规、一周常规、每月常规、学期常规等。每项都非常具体。这样,学生操作起来比较容易。
四、坚持学校家庭协调一致
俗话说,“独木不成林”,“众人拾柴火焰高”。协调一致是指班主任要主动组织协调班级各方面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共同合作,步调一致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影响学生成长和班级管理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社会和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生活方式、一言一行,无不给孩子的道德品质、思想行为打上深深的烙印。
因此,每学期应组织召开2~3次的家长座谈会,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利用每学期的家长座谈会,使家长明白自己的职责:仅有望子成龙的愿望是不够的,要积极行动起来,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的言传身教、言行举止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在家长座谈会上,不仅要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榜样的力量,还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敬业精神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家长爱岗敬业、肯于吃苦、甘于奉献,就会影响着孩子朝着热爱集体、认真做事、严格要求自己的方向去发展。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班主任和所带班级同学共同来呈现,班主任不但要“管”好学生,而且应“理”好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现他们这个年龄段特有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