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中的有效性问题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sancai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点说明】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构建有效性问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养成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过去的重知识传授为重过程与方法,重视人文精神的教育和科学素养的提高。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独立完成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背景】
  重庆市从2010年开始实施高中新课改,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如春风般吹进了课堂。特别是物理课堂教学,从目标、内容和方法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从过去的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重过程与方法,重视人文精神的教育和科学素养的提高,加强了实验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也给课堂教学增添了色彩。在这样大的改革形势下,首先是我们老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把过去的所谓“主导者”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伙伴和引导者。更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动手探究能力,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不仅仅是原来的一堂课后,学生会做一些题目就行,而是要通过课堂教学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其实,学生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觉得,构建有效性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用牛顿运动定律的解决问题(二)——超重和失重》这一课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教学设计中有如下片段:
  [新课引入]
  1、(播放视频:神七)
  在播放的“神七”视频中有一些关于超重与失重的解说和画面,火箭从发射到入轨宇航员经历了从超重到失重的过程。
  2、老师演示:用弹簧秤挂一钩码静止。
  问题1:请同学们分析讨论,此时弹簧秤的示数等于物体重力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结果)
  问题2:称同一物体时,弹簧秤读数会不会发生变化?
  (学生思考,讨论)
  3、老师演示:用弹簧秤拉着钩码突然向上加速运动,后再慢慢停下。
  问题3:同学们,看见弹簧秤示数有什么变化?读数还等于物体重力吗?为什么?(学生讨论)
  老师演示:用弹簧秤拉着钩码突然向下加速运动,后再慢慢停下。
  问题4:弹簧秤示数又有什么变化?读数还等于物体重力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
  4、老师总结,引出超重和失重
  问题5:在以上现象中,是钩码的重力变了吗?哪些满足平衡条件?哪些不满足平衡条件?
  (学生探究,讨论)
  5、老师总结板书,通过讨论来发现决定超重、失重的条件是加速度的方向。
  问题6:同学们在生活中有类似的感受吗?
  本课教学中,问题1的提出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加深对平衡条件、作用力与分作用力的理解,这是一个学生经常要犯错误的地方,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会让他们对这个只是点再次清晰。另外,问题的提出还要有针对性、连贯性以及拓展性,本案中问题2就是一个比较开放性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层次有更高的要求。问题3、问题4的提出,是对前面问题的延展,让学生通过思考对超重失重有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5就把学生引入了从受力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白一切运动情况由受力决定。问题6是一个全开放性问题,需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启发,提出不同见解,这样达到巩固知识点的作用。对于课堂提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提问的形式也就不同,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的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才最有思考价值。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更注重于对知识来源的探究和推导,要求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知识的发展过程,所以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就更多地开展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来展开教学过程。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亲身的体验与实践,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物理课堂教学中,构建有效性问能够引导学生探索,养成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性问题的功能正是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独立完成探索活动。所以我们老师在设计问题时要重视问题的开放性,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启发,提出不同见。因此,课堂提问为学生提供了机会,能发展并实践他们的高层次思维技能。
  【教学反思】
  反思我们的课堂,究竟有多少讨论是必要的,多少合作是必须的,这需要我们老师在选择让学生探究的题目时,有效问题的构建上多下功夫,必须注意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实际探究能力,不能为了形式而探究。另外,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能让师生相互交流与沟通,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教学中运用提问技能,以问题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说”的机会,课堂上学生的“说”意味着交往、合作、沟通、互动。“说”的过程让学生的表述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提高。
  高中学生不爱学习,喜欢调皮是普遍现象,但是对新鲜事物、奇特的东西有一种非常好奇的心理特点,并且表现出极强的执著精神和强烈的探秘需求,多数学生对物理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都希望自己能够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积极的心理因素,创造条件,加强实验教学,值得提出的是,这里所指的实验绝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进行实验,经常使学生身边的熟悉的物品做实验,更有利于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得到很好的激发。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教材内容,巧妙安排现象明显、富有趣味性的物理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不言而喻。还可以改进实验教学方式,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或学生演示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物理知识,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实验器材,观察仪器的构造,体会工作原理,分析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得出物理规律、原理、公式,体验物理世界的奥秘,消除对物理知识的神秘感,认识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逐步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直接兴趣和操作兴趣,使学生想学、善学、易学、乐学。成立物理实验小组,开展课外活动,进行小实验、小制作,搭建学生之间交流、学习、讨论问题的平台,也是发展物理兴趣的好形式。
其他文献
摘要:在本文中,我主要通过讨论在舞蹈创作过程中,现代舞与传统舞蹈在表现手法上对“模仿”不同的运用。试图透过这一个因素分析这两个舞种在创作上的区别和各自特点。同时强化这些不同,并取其各自的优点,来使舞蹈的编创更加的丰富。这些应该是本文的作为。  关键词:模仿重复再现模仿的作用表现手法抽象现代舞传统舞蹈重要性  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已经过了几千年。从学会使用火、到后来的蒸汽机;从学会使用电能、到现在的
期刊
地理现象复杂多样,地理教学涉及大量的概念、规律、成因、特征,在地理学习中,如何把握地理事物的共性与个性,认识地理事物的现象和特征,成为师生关心的问题。多年的教学让我体会到比较法是一种教师乐于适应,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  比较法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将地理事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自然规律和人文特点进行整理和归纳,全面把握他们的共性和个性,有助于形成地理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比较法应
期刊
“数学素养”一词首次出现在我国数学教学大纲中,标志着我国数学教育目标从应试型向累质型方向的转变。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提高民族素质、丰富人才资源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实施这一目标,数学教师起着主导性作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完成这一历史重任,是广大数学工作者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仅就自己的认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更新观念,加强自身思想建设  提高数学素养首先
期刊
摘要:好的课堂导语,是优美的散文,给人以美的享受;是动听的乐曲,扣人心弦;是思想的电光石火,启迪学生智慧的马达……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导语,把握好每节课的关键,聚拢学生的思维,让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语文课堂富有活力和灵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导语  导语,就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课之前用来引入新课,启发引导学生的话。课的开始,其导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
期刊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过于渲染课堂气氛,滥用多媒体;课堂气氛冷清,教师语言生硬;师生互动过少,将课堂变为问题课;课本插图、活动题使用不当;照本宣科,不能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等问题。面对这种教学中出现的怪现象,笔者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采取根据课本的实际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积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语言抑扬顿挫,加强与学生的
期刊
迅猛发展的科技和激烈的社会变迁给当代婚姻家庭造成了巨大冲击,造就了诸多问题家庭,在问题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其心理得不到健康的发育,人格也得不到健全的培养。因此,对问题家庭的孩子的关注和教育,就成为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如何对问题家庭的学生实施恰当的教育,这是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作为教育一线语文教师,我发现“随笔”可以通向学生心灵深处,通过这条随笔与学生交流,可以发现问题
期刊
教师的语言是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和学生信息的传递、反馈、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还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忆、思维等活动,无论是教师的讲授、提问、辅导、解释,还是演示,都必须借助教学语言。它是师生沟通的重要手段,是联系师生情感的重要纽带。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语言是通往心灵的路。”身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就更应当注意教学语言的应用,讲究教学语言运用的技巧。在几年
期刊
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多媒体技术不仅是一门学科,而且正逐渐成为有效的教学媒体和教学管理的有力工具。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辅
期刊
摘要:在数学思维活动中,“直觉”一直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它既不同于逻辑,又不同于经验,是一种介于逻辑与经验之间的、时常带有一定神秘色彩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很多数学家对直觉给予很高的评价。著名数学家克莱恩因为经常使用这种方法猜出某些十分困难问题的答案,因而被称为“伟大的直觉天才”。正因为如此,数学课程标准把直觉思维提到了一个显著的位置,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成了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现行
期刊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Go for it ( 上) Unit 1。主要围绕“介绍自己并询问别人姓名”这一主题展开各种教学活动,并以这一主题引出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be动词的用法。本单元旨在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交流环境,通过听、说、读、写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并让学生能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通过有限的课堂实践活动,能准确地用英语来介绍自己和他人,问候他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