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睡眠没规律,究竟是谁的问题
毛毛妈妈问:毛毛3岁多了,可他的睡眠习惯一直不太好,比如在家里的午睡时间就一直不稳定,有时一小时,有时两小时,再比如晚上睡觉,有的时候翻来覆去十一二点了就是不睡觉,早上起不来耍脾气,又哭又闹的,影响上幼儿园,也影响我们上班有时候又睡得很早,早上也醒得早,但是到幼儿园午休的时候,他又不好好睡觉,下午没精神,老师已经向我们反映多次了。不知道有什么办法能让他的睡眠有规律一些。
答:一般来说,三四岁幼儿每天应保证12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孩子的睡眠分为两个时段,夜晚的睡眠和中午的睡眠。夜晚睡眠一般为10个小时左右,孩子能在长时间的深度睡眠中补充一天的体力消耗。睡眠期间,生长激素分泌迅速增加,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脑功能的发育都非常重要。中午的睡眠一般为2~3小时,午睡能使孩子消除~上午的身体疲劳,及时恢复体力,并且在安静的休息中消化食物,保证孩子下午能够精力充沛地投入活动。因此,那些睡得好的孩子,身体棒,食欲好,精力充沛,情绪高涨。
分析毛毛的行为,问题的根源还在于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孩子在家中比较自由,少约束,午休不能保证,晚上熬夜多,早上起不了床,正常的生物钟被扰乱,家庭和幼儿园保育的脱节使家长和老师都很为难。
孩子的睡眠缺乏一定的规律性和稳定性,出现害怕睡觉、怕黑、睡醒耍脾气、要父母陪伴、不容易入睡、贪睡等问题,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坚持不懈地对孩子作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既要有耐心,还要有“狠心”,不能因为孩子可怜或者哭闹就作出让步,让孩子有可乘之机。同时,要想孩子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大人必须首先做孩子的榜样,如果大人有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不用给孩子过多的限制和约束,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形成良好的起居规律。
针对毛毛的问题,家长首先应该安排好孩子在家中的作息时间,尽可能地与幼儿园保持一致。假期时通过晨间散步、户外游戏等保证一定的活动量,让孩子的体能有所释放。当孩子不愿意起床或者还没有睡醒的时候,可以采用音乐、闹钟等比较柔和的办法唤醒孩子,不宜采用粗暴、呆板的方式让孩子形成抵触情绪。形成有规律的作息时间,需要父母和孩子付出同样的努力,家长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能因为同情孩子而破了“规矩”,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由于白天睡得太多或者因为害怕黑暗等原因,孩子在晚上迟迟不肯入睡,有些父母会为孩子亮盏小灯或者干脆陪伴孩子入睡,但很多研究表明光线并不利于处于睡眠状态幼儿的身体发育,还会对幼儿的视力发育有负面影响,而陪着孩子睡觉其实是纵容孩子。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聊天、讲故事等方式来达到消除孩子的紧张情绪、转移孩子注意力的目的,特别是有意识地给孩子讲一些关于夜晚的美丽故事,能帮助孩子消除对黑暗的恐惧。
爸爸妈妈应尽量避免让孩子处于不想睡觉却不得不睡的状态,因为这样常常会导致孩子形成咬被角、玩手指等不良习惯。孩子因为睡觉问题哭闹不止的情况也比较多,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家长应该对这种状况“冷眼旁观”,采取置之不理的策略,事后告诉孩子哭闹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影响大家的情绪,会让每个人都不高兴,应该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该为他报什么兴趣班
叶叶爸爸问:再过两年叶叶要上小学了,所以我们也不得不给孩子选上一些兴趣课,以应对今后的挑战,或是给孩子培养一些学习兴趣吧!再则,孩子周末在家也确实浪费了不少时间,看电视啊、睡觉什么的,反而不利于她的习惯养成。可是选来选去,我都不知道该为孩子选什么班,什么样的兴趣班比较适合5岁孩子的发展呢?
答:兴趣的本质在于人对某种事物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愿意以积极的情绪情感付出努力学习并参与其中的一种心理倾向。而兴趣班就是以挖掘或培养人的兴趣爱好为目标而设立的,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兴趣班的时候应该考虑“发展”与“补偿”两个原则。所谓“发展”,是使孩子对某方面的兴趣爱好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进而在兴趣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提升。在判断孩子是否对某种事物有兴趣的时候,家长要花一定的时间观察,因为孩子的兴趣不稳定,不能凭孩子一时的表现就断定孩子在这方面有天赋或者对此很感兴趣。所谓“补偿”是针对那些各方面都表现平平或者在某方面发展不够好的孩子,通过参加兴趣班的学习使孩子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特点。如,有的孩子性格比较懦弱胆小,家长就可以考虑让孩子参加游泳、轮滑、朗诵等,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发展。
叶叶爸爸的问题很多家长都关注,是非常实际的一个问题。从孩子成长发育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并不主张让学龄前儿童参加过多的兴趣班学习或者进行技能、技巧的练习。很多爸爸妈妈为孩子报名参加兴趣班具有一定的功利性,正如叶叶爸爸所说的,是进入小学的竞争砝码,也是打发周末的办法。众所周知,学前幼儿兴趣养成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技能、技巧的获得,如果孩子在学龄前期接受了过多知识技能的练习,可能在某一时段暂时领先一步,但是进入小学之后,孩子会对一些他熟知的内容产生厌烦情绪,反而不利于他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爸爸妈妈若要为孩子选择兴趣班,可以带孩子先试听几次,看内容是否能激发孩子的参与兴趣和探索欲望,时问安排是否合理,老师的语言是否风趣,教授的方式是否活泼生动等。有些兴趣班忽略了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一味地以灌输知识和掌握技能为目标,迎合大人的需求,获得了表面的教育效果,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合学前儿童,恰恰抹杀了孩子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因此,爸爸妈妈要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兴趣班,要明白兴趣班的实质,使兴趣班真正能为孩子兴趣的激发和养成服务。
参加兴趣班要“适可而止”、“持之以恒”。有的父母盲目跟风,琴棋书画、跆拳道、思维训练、英语样样参加,不但让孩子筋疲力尽,还容易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专一。参加兴趣班要“适可而止”,有的孩子中途要放弃兴趣班的学习或者另有所爱,家长可以根据情况及时中止,另作选择。学前儿童的注意力水平低,对事物的喜好容易转移,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兴趣班的选择不仅要符合孩子的喜好,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即要“持之以恒”,孩子参加了兴趣班之后,家长要及时过问孩子学习的成果,配合老师做好复习和巩固工作,让孩子及时体验到成功和乐趣,从而能够有始有终地参与,并从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每个兴趣班都有其价值,运动类的兴趣班有助于锻炼孩子的体能,提高孩子的身体柔韧性和灵活性,培养孩子大胆、自信的品质。艺术类兴趣班有助于孩子艺术素养的提升和个人气质的塑造,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节奏感,像美术和书法能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思维训练类的兴趣班有助于孩子养成专注思考的品质,并且从中逐渐学习逻辑推理,对于幼儿思维发展水平的提升有积极意义。其他诸如棋类、手工等兴趣班,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作个性化的选 择,不能盲目跟风。
想象力欠缺,是不是教育出了问题
雯雯妈妈问:我一直觉得雯雯的想象力很欠缺,问她这个东西像什么,她总是说不出或只能说出最基本的样子,这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画画循规蹈矩,只会模仿不会有丝毫创新;看图说话时不能表达画中的意思,或者只言片语、零零碎碎,说得很少:这是孩子天生的特点呢,还是我的教育出了问题?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她的想象力与理解力,
答:总体来讲,4~6岁幼儿的想象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和连贯性,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正逐步发展,想象容易与现实混淆,以及夸大、多变等都是该阶段幼儿想象力发展的特点。6岁左右的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想象素材,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有意识地对事物进行重新组合或主题充实,创造想象开始发展。所谓创造想象是幼儿独立创造出来的,与众不同,能够主动探索并从中获得满足。创造想象非常有利于幼儿的思维发展,是想象力水平比较高级的表现。因而,父母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从无意想象进入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
想象力的发展还与幼儿的经验水平和知识面有密切关系。观察那些富于想象的儿童,我们不难发现,他们身上具备了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有丰富的经验,二是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想象的内容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这充分地说明了想象来源于生活。想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须从已经感知事物的大量表象中抽取有关内容,经过粘合、夸张等“加工”才能形成,由此可见,表象是想象的基础。由于受年龄限制,幼儿生活经验贫乏,脑中积累的表象极其有限,这就制约着他们想象力的发展。绘画是孩子表达自己想象的有效方式,丰富幼儿的绘画内容,引导他们积累和贮存表象,是幼儿想象力得以发展的源泉。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因此,在积累丰富表象的基础上和掌握了一定绘画技能、技巧的前提下,让孩子大胆表达能使孩子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孩子缺乏想象力,原因可能是孩子创造的原材料积累得不够,缺乏表达想象的基本技能;也可能是孩子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父母引导孩子想象的方法存在不足。毫无疑问,绘画对于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因而,绘画的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反观雯雯在画画过程中的表现,父母需要反思孩子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是否存在误区。很多时候,成人非常偏重技能、技巧与绘画的步骤教学,没有给孩子观察、表达与想象的机会,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只会模仿的习惯。
针对雯雯的问题,父母可以结合以上的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提高想象力。
一是让孩子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父母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和感知事物的特征,周末多带孩子外出,让孩子观察大自然中各种事物的形状、颜色等,从经验上丰富孩子对世界的认识,积累创作素材。不仅如此,父母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做孩子的表率,引导孩子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并鼓励孩子对各种事物加以联想和想象。
二是让孩子有表达美的习惯。一幅画,只有经过孩子自己的解读,才会显示出其独一无二的价值。因而,要注重孩子对平日生活中美的理解和表达。父母是孩子的好伙伴、好老师,父母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语言刺激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是让孩子在绘画中自由地想象。指导孩子绘画不能仅仅停留在按部就班的技能练习上,还应该注重孩子扩散性思维的养成。续讲故事,补充画面内容,聆听音乐,提出问题让孩子解决等途径可以有效地丰富孩子的想象力。比如这样引导孩子橙子不仅是很好吃的水果,橙子的横切面还可以拓印到纸上形成美丽的图案。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像橙子一样作为图章来拓印?再如,大海是鱼儿的家,大海还是什么动物的家?鸟儿的家在哪里?你的家是什么样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会让孩子自主探索和发现,为孩子在画纸上自由想象奠定良好基础。
毛毛妈妈问:毛毛3岁多了,可他的睡眠习惯一直不太好,比如在家里的午睡时间就一直不稳定,有时一小时,有时两小时,再比如晚上睡觉,有的时候翻来覆去十一二点了就是不睡觉,早上起不来耍脾气,又哭又闹的,影响上幼儿园,也影响我们上班有时候又睡得很早,早上也醒得早,但是到幼儿园午休的时候,他又不好好睡觉,下午没精神,老师已经向我们反映多次了。不知道有什么办法能让他的睡眠有规律一些。
答:一般来说,三四岁幼儿每天应保证12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孩子的睡眠分为两个时段,夜晚的睡眠和中午的睡眠。夜晚睡眠一般为10个小时左右,孩子能在长时间的深度睡眠中补充一天的体力消耗。睡眠期间,生长激素分泌迅速增加,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脑功能的发育都非常重要。中午的睡眠一般为2~3小时,午睡能使孩子消除~上午的身体疲劳,及时恢复体力,并且在安静的休息中消化食物,保证孩子下午能够精力充沛地投入活动。因此,那些睡得好的孩子,身体棒,食欲好,精力充沛,情绪高涨。
分析毛毛的行为,问题的根源还在于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孩子在家中比较自由,少约束,午休不能保证,晚上熬夜多,早上起不了床,正常的生物钟被扰乱,家庭和幼儿园保育的脱节使家长和老师都很为难。
孩子的睡眠缺乏一定的规律性和稳定性,出现害怕睡觉、怕黑、睡醒耍脾气、要父母陪伴、不容易入睡、贪睡等问题,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坚持不懈地对孩子作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既要有耐心,还要有“狠心”,不能因为孩子可怜或者哭闹就作出让步,让孩子有可乘之机。同时,要想孩子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大人必须首先做孩子的榜样,如果大人有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不用给孩子过多的限制和约束,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形成良好的起居规律。
针对毛毛的问题,家长首先应该安排好孩子在家中的作息时间,尽可能地与幼儿园保持一致。假期时通过晨间散步、户外游戏等保证一定的活动量,让孩子的体能有所释放。当孩子不愿意起床或者还没有睡醒的时候,可以采用音乐、闹钟等比较柔和的办法唤醒孩子,不宜采用粗暴、呆板的方式让孩子形成抵触情绪。形成有规律的作息时间,需要父母和孩子付出同样的努力,家长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能因为同情孩子而破了“规矩”,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由于白天睡得太多或者因为害怕黑暗等原因,孩子在晚上迟迟不肯入睡,有些父母会为孩子亮盏小灯或者干脆陪伴孩子入睡,但很多研究表明光线并不利于处于睡眠状态幼儿的身体发育,还会对幼儿的视力发育有负面影响,而陪着孩子睡觉其实是纵容孩子。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聊天、讲故事等方式来达到消除孩子的紧张情绪、转移孩子注意力的目的,特别是有意识地给孩子讲一些关于夜晚的美丽故事,能帮助孩子消除对黑暗的恐惧。
爸爸妈妈应尽量避免让孩子处于不想睡觉却不得不睡的状态,因为这样常常会导致孩子形成咬被角、玩手指等不良习惯。孩子因为睡觉问题哭闹不止的情况也比较多,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家长应该对这种状况“冷眼旁观”,采取置之不理的策略,事后告诉孩子哭闹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影响大家的情绪,会让每个人都不高兴,应该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该为他报什么兴趣班
叶叶爸爸问:再过两年叶叶要上小学了,所以我们也不得不给孩子选上一些兴趣课,以应对今后的挑战,或是给孩子培养一些学习兴趣吧!再则,孩子周末在家也确实浪费了不少时间,看电视啊、睡觉什么的,反而不利于她的习惯养成。可是选来选去,我都不知道该为孩子选什么班,什么样的兴趣班比较适合5岁孩子的发展呢?
答:兴趣的本质在于人对某种事物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愿意以积极的情绪情感付出努力学习并参与其中的一种心理倾向。而兴趣班就是以挖掘或培养人的兴趣爱好为目标而设立的,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兴趣班的时候应该考虑“发展”与“补偿”两个原则。所谓“发展”,是使孩子对某方面的兴趣爱好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进而在兴趣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提升。在判断孩子是否对某种事物有兴趣的时候,家长要花一定的时间观察,因为孩子的兴趣不稳定,不能凭孩子一时的表现就断定孩子在这方面有天赋或者对此很感兴趣。所谓“补偿”是针对那些各方面都表现平平或者在某方面发展不够好的孩子,通过参加兴趣班的学习使孩子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特点。如,有的孩子性格比较懦弱胆小,家长就可以考虑让孩子参加游泳、轮滑、朗诵等,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发展。
叶叶爸爸的问题很多家长都关注,是非常实际的一个问题。从孩子成长发育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并不主张让学龄前儿童参加过多的兴趣班学习或者进行技能、技巧的练习。很多爸爸妈妈为孩子报名参加兴趣班具有一定的功利性,正如叶叶爸爸所说的,是进入小学的竞争砝码,也是打发周末的办法。众所周知,学前幼儿兴趣养成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技能、技巧的获得,如果孩子在学龄前期接受了过多知识技能的练习,可能在某一时段暂时领先一步,但是进入小学之后,孩子会对一些他熟知的内容产生厌烦情绪,反而不利于他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爸爸妈妈若要为孩子选择兴趣班,可以带孩子先试听几次,看内容是否能激发孩子的参与兴趣和探索欲望,时问安排是否合理,老师的语言是否风趣,教授的方式是否活泼生动等。有些兴趣班忽略了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一味地以灌输知识和掌握技能为目标,迎合大人的需求,获得了表面的教育效果,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合学前儿童,恰恰抹杀了孩子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因此,爸爸妈妈要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兴趣班,要明白兴趣班的实质,使兴趣班真正能为孩子兴趣的激发和养成服务。
参加兴趣班要“适可而止”、“持之以恒”。有的父母盲目跟风,琴棋书画、跆拳道、思维训练、英语样样参加,不但让孩子筋疲力尽,还容易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专一。参加兴趣班要“适可而止”,有的孩子中途要放弃兴趣班的学习或者另有所爱,家长可以根据情况及时中止,另作选择。学前儿童的注意力水平低,对事物的喜好容易转移,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兴趣班的选择不仅要符合孩子的喜好,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即要“持之以恒”,孩子参加了兴趣班之后,家长要及时过问孩子学习的成果,配合老师做好复习和巩固工作,让孩子及时体验到成功和乐趣,从而能够有始有终地参与,并从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每个兴趣班都有其价值,运动类的兴趣班有助于锻炼孩子的体能,提高孩子的身体柔韧性和灵活性,培养孩子大胆、自信的品质。艺术类兴趣班有助于孩子艺术素养的提升和个人气质的塑造,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节奏感,像美术和书法能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思维训练类的兴趣班有助于孩子养成专注思考的品质,并且从中逐渐学习逻辑推理,对于幼儿思维发展水平的提升有积极意义。其他诸如棋类、手工等兴趣班,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作个性化的选 择,不能盲目跟风。
想象力欠缺,是不是教育出了问题
雯雯妈妈问:我一直觉得雯雯的想象力很欠缺,问她这个东西像什么,她总是说不出或只能说出最基本的样子,这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画画循规蹈矩,只会模仿不会有丝毫创新;看图说话时不能表达画中的意思,或者只言片语、零零碎碎,说得很少:这是孩子天生的特点呢,还是我的教育出了问题?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她的想象力与理解力,
答:总体来讲,4~6岁幼儿的想象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和连贯性,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正逐步发展,想象容易与现实混淆,以及夸大、多变等都是该阶段幼儿想象力发展的特点。6岁左右的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想象素材,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有意识地对事物进行重新组合或主题充实,创造想象开始发展。所谓创造想象是幼儿独立创造出来的,与众不同,能够主动探索并从中获得满足。创造想象非常有利于幼儿的思维发展,是想象力水平比较高级的表现。因而,父母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从无意想象进入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
想象力的发展还与幼儿的经验水平和知识面有密切关系。观察那些富于想象的儿童,我们不难发现,他们身上具备了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有丰富的经验,二是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想象的内容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这充分地说明了想象来源于生活。想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须从已经感知事物的大量表象中抽取有关内容,经过粘合、夸张等“加工”才能形成,由此可见,表象是想象的基础。由于受年龄限制,幼儿生活经验贫乏,脑中积累的表象极其有限,这就制约着他们想象力的发展。绘画是孩子表达自己想象的有效方式,丰富幼儿的绘画内容,引导他们积累和贮存表象,是幼儿想象力得以发展的源泉。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因此,在积累丰富表象的基础上和掌握了一定绘画技能、技巧的前提下,让孩子大胆表达能使孩子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孩子缺乏想象力,原因可能是孩子创造的原材料积累得不够,缺乏表达想象的基本技能;也可能是孩子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父母引导孩子想象的方法存在不足。毫无疑问,绘画对于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因而,绘画的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反观雯雯在画画过程中的表现,父母需要反思孩子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是否存在误区。很多时候,成人非常偏重技能、技巧与绘画的步骤教学,没有给孩子观察、表达与想象的机会,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只会模仿的习惯。
针对雯雯的问题,父母可以结合以上的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提高想象力。
一是让孩子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父母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和感知事物的特征,周末多带孩子外出,让孩子观察大自然中各种事物的形状、颜色等,从经验上丰富孩子对世界的认识,积累创作素材。不仅如此,父母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做孩子的表率,引导孩子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并鼓励孩子对各种事物加以联想和想象。
二是让孩子有表达美的习惯。一幅画,只有经过孩子自己的解读,才会显示出其独一无二的价值。因而,要注重孩子对平日生活中美的理解和表达。父母是孩子的好伙伴、好老师,父母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语言刺激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是让孩子在绘画中自由地想象。指导孩子绘画不能仅仅停留在按部就班的技能练习上,还应该注重孩子扩散性思维的养成。续讲故事,补充画面内容,聆听音乐,提出问题让孩子解决等途径可以有效地丰富孩子的想象力。比如这样引导孩子橙子不仅是很好吃的水果,橙子的横切面还可以拓印到纸上形成美丽的图案。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像橙子一样作为图章来拓印?再如,大海是鱼儿的家,大海还是什么动物的家?鸟儿的家在哪里?你的家是什么样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会让孩子自主探索和发现,为孩子在画纸上自由想象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