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影响高中地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分析他们对学生地理学习的影响程度,找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方法,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社会发展、教育改革以及人才的培养都需要和要求我们重视地理学习。由于智力因素是先天形成的,因此而在地理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解决地理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地理学习 心理
1 授之以渔,培养地理学习习惯
很多学生,特别是差生没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没有地理学习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学习习惯的影响程度高可能与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重视程度有一定关系。教师在讲解新课前应该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熟悉将要学习的内容和材料,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点,并将疑难问题记下,以便在听课时能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培养学生形成勤于思考、爱动脑筋的习惯,并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在听课时,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而且还应要求学生调动一切感觉器官进行活动,养成眼、耳、口、手一起动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地理是一门兼顾文科和理科知识的课程,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如何复习和记忆。遗忘是人的正常生理现象,要战胜遗忘就必须及时复习,反复强化,加强记忆。科学的复习方法既巩固了知识,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揭示的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材料尚未出现大规模遗忘之前及时进行复习。
复习时最好采用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的方法。并且要制定合理的地理学习计划和目标。另一方面地理具有理科的特性,要充分发挥其特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对各种学习方式的优化组合并形成动力定型,是广义的学习方法。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所谓教育,无非是从各方面给学生好的影响,是学生在修养品德、锻炼思想、充实知识、提高能力、加强健康各方面养成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不仅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各项能力的发展,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然而,良好习惯的形成并非朝夕之功,而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长期训练。地理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要在地理学习中充分的应用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门语言,地图的使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激发地理学习动机,培养地理学习兴趣
地理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地理成绩的影响也十分关键。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地理学习兴趣,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地理学习成绩,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也符合了三维目标中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的目标。要做到激发地理学习动机,培养地理学习兴趣要有下列几个步骤。第一,创设问题情境,激疑问难,以疑促思。“学起于思源于疑”。设疑能激发学习兴趣,是一种点燃思维的火花,进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设置问题,以疑促思,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从存疑、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中体验到求知乐趣,进而提高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这一节知识时,可以在上课之前应用几个小的事例,如为什么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14点,而不是正午时分;为什么高处不胜寒等等。第二,应用生活中的实例,将地理知识添加到生活实例当中。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学习与生活相关的地理,要培养公民的基本地理素养。例如,在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节知识时,教师可以播放近几日的天气预报,在天气预报中找到冷锋和暖锋,并认识他们的区别等等。第三,由于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可以联系新闻事件,并结合教材内容,激发他们的地理学习动机,培养地理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地理学习成绩。例如,日本大地震引起的核辐射扩散问题就可以应用到大洋环流和我国的季风气候当中;卡塔尔和俄罗斯对世界杯的成功举办;利比亚、叙利亚的动荡局势;索马里地区的护航任务;俄罗斯和日本关于北方几个岛屿的争端等等。每一件新闻事件中都包含了地理信息和地理知识。地理课堂就要充分的应用这些新闻,让学生将地理与生活、社会、自我联系起来。从而真正做到激发地理学习动机,培养地理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树立信心,培养地理学习意志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精神,都应该有克服自己不良习惯和行为等惰性的毅力。在地理学习中也应该有这种学习意志,但这种意志是普遍的,是适用于整个学习的,并不单单局限在地理这一门学科。
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首先要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当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各种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将自己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展现给大家,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发挥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校教育中体验到成功感。实践证明,学生进取的动力和自信心来自于他们自身的不断成功和才华的充分展现以及自身价值得到承认。因此,要有意识地为每位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课堂上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程度设计问题,使学生能以愉快、无拘束的情绪去学习。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从而帮助他们逐渐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失败,发展积极的归因倾向,引导他们正确分析失败的原因,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强化挫折训练,培养百折不挠的精神。人生道路不可能平坦笔直,人人均会受到挫折,必须多向学生进行“逆境成才”的教育。通过挫折教育和训练,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在平时的教育中,有意识地创设一些特定的困难情境或高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难题”。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逐渐形成健全、优秀的心理品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善始容易,善终难”。学生学习意志力的锻炼,需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青少年的坚持性、恒心还很不成熟,做事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容易虎头蛇尾,对短期目标的事尚能坚持,对较长期的目标难以坚持。所以学生学习意志力的培养,是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长期的工作。
总之,事实证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比智力因素更为重要。在教学中,只有在开发智力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习惯和性格等,才能促进智能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丽,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8)
[2]燕国材,再谈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论的学习理论,教育评论,2011(8)
[3]陈义彬,非智力因素结合论与地理素质教育,嘉兴大学学报,2012(3)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地理学习 心理
1 授之以渔,培养地理学习习惯
很多学生,特别是差生没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没有地理学习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学习习惯的影响程度高可能与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重视程度有一定关系。教师在讲解新课前应该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熟悉将要学习的内容和材料,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点,并将疑难问题记下,以便在听课时能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培养学生形成勤于思考、爱动脑筋的习惯,并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在听课时,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而且还应要求学生调动一切感觉器官进行活动,养成眼、耳、口、手一起动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地理是一门兼顾文科和理科知识的课程,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如何复习和记忆。遗忘是人的正常生理现象,要战胜遗忘就必须及时复习,反复强化,加强记忆。科学的复习方法既巩固了知识,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揭示的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材料尚未出现大规模遗忘之前及时进行复习。
复习时最好采用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的方法。并且要制定合理的地理学习计划和目标。另一方面地理具有理科的特性,要充分发挥其特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对各种学习方式的优化组合并形成动力定型,是广义的学习方法。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所谓教育,无非是从各方面给学生好的影响,是学生在修养品德、锻炼思想、充实知识、提高能力、加强健康各方面养成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不仅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各项能力的发展,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然而,良好习惯的形成并非朝夕之功,而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长期训练。地理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要在地理学习中充分的应用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门语言,地图的使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激发地理学习动机,培养地理学习兴趣
地理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地理成绩的影响也十分关键。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地理学习兴趣,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地理学习成绩,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也符合了三维目标中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的目标。要做到激发地理学习动机,培养地理学习兴趣要有下列几个步骤。第一,创设问题情境,激疑问难,以疑促思。“学起于思源于疑”。设疑能激发学习兴趣,是一种点燃思维的火花,进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设置问题,以疑促思,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从存疑、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中体验到求知乐趣,进而提高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这一节知识时,可以在上课之前应用几个小的事例,如为什么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14点,而不是正午时分;为什么高处不胜寒等等。第二,应用生活中的实例,将地理知识添加到生活实例当中。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学习与生活相关的地理,要培养公民的基本地理素养。例如,在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节知识时,教师可以播放近几日的天气预报,在天气预报中找到冷锋和暖锋,并认识他们的区别等等。第三,由于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可以联系新闻事件,并结合教材内容,激发他们的地理学习动机,培养地理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地理学习成绩。例如,日本大地震引起的核辐射扩散问题就可以应用到大洋环流和我国的季风气候当中;卡塔尔和俄罗斯对世界杯的成功举办;利比亚、叙利亚的动荡局势;索马里地区的护航任务;俄罗斯和日本关于北方几个岛屿的争端等等。每一件新闻事件中都包含了地理信息和地理知识。地理课堂就要充分的应用这些新闻,让学生将地理与生活、社会、自我联系起来。从而真正做到激发地理学习动机,培养地理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树立信心,培养地理学习意志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精神,都应该有克服自己不良习惯和行为等惰性的毅力。在地理学习中也应该有这种学习意志,但这种意志是普遍的,是适用于整个学习的,并不单单局限在地理这一门学科。
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首先要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当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各种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将自己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展现给大家,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发挥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校教育中体验到成功感。实践证明,学生进取的动力和自信心来自于他们自身的不断成功和才华的充分展现以及自身价值得到承认。因此,要有意识地为每位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课堂上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程度设计问题,使学生能以愉快、无拘束的情绪去学习。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从而帮助他们逐渐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失败,发展积极的归因倾向,引导他们正确分析失败的原因,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强化挫折训练,培养百折不挠的精神。人生道路不可能平坦笔直,人人均会受到挫折,必须多向学生进行“逆境成才”的教育。通过挫折教育和训练,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在平时的教育中,有意识地创设一些特定的困难情境或高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难题”。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逐渐形成健全、优秀的心理品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善始容易,善终难”。学生学习意志力的锻炼,需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青少年的坚持性、恒心还很不成熟,做事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容易虎头蛇尾,对短期目标的事尚能坚持,对较长期的目标难以坚持。所以学生学习意志力的培养,是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长期的工作。
总之,事实证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比智力因素更为重要。在教学中,只有在开发智力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习惯和性格等,才能促进智能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丽,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8)
[2]燕国材,再谈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论的学习理论,教育评论,2011(8)
[3]陈义彬,非智力因素结合论与地理素质教育,嘉兴大学学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