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737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295-01
  小学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发展,这已成为当前大家的共识。但联系教学对象我们要发展儿童的什么?叶圣陶先生早在80年前谈到小学国文教育应当怎样改革时明确提出了“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的著名论断。也就是,语文教学要发展儿童的心灵。
  一、发展儿童心灵的意义
  首先需要明确“心灵”是什么?简单讲,“心灵”就是指“人的思想感情”。叶老为什么强调语文是发展儿童的学科呢?语文教学和发展儿童的心灵有什么关系呢?第一,语文学科发展儿童的心灵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语文是一门表情达意的学科,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想情感是义不容辞的任务。正如叶老所说的“文字所以表声音,声音所以达情思,是人人知道的。没有情思,就没有发出声音的必要,更何需文字?可见情思为声音的泉源,而文字为声音的符号。第二,思想情感对儿童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有的儿童对人对事都缺乏热情,无论父母对他有多么好,他也感受不到、体会不到父母的深情,这是非常危险的。情感是儿童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形成的基础与动力,儿童有了爱父母、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才能形成爱父母、爱祖国的行动。所以情感教育,即人格教育。第三,思想情感是儿童学习的动力和基础。人们在认识事物时,总是带有情绪和情感的,教学也不例外。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情感结合就会大大提高认知效果。因为人们所获得的知识只有在情感里保存得最牢固,学生学了许多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遗忘,但凡打动儿童心灵的东西,都会在其情感深处留下深刻的记忆,终身难忘,以朗读来说,如果感情不投入,能体会出作者的情思吗?作文更是如此,情感是作文的动力,只有情深,才能文美。凡是名家名篇,读起来琅琅上口,能打动人的情思,就是因为作者心怀深情,而吐露出的情语,恰如近代学者王国维所言:“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语中含蓄情感,情语中映衬着景物,关键在于真景物、真感情。
  二、要为儿童创设发展心灵的境遇
  创设学习语文的境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首要方法,境遇的含义是什么?我认为境遇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广义的境遇,就是指儿童学习语文的环境、设备、氛围等;一是狭义的境遇,也就是现在所讲的教学情境,不论阅读或作文,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富于激发儿童情绪、情感和思想的情境,将儿童引到情思的情境之中,当儿童的情思被激发起来,使之产生愿意读书、急于表达的愿望时,读书、作文才能达到好效果。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就非常重视一课开始带有情感的导语激发,她以富于形象,生动、优美的激情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或以具体形象的画面、实物、电脑图像等教学媒体,将学生引入到所要学习的情境之中,以激起学生的情思。这样,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儿童的思维活跃、情绪丰富,情思缜密。她更重视作文前的情感激发,如带孩子们去郊外找春天、看秋收、踏雪景,以唤起儿童的欢乐心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先是以情导入,激发情感;再师生载情读文,文中悟情,以达到师生情感与文本作者情感的共鸣。
  三、要做到语言和情思统一
  语文学科发展儿童的心灵,激发情思,这是根本。“顺次而训练学重的语言,使其恰当所思,明显有序,最后乃着力于记录写述等形式的方法”,也是不可缺少的。不论阅读还是作文不仅要重视内容的思想情感,也还要注重语言形式和方法,万不能脱离学生的语言实践,阅读教学在感受思想情感之中,还要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要理解文章结构、体会文章表达方法,我一直主张阅读教学过程一是由正逆两个过程构成,一是由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这是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主要经过由具体(语言)到概括(内容)的过程。二是由思想内容到要点到语言表达的过程,从语言表达中,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思和文章表达方法,这是构成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是理解作者写作文的过程,也是训练学生语言、思维、情感的过程;可以从作者和写作角度探索一些问题,如作者的情思是怎样表达的、文理是怎样阐述的、思路是如何体现的,文章在立意、构思、布局谋篇上有何特点,在遣词造句方面又有何特色等等,学生把这些问题弄明白了,才能达到“善读”的水平。目前,在阅读教学中有一种现象,大多数是停留在前一过程上.强调朗读是正确的,但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精彩语句不加咀嚼、体会,不去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情思表达的思路,这样的朗读,学生能感悟到思想内涵吗?
  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要始终贯彻语言和情思的统一,课文中有写景的文章,教学时,就要将景与情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出景中之情。课文中写事为主的文章,教学时就要使事与情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事中之情,课文中凡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作者会倾注爱憎分明的情感,人与事结合,在明白事理之后,還要归结到人的思想感情上去,以所赞扬、歌颂的人物的人格力量,激起学生的敬仰、爱慕之情  。
  学生作文中,一方面要激发学生思想感情,一方面还要在语言表达上进行指导,例如文章结构是否合理,语句是否通顺,词语运用是否恰当,标点符号的运用是否准确,文字书写是否工整、正确,这两方面要全面评改,不能因为强调情思的感悟,而忽视了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也不能强调语言形式方法的训练,而忽视了人文思想、审美情趣的感悟,因为语言和情思始终是统一的,语文课发展儿童的心灵,最终要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四、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要发展学生的情思,教师必须具有真挚的感情,教师有了真情,才能做到以自己的感情去体会教材中的作者之情,再以之感染学生。例如以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把学生引导到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向学生揭示自然之奥秘,欣赏大自然的美,从而使学生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进而能书写赞赏大自然的美文。由于情感的陶冶,随着形象感染程度的加深,学生内心就会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入境入情,达到“语语悟其神“的境界,从而受到情感的陶冶,这样,作者、教师、学生的心灵才能达到共鸣,使教学达到最高境界。要使教学达到这个境界,要发展儿童的心灵,关键在于教师要有一颗真、善、美的心。
其他文献
【摘 要】卢晓东研究员在《超越因材施教》一文中认为因材施教存在逻辑缺陷,提出了“超越因材施教”的新论断。这个论断是否成立,应从五个方面论证:教育交往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与师生人格的自由平等是否相同;因材施教是否宽容;因材施教是否限制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其理论依据与其教育事例是否矛盾;其认识角度是否偏颇,混淆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结论是:对因材施教的讨论,有利于认识其利弊,有助于激发出这一古老教育原则新
依据长武站长期田间试验(1984~2001年)的结果,分析了不同施肥措施条件下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水分的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照、有机肥(M)、氮肥(N)、氮磷肥(
随着我国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的增加,流动人口已经成为艾滋病预防控制的重点人群。运用PRECEDE模式,利用相关研究,从流行病学、行为、社会和环境、教育、管理和政策
【摘 要】由于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存在着许多零散的知识点,学生理性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还不够全面,不能真正地解析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知识点。但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形象化、系统化和层次化知识。目前,许多教师使用思维导图来提高教学效率,效果显著。因此,本文旨在思考思维导图的应用,分析探讨其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623.15
创意美术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成长特点,通过绘画等多种方式,综合刺激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使得幼儿从外在到内心去体会形状、颜色的美感,从而开拓幼儿思维,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中国卫生政策研究》杂志主办,辉瑞公司协办的《中国卫生政策研究》杂志创刊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议于2009年6月25—2
在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中通过根系分隔和标记15N的盆栽试验研究表明,小麦相对于蚕豆对土壤氮和肥料氮的依赖更强,蚕豆则更多依赖于空气中的氮.在根系完全分隔、尼龙网分隔和根
【摘 要】目的:探索内科护理教育课堂上项目教学法的实际运用措施和运用成果。方法:以2018年内科护理二年级的学生为探究主体,把其分为对照小组和实验小组。实验小组在老旧的内科护理教学模式上添加项目教学方式,对照小组仍然使用老旧的内科护理教学模式,最终对比这两个小组的内科护理教学成果。结果:依照两个小组学生的内科护理成绩对教学方式实施点评,探索出了实验小组的学生综合能力高于对照小组的学生,但是其中存在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基础的一环,目前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从客观上给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在分析德育工作出现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从职业教育心理学角度探究了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教育心理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目的]菜籽油脱臭馏出物是天然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从菜籽油脱臭馏出物中获得较高纯度的天然维生素E。[方法]采用分子蒸馏和脂肪酶催化浓缩菜籽油脱臭馏出物中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