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物理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学生自主性学习;重知识习题,轻动手能力的培养;重教学结果,轻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些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探究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实施课改以来,物理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变,笔者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充分利用身边器材进行教学,就地取材,展示物理无限的精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小材”大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先导,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前提。为此,我从第一节物理课开始就精心准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利用身边器材设计各种实验,让学生在亲眼观察、亲自动手操作中质疑问难,产生探究物理现象的强烈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笔者更是特别注意联系身边器材进行教学,多举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实例,让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是物理,知晓物理来源于生活,从而消除学生对物理的神秘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建立起学习物理的持久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经常利用身边器材做实验,在此特举两例:
实验一:手握鸡蛋蛋不烂。在引入“压强”这个新物理量时,我带一个鸡蛋到教室,让一个力量较大的男生手握鸡蛋,只见该男生使出了吃奶的力也未将鸡蛋握烂。然后又叫一个力量较小的女生将鸡蛋往碗沿轻轻地敲一下,鸡蛋就破了。该实验对比强烈,学生兴趣盎然。
实验二:倒过水杯水不流。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我将一玻璃杯装满水,然后将一过塑了的相片盖在杯口,按住相片将水杯倒过来,松开手后,水未流出,相片也未掉下来,学生看完此实验后,有百思不得其解之惑,在兴趣的引导下心情愉快地进入了学习之旅。
以上身边器材,都属于“小材”,但只要运用恰当,也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之“大用”。
二、“废材”妙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学校作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有独特的重要意义。教育是双边活动,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学活动主导者的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创新型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为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广阔的空间。为此,我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利用生活中的废料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在此举两例,体现“废材”也有“妙用”的价值。
实验一:“水往高处流”。往废牛奶盒里注满水,再插入吸管,让一学生通过吸管往里吹气,随即将嘴移开,只见水往高处流,还射在了该学生的脸上。学生大笑,笑过之后都在想:水是往低处流呀,怎么这里却往高处流呢?此问题很好地激励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实验二:“电阻随温度变”。将电源、开关、电流表、小灯泡、日光灯废灯丝串联在电路中,用打火机对灯丝加热,观察到灯泡变暗、电流表示数减小的现象,从而得出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结论。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紧迫而又重大的课题,我国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去建设、去发展。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身边废旧器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上两例说明,废材妙用,也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三、“笔材”多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教师要积极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相似的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略科学的思想和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利用身边器材,让学生感受到探究就在身边,从而享受探究的乐趣。
实验:“芯”探电阻。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教学中,学生用类比方法提出了电阻大小跟导体的横截面积和导体的长度有关。我给学生提供了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两根相同的铅笔芯,让学生完成探究。学生先将一根铅笔芯接入电路中,然后将两根铅笔芯并排放置接入电路中,通过灯泡的亮度反映探究情况。接下来将半根铅笔芯和整根铅笔芯分别接入电路中,同样也是通过灯泡的亮度反映探究情况。
总之,面对身边普通的器材,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小材”、“废材”和“笔材”等皆能成为宝贝,就地取材,也能精彩无限。◆(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
一、“小材”大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先导,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前提。为此,我从第一节物理课开始就精心准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利用身边器材设计各种实验,让学生在亲眼观察、亲自动手操作中质疑问难,产生探究物理现象的强烈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笔者更是特别注意联系身边器材进行教学,多举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实例,让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是物理,知晓物理来源于生活,从而消除学生对物理的神秘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建立起学习物理的持久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经常利用身边器材做实验,在此特举两例:
实验一:手握鸡蛋蛋不烂。在引入“压强”这个新物理量时,我带一个鸡蛋到教室,让一个力量较大的男生手握鸡蛋,只见该男生使出了吃奶的力也未将鸡蛋握烂。然后又叫一个力量较小的女生将鸡蛋往碗沿轻轻地敲一下,鸡蛋就破了。该实验对比强烈,学生兴趣盎然。
实验二:倒过水杯水不流。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我将一玻璃杯装满水,然后将一过塑了的相片盖在杯口,按住相片将水杯倒过来,松开手后,水未流出,相片也未掉下来,学生看完此实验后,有百思不得其解之惑,在兴趣的引导下心情愉快地进入了学习之旅。
以上身边器材,都属于“小材”,但只要运用恰当,也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之“大用”。
二、“废材”妙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学校作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有独特的重要意义。教育是双边活动,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学活动主导者的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创新型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为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广阔的空间。为此,我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利用生活中的废料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在此举两例,体现“废材”也有“妙用”的价值。
实验一:“水往高处流”。往废牛奶盒里注满水,再插入吸管,让一学生通过吸管往里吹气,随即将嘴移开,只见水往高处流,还射在了该学生的脸上。学生大笑,笑过之后都在想:水是往低处流呀,怎么这里却往高处流呢?此问题很好地激励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实验二:“电阻随温度变”。将电源、开关、电流表、小灯泡、日光灯废灯丝串联在电路中,用打火机对灯丝加热,观察到灯泡变暗、电流表示数减小的现象,从而得出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结论。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紧迫而又重大的课题,我国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去建设、去发展。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身边废旧器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上两例说明,废材妙用,也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三、“笔材”多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教师要积极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相似的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略科学的思想和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利用身边器材,让学生感受到探究就在身边,从而享受探究的乐趣。
实验:“芯”探电阻。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教学中,学生用类比方法提出了电阻大小跟导体的横截面积和导体的长度有关。我给学生提供了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两根相同的铅笔芯,让学生完成探究。学生先将一根铅笔芯接入电路中,然后将两根铅笔芯并排放置接入电路中,通过灯泡的亮度反映探究情况。接下来将半根铅笔芯和整根铅笔芯分别接入电路中,同样也是通过灯泡的亮度反映探究情况。
总之,面对身边普通的器材,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小材”、“废材”和“笔材”等皆能成为宝贝,就地取材,也能精彩无限。◆(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