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真妄观”在《望春风》中的体现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224224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明清章回体小说对格非产生了一定影响。其最新力作《望春风》不仅是受到章回体小说结构上的影响,实际上也是受到这种“真妄观”影响的。从父母形象为例分析“真妄观”在《望春风》中的体现。
  【关键词】《红楼梦》“真妄观”格非《望春风》在《红楼梦》中,从贾宝玉的角度来说,林黛玉死时他正在迎娶薛宝钗,那么林妹妹香消玉殒一瞬的心态他便是永不得知了。而在前文中,林黛玉一直是最与他知心相交的人,贾宝玉对林黛玉认知的难道不是一种由“实”而“妄”嘛?再说贾宝玉自己,本是一至情至性的小霸王,最后却随那道士和尚渡河而去了,去往哪里?《红楼梦》却再也没有交代了,这也是一种由“实”而“妄”了。而在《望春风》中,也有相似的剧情设置。从主人公“我”的角度来看,母亲对我来说,是由“妄”而“实”,而父亲则是由“实”而“妄”。
  《望春风》所描绘的父子情本来就很动人,但父亲却在第一章結尾就自尽了,而且是在他留下了大量“谜团”之后竟然就死了。他为什么要出门那一趟,然后告诉我,我们以后日子就好啦;有大婶来找父亲,还留下来三句话;《望春风》里大量的梦都是有隐喻的,而我梦到了徐新民。这些虽然后文都有交代,但是父亲的人生依然充满了大量谜团。父亲的形象从如此真实走入一个虚幻。
  对于母亲的形象,则由一开始的众说纷纭到最后交代清楚。第一章里关于母亲,我问了龙英,问了老福奶奶,婶子,梅芳,每个人都给我不同的解释,甚至唐文宽还总爱耍我,害我跟着老乞丐走了一路,被村民笑话,而关于母亲的形象,也几度变更。但最后我看了母亲整整十四厚本的日记,使母亲的形象完完全全地落实在读者面前,使本来虚幻的母亲真切而深刻的落在“我”的面前。
  同时,从人物设置上看,我觉得父亲和母亲的形象恰好就是一“真”一“妄”。格非在《雪隐鹭鸶》中谈到,无论《金瓶梅》还是《红楼梦》,都是在两个不同层面上呈现其关于“真”的理念的。首先是在佛道的“真妄”概念上,要求人能够看透尘世生活的幻想,回复无善无恶、无欲无求的澄明与安宁,从而完成对欲望和俗世的超越;其次则是在世俗人情社会的评价方面,让“真伪观”渗入传统的善恶观,并在暗中改变传统道德的定见和教条,重估价值,为精神和道德生活开辟新路。
  表面上看,我的父亲是个算命先生,整天折腾一些神神鬼鬼的事情,在城里干的好好的突然回村,继承遗产被打成了地主,村里人甚至叫他赵呆子。从我这样纯然客观的描述去看,父亲好像是个非常无能、没用的人。但实际是,当读者跟随着主人公的视野去看,便会知道父亲是个非常有本事的人,他身上隐藏了许多的秘密。父亲“算命”很厉害,看人很准,这些都彰显出父亲对俗世人清的清醒认识。而他在看的如此透彻的情况下,却又不沉醉其中,而达到了一种“超越”的状态。
  随着后文不断的揭秘,我们也知道,父亲回村是因为他在革命时放弃了一箱金子,远离了斗争圈子,而选择回归乡野。父亲抱有和光同尘、与俗俯仰的生活态度,是一种“避世”的状态。而母亲被亲生母亲送养去富人家里,但是她出逃了两次;在开会的时候就有意见就敢大胆提出,敢去做妇女主任;她嫁给首长后,一看出事,就写检举信把父亲的秘密和盘托出。但母亲的生活很好吗?倘若她能像父亲一样放下这些,母亲应该会幸福很多,但她放不下。而宿命论和虚无主义,何尝不是一种“空幻”呢?
  在格非提到的“在世俗人情社会的评价方面”,《红楼梦》是有对“真”的追求的。《红楼梦》对林黛玉的真性情是褒奖的,但林妹妹依然在宝玉成亲的夜里孤独死;而对贾政这个理想清官形象,却被写的呆板迂腐,作者没有把他树立成一个反面形象,但毫无疑问作者对这样的形象是持负面态度的。而在《望春风》中,由于主人公的第一人称视角,而父母又恰好是对“我”来说最亲切的人,或许表现的并不明显,但我认为《望春风》里依然隐含了对“本真”的审美追求。
  一开始,村子里的人都喊我父亲为赵呆子,因为父亲放弃了城里的生活回到乡下,继承了家产被打成富农,这看似愚蠢的行为背后实际上隐藏了父亲的考量和计算。因此,这种旁人对父亲的“看不穿”实际上就体现了作者的审美评价——作者对父亲这种人是抱有赞誉。而既然有对“真”的追求,就对“伪”的批判。
  母亲在日记里写“自己的生活是在白天与夜晚一刻不停地撕裂与搏斗中,她整个的后半生都不得安宁。表面上看,母亲人生的转折点是从举报了父亲而开始的,但如果她不举报父亲,她是无论如何都过不去心里那道坎的。而这种困境的设置,是否隐含了作者对“非真”的批判呢?
  可以说,《望春风》是一部乡村生活版的《红楼梦》,整部《望春风》由表及里体现出《红楼梦》的气质,虽然《望春风》中设置谜团的技巧显然还没有《红楼梦》那么高明,但依然可以说,在将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的笔法向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学这一转化的进程里,格非进行了一次伟大的尝试。
其他文献
【摘要】准确理解语言的真实含义,需要了解人们在表达该语言时的具体语言环境。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指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它具有普适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在初次接触网络流行语时,会因为缺乏相应的语境而造成理解困难。但是,具有共同语境的人群不仅可以迅速理解网络流行语,甚至可以创造性地将该流行语应用到其他领域。因此,语境对网络流行语的作用主要有:语境有助于网络流行语的
【摘要】在“微文化”时代背景下,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以“微学工”为载体,打造“四微”学生能力提升工程,营造“乐学、勤学、会学”的优良学风,从“微制度”“微平台”“微引领”“微实践”“微建议”几个模块着手,将“三自”能力提升培养机制与学科竞赛、就业质量、综合竞争力提升相结合,在充分满足青年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渴求的同时,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大学生“三自”能力提升培养机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摘要:幼儿园在教育教学上进行了“园本特色课程改革研究”的实践,主题是:唱响爱的主旋律,用爱点燃孩子的梦想,让孩子们享受爱、拥有爱、传播爱。  关键词:园本特色课程 改革 爱  施秉县幼儿园在教育教学上进行了“园本特色课程改革研究”的实践,并在全园推行自主式教学模式。这是我园一个大胆的跨越式的教育教学改革。这一教学模式改革的主题是:唱响爱的主旋律,用爱点燃孩子的梦想,让孩子们享受爱、拥有爱、传播爱。
摘要:依据教学实践,厘清双语教学性质和目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内容体例、教材选用及教学方法上的定位,探讨如何将英语作为媒介学习专业内容,实现学科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双丰收,从而为推动我国双语教学向纵深发展提供一定启示。  关键词:双语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 内容体例 教材选用 教学方法  双语教学是近年来全国各高等院校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改革形式,并列入普通高校教学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2001年教育
【摘要】随着世界国际化发展的进程,我国也越来越重视语言的发展。教学改革也提出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与意义,而对国际贸易专业这一面向国际的专业来讲,双语教学改革显得更加重要。双语教学能够给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完善与全面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们在双语背景之下学习和理解国际贸易。与此同时,双语教学也会给国际贸易专业的同学们提供很好的语言载体,方便他们在工作实践过程之中的沟通与谈判等。在介绍国际贸易专业
【摘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拥有十分丰富的试验示范站(基地)资源,具有很好的产学研协同育人传统与经验。在此基础上,以产学研协同育人为切入点,将特有的产学研协同优势与实践育人相结合,探索明确了依托试验示范站(基地)开展的实践活动中,“产”“学”“研”如何体现、如何协同、如何发挥育人功效,提炼出了以“1123社会实践模式”“234”实践教学体系及“畅享园艺”精品系列活动为主体的实践育人模式。通过构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素材”摄取得好,写作就“自有源头活水来”。要让生活成为作文取之不尽的源泉,首先,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生活,从视觉领略生活之美;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思考生活,用心灵品味生活之美。其次,指导学生从家庭生活、活动中摄取素材。  新课标生活写作源泉积累素材走进自然活动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
摘要:生产实习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但普遍存在学生没有得到足够的操作训练机会、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及实习企业的选择缺乏针对性等问题。依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和近年来该专业的生产实习情况,提出了创造良好实习平台、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建设综合的指导老师队伍和建立多方位的考核及成绩评定体系等对策,可望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提出参考意见。  关键词:生产实习
摘要:现代社会中,CI(Corporate Identity,即企业形象识别,本文特指学校形象)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正逢大连育文中学推行“三格教育”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之际,导入CI战略,其设计与实践的过程,让笔者有机会对学校的过去、今天和明天有了更亲切、深刻、真实的感受,对校园导入CI的设计也有了更准确的把握。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 CI 学校形象  现今,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各级各类学校声
【摘要】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之一。有关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理论研究和课堂实践研究在国内外普遍开展。以一个具体课例为例,论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情境和具体问题,如何进行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将学技术和用技术进行融合,最终帮助学生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和信息素养。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