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流行音乐因其注重个体性、时代性、通俗性的特点,区别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迅速地占领全国市场,尤其是80年代以来,高潮迭起、盛况空前。流行音乐成为大众音乐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流行音乐更是打入中小学学生的内部,受到广大学生的“狂爱”。面对这一趋势,音乐教师课堂上一味抵制“流行音乐”似乎已不再可取,而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关键词】流行音乐 初中 音乐教学
一、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的必要性
1.流行音乐的审美特点符合初中生的审美层次。流行音乐从内容上来说,不是特别注重当代社会重大问题,而是主要抒发个人情感等,内容浅俗易懂;以流行音乐形式上来说,简单、浅显、变化少,但是外表却标新立异,吸人眼球;从艺术接受来说,流行音乐对接受者的艺术修养要求不高,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从功能上来看,流行音乐主要突出消遣性和娱乐性,满足接受者较低层次的娱乐需求。可以说,流行音乐是一种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更容易使青少年接受,初中音乐教学引入流行音乐是必要的。
2.流行音乐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育的特点。流行音乐的审美特征符合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特点,符合中学生张扬、好奇的性格特征,是这个阶段学生力所能及的最方便快捷,也是最主要的情感抒发渠道。中学生处在生理发育的特殊阶段,身体的发育使他们的情感日益丰富,但是波动较大,自我控制能力不够完善。而且,逐渐增加的学习压力,使他们需要一个抒发情感的渠道,而流行音乐因其内容浅俗、形式简单,接受容易、娱乐性强等特点,迅速引起中学生的兴趣。因此,初中音乐课堂少了流行音乐,会使学生对课堂感到枯燥,甚至是排斥。
3.流行音乐引入中学音乐教学符合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教育部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3)面向全体学生;(4)注重个性发展;(5)重视音乐实践;(6)鼓励音乐创造;(7)提倡学科综合;(8)弘扬民族音乐;(9)理解多元文化;(10)完善评价机制。其中从第二、三、四、五、九可以看出音乐课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审美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来丰富学习内容,也要加强音乐与社会的联系,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而中学生是流行音乐的主要消费群体,音乐教学引入流行音乐是符合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的。
由此可以看出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是必要的,通过流行音乐可以对中学生加以引导,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流行音乐都可以为中学生带来正面影响,要有选择地引入,不能盲目地全盘接受。
二、流行音乐进入初中音乐教学的原则
1.认清流行音乐的特点和地位,有选择地适时地引入音乐教学。了解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的必要性之后,教师要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就是如何摆正态度,使流行音乐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单调,使学生对音乐课感到枯燥无味。而流行音乐的引入可以为音乐教学带来生机,加以选择和引导,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选择主流媒体播放频率较高的流行音乐作为主体。由于流行音乐的特性,以及音乐传播技术的发展及流行音乐的商业化操作,社会上的流行音乐良莠不齐,有很多为了商业利益而产生的流行音乐庸俗低劣,没有实质内容。而中学生对音乐鉴赏的能力不高,并不能完全阻止不良流行音乐的负面影响,这时,就要求音乐老师选择主流媒体播放频率较高的高质量的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来分析指导学生怎样进行音乐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主流媒体播放频率较高的流行音乐保证了音乐的质量,适合音乐教育的功能和目的。
3.选择反映时代精神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旋律优美,内容健康的音乐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能完善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并满足和升华这种情感。比如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大批奥运流行歌曲得到传唱,其中奥运主题歌曲《我和你》,内容健康、旋律优美,而且具有时代精神,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的精神得到满足和升华。将这样的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教学,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同时,也愉悦了学生的精神情感,完全符合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
4.在實践中逐渐加强学生流行音乐的理论修养和鉴赏水平。流行音乐的引入并不只是教学的手段,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自主欣赏流行音乐。因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不高,我们选择更加容易接受的流行音乐作为楔子,可以增强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比如爱情体裁的流行音乐,这就要求音乐教师正视客观事实,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音乐内涵和艺术上,要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因为错误的理解而误入歧途。因此,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理论修养和鉴赏水平。
因此,流行音乐进入初中音乐教学是必要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建立有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遵循原则,有选择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鉴赏流行音乐,增强自身音乐理论知识和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高亚娟.基于初中音乐教学的流行音乐引入分析[J].黄河之声.2012(10).
[2]孙小宇.建立在初中音乐教学基础的流行音乐引入分析[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05).
【关键词】流行音乐 初中 音乐教学
一、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的必要性
1.流行音乐的审美特点符合初中生的审美层次。流行音乐从内容上来说,不是特别注重当代社会重大问题,而是主要抒发个人情感等,内容浅俗易懂;以流行音乐形式上来说,简单、浅显、变化少,但是外表却标新立异,吸人眼球;从艺术接受来说,流行音乐对接受者的艺术修养要求不高,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从功能上来看,流行音乐主要突出消遣性和娱乐性,满足接受者较低层次的娱乐需求。可以说,流行音乐是一种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更容易使青少年接受,初中音乐教学引入流行音乐是必要的。
2.流行音乐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育的特点。流行音乐的审美特征符合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特点,符合中学生张扬、好奇的性格特征,是这个阶段学生力所能及的最方便快捷,也是最主要的情感抒发渠道。中学生处在生理发育的特殊阶段,身体的发育使他们的情感日益丰富,但是波动较大,自我控制能力不够完善。而且,逐渐增加的学习压力,使他们需要一个抒发情感的渠道,而流行音乐因其内容浅俗、形式简单,接受容易、娱乐性强等特点,迅速引起中学生的兴趣。因此,初中音乐课堂少了流行音乐,会使学生对课堂感到枯燥,甚至是排斥。
3.流行音乐引入中学音乐教学符合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教育部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3)面向全体学生;(4)注重个性发展;(5)重视音乐实践;(6)鼓励音乐创造;(7)提倡学科综合;(8)弘扬民族音乐;(9)理解多元文化;(10)完善评价机制。其中从第二、三、四、五、九可以看出音乐课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审美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来丰富学习内容,也要加强音乐与社会的联系,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而中学生是流行音乐的主要消费群体,音乐教学引入流行音乐是符合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的。
由此可以看出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是必要的,通过流行音乐可以对中学生加以引导,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流行音乐都可以为中学生带来正面影响,要有选择地引入,不能盲目地全盘接受。
二、流行音乐进入初中音乐教学的原则
1.认清流行音乐的特点和地位,有选择地适时地引入音乐教学。了解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的必要性之后,教师要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就是如何摆正态度,使流行音乐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单调,使学生对音乐课感到枯燥无味。而流行音乐的引入可以为音乐教学带来生机,加以选择和引导,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选择主流媒体播放频率较高的流行音乐作为主体。由于流行音乐的特性,以及音乐传播技术的发展及流行音乐的商业化操作,社会上的流行音乐良莠不齐,有很多为了商业利益而产生的流行音乐庸俗低劣,没有实质内容。而中学生对音乐鉴赏的能力不高,并不能完全阻止不良流行音乐的负面影响,这时,就要求音乐老师选择主流媒体播放频率较高的高质量的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来分析指导学生怎样进行音乐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主流媒体播放频率较高的流行音乐保证了音乐的质量,适合音乐教育的功能和目的。
3.选择反映时代精神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旋律优美,内容健康的音乐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能完善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并满足和升华这种情感。比如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大批奥运流行歌曲得到传唱,其中奥运主题歌曲《我和你》,内容健康、旋律优美,而且具有时代精神,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的精神得到满足和升华。将这样的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教学,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同时,也愉悦了学生的精神情感,完全符合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
4.在實践中逐渐加强学生流行音乐的理论修养和鉴赏水平。流行音乐的引入并不只是教学的手段,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自主欣赏流行音乐。因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不高,我们选择更加容易接受的流行音乐作为楔子,可以增强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比如爱情体裁的流行音乐,这就要求音乐教师正视客观事实,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音乐内涵和艺术上,要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因为错误的理解而误入歧途。因此,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理论修养和鉴赏水平。
因此,流行音乐进入初中音乐教学是必要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建立有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遵循原则,有选择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鉴赏流行音乐,增强自身音乐理论知识和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高亚娟.基于初中音乐教学的流行音乐引入分析[J].黄河之声.2012(10).
[2]孙小宇.建立在初中音乐教学基础的流行音乐引入分析[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