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上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提问,通过提问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本文以小学数学课堂为对象,以课堂提问为切入点,分析数学课堂上提高提问有效性的措施。
老师对提问重要性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意识层面,还要落实到具体教学行动中。要想全面发挥课堂提问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这样可以保证课堂提问环节的顺利进行,凸显课堂提问的价值。
一、明确问题指向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详细解读教学内容,同时掌握相关认知问题,提升自身综合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其合理、科学地构思问题。老师要保证在课堂上的提问是清晰的、具体且明确的,而且要为学生详细地指明思考的方向,如此学生才能完全理解问题,在问题的帮助下掌握教学中心思想。而要达到问题的清晰表述,就需要老师在备课时综合考虑,全面思考。
如,学习“毫米”知识点时,老师可以这样设置课堂导入问题。
老师:我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你们知道它有多高吗?
生A:……
生B:……
生C:8848米68厘米。
老师:珠穆朗玛峰高度是8848米68厘米,米和厘米我们以前就学习过了,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毫米。
从上例中可以看出,问题指向明确,直接指向海拔高度,顺利引出“毫米”概念。老师语言比较亲切,课堂教学过程流畅自然。
二、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偏理论性,因此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很难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但是老师可以将数学问题和学生日常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利用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发共鸣,以此调动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比如,在学习“平均分”时,老师就可以引入这样一个生活场景:“元宵节到来了,大家要吃什么食物?”“元宵!”“对,图片中丽丽和父母围桌而坐,十分开心。盘子中有8颗元宵,考虑到父母为家庭的付出,丽丽想把所有的元宵都给父母吃。那么大家替丽丽想下应该怎么分?”学生给出了很多种方法。而丽丽最初的分法为:给父亲5颗元宵,母亲3颗。“现在,请大家想一下,如果让你分,你会怎么做呢?”如此,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得出最好的方法就是两人分的元宵颗数一样多,如此很自然就引出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平均分。在整个思考探究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一起分享了概念的生成,让学生体验了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加深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三、选择提问形式
一个相同的问题,不同老师提出,学生的反应、答题效果都会有差异。根本原因在于提问的艺术。首先,要掌握好提问时机。虽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随时提问,但只有在学生思维陷入困境后提问,效果最好。因为此时学生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身上,一旦提问,学生会立刻投入思考,借助问题打破思维局限,取得良好效果。其次,老师提问时的态度要诚恳委婉,内容表达清晰明确,避免学生一知半解。同时用词上尽量切近学生生活,可以配合板书、教具等物品辅助学生理解。最后,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心存疑惑的学生都感到下一刻老师可能向自己提问,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思考。另外,在问题安排的顺序上,需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习惯,按照知识逻辑,层层递进。最好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通过设问形式,步步深入。比如,在学习“圆面积公式”时,可以如此提问:(1)想想我们已经掌握了哪些平面图形面積的计算公式?(2)选取其中一种,分享一下你是如何推导出来的。(3)能不能将圆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其他图形,再进行面积推导?这三个问题,难度逐个递增,但相互之间都有联系,帮助学生承上启下,解答起来也不至于毫无思路。
四、借助信息技术提问
在数学概念中,对应是一种较为基础的概念,反映的是两个集合元素之间的关系。对应思想也是数学方法、数学概念中的基础所在。在对立思想中,一一对应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对应。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通常都是运用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表,渗透数学思想。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在感性的数学问题情境中,老师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渗透对应思想。
例如,在教学“分类与整理”的内容时,老师就可运用对应思想展开教学。分类的方法就是一一对应,将直观的图片、物体等一一对应,并抽象成相应的数学思想。在利用对应思想前,学生无法掌握分类的技巧和方法,无法顺利解答教材中的题目,此时,老师可先运用“互联网+教育”的方法,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不同造型的气球,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这些气球应当如何分类呢?咱们先从颜色方面入手吧。红色的气球有多少个呢?蓝色的气球有多少?黄色的呢?你能否将对应的颜色和气球绘制出来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绘制出相应的图示,发现二者之间的关联,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之后,老师可为学生提供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对应思想解答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够逐渐掌握应用对应思想的技巧,顺利解决问题。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提问策略,改变传统课堂上随意提问的情况,能拉近师生关系,塑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数学老师要重视提问环节,选择合适的课堂问题,利用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老师对提问重要性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意识层面,还要落实到具体教学行动中。要想全面发挥课堂提问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这样可以保证课堂提问环节的顺利进行,凸显课堂提问的价值。
一、明确问题指向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详细解读教学内容,同时掌握相关认知问题,提升自身综合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其合理、科学地构思问题。老师要保证在课堂上的提问是清晰的、具体且明确的,而且要为学生详细地指明思考的方向,如此学生才能完全理解问题,在问题的帮助下掌握教学中心思想。而要达到问题的清晰表述,就需要老师在备课时综合考虑,全面思考。
如,学习“毫米”知识点时,老师可以这样设置课堂导入问题。
老师:我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你们知道它有多高吗?
生A:……
生B:……
生C:8848米68厘米。
老师:珠穆朗玛峰高度是8848米68厘米,米和厘米我们以前就学习过了,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毫米。
从上例中可以看出,问题指向明确,直接指向海拔高度,顺利引出“毫米”概念。老师语言比较亲切,课堂教学过程流畅自然。
二、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偏理论性,因此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很难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但是老师可以将数学问题和学生日常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利用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发共鸣,以此调动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比如,在学习“平均分”时,老师就可以引入这样一个生活场景:“元宵节到来了,大家要吃什么食物?”“元宵!”“对,图片中丽丽和父母围桌而坐,十分开心。盘子中有8颗元宵,考虑到父母为家庭的付出,丽丽想把所有的元宵都给父母吃。那么大家替丽丽想下应该怎么分?”学生给出了很多种方法。而丽丽最初的分法为:给父亲5颗元宵,母亲3颗。“现在,请大家想一下,如果让你分,你会怎么做呢?”如此,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得出最好的方法就是两人分的元宵颗数一样多,如此很自然就引出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平均分。在整个思考探究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一起分享了概念的生成,让学生体验了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加深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三、选择提问形式
一个相同的问题,不同老师提出,学生的反应、答题效果都会有差异。根本原因在于提问的艺术。首先,要掌握好提问时机。虽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随时提问,但只有在学生思维陷入困境后提问,效果最好。因为此时学生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身上,一旦提问,学生会立刻投入思考,借助问题打破思维局限,取得良好效果。其次,老师提问时的态度要诚恳委婉,内容表达清晰明确,避免学生一知半解。同时用词上尽量切近学生生活,可以配合板书、教具等物品辅助学生理解。最后,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心存疑惑的学生都感到下一刻老师可能向自己提问,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思考。另外,在问题安排的顺序上,需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习惯,按照知识逻辑,层层递进。最好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通过设问形式,步步深入。比如,在学习“圆面积公式”时,可以如此提问:(1)想想我们已经掌握了哪些平面图形面積的计算公式?(2)选取其中一种,分享一下你是如何推导出来的。(3)能不能将圆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其他图形,再进行面积推导?这三个问题,难度逐个递增,但相互之间都有联系,帮助学生承上启下,解答起来也不至于毫无思路。
四、借助信息技术提问
在数学概念中,对应是一种较为基础的概念,反映的是两个集合元素之间的关系。对应思想也是数学方法、数学概念中的基础所在。在对立思想中,一一对应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对应。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通常都是运用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表,渗透数学思想。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在感性的数学问题情境中,老师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渗透对应思想。
例如,在教学“分类与整理”的内容时,老师就可运用对应思想展开教学。分类的方法就是一一对应,将直观的图片、物体等一一对应,并抽象成相应的数学思想。在利用对应思想前,学生无法掌握分类的技巧和方法,无法顺利解答教材中的题目,此时,老师可先运用“互联网+教育”的方法,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不同造型的气球,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这些气球应当如何分类呢?咱们先从颜色方面入手吧。红色的气球有多少个呢?蓝色的气球有多少?黄色的呢?你能否将对应的颜色和气球绘制出来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绘制出相应的图示,发现二者之间的关联,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之后,老师可为学生提供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对应思想解答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够逐渐掌握应用对应思想的技巧,顺利解决问题。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提问策略,改变传统课堂上随意提问的情况,能拉近师生关系,塑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数学老师要重视提问环节,选择合适的课堂问题,利用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