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自然”教学建议与案例设计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hungu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说明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江西在中国的位置。知道江西的面积和行政区划:了解江西人口以汉族为主,江西主要的少数民族及其独特的民族风情:了解江西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人类对特殊地貌的开发利用,红壤的治理及开发利用;了解江西的气候特点,气候资源及其利用,气象灾害及其防御:了解江西主要的河流、湖泊及其利用与保护:了解江西的动植物资源:了解江西的环境变化及环境保护,初步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在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道江西和家乡的环境概貌: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信息,归纳其自然环境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知身边的事物,形成知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知识概念,进而理解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看法、体会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待自然、社会和个人的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获得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审美情趣: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其社会角色意识,以及参与社会生活和社区实践的能力:形成合格公民应具有的判断能力和行为能力: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内容结构
  江西自然部分在全套书1~9册每一册中都有分布,按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排列顺序,在整套书中前后呼应、相互联系,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
  
  教学建议
  
  1 坚持地方特色。要充分利用江西省的地方教育资源,以学生身边的事例教育学生,让学生对江西省有更多的了解,帮助其更好地了解家乡的环境,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感情:要尽量避免与其他教材特别是“科学”与“地理”内容上的重复,要突出江西特色与地方特色。
  2 构筑开放性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学习。要以自主探索性学习活动为载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资源背景,形成课堂学习向社会生活与社区文化辐射的立体网络。
  3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要从学生与学校教学的实际出发,以现实典型的事例(案例)为依据,结合事实呈现相关知识、进行科学分析、揭示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加强对探究能力的培养。
  4 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要积极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的实验和研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落实在实际行动上:要注意提出有探究性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5 倡导合作学习。分组学习、同桌讨论或者小组合作都是很好的合作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学会发言和倾听。学会动脑分析。教师要深入到交流活动中,了解交流情况及学习困难。要关注所有的学生,尤其是发言、交流不积极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实现“强调主体、促进全体、关注个体”,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编写特点
  “江西自然”模块围绕江西地方特色展开,充分利用江西的教育资源。以身边的事例施教,让学生对江西有更多的了解,提高人文素质,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激发建设家乡、服务人民的热情。在编写上,除与其他模块的共性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 以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为宗旨。学生环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养成的过程。教材在“启迪窗”“智慧泉”“知识园”“活动场”“冲浪区”“知识链接”都着力体现这一理念,从而保证学生的环境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培养。
  2 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的内容注重适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特点,呈现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需要,追求贴近学生生活,立足已有经验、学习兴趣和发展需要。注意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贴近生活实际编写内容和选择方式,为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地方课程学习的特点、开展尝试性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殿堂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载体。
  3 课程的开放性与弹性,为教学留有自主空间。教材注重基础性原则,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条件,满足学习江西环境知识的个性发展需要,以符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都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和灵活性,能够满足不同年级和不同学校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要。
  4 教学内容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活动化。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出整体性,将江西环境内容综合设计在1~9年级的相应课时中,使学生在综合与联系的学习环境中养成用综合与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材以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选择和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调研、多考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发展。
  
  《江西自然保护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八年级第11课。
  [教学过程]
  
  (一)展示情境,引出课题
  1 展示情境:《梅花鹿的哀求》《地球上生物种类锐减》《江西珍稀的动植物》。
  2 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面对日益减少的生物资源,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3 引出课题:《江西的自然保护区》。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 学生阅读课本,熟悉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作用。
  2 展示课件《江西的自然保护区》,讨论具体做法。小结:江西非常重视自然保护区建设,目前已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2个,建有自然保护小区5 000余处,一大批珍稀动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
  
  (三)链接相关知识,扩大学生视野
  1 展示官山自然保护区介绍资料。讨论:官山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人类可以得到哪些效益?
  教师小结:环境效益,旅游效益,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
  2 拓展思维。展示图片材料:300多只小鸟放归大自然,小学生保护生态环境,江西省安远县29名“护鸟天使”把认养和救助的300多只小鸟全部放归大自然。讨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不是进行自然保护的唯一手段?为什么?
  教师小结:不是。我们要增强爱护、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对绿色家园的热爱,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职责,更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四)参与活动,学以致用
  1 展示《家乡的珍稀动植物》中红豆杉、云豹等图片。
  讨论:对家乡的红豆杉、云豹,我们应该如何保护?
  2 课堂活动:写一篇保护红豆杉或云豹的作文,
  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材料和讨论,写成小论文,课后张贴在在班级宣传栏上展示。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教材说明    “安全教育”是江西省义务教育地方教材专题教育的模块之一。占总内容的15%,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以保障中小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1 知识目标:知道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范围及危险
高等数学是各大高等院校的传统课程,其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它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领域及其他学科中的重要作用。数学课程是大学生入学后首先学习的重要基础课,也是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的课程。为了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数学教学改革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但数学教学改革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多年来数学教育工作者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作出了多方面的努力和尝试,但是对于高等院校三本的学生来说,由于其特有的教育对象,使教
期刊
根据乌鲁木齐地区 2 0 0 0年、2 0 0 1年两期 GPS网资料及其它资料处理结果 ,讨论了乌鲁木齐现阶段应变场及监测区的断层水平运动情况。分析结果认为乌鲁木齐地区地壳整体主要受 NW方向的主压应力作用 ,乌鲁木齐测区大部分 GPS观测点以乌鲁木齐红山观测点为中心呈顺时针方向运动。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英语是一门新鲜的学科,学生对它充满好奇。而正是这种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学生刚学习英语时兴趣很浓,随着心理的发展变化,英语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加大及语言运用环境的局限性等问题的出现,很多同学渐渐对英语失去了兴趣,甚至有些学生放弃英语的学习。可见,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乐于接受他,并且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与探索中。那么如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这是新版课程标准对写字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有效地进行写字教学呢?  坚持不懈,培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写字习惯的培养,在小学第一、二、三学段中指出:“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是写好字的前提,也是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是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观察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是其附加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在对传统课程设计的改革过程中,针对这样一个特殊的教学实践环节,对其理念、原则、目标、内容与方法等施以改造或重构,使其满足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以及学科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既需要在“做什么”、“如何做”、“做得如何“三个核心方面解决理论上所存在的问题,又有必要在这三个核心方面解决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