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斯宾格勒的传世之作《西方的没落》中,观相作为最主要的写作方法,贯穿在整本书的写作当中。观相不仅仅是一种历史写作方法,也是斯宾格勒的思想核心。所谓观相,在斯宾格勒看来,就是一种直观的方法,一种诉诸于心灵的内视的方法,它依赖的不是自然的定律和因果关系,而是个体的精神慧眼,是个体对历史中的生命的切身体验。通过对人类历史中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体验,去把握其背后的生命形态的特征与命运。这种强调心灵和感觉的历史哲学方法,源于西方历史以来的怀疑主义的核心理念。
一、怀疑主义的源流和核心思想
一般而言,怀疑主义作为一个学派流别,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普罗泰戈拉。他接受了赫拉克利特关于万物流变的思想,认为变动不居的感觉现象是真实的,万物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的。但是他从这种素朴的感觉论走向了相对主义和怀疑论。断言每个人的感觉都是可靠的,人们对一切事物都根据各自的感觉作出不同的判断,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因此他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是怎样。由此又断定“知识就是感觉”,主张只要借助感觉即可获得知识。他根据这种观点,对传统宗教神学提出了怀疑:“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普罗泰戈拉把感觉看成是真理的标准,含有主观唯心主义成分。不过他的本意并不是要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与后来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有区别。他看到了不同人的感觉有对立与差异,触及到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表现了人类认识的深入。他强调人在现实中的地位,在当时有破除传统神学观念的启蒙作用。他把人作为重要的哲学研究对象,这是古希腊自然哲学时期向后一阶段过渡的重要标志。古希腊晚期的皮浪则是怀疑主义学派的首个集大成者,皮浪的生存时期是希腊衰落之际,希腊基本是处于罗马的统治之下,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以皮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于古典希腊时期流行的理性主义产生了怀疑,强调相信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觉,其核心思想是“一切不可知,肯定是得不到的。”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一位人文主义者,他的人文主义含有非常浓厚的怀疑主义的特质。早期蒙田奉行禁欲主义,后来逐渐转向怀疑论。他认为怀疑的原因在于人的判断。人的判断能力有非常大的限度,人不可能认识自然界的奥秘,所以,人对自己不理解的事物进行判断是很轻率的行为。最好的态度是不做判断,保持怀疑。他认为,求知难以达到真理,我们应该保持怀疑。他站在怀疑论者一边,批驳自以为找到真理的人荒唐可笑,并断定找不到真理的人太仓促。人只能怀疑,“什么也不肯定,什么也不保证”。对于历史,蒙田的历史观具有典型的相对主义色彩,相对主义否认事物本身及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稳定性和客观性的思维方式,其特征是强调现实的变动性和不稳定性,坚持认识的主观性和对历史条件的依赖。蒙田强调世界的变动性,他的随笔中随处可见对变化思想的描述。伯克就谈到,蒙田对变异的探寻,几乎达到了入迷的程度,“在蒙田看来,世界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变化时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他认为,存在在变化,我们的思维在变化,所有的一切都不停地在变化。此外,他强调命运的安排是不可违抗的,“人世间的事,做起来要粗枝大叶,大而化之,大部分的事留给命运来操作。” 总之,蒙田强调历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性,在他的历史观里,差异永远存在,变化始终是个常数,因而一切是千姿百态的,万事万物从来没有静止过,他没有为历史的发展设置什么所谓的方向和规划,只是强调它的运动和变化。他的怀疑论并没有形成一种哲学体系,但是后来的人都从他那儿不断吸取营养,即怀疑以前笼罩人类的诸观念,寻求新的认知世界的方式。如狄德罗说到自己的思想变幻莫测,和蒙田属于具有同样思想特质的怀疑论者。
休谟是苏格兰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他被视为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历史学家一般将其哲学思想归结为彻底的怀疑主义。他只承认感觉经验的存在,把感觉经验统称为知觉,然后又把知觉分为印象和观念。所谓印象是指现时发生的各种内外感觉。休谟把印象当做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的来源。观念则是通过记忆和想象这两种官能对以前产生过的印象在头脑中的再现。休谟把这称为对印象的模仿。还有就是对于因果性的怀疑主义,他在因果性问题上否认人们所具有的因果观念的实在性,把因果观念的获得看做完全是人为的,并不具有客观基础。他提出,人的因果性观念完全来自实际感觉经验中对相似性例证的观察。所以,对于历史,休谟怀疑理性史学,认为政治信念和忠诚乃是长期社会演进的结果。它们不是出于人们的意愿,而是自然发展起来的;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变它们,因为习俗是理性无法操纵的。他认为他的哲学观点可以通过历史事实而得以阐明,认为历史是心理活动的记录,研究历史旨在发现人性的普遍性,为现实提供借鉴。他的这种经验主义怀疑观在当时显得很是独特,和当时启蒙时代所提倡的理性主义史学带有明显的不同。正如卡西勒说:“18世纪只有一位思想家不管流行思潮,即使在历史领域里也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态度。休谟很少同意启蒙时代历史哲学的一般类型,就像他很少同意它的认识论或宗教哲学一样。” 对于休谟的怀疑主义,罗兰斯特龙伯格这样评价:“哪里能够摆脱成见和偏见、让心平气和的批判智慧一展身手,哪里就有休谟精神。有人说它具有破坏性,有人说它令人振奋。很显然,他兼有这两种作用……它在瓦解其他各种信仰的同时也瓦解了启蒙运动的绝对信仰。” 休谟的怀疑主义哲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他的经验主义怀疑论为康德的批判哲学提供了思想资料,奠定了批判哲学的基本框架。
总之,不管是希腊时期的怀疑主义者普罗泰戈拉、皮浪,还是近代以来的蒙田、休谟、笛卡尔等哲学思想家的思想核心,都是在于通过各种感观现象呈现的实质和理性推断的结论而进行研究,研究后对其结果仍存有怀疑心理。马克思曾经做过评论:“怀疑论者是哲学家中的科学家,他们的工作是进行比较,因而也就是收集各种不同的,先前阐述过的主张。他们以平均调和的学术观点看待以前的体系,这样来揭露出矛盾和对立;他们方法的一般原型包含在埃利亚派、诡辩派和学院派的辩证法中。” 古典的怀疑主义是通过直截了当的否定来怀疑,而近代西方的怀疑主义把一切事物当做是相对的,当做是历史现象,强调的是切身的体验以及对历史的直觉,他们注重直觉,消除理性,在他们看来,任何所谓的一般标准都是滑稽可笑的,只有个人的感觉才是判断是非的依据。这些对于斯宾格勒的写作方法——观相,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观相及其怀疑主义
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的开头中就谈到,西方的怀疑主义是历史的,“西方的怀疑主义,如果说是一种内在的必然性,是我们精神的秋天的象征,那就应当是心理的,它的解决方法是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相对的,看作是一种历史现象,而它的解决程序是心理的,怀疑论在希腊主义的内部的兴起乃是对哲学的否定——它声称哲学没有目的——相反,我们认为,哲学史最终将成为哲学当中最重要的题目。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怀疑论”,因为希腊人是通过蔑视心智的过去而走向放弃绝对的角度的,可我们是通过把过去理解为一种有机而走向这一步的。” 在斯宾格勒看来,“一切真正的历史著作都是哲学,除非它纯粹是一种蚂蚁搬家。” 一切真正的历史研究,都是“发展一种哲学”,也就是说,历史研究在本质上就是哲学研究,史学家在本质上就是哲学家。因此,史学研究要像哲学研究那样,要有批判性的反思意识。他甚至声称自己创立的哲学为西方历史上最后的哲学,“我自己的哲学,只能够表达和反映西方的(不同于古典的、印度的或其他的)心灵,只能够表达和反映现存的文明阶段的心灵,其有关世界的概念、其实践的范围以及其效用的领域,都将由此获得说明。”
斯宾格勒的这一著作的写作时间是西方处于一战的前期,在史学思潮上,虽然理性主义史学占据主导的地位,但是也有不少学者对之持有不同的态度,特别是在德国,它的启蒙运动本来就带有很多的本国的色彩,如康德。斯宾格勒在书中谈到,是尼采给了他“质疑的能力”,作为悲观主义者的尼采,他的那句“重估一切价值”对斯宾格勒的影响在书中处处可见。斯宾格勒对于文明的批判、对民主政治的反思、对于道德现象的思考,可以说都深深浸染着尼采的怀疑精神。他把怀疑主义看作是对自己思想的一个证明,“我们的怀疑主义不是对我们的思想和著作储备的攻击,而恰恰是对它的证实。它要进一步证实过去各代的全部努力和成就,因为它把它在各个特殊领域所发现的所有真正活生生的倾向——不论它们的目标是什么——都整合在一起。” 而斯宾格勒的观相法,就是基于怀疑主义而形成的。观相的研究法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直观的方法。他认为,研究历史和自然的方法不能等同。“前者通过类比、描述、象征,后者则靠公式、规律、体系。我们用学习来体验已成的事物,而对于方成的事物,我们只能通过生活,通过深刻地、不可言传的理解来体验。”通过对人类历史中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体会,去把握其背后的生命形态的特征与命运。它不仅要求我们对现象进行直观的、直接的把握,而且要求我们设身处地、以内视之眼去体验。他强调的是对历史的直觉,强调生命对整体的历史意义的把握,要以想象和象征的方式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文化产品做通盘的俯瞰,去透视真正的历史图像。“历史,若加以正面处理的话,并不是纯粹的生成:它是一种意象,是从历史学家的醒觉意识中发射出来的一种世界形式,在那一醒觉意识中,生成主导者即成。” 所以,这种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心灵式的历史研究方法,在斯宾格勒看来,只有极少部分的人才具有,这类人的这一才能,是天生的,也是后天训练不出来的,“自然研究者可以教育出来,但明识历史的人却是天生的。他一下子就能抓住和穿透人与事的要害,且凭的是一种感觉,这感觉是学不来的,是说辞所不能训示的,而且只有在其极其强烈的时候才能有些微的显示。” 历史是在一瞬间就被捕捉了的,是一种无法言语的感觉,历史是一种“几乎无法描述的感觉官能”,由于感观印象的不断变化,历史于是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所以斯宾格勒认为,历史的图像,即人类的历史,是有机的世界的历史。在这一点上,他和蒙田的历史观有着惊人的相近之处,即强调历史的变动性,要通过历史学家的感觉,去瞬间扑捉历史。
在斯宾格勒看来,观相是研究历史的最主要的方法,而只有文化才有灵魂,才能够用心灵的直觉去感受。文化是人类醒觉意识的产物,是人类心灵表现自身的方式,而历史的世界就是一个由多种文化形态组成的多元的世界,各个文化皆以自身独特的方式产生、发展和衰落,各自具有其他文化所不具有的特质。一种文化就是一种生命或心灵的独特样式,这心灵为了表现自身的世界感,就要选定一些基本的符号来代表这一心灵的独特的生命感受。如阿拉伯的文化心灵就是麻葛式的心灵意象。“一种深刻的同一性在某一文化的名义下把心灵的觉醒,以及由此而形成明确的生存……”文化是一种心灵的自我表现的总体,是生命以象征意义的方式对自身本质的一种实现,所以文化的发展如同生命的进程一样,是一个有机的过程,文明则是这一有机过程的最高和最终阶段。总之,文化的核心—文化灵魂只有通过观相的办法才能够获得。
怀疑主义的另一个要素就是相对主义、即比较和对比。而在斯宾格勒的观相学里,类比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文化形态之中,只有通过对各种不同的文化心灵进行“同时代”的对比,才能够从各个文化心灵出发,而不会产生孰轻孰重的想法,可以克服以往史学满足于只就一些已知的方面来排列过去的事实的毛病,而是能在一种文化的片段中推出该文化的过去和未来,就可以对世界历史有着整体的把握。所以,在斯宾格勒的历史哲学当中,强调观相的方法就可以和传统的世界史框架既古代史-中古史-近代史这一模式划清界限,因为这种模式把西欧或西方的历史置于中心地位,把其他千百年来绵延不绝的伟大历史和悠久的强大文化仅仅看作是环绕着这个中心来旋转的一个不出众的点。而采用观相的办法,就可以从各个文化心灵,即各个文明出发,不会出现传统模式的缺点。所以,斯宾格勒认为,用来指认死形式的方法是数学定律,而用来理解活生生的形式的方法是类比。“首要的是,这一哲学在那里发现了历史和自然的对立,唯有通过这一对立,才有可能把握历史的本质。”
总之,斯宾格勒的观相法,是基于怀疑主义的一种历史哲学方法,它一方面强调对历史进行透视的直观,去把握不同的文化灵魂的图像。另一方面,要对不同的文化形态进行对比,从整体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
三、小评
斯宾格勒的观相法,是理解整本书思想精神的一个关键之一。
这种方法,是对理性主义史学的一种反思,试图从形态学的角度去构建另一种世界历史的划分方法,以打破传统的西欧中心论的史学构建框架,确立各大文明的独立的历史地位。这对于当时的史学界来说,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但是,观相本身就是一种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历史哲学方法,它以内视之眼、文化灵魂、直觉等作为其研究历史的关键渠道,带有浓厚的主观性的意味,和传统的客观主义史学的方法和态度显然格格不入。加上他一再强调这种感觉只能是少数人拥有,把大多数人排挤在历史研究之外,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总的看来,斯宾格勒的观相学虽然带有种种的非议之处,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确是开创了一种新的史学创作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责任编辑 李 淳
一、怀疑主义的源流和核心思想
一般而言,怀疑主义作为一个学派流别,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普罗泰戈拉。他接受了赫拉克利特关于万物流变的思想,认为变动不居的感觉现象是真实的,万物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的。但是他从这种素朴的感觉论走向了相对主义和怀疑论。断言每个人的感觉都是可靠的,人们对一切事物都根据各自的感觉作出不同的判断,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因此他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是怎样。由此又断定“知识就是感觉”,主张只要借助感觉即可获得知识。他根据这种观点,对传统宗教神学提出了怀疑:“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普罗泰戈拉把感觉看成是真理的标准,含有主观唯心主义成分。不过他的本意并不是要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与后来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有区别。他看到了不同人的感觉有对立与差异,触及到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表现了人类认识的深入。他强调人在现实中的地位,在当时有破除传统神学观念的启蒙作用。他把人作为重要的哲学研究对象,这是古希腊自然哲学时期向后一阶段过渡的重要标志。古希腊晚期的皮浪则是怀疑主义学派的首个集大成者,皮浪的生存时期是希腊衰落之际,希腊基本是处于罗马的统治之下,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以皮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于古典希腊时期流行的理性主义产生了怀疑,强调相信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觉,其核心思想是“一切不可知,肯定是得不到的。”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一位人文主义者,他的人文主义含有非常浓厚的怀疑主义的特质。早期蒙田奉行禁欲主义,后来逐渐转向怀疑论。他认为怀疑的原因在于人的判断。人的判断能力有非常大的限度,人不可能认识自然界的奥秘,所以,人对自己不理解的事物进行判断是很轻率的行为。最好的态度是不做判断,保持怀疑。他认为,求知难以达到真理,我们应该保持怀疑。他站在怀疑论者一边,批驳自以为找到真理的人荒唐可笑,并断定找不到真理的人太仓促。人只能怀疑,“什么也不肯定,什么也不保证”。对于历史,蒙田的历史观具有典型的相对主义色彩,相对主义否认事物本身及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稳定性和客观性的思维方式,其特征是强调现实的变动性和不稳定性,坚持认识的主观性和对历史条件的依赖。蒙田强调世界的变动性,他的随笔中随处可见对变化思想的描述。伯克就谈到,蒙田对变异的探寻,几乎达到了入迷的程度,“在蒙田看来,世界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变化时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他认为,存在在变化,我们的思维在变化,所有的一切都不停地在变化。此外,他强调命运的安排是不可违抗的,“人世间的事,做起来要粗枝大叶,大而化之,大部分的事留给命运来操作。” 总之,蒙田强调历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性,在他的历史观里,差异永远存在,变化始终是个常数,因而一切是千姿百态的,万事万物从来没有静止过,他没有为历史的发展设置什么所谓的方向和规划,只是强调它的运动和变化。他的怀疑论并没有形成一种哲学体系,但是后来的人都从他那儿不断吸取营养,即怀疑以前笼罩人类的诸观念,寻求新的认知世界的方式。如狄德罗说到自己的思想变幻莫测,和蒙田属于具有同样思想特质的怀疑论者。
休谟是苏格兰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他被视为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历史学家一般将其哲学思想归结为彻底的怀疑主义。他只承认感觉经验的存在,把感觉经验统称为知觉,然后又把知觉分为印象和观念。所谓印象是指现时发生的各种内外感觉。休谟把印象当做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的来源。观念则是通过记忆和想象这两种官能对以前产生过的印象在头脑中的再现。休谟把这称为对印象的模仿。还有就是对于因果性的怀疑主义,他在因果性问题上否认人们所具有的因果观念的实在性,把因果观念的获得看做完全是人为的,并不具有客观基础。他提出,人的因果性观念完全来自实际感觉经验中对相似性例证的观察。所以,对于历史,休谟怀疑理性史学,认为政治信念和忠诚乃是长期社会演进的结果。它们不是出于人们的意愿,而是自然发展起来的;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变它们,因为习俗是理性无法操纵的。他认为他的哲学观点可以通过历史事实而得以阐明,认为历史是心理活动的记录,研究历史旨在发现人性的普遍性,为现实提供借鉴。他的这种经验主义怀疑观在当时显得很是独特,和当时启蒙时代所提倡的理性主义史学带有明显的不同。正如卡西勒说:“18世纪只有一位思想家不管流行思潮,即使在历史领域里也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态度。休谟很少同意启蒙时代历史哲学的一般类型,就像他很少同意它的认识论或宗教哲学一样。” 对于休谟的怀疑主义,罗兰斯特龙伯格这样评价:“哪里能够摆脱成见和偏见、让心平气和的批判智慧一展身手,哪里就有休谟精神。有人说它具有破坏性,有人说它令人振奋。很显然,他兼有这两种作用……它在瓦解其他各种信仰的同时也瓦解了启蒙运动的绝对信仰。” 休谟的怀疑主义哲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他的经验主义怀疑论为康德的批判哲学提供了思想资料,奠定了批判哲学的基本框架。
总之,不管是希腊时期的怀疑主义者普罗泰戈拉、皮浪,还是近代以来的蒙田、休谟、笛卡尔等哲学思想家的思想核心,都是在于通过各种感观现象呈现的实质和理性推断的结论而进行研究,研究后对其结果仍存有怀疑心理。马克思曾经做过评论:“怀疑论者是哲学家中的科学家,他们的工作是进行比较,因而也就是收集各种不同的,先前阐述过的主张。他们以平均调和的学术观点看待以前的体系,这样来揭露出矛盾和对立;他们方法的一般原型包含在埃利亚派、诡辩派和学院派的辩证法中。” 古典的怀疑主义是通过直截了当的否定来怀疑,而近代西方的怀疑主义把一切事物当做是相对的,当做是历史现象,强调的是切身的体验以及对历史的直觉,他们注重直觉,消除理性,在他们看来,任何所谓的一般标准都是滑稽可笑的,只有个人的感觉才是判断是非的依据。这些对于斯宾格勒的写作方法——观相,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观相及其怀疑主义
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的开头中就谈到,西方的怀疑主义是历史的,“西方的怀疑主义,如果说是一种内在的必然性,是我们精神的秋天的象征,那就应当是心理的,它的解决方法是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相对的,看作是一种历史现象,而它的解决程序是心理的,怀疑论在希腊主义的内部的兴起乃是对哲学的否定——它声称哲学没有目的——相反,我们认为,哲学史最终将成为哲学当中最重要的题目。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怀疑论”,因为希腊人是通过蔑视心智的过去而走向放弃绝对的角度的,可我们是通过把过去理解为一种有机而走向这一步的。” 在斯宾格勒看来,“一切真正的历史著作都是哲学,除非它纯粹是一种蚂蚁搬家。” 一切真正的历史研究,都是“发展一种哲学”,也就是说,历史研究在本质上就是哲学研究,史学家在本质上就是哲学家。因此,史学研究要像哲学研究那样,要有批判性的反思意识。他甚至声称自己创立的哲学为西方历史上最后的哲学,“我自己的哲学,只能够表达和反映西方的(不同于古典的、印度的或其他的)心灵,只能够表达和反映现存的文明阶段的心灵,其有关世界的概念、其实践的范围以及其效用的领域,都将由此获得说明。”
斯宾格勒的这一著作的写作时间是西方处于一战的前期,在史学思潮上,虽然理性主义史学占据主导的地位,但是也有不少学者对之持有不同的态度,特别是在德国,它的启蒙运动本来就带有很多的本国的色彩,如康德。斯宾格勒在书中谈到,是尼采给了他“质疑的能力”,作为悲观主义者的尼采,他的那句“重估一切价值”对斯宾格勒的影响在书中处处可见。斯宾格勒对于文明的批判、对民主政治的反思、对于道德现象的思考,可以说都深深浸染着尼采的怀疑精神。他把怀疑主义看作是对自己思想的一个证明,“我们的怀疑主义不是对我们的思想和著作储备的攻击,而恰恰是对它的证实。它要进一步证实过去各代的全部努力和成就,因为它把它在各个特殊领域所发现的所有真正活生生的倾向——不论它们的目标是什么——都整合在一起。” 而斯宾格勒的观相法,就是基于怀疑主义而形成的。观相的研究法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直观的方法。他认为,研究历史和自然的方法不能等同。“前者通过类比、描述、象征,后者则靠公式、规律、体系。我们用学习来体验已成的事物,而对于方成的事物,我们只能通过生活,通过深刻地、不可言传的理解来体验。”通过对人类历史中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体会,去把握其背后的生命形态的特征与命运。它不仅要求我们对现象进行直观的、直接的把握,而且要求我们设身处地、以内视之眼去体验。他强调的是对历史的直觉,强调生命对整体的历史意义的把握,要以想象和象征的方式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文化产品做通盘的俯瞰,去透视真正的历史图像。“历史,若加以正面处理的话,并不是纯粹的生成:它是一种意象,是从历史学家的醒觉意识中发射出来的一种世界形式,在那一醒觉意识中,生成主导者即成。” 所以,这种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心灵式的历史研究方法,在斯宾格勒看来,只有极少部分的人才具有,这类人的这一才能,是天生的,也是后天训练不出来的,“自然研究者可以教育出来,但明识历史的人却是天生的。他一下子就能抓住和穿透人与事的要害,且凭的是一种感觉,这感觉是学不来的,是说辞所不能训示的,而且只有在其极其强烈的时候才能有些微的显示。” 历史是在一瞬间就被捕捉了的,是一种无法言语的感觉,历史是一种“几乎无法描述的感觉官能”,由于感观印象的不断变化,历史于是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所以斯宾格勒认为,历史的图像,即人类的历史,是有机的世界的历史。在这一点上,他和蒙田的历史观有着惊人的相近之处,即强调历史的变动性,要通过历史学家的感觉,去瞬间扑捉历史。
在斯宾格勒看来,观相是研究历史的最主要的方法,而只有文化才有灵魂,才能够用心灵的直觉去感受。文化是人类醒觉意识的产物,是人类心灵表现自身的方式,而历史的世界就是一个由多种文化形态组成的多元的世界,各个文化皆以自身独特的方式产生、发展和衰落,各自具有其他文化所不具有的特质。一种文化就是一种生命或心灵的独特样式,这心灵为了表现自身的世界感,就要选定一些基本的符号来代表这一心灵的独特的生命感受。如阿拉伯的文化心灵就是麻葛式的心灵意象。“一种深刻的同一性在某一文化的名义下把心灵的觉醒,以及由此而形成明确的生存……”文化是一种心灵的自我表现的总体,是生命以象征意义的方式对自身本质的一种实现,所以文化的发展如同生命的进程一样,是一个有机的过程,文明则是这一有机过程的最高和最终阶段。总之,文化的核心—文化灵魂只有通过观相的办法才能够获得。
怀疑主义的另一个要素就是相对主义、即比较和对比。而在斯宾格勒的观相学里,类比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文化形态之中,只有通过对各种不同的文化心灵进行“同时代”的对比,才能够从各个文化心灵出发,而不会产生孰轻孰重的想法,可以克服以往史学满足于只就一些已知的方面来排列过去的事实的毛病,而是能在一种文化的片段中推出该文化的过去和未来,就可以对世界历史有着整体的把握。所以,在斯宾格勒的历史哲学当中,强调观相的方法就可以和传统的世界史框架既古代史-中古史-近代史这一模式划清界限,因为这种模式把西欧或西方的历史置于中心地位,把其他千百年来绵延不绝的伟大历史和悠久的强大文化仅仅看作是环绕着这个中心来旋转的一个不出众的点。而采用观相的办法,就可以从各个文化心灵,即各个文明出发,不会出现传统模式的缺点。所以,斯宾格勒认为,用来指认死形式的方法是数学定律,而用来理解活生生的形式的方法是类比。“首要的是,这一哲学在那里发现了历史和自然的对立,唯有通过这一对立,才有可能把握历史的本质。”
总之,斯宾格勒的观相法,是基于怀疑主义的一种历史哲学方法,它一方面强调对历史进行透视的直观,去把握不同的文化灵魂的图像。另一方面,要对不同的文化形态进行对比,从整体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
三、小评
斯宾格勒的观相法,是理解整本书思想精神的一个关键之一。
这种方法,是对理性主义史学的一种反思,试图从形态学的角度去构建另一种世界历史的划分方法,以打破传统的西欧中心论的史学构建框架,确立各大文明的独立的历史地位。这对于当时的史学界来说,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但是,观相本身就是一种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历史哲学方法,它以内视之眼、文化灵魂、直觉等作为其研究历史的关键渠道,带有浓厚的主观性的意味,和传统的客观主义史学的方法和态度显然格格不入。加上他一再强调这种感觉只能是少数人拥有,把大多数人排挤在历史研究之外,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总的看来,斯宾格勒的观相学虽然带有种种的非议之处,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确是开创了一种新的史学创作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责任编辑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