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越的生存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子的自私、贪婪,总觉得世界欠自己太多,社会太不公平,动辄诉诸暴力或以死相胁,采取极端行为等等。诸如此类心理偏差、行为失范现象不胜枚举。究其原因,在于缺少“感恩”教育这一课。教师关爱、呵护学生的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学会理解和关爱他人,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一、从民族文化里汲取营养
中华民族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值得不断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中“感恩”的故事、诗篇、格言、名人轶事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现成的好素材。《诗经》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感叹和赞美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唐朝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表达了孝敬父母的渴望;而“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的古训,则督促后辈履行对父母的赡养和孝敬。在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从传统文化里汲取营养,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二、“讲理”和“问心”相结合
感恩教育工作如果只重视“讲理”,而忽略“问心”,难以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确立感恩教育的原则是: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小型为主,既要有声势、影响,又要扎扎实实,通过教育,真正使学生心灵产生震撼。学校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实际,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1.学会用感恩的心态对待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从那里来的?通过活生生的事实,让学生懂得: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同学对我们有帮助之恩,学校对我们有呵护之恩。
2.感恩故事。格言天天讲。组织每个学生收集感恩故事,随时给同学讲,给朋友讲,给父母讲;定期举行“感恩故事会”;将学生收集的格言汇编成册,举办“感恩格言”大汇展。
3.感恩道理人人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讲感恩;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感恩的表现;使学生明白不懂得感恩的危害性;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途径有哪些。
4.感恩从现在做起。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学会对身边的人进行感恩。
5.结合节日开展活动。如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重阳节、教师节等,这些节目都是对学生进行传统的道德教育的良好时机。活动中,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一次坦诚的交流,无不演绎着人间真情的温暖。
三、营造校园氛围
环境是无声的教育,能对学生起到迁移默化的作用。为此,必须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感恩”的环境中得到陶冶,心灵得到震撼。
1.讲述“感恩”的故事。在班中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故事会,让学生用优美动听的童声和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演讲,一次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人伦之本”,是一切德性之源,是中华伦理持续发展的内在基因,是中华文化的特点。
2.创办“感恩”主题手抄报。以新颖的排版、立意鲜明的内容,创办有关“感恩”个案手抄报,使学生亲眼目睹“孝星”的形象,从而受到感染。
3.设计“感恩”广告。用既真实、生动又风趣、幽默的画面去感染学生。
4.编排“感恩”的节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小品、相声、课本剧、歌舞等,将文化艺术融入“感恩”活动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从中受到熏陶。
四、落实感恩行动
1.将“感恩”落实到尊师爱生上。开展“爱心涌动”学雷锋助学活动,师生为贫困学生捐款,为家境贫困的学生解难排忧,使他们能在校安心读书。开展“感念恩师”作文、演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老师教人不厌、诲人不倦的师德风范,学习老师的春蚕何红烛精神。
2.将“感恩”落实到爱班爱校上。开展学生组织管理竞赛,每天都有学生活跃在校园的各个执勤岗位上,礼貌示范,文明督查,卫生保洁;设计富有个性化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让学生人人参与班级管理,人人为班级建设做贡献,为创建文明班级、和谐校园增光添彩。
3.将“感恩”落实到爱社会上。开展“团(队)旗在我心中”的文明新风活动,团员、少先队员的身影活跃在社区、敬老院、幼儿园等地,义务清理社区、街道的垃圾,为孤寡老人送温暖,为小朋友带去快乐;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绿色购物”等环境保护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社会、为社会尽义务的情怀。
4.将“感恩”升华到爱国家上。引导学生懂得“爱国”的情感不是抽象的,而是十分具体的:胸怀大志、刻苦学习就是“感恩”;立足本职,建功立业就是“感恩”;助人为乐,奉献社会就是“感恩”,也才是真正的“爱国”。通过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学生懂得:一个连自己父母、老师都不尊重的人,谈何爱国?一个有拳拳爱国心的人,必定有浓浓的爱乡情和爱父母心。
感恩是生活的大智慧,是一切良好心态的精神底色,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让世界这样多彩,感恩让我们如此美丽。教会学生做人,从感恩教育开始吧。
一、从民族文化里汲取营养
中华民族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值得不断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中“感恩”的故事、诗篇、格言、名人轶事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现成的好素材。《诗经》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感叹和赞美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唐朝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表达了孝敬父母的渴望;而“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的古训,则督促后辈履行对父母的赡养和孝敬。在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从传统文化里汲取营养,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二、“讲理”和“问心”相结合
感恩教育工作如果只重视“讲理”,而忽略“问心”,难以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确立感恩教育的原则是: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小型为主,既要有声势、影响,又要扎扎实实,通过教育,真正使学生心灵产生震撼。学校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实际,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1.学会用感恩的心态对待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从那里来的?通过活生生的事实,让学生懂得: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同学对我们有帮助之恩,学校对我们有呵护之恩。
2.感恩故事。格言天天讲。组织每个学生收集感恩故事,随时给同学讲,给朋友讲,给父母讲;定期举行“感恩故事会”;将学生收集的格言汇编成册,举办“感恩格言”大汇展。
3.感恩道理人人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讲感恩;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感恩的表现;使学生明白不懂得感恩的危害性;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途径有哪些。
4.感恩从现在做起。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学会对身边的人进行感恩。
5.结合节日开展活动。如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重阳节、教师节等,这些节目都是对学生进行传统的道德教育的良好时机。活动中,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一次坦诚的交流,无不演绎着人间真情的温暖。
三、营造校园氛围
环境是无声的教育,能对学生起到迁移默化的作用。为此,必须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感恩”的环境中得到陶冶,心灵得到震撼。
1.讲述“感恩”的故事。在班中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故事会,让学生用优美动听的童声和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演讲,一次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人伦之本”,是一切德性之源,是中华伦理持续发展的内在基因,是中华文化的特点。
2.创办“感恩”主题手抄报。以新颖的排版、立意鲜明的内容,创办有关“感恩”个案手抄报,使学生亲眼目睹“孝星”的形象,从而受到感染。
3.设计“感恩”广告。用既真实、生动又风趣、幽默的画面去感染学生。
4.编排“感恩”的节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小品、相声、课本剧、歌舞等,将文化艺术融入“感恩”活动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从中受到熏陶。
四、落实感恩行动
1.将“感恩”落实到尊师爱生上。开展“爱心涌动”学雷锋助学活动,师生为贫困学生捐款,为家境贫困的学生解难排忧,使他们能在校安心读书。开展“感念恩师”作文、演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老师教人不厌、诲人不倦的师德风范,学习老师的春蚕何红烛精神。
2.将“感恩”落实到爱班爱校上。开展学生组织管理竞赛,每天都有学生活跃在校园的各个执勤岗位上,礼貌示范,文明督查,卫生保洁;设计富有个性化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让学生人人参与班级管理,人人为班级建设做贡献,为创建文明班级、和谐校园增光添彩。
3.将“感恩”落实到爱社会上。开展“团(队)旗在我心中”的文明新风活动,团员、少先队员的身影活跃在社区、敬老院、幼儿园等地,义务清理社区、街道的垃圾,为孤寡老人送温暖,为小朋友带去快乐;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绿色购物”等环境保护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社会、为社会尽义务的情怀。
4.将“感恩”升华到爱国家上。引导学生懂得“爱国”的情感不是抽象的,而是十分具体的:胸怀大志、刻苦学习就是“感恩”;立足本职,建功立业就是“感恩”;助人为乐,奉献社会就是“感恩”,也才是真正的“爱国”。通过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学生懂得:一个连自己父母、老师都不尊重的人,谈何爱国?一个有拳拳爱国心的人,必定有浓浓的爱乡情和爱父母心。
感恩是生活的大智慧,是一切良好心态的精神底色,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让世界这样多彩,感恩让我们如此美丽。教会学生做人,从感恩教育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