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 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病情复杂,死亡率高,采取正确护理对疾病转归极为重要。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心肌梗死患者26例,对相关护理措施与指导进行总结与归纳,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患者中,男18例,女8例;年龄33~70岁,平均61.2岁。均符合1979年全国冠心病会议诊断标准,经心电图、心肌酶谱檢查后确诊。前侧壁心梗5例,广泛前壁6例,下壁12例,多部位心梗3例。发病1~3小时12例,4~6小时11例,6~12小时3例,均无使用尿激酶溶栓的禁忌证。心电图示ST段显著抬高,弓背向上,呈单向曲线,T波倒置,出现病理性Q波。均有CPK/LDH同功酶和SGOT等心肌酶显著升高。入院前患有高血压病者15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3例,肺心病2例,既往有短暂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史5例。AMI发生后心律失常共发生20例(76.9%),其他依次为低血压、心衰、休克、肺部感染、肺水肿、肾功能障碍及应激性溃疡、便秘。住院时间1~1.5个月,平均1.2个月。
护 理
急诊室接诊护理:①监测生命体征:静卧、禁止一切活动,迅速做心电图,以利于医生初步诊断、判断心梗部位及程度。密切观察神志、尿量、胸痛、呼吸、心率,血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等并发症,并做好各项记录。②生理需求的护理:心肌梗死后由于心肌持续缺血缺氧,代谢产生多肽类致痛物质,刺激神经末梢,经神经元传导至大脑产生痛觉,因此,及时解除疼痛尤为重要,首先嘱患者绝对卧床,给止痛剂、镇静剂,并高流量供氧,以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况,缓解疼痛。③心理需求的护理:患者因剧烈心前区疼痛出现濒死感,而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这种紧张刺激丘脑下部交感神经和肾上腺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必须及时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以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用娴熟的操作取得信任,用安慰性语言转移患者注意力,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主动配合治疗。
住院期间护理: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AMI第1周死亡率极高,尤其在发病最初48小时,易发生心律失常,且心率、血压也不稳定,尽早开始行心电和血压监测,必要时还应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时时注意观察神智、呼吸、出入量、出汗和末梢循环情况,建立静脉通道,监测心肌酶,为适时作出治疗措施提供客观依据,不放过任何有意义的变化,但注意要保证患者安静和休息。一般心电、血压监测时间3~5天,有严重心律失常、心衰和休克者则可根据病情监测时间相应延长[1]。②吸氧:持续吸氧时间不得<72小时,吸氧可以改善心肌缺氧,能增加血液含氧量,同时也增加心肌的血氧供给,达到改善心肌缺血状况,控制(或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吸氧采取鼻塞为好,保持鼻腔通畅,每隔4小时更换1次鼻塞。③疼痛护理:住院期间,一般疼痛会逐渐缓解,更重要的是观察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和变化情况,以预防因疼痛而导致休克及心律失常。一旦应用了止痛药,如吗啡5~10mg,或杜冷丁75~100mg肌肉注射,要严密观察循环和呼吸功能,因为药物能增加静脉容量,降低外周阻力及心肌耗氧,利于梗死心肌恢复,但同时也会出现血压下降,要懂得及时采取抬高双下肢或取头低脚高位予以纠正。④溶栓治疗的护理: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治疗急性AMI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组AMI患者26例中经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22例,再通率85%,死亡1例为广泛前壁合并右室梗塞,溶栓后14天后死亡。一定要注视溶栓后并发症,持续心电监护,注意观察ST段和T波的变化及其心电图的演变,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并给予有效的处理,纠正心律失常,抗凝溶栓药物如尿激酶、肠溶阿司匹林溶栓后肝素钙等的应用有并发出血的倾向,应每日检测凝血酶原时间,还要仔细观察口腔黏膜、齿龈有无出血,注射部位有无血肿,有无黑便,观察患者意识、瞳孔情况,早期发现颅内出血。⑤体温护理:由于梗死后坏死组织吸收,多数患者发热约1周。应向患者解释发热原因,以消除心理上的不安,并积极退热,以免加重心脏负担。⑥饮食护理:急性期3~4天予流质饮食,病情稳定则改为半流质饮食。急性期应喂食,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下降,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力差,故宜进低脂、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适量纤维素饮食,严禁饱食或食用有刺激性食物、吸烟,适量饮水、吃水果。⑦排泄护理:用力排便会加重心脏负担。必须保持大便通畅,保证每1~2天排1次大便。急性期给予缓泻剂,必要时可作低压清洁灌肠。⑧心理护理:AMI患者常伴有濒死感,加上环境、生活习惯改变而产生焦虑情绪,同时陪伴家属也会受到影响,出现不安,这种情绪又传递给患者。护士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给予情感支持,通过语言、行动、情感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消除患者的各种顾虑、疑虑、恐惧、使患者对治疗和护理充满信心,为患者提供安静、安全、清洁、舒适的治疗护理环境,使患者心情舒畅。心理护理对AMI患者可起到药物所达不到的作用[2]。
出院护理:针对比较敏感患者,担心出院后病情加重或复发,耐心向其解释家庭康复的必要性,定期复诊的重要性,解除顾虑。必要时,可办理出院前院外过夜手续,养成在家恢复身体的习惯,适应后再出院。
通过对26例AMI患者的护理,体会到在患者入院的各个时期,给予及时、正确、有效、精心、细致、周到的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的降低,病情缓解率的增高会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琳.3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体会.医学信息,2010,6:1515-1516.
2 刘冬.浅谈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护理.医学论坛杂志,2007,25(13):7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病情复杂,死亡率高,采取正确护理对疾病转归极为重要。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心肌梗死患者26例,对相关护理措施与指导进行总结与归纳,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患者中,男18例,女8例;年龄33~70岁,平均61.2岁。均符合1979年全国冠心病会议诊断标准,经心电图、心肌酶谱檢查后确诊。前侧壁心梗5例,广泛前壁6例,下壁12例,多部位心梗3例。发病1~3小时12例,4~6小时11例,6~12小时3例,均无使用尿激酶溶栓的禁忌证。心电图示ST段显著抬高,弓背向上,呈单向曲线,T波倒置,出现病理性Q波。均有CPK/LDH同功酶和SGOT等心肌酶显著升高。入院前患有高血压病者15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3例,肺心病2例,既往有短暂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史5例。AMI发生后心律失常共发生20例(76.9%),其他依次为低血压、心衰、休克、肺部感染、肺水肿、肾功能障碍及应激性溃疡、便秘。住院时间1~1.5个月,平均1.2个月。
护 理
急诊室接诊护理:①监测生命体征:静卧、禁止一切活动,迅速做心电图,以利于医生初步诊断、判断心梗部位及程度。密切观察神志、尿量、胸痛、呼吸、心率,血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等并发症,并做好各项记录。②生理需求的护理:心肌梗死后由于心肌持续缺血缺氧,代谢产生多肽类致痛物质,刺激神经末梢,经神经元传导至大脑产生痛觉,因此,及时解除疼痛尤为重要,首先嘱患者绝对卧床,给止痛剂、镇静剂,并高流量供氧,以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况,缓解疼痛。③心理需求的护理:患者因剧烈心前区疼痛出现濒死感,而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这种紧张刺激丘脑下部交感神经和肾上腺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必须及时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以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用娴熟的操作取得信任,用安慰性语言转移患者注意力,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主动配合治疗。
住院期间护理: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AMI第1周死亡率极高,尤其在发病最初48小时,易发生心律失常,且心率、血压也不稳定,尽早开始行心电和血压监测,必要时还应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时时注意观察神智、呼吸、出入量、出汗和末梢循环情况,建立静脉通道,监测心肌酶,为适时作出治疗措施提供客观依据,不放过任何有意义的变化,但注意要保证患者安静和休息。一般心电、血压监测时间3~5天,有严重心律失常、心衰和休克者则可根据病情监测时间相应延长[1]。②吸氧:持续吸氧时间不得<72小时,吸氧可以改善心肌缺氧,能增加血液含氧量,同时也增加心肌的血氧供给,达到改善心肌缺血状况,控制(或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吸氧采取鼻塞为好,保持鼻腔通畅,每隔4小时更换1次鼻塞。③疼痛护理:住院期间,一般疼痛会逐渐缓解,更重要的是观察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和变化情况,以预防因疼痛而导致休克及心律失常。一旦应用了止痛药,如吗啡5~10mg,或杜冷丁75~100mg肌肉注射,要严密观察循环和呼吸功能,因为药物能增加静脉容量,降低外周阻力及心肌耗氧,利于梗死心肌恢复,但同时也会出现血压下降,要懂得及时采取抬高双下肢或取头低脚高位予以纠正。④溶栓治疗的护理: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治疗急性AMI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组AMI患者26例中经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22例,再通率85%,死亡1例为广泛前壁合并右室梗塞,溶栓后14天后死亡。一定要注视溶栓后并发症,持续心电监护,注意观察ST段和T波的变化及其心电图的演变,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并给予有效的处理,纠正心律失常,抗凝溶栓药物如尿激酶、肠溶阿司匹林溶栓后肝素钙等的应用有并发出血的倾向,应每日检测凝血酶原时间,还要仔细观察口腔黏膜、齿龈有无出血,注射部位有无血肿,有无黑便,观察患者意识、瞳孔情况,早期发现颅内出血。⑤体温护理:由于梗死后坏死组织吸收,多数患者发热约1周。应向患者解释发热原因,以消除心理上的不安,并积极退热,以免加重心脏负担。⑥饮食护理:急性期3~4天予流质饮食,病情稳定则改为半流质饮食。急性期应喂食,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下降,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力差,故宜进低脂、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适量纤维素饮食,严禁饱食或食用有刺激性食物、吸烟,适量饮水、吃水果。⑦排泄护理:用力排便会加重心脏负担。必须保持大便通畅,保证每1~2天排1次大便。急性期给予缓泻剂,必要时可作低压清洁灌肠。⑧心理护理:AMI患者常伴有濒死感,加上环境、生活习惯改变而产生焦虑情绪,同时陪伴家属也会受到影响,出现不安,这种情绪又传递给患者。护士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给予情感支持,通过语言、行动、情感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消除患者的各种顾虑、疑虑、恐惧、使患者对治疗和护理充满信心,为患者提供安静、安全、清洁、舒适的治疗护理环境,使患者心情舒畅。心理护理对AMI患者可起到药物所达不到的作用[2]。
出院护理:针对比较敏感患者,担心出院后病情加重或复发,耐心向其解释家庭康复的必要性,定期复诊的重要性,解除顾虑。必要时,可办理出院前院外过夜手续,养成在家恢复身体的习惯,适应后再出院。
通过对26例AMI患者的护理,体会到在患者入院的各个时期,给予及时、正确、有效、精心、细致、周到的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的降低,病情缓解率的增高会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琳.3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体会.医学信息,2010,6:1515-1516.
2 刘冬.浅谈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护理.医学论坛杂志,2007,25(1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