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uifr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急诊PCI和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采用急诊PCI治疗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急诊组,40例采用择期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择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急诊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择期组患者的8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诊PCI;择期PCI;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发病原因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中断,导致相应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和坏死。发病群体主要为老年人,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我院对采用急诊PCI和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参我院本次研究。将选择应用急诊PCI进行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急诊组,应用择期PCI进行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择期组。急诊组40例患者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在61~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2±1.2)岁。择期组40例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在59~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8±1.3)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不影响我院本次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1.2治疗方法
  1.2.1急诊组
  急诊组患者应用急诊PCI进行治疗,采用Judkins法行冠状造影术确定患者相关梗死动脉,并在病变血管处行急诊PCI术。术后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32025901;生产单位:江苏平光制药有限責任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50mg),每次300mg,每天1次,3个月后改为每天100mg。
  1.2.2择期组
  择期组患者在梗死7~10天内进行常规检查,排除禁忌症后行择期PCI术。术前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32025901;生产单位:江苏平光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50mg)嚼,每次300mg,每天1次。术后仍然嚼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用法与急诊组患者相同。
  1.3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术后患者病变血管处狭窄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术后患者病变血管残余狭窄小于20%。无效:术前术后患者病变血管狭窄无明显改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统计学分析
  我院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急诊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择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许多医学研究结果表明急诊PCI和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存在相似之处[2]。PCI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式。国内外临床资料研究显示,采用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够持久开通和恢复患者梗死相关静脉的血流,有效抑制了心室重构,挽救濒死心肌,境地了病死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3]。而择期PCI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只能改善患者病变心肌功能,减少梗死区域面积的扩展,为梗死区域提供侧支循环,不但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4]。
  我院对急诊PCI和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急诊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择期组患者的8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上述临床研究所得结果一致,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是一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式。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急诊组 40 35(87.5) 4(10.0) 1(2.5) 97.5
  择期组 40 28(70.0) 4(10.0) 8(20.0) 80.0
  注:与择期组比较,x2=8.889,P<0.05
  参考文献:
  [1]史正山.急诊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对比[J].河南医学研究,2014,02(01):53-54.
  [2]古平,潘波,牟海刚.急诊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对比分析[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4,02(5):48-50+82.
  [3]许云耀,谢志辉,候冬子.急性心肌梗死后行急诊PCI与行择期PCI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01(9):110-111.
  [4]张林,林旭.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和行择期PCI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3,17(12):209-21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颅神经病变的发病情况及糖尿病并发症与糖尿病颅神经病变的关系,进而指导临床上对糖尿病颅神经病变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选取我院2002年 4 月 1 日到 2014 年 4月 1 日住院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应用 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空腹血糖(FFG)、早餐后血糖(PPG)、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多索茶碱联合长期家庭氧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缓解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长期家庭氧疗法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索茶碱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冠脉支架介入的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6月?2012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支架术(STENT)冠心病3 0例 植入 支架共48枚,术期严密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并给予患者周密护理。  结果 本组30例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时间1.8h,术后穿刺点出血和皮下血肿10例、低血压患者1例、静脉血栓(程度较轻)1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儿内科疾病临床治疗与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我院2010 年8 月——2012 年8 月期间儿内科门诊处方2680 份,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处方管理办法》为基础,对2680 份处方的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儿内科2680 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有302 张,不合理处方比例达11.3%。其中药品剂量不当所占比重最高,有98 张,占到了不合理用药处方的32.5%;药品种类在9 种及以上的不合理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肝损伤的CT诊断,提高肝损伤诊断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外伤性肝损伤患者的CT、手术、治疗资料。结果 Ⅰ级肝损伤10例,Ⅱ级肝损伤17例,Ⅲ级肝损伤14例,Ⅳ级肝损伤5例,Ⅴ级肝损伤4例。9例(Ⅳ、Ⅴ级)肝损伤采用手术治疗,41例(Ⅰ-Ⅲ级)肝损伤,33例采用非手术治疗,8例选择手术治疗。结论 肝损伤的CT诊断,对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肝损伤;C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注(HP)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4年7月以来所收治的68例维持性透析尿毒症患者,依据随机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采取HD联合HP治疗,对照组34例患者采取单纯H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旁腺激素(PTH)、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 -MG)、血清肌酐(Cr)等指标水平及临床症状改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哮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以促进患儿康复,减低患儿痛苦。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哮喘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7%,(P0.05P<0.05P<0.05  表2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消失时间对比(天,x±s)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骨骨折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椎体功能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观察组32例患者在接受后凸成形技术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32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8.
期刊
摘要:目的 比较顺铂腹腔灌注联合多西紫杉醇加顺铂静脉化疗双途径治疗与顺铂联合多西紫杉醇单纯静脉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方法 中晚期卵巢癌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顺铂腹腔灌注联合多西紫杉醇加顺铂静脉化疗双途径治疗)20例,对照组B组:顺铂联合多西紫杉醇单纯静脉化疗22例。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2.14%(23/28),对照组有效率70.37%(19/2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
期刊
摘要:目的 评价清脑止痛胶囊治疗普通型偏头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大样本、开放试验;试验药物清脑止痛胶囊,口服,一次5粒,一日3次,8周为一个疗程。结果 入组2148例患者基线可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0.28%),治疗后5~8周头痛发作次数为(1.41±1.20)次,与入组前相比差值为(-2.88±2.85)次,下降率为(62.4±32.8)%;治疗后发作天数,在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