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的需要。我国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学习学业问题、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网络成瘾问题等。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采取: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建立心理辅导机构、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家庭与学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
健康,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概念,不单指身体健康,还涉及心理健康,也包括道德健康,是关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的整体概念。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重要表现形式,包括人的精神、情绪、意识等方面的良好状态。心理健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与人的成长发展一样,也需要教育,即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身心的发展对于他们之后人生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但是,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一是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中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二是中学生包括中学生家长回避心理健康问题;三是教师与家长缺乏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新世纪以来,国家教育部先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更好推动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对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的需要。那么,中学生主要存在哪些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在我国,有相当人数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几乎成为心理健康的弱势群体。我国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多,形式多样、内容不一。综合来看,主要有:学习学业问题、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网络成瘾问题等。
第一,学习学业问题。学习与学业是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与目标,动机、目标、成绩等都是影响中学生学习、学业的因素。如果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业追求不明确、学业压力较大,就会产生困扰中学生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与学业问题,正确地对待学习、学业中出现的挫折,学生就会出现学习焦虑、考试焦虑、讨厌学习、放弃学业等心理问题。
第二,情绪情感问题。情绪与情感是中学生心理发展中的一个鲜明特征。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叛逆,情感敏感、情绪冲动,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容易在懵懂与成熟之间产生困惑。就是在这样摇摆不定的状态下,加之自我控制力较差,中学生往往会随着情境的变化,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甚至造成情绪情感障碍。
第三,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之为人的表现,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际关系如果能够得到很好的处理与保持,人的心理状态就会比较好,不易形成心理健康问题。但是,如果中学生不能很好与人保持联系与交往,就容易产生人际关系不协调等问题,从而感到寂寞、孤立甚至想逃避,出現偏激、消沉、抑郁的心理问题,进而影响自身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第四,网络成瘾问题。网络成瘾是指沉迷网络、过度使用网络进行游戏、聊天等活动,并因此产生严重身心健康问题的现象。有研究指出,个体在网络使用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可能是导致抑郁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讲,过度使用网络者,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造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家庭、学校等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育是关键,应以学校教育为主,但也需要家庭协同配合。
(一)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更重要的是优化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健全自身的人格,促进学生面对现实、面向社会的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因此,学校与家庭都应该更新教育观念,不能只注重学习知识与提高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对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构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许多目的、目标,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年龄等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首先,中学生是一年一年、一级一级入学读书的,每一年的心理发展状况都不一样,我们可根据这一特点设置相应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其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发展性的、变化性的,是从内到外的成长发展与成熟,我们也应根据这一特点构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
(三)建立心理辅导机构,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学校应该建立或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为中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人员,根据心理学与教育学等科学理论与方法,全面调查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与调整心理状态。
(四)家庭应与学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参与、家庭教育是促进家庭关系和谐、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家庭应与学校一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教育合力。第一,家长要全面细致地了解子女,关注子女的成长情况,了解子女的情绪情感,监护子女的心理发展;第二,家长要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尊重子女的想法与意见;第三,培养子女的心理调适能力,包括子女自信心的培养、抗挫折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合作意识与交往能力的培养等。
三、结语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逐渐向成熟阶段发育过渡,过重的心理压力与心理负担会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不是仅靠学校或者教师单方主体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要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际成效,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等多方主体一起努力,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整合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才能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谢华.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题及路径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4(6):70-72.
[2]夏友奎,彭文波,石长林.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问题的对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8):58-61.
[3]赵腾,李丹.中学生网络成瘾与教育对策[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7):34-39.
责任编辑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
健康,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概念,不单指身体健康,还涉及心理健康,也包括道德健康,是关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的整体概念。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重要表现形式,包括人的精神、情绪、意识等方面的良好状态。心理健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与人的成长发展一样,也需要教育,即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身心的发展对于他们之后人生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但是,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一是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中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二是中学生包括中学生家长回避心理健康问题;三是教师与家长缺乏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新世纪以来,国家教育部先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更好推动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对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的需要。那么,中学生主要存在哪些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在我国,有相当人数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几乎成为心理健康的弱势群体。我国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多,形式多样、内容不一。综合来看,主要有:学习学业问题、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网络成瘾问题等。
第一,学习学业问题。学习与学业是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与目标,动机、目标、成绩等都是影响中学生学习、学业的因素。如果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业追求不明确、学业压力较大,就会产生困扰中学生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与学业问题,正确地对待学习、学业中出现的挫折,学生就会出现学习焦虑、考试焦虑、讨厌学习、放弃学业等心理问题。
第二,情绪情感问题。情绪与情感是中学生心理发展中的一个鲜明特征。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叛逆,情感敏感、情绪冲动,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容易在懵懂与成熟之间产生困惑。就是在这样摇摆不定的状态下,加之自我控制力较差,中学生往往会随着情境的变化,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甚至造成情绪情感障碍。
第三,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之为人的表现,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际关系如果能够得到很好的处理与保持,人的心理状态就会比较好,不易形成心理健康问题。但是,如果中学生不能很好与人保持联系与交往,就容易产生人际关系不协调等问题,从而感到寂寞、孤立甚至想逃避,出現偏激、消沉、抑郁的心理问题,进而影响自身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第四,网络成瘾问题。网络成瘾是指沉迷网络、过度使用网络进行游戏、聊天等活动,并因此产生严重身心健康问题的现象。有研究指出,个体在网络使用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可能是导致抑郁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讲,过度使用网络者,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造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家庭、学校等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育是关键,应以学校教育为主,但也需要家庭协同配合。
(一)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更重要的是优化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健全自身的人格,促进学生面对现实、面向社会的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因此,学校与家庭都应该更新教育观念,不能只注重学习知识与提高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对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构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许多目的、目标,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年龄等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首先,中学生是一年一年、一级一级入学读书的,每一年的心理发展状况都不一样,我们可根据这一特点设置相应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其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发展性的、变化性的,是从内到外的成长发展与成熟,我们也应根据这一特点构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
(三)建立心理辅导机构,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学校应该建立或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为中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人员,根据心理学与教育学等科学理论与方法,全面调查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与调整心理状态。
(四)家庭应与学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参与、家庭教育是促进家庭关系和谐、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家庭应与学校一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教育合力。第一,家长要全面细致地了解子女,关注子女的成长情况,了解子女的情绪情感,监护子女的心理发展;第二,家长要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尊重子女的想法与意见;第三,培养子女的心理调适能力,包括子女自信心的培养、抗挫折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合作意识与交往能力的培养等。
三、结语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逐渐向成熟阶段发育过渡,过重的心理压力与心理负担会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不是仅靠学校或者教师单方主体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要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际成效,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等多方主体一起努力,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整合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才能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谢华.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题及路径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4(6):70-72.
[2]夏友奎,彭文波,石长林.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问题的对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8):58-61.
[3]赵腾,李丹.中学生网络成瘾与教育对策[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7):34-39.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