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怎样界定一堂课算是好课的问题,在不同社会时期的评判的标准会发生很大边变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评价好课的标准也随时代的发展发生一些实质性的转变。我们处在一线教师必须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对新环境下上一堂好课的标准有了一些思考:把握数学实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实践当前教育教学目标 。
关键词 好课 标准 新课改 数学实质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的设置都让学生对数学实质认识有了新的突破。也给教师带来了十分深刻的影响。通过对数学基本知识的掌握使学生“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将是每位数学教师必须重视而又需迫切解决的问题。新编数学教材从概念的形成、方法的归纳、知识的运用等方面的更新与发展,要求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方式的都必须转变,当然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认识与把握上也要产生相应变化:新课程下数学教师的一堂课怎样上才是好课?一堂好数学课需要具备哪些特点呢?用什么标准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呢?面对以上疑惑,本人结合自己的理论研究、教学实践,抛砖引玉浅谈一些个人的思考与想法。
一、教师在课堂中定位
传统观念有三种。第一种观念,认为教师的本堂课的主体“传道授业解惑”。这种看法就是认为教师是学生的主导,知识的载体。在这种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形成教学“讲——听”式,是教师在有选择地讲解、说明和演示,教师自身也自然地成为知识的代表,成为学生效法与模仿的对象。而在当今信息时代,大量新知识、新信息的涌现,这种教法会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下无法适应现代条件下的生存方式。第二种观念,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师生教与学的互动,?他们主张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互动过程”。在这种观念的影响,学生自主性有了很大提高,但也擺脱不了学生以本为本的束缚。还有一种现代观念,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师生的“对话”、“交流”和“沟通”,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及资源交流活动过程。 ?这种认识强调在合作与交流的实践活动自身认知发展的影响,强调“教师不仅仅是传授者的角色”,主张教师通过“对话”、“交流”与学生实现共同活动,这种活动既要立足于教材又必须高于教材。
二、现代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1.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双方的活动过程,所以,它一定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一种实践行为,是一种涉及两个人以上的实践活动。
2.数学是一种观察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猜想验证等学习的活动,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教师讲而学生不听、听不懂也不是教学,只有在教师组织下。利用现代手段有效学习,才是教学。
3.数学教学是一种由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这是一种指向性很强的学习活动。所以,帮学生解难题、考高分不是真正教学,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认识、感悟、发现及问题。
4.数学教师与学生数学活动,包括不仅仅是讲解、讲述、指导、辅导、展示、演示,还包括组织各种参观、操作活动,包括释疑问难、激励评价等等,总之,数学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就必须要目的明确,有计划,有步骤实施。
三、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教学的重心也由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了
我认为这还是“鱼”与“渔”的关系。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最实质标准就是看是否让学生产生有效学习。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呢?我认为,教师应因材施教:教师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组织实施科学的教学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1.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精心处理教材,设计独特。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巧妙引导,可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就动机。
2.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要体现课程理念,做到把握学习的本质。数学中的“巧解”掩盖了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现在,在数学教学中,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解决,思路越来越多,方法越来越巧,教师会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巧妙构思,以期产生教学上的捷径,其实这是教学上的大误区。所以,我们必须设计一些反映数学基本规律的案例来说明问题。
3.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使课堂活泼有序 。看一堂好课必需要一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二看教师组织课堂的能力。好的课堂应是教师营造良好课堂情境,把学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相结合系统运用,学生建议不断,老师引导精准、得力。
4.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现代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具时代的要求。教师不再是教材的代言人,知识的权威。要培养学生有怀疑的勇气,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理使用网络媒体和知识背景建立数学模型,分析、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课堂上精心布局,设计一些发展性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生活学习。让学生在上完这节课后的回味无穷,课后仍有研究那节课的内容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的个性,能够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去。
一堂好的课除以上必备条件外,教师还需保持饱满的热情、巧妙使用网络媒体辅助教学、精心准备并使用教学用具、设计并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等等都是构成一堂好课的基本条件。
总之,我个人认为评价一堂课的好坏,重要的不是看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去反映老师口才有多强,而是看学生学到了什么,启发了什么,影响了学生什么。我讲的可能有一些不足之处,望同志们批评指正,不甚感激。
参考文献:
[1]黄建国.改到深处是制度[J].江西教研,2010,6
[2]《数学教学是否成功》,基础教育网,2007.5
[3]《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文喆.2004.5
关键词 好课 标准 新课改 数学实质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的设置都让学生对数学实质认识有了新的突破。也给教师带来了十分深刻的影响。通过对数学基本知识的掌握使学生“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将是每位数学教师必须重视而又需迫切解决的问题。新编数学教材从概念的形成、方法的归纳、知识的运用等方面的更新与发展,要求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方式的都必须转变,当然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认识与把握上也要产生相应变化:新课程下数学教师的一堂课怎样上才是好课?一堂好数学课需要具备哪些特点呢?用什么标准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呢?面对以上疑惑,本人结合自己的理论研究、教学实践,抛砖引玉浅谈一些个人的思考与想法。
一、教师在课堂中定位
传统观念有三种。第一种观念,认为教师的本堂课的主体“传道授业解惑”。这种看法就是认为教师是学生的主导,知识的载体。在这种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形成教学“讲——听”式,是教师在有选择地讲解、说明和演示,教师自身也自然地成为知识的代表,成为学生效法与模仿的对象。而在当今信息时代,大量新知识、新信息的涌现,这种教法会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下无法适应现代条件下的生存方式。第二种观念,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师生教与学的互动,?他们主张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互动过程”。在这种观念的影响,学生自主性有了很大提高,但也擺脱不了学生以本为本的束缚。还有一种现代观念,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师生的“对话”、“交流”和“沟通”,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及资源交流活动过程。 ?这种认识强调在合作与交流的实践活动自身认知发展的影响,强调“教师不仅仅是传授者的角色”,主张教师通过“对话”、“交流”与学生实现共同活动,这种活动既要立足于教材又必须高于教材。
二、现代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1.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双方的活动过程,所以,它一定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一种实践行为,是一种涉及两个人以上的实践活动。
2.数学是一种观察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猜想验证等学习的活动,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教师讲而学生不听、听不懂也不是教学,只有在教师组织下。利用现代手段有效学习,才是教学。
3.数学教学是一种由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这是一种指向性很强的学习活动。所以,帮学生解难题、考高分不是真正教学,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认识、感悟、发现及问题。
4.数学教师与学生数学活动,包括不仅仅是讲解、讲述、指导、辅导、展示、演示,还包括组织各种参观、操作活动,包括释疑问难、激励评价等等,总之,数学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就必须要目的明确,有计划,有步骤实施。
三、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教学的重心也由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了
我认为这还是“鱼”与“渔”的关系。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最实质标准就是看是否让学生产生有效学习。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呢?我认为,教师应因材施教:教师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组织实施科学的教学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1.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精心处理教材,设计独特。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巧妙引导,可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就动机。
2.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要体现课程理念,做到把握学习的本质。数学中的“巧解”掩盖了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现在,在数学教学中,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解决,思路越来越多,方法越来越巧,教师会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巧妙构思,以期产生教学上的捷径,其实这是教学上的大误区。所以,我们必须设计一些反映数学基本规律的案例来说明问题。
3.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使课堂活泼有序 。看一堂好课必需要一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二看教师组织课堂的能力。好的课堂应是教师营造良好课堂情境,把学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相结合系统运用,学生建议不断,老师引导精准、得力。
4.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现代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具时代的要求。教师不再是教材的代言人,知识的权威。要培养学生有怀疑的勇气,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理使用网络媒体和知识背景建立数学模型,分析、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课堂上精心布局,设计一些发展性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生活学习。让学生在上完这节课后的回味无穷,课后仍有研究那节课的内容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的个性,能够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去。
一堂好的课除以上必备条件外,教师还需保持饱满的热情、巧妙使用网络媒体辅助教学、精心准备并使用教学用具、设计并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等等都是构成一堂好课的基本条件。
总之,我个人认为评价一堂课的好坏,重要的不是看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去反映老师口才有多强,而是看学生学到了什么,启发了什么,影响了学生什么。我讲的可能有一些不足之处,望同志们批评指正,不甚感激。
参考文献:
[1]黄建国.改到深处是制度[J].江西教研,2010,6
[2]《数学教学是否成功》,基础教育网,2007.5
[3]《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文喆.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