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然而日章(2)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ctuss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爱玲双九年华便在上海滩惊艳了时光,文才倾倒众生;韩寒中学期间就凭作文大赛崭露头角,从此开启锦绣前程,成为当代青年的榜样。然而也有西周姜尚,七十岁还在渭水之滨垂钓,八十岁才辅助周文王成就天下事。可见,成名与年龄无关,可早可晚。(举例后快速引出材料的核心词汇,引出论述方向)
  张爱玲的那句“出名要趁早”,有多少人误解了其中的深意。人生在世不过百年,最美好的年华只有年轻时那一小段夏日草木般葱茏的岁月。这是要劝勉年轻人不负青春啊!假使韩寒早早成名后却不思进取,怕只是又一个“仲永”,又怎能在日后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但热血沸腾的年轻人眼中只有那“早出名”三个字,于是只贪慕聚光灯下的万众瞩目,只留恋浮名带给他们的荣耀光环。如果姜尚为的仅是一介虚名,又怎会用尽半生去沉潜,去等待?莫要为了虚名失了心性,努力后,成名是水到渠成的事。成名,成真名,不在早晚。(继续加深对上文例证的论述,并顺势亮出观点“成名不在早晚”)
  所以,真成名还在于“心性”二字。心性不足而名声来得过早,则易“月满而亏”“物胜则衰”,犹如早开的花经不起负累而凋零;心性足而名声乏,于人反倒是种自在,况且“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纵使不成名也已无关紧要。故在我看来,成名不在于早晚,关键在于养足心性,如此,名声方能长久。(扣着“早或晚”论述心性和名声的关系)


  名声来得晚一些又何妨?我们可以将之看作是对心性修养的考验之一。经受不住者整日如坐针毡,备受煎熬。反之,它让你在名声不期而至之时不会骄矜,让你处于低谷时仍如幽兰坚守其志,不妄自菲薄。明代学士张居正少年成名,然主考官故意不予其头筹,磨其性子。未得功名,张居正不气不馁,待几年修行后,名扬天下之时更觉恩师深意。天才往往易夭折,只有磨砺心性,经得起风霜的人才不会迷失在钟鼓馔玉的环境中。(换个角度看待“晚”的价值,修改后的例证也更贴合实际的论证)
  磨砺心性,潜心挖掘自己的价值,发展自己的实力,这是超越浮名牵绊的有效途径。围棋大师吴清源不仅棋艺高超,其文化修养也让人叹为观止。太早、太多的名誉并未左右他,正是因为他静若止水的境界与雄厚的实力让他的名声响彻神州。倘若胸中无半点墨水,何来风度一说?成名晚则晚矣,低头做自己该做的事即可。(对上一段落的进一步探讨)
  再说,成名还需看几分机缘。机缘,琢磨不得,也无须琢磨,放下尘埃,常拂明镜,养足心性,那么名声不过是身外之物,管它是早是晚,是有是无,是长是短,是好是坏,吾“自立而后立于世”,足矣!(补充论证“成名早晚不全在己”)
  因此,无论成名与否,无论成名早晚,坚持追求自我、修炼自我才是我们人生应有的姿态。吾不求明达于世,但求今生真正拥有立于世的实力与心性,如曾国藩所言,“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便已无憾!(回扣上文,引用论证再次重申中心论点)
  愿斯志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升格点评】修改前的文章也是一篇文采斐然、见识广博之作,但存在扣题意识不强、论述主次分寸感缺失等问题。修改后的文章做了一些改进:其一,更注重段与段之间的承接,整体感加强;其二,中心论点更鲜明集中,话题感较为凸显,所用方法是将文中每则素材都物尽其用,用事例分析界定概念、有的放矢,用事例扣合材料、引出观点,用事例印证观点、加深分析;其三,开头与结尾更加圆融、精炼。
其他文献
作为集中体现中学生写作水平的高考作文,其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尤其突出。优秀的语言表达像美女,对阅卷老师而言很是养眼,自然容易博得他的高分。不好的语言表达,让人读来味同嚼蜡,让人难以“下咽”。那么,什么样的语言才算优秀的语言呢?  一、简洁凝练,表意准确,表达质朴真诚。  写作从来不只是单纯的语言问题,还是一个人思想感情的体现。现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语言表
期刊
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其实就是文质兼美的小小说,考场作文想获得高分,就要以写小说的高标准来完成记叙文的写作。因此,考生必须要掌握小说的写作要求,如:一核心——主题,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六方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肖像)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下面给大家提供四个写作技巧。  一、双关题目和人名的确定——拟题  如鲁迅的小说《药》,题目明指医治华小栓的人血馒头,暗指医治民众精神麻
期刊
要选择最佳文体,首先要注意三个方面。  第一要看试题所提供的话题最适合写哪种文体。  第二要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文体,擅长形象思维的考生可选记叙文,擅长抽象思维的考生可选议论文,想写杂文的考生则要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功底。  第三要考虑自己有没有与该文体相应的写作素材,如写议论文,就要看有没有相关的理论和事实论据;如写记叙文,就要看有没有相关的、连贯的、有趣的生活故事;如写说明文,就要看有没有相
期刊
下面以学生习作《人生的赢家》为例(红色字体为修改或添加部分),为大家展示如何运用技巧将一篇流水账式的记叙文变成一篇优秀的小小说。  天空中乌云滚滚,聚积着似乎要压下来,决明的心情也压抑得喘不过气来。姐姐暖心高考在即,最近全家人都在围着她团团转,有些忽略了决明的存在。就读市重点中学的姐姐一直是他学习的榜样,而就读县重点中学的决明很在意与姐姐比较,希望自己有一天能超越姐姐。(交代姐弟俩一个在市里,一个
期刊
下面以学生习作《至刚至柔,刚柔并济》(红色字体为修改或添加部分)为例,进行思辨性作文的升格探讨。  细思量,刚者史鱼,恍若不蔓不枝的白莲;柔者伯玉,进退自如,通权达变,可谓君子也。然则一刚一柔,择谁而从之?依我之见,上善若水,两者兼得,刚柔并济,岂不美哉?至刚至柔诚可贵,刚柔并济不可抛!  冰,水为之,宁折不弯,做人当有刚直不阿的坚贞气节。忆往昔,文天祥宁死也不降元军,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
期刊
一、提高思想性  “立德树人”体现了当今社会的教育方向,在高考中考查考生的思想品德,既是“德育为首”的教育一贯性要求,也是培养思想素质过硬的人才的长远之计。  二、增强思辨性  2015年的两道新课标卷作文题对考生的“思辨性”都有明确要求:新课标卷Ⅰ要求考生在伦理观与法制观的权衡中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新课标卷Ⅱ要求考生在大李、老王、小刘三者中优中选优,行文中当有“面”的比较,才能达到“思辨性”的刚
期刊
【题目】  “柳暗花明”最早见于唐代武元衡《摩诃池送李侍御之凤翔》一诗:“柳暗花明池上山,高楼歌洒换离颜。”宋代陆游《游山西村》诗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则是妇孺皆知的名句。  “柳暗花明”这个成语一般用来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有时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要求:自选角度,以“柳暗花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解题】  本次“求学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B
期刊
【作文题目】  《说文解字》对“初”的解释是“初,始也”。“初”字组合出来的好词颇多,如“初出茅庐”“初写黄庭”“初生牛犊不怕虎”等,哪怕有“初”之过,也会“念其初犯”给予宽宥。  对此,你有何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审题立意】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立意。  一、人性探讨——“初之善”与“现之恶”的对比反思。  二、“初”的美好——万事万物最初的美好。  三、“初”的力
期刊
【失分原因】  1.论点模糊,散见于材料剖析中。  2.材料模糊,不够简明扼要,令人读来如云山雾罩。  3.结构零散,缺少核心统领。  4.语句不畅,且有部分地方用词不当。  【升格技巧】  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2.材料叙述须详细准确,提高可读性。  3.提高结构思路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4.注意用词以及语言的连贯性。  【美玉展示】 52分  你知道吗?你家门口明天会开出几朵野花,珠穆朗
期刊
从理论上讲,中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含蓄的。但考场作文有其特殊性(比如受到高考阅卷时间的限制),所以考生们在写考场作文时,要掌握好“度”。一般来说,能让阅卷老师一眼便知你的观点态度最好,也就是说,观点要鲜明,中心要突出。  怎样才能做到中心突出呢?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角度小一点,发掘深一点;比如线索清楚,事件集中;比如说理紧扣中心,分析直奔主题;比如将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旗帜鲜明地摆出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