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g5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普遍关心的一个全球性问题。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日益加深,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环境教育对培养人的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已是广大教育者的共识。数学教科书与环境教育的内容很多,只要我们根据数学学科特点,把握渗透点,用数据说话,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现实生活,具有生活性。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教育素材,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领会编者意图,找准环境教育的渗透点。
  如苏教版第一册“数一数”的插图:绿地、鲜花、茂树、小鸟、蝴蝶、游戏设施等。通过此情景图可教育小朋友要好好地爱护花草、树木、小鸟,爱护环境,让大自然处处都充满着美。
  再如苏教版第八册第8页例题:月星小区有850平方米的草坪,这种草坪每平方米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15克,吸收二氧化碳20克。月星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千克?通过此题可以让学生树立绿化的意识,让学生平时能自觉地“种绿”“护绿”。这个例子在苏教版教材中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不难找到这些环境教育的渗透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在教学中相机渗透。
  二、在教学过程中巧妙渗透环境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巧妙渗透环境知识,抓住契机进行环境教育,做到既不破坏原来的课程完整性,又加强了课程的环保性。正确处理好智育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将有意识的教育寓于无意识的受教育之中,做到自然、贴切、力求渗透,以达到“润物于无声之中,育人于不觉之间”的境界。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了解环境知识。
  如在复习有关统计知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题:
  某校“环保小组”的学生到某居民小区随机调查了20户居民一天丢弃废塑料袋的情况,统计结果如下表:
  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
  (1)这20户居民一天丢弃废塑料袋的个数是个;
  (2)若该小区共有居民500户,你估计该小区居民一个月(按30天计算)共丢弃废塑料袋多少个?
  (3)根据以上计算,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通过这道题的解答与填写,既练习了掌握统计图表的知识,又考查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求平均数的知识,还超越数学学科的范畴,考查了学生的环保知识。特别是最后一道题学生对环境污染,能源浪费,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等等都作了很好的阐述。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环保问题,使习题形式更加活泼,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三、开展数学活动,将环境教育延伸到课外
  很多老师认为数学课很难开展课外活动,其实不然,在许多章节都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来升华教学效果。比起传统课堂教学,数学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兴趣性强,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可以把环境教育贯彻其中。
  如学习了条形和折线统计图后,我开展了这样的数学活动:
  学生3人一组收集去年当地每天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描述数据。
  (1)求各个月空气污染指数的平均数,用折线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你得到了哪些结论?说说你的理由。
  (2)将收集的空气质量,用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你得到了哪些结论?说说你的理由。
  (3)写一篇调查小论文。
  这样的数学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让学生了解到环境知识,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
  总之,我们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找准数学与环境教育的切合点,就能把与环境有关的内容,自然地融入环境知识和环境保护的教育成分,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同步培养自己的环境素质。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湖县育才小学)
其他文献
大家都看过中央10套《走近科学》栏目。一开始主持人总会以一番旁白充分激起观众的兴趣,让你全神贯注地看下去,并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结果。可主持人不急,向你慢慢道来:事情发现的经过、对周围人的调查、大家的猜测等等。吊足了你的胃口后,最终的答案往往很简单,让观众在肾上腺素达到高峰后大跌眼镜。很多人看后都批评该节目故弄玄虚,那《走近科学》栏目真的像有些人说的那么无聊吗?节目顺着主持人的讲解、设计,一步步展开。
期刊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温柔的陷阱”,让人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掉入其中。而在初中数学题目中,也存在着各种“温柔的陷阱”,即使通過大量的练习,学生还是容易栽倒其中,我们称这类习题为“易错题”。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及时运用这些“易错题”为典例,剖析其易错的根源,通过对各种“易错题”的“曝光”,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期刊
摘 要:在建党90周年之际,全国上下开展了唱红歌、学红歌、颂经典等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红色歌曲不仅触动了听着红歌长大的老一辈的怀旧情绪,也以其独特的精神魅力激发了青少年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歌声中经历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唱响“红歌”是对红色精神的一种传承与弘扬,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情感,使他们更加珍惜现在和平的学习生活,给学校注入了一股积极向上的气息,营造了一种生机
期刊
摘 要:中职数学课改,要求数学老师会讲故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了中职课改的必要性,讲故事教学的原因,以及常用教材和故事的范围,阐述了一个用故事拓展例题的原创案例。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改;讲故事
期刊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十多年来,我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在吸取他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实践,就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新模式的探究与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实施人
期刊
当前,教学改革如火如荼,新课改试验也层出不穷。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互动、生成已成为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成为我们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航向标。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更应该是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的过程;不是教师单人表演的过程,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再现,而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充分展现;不只是实现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期刊
在生物教学中,新课程改革给生物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思想冲击,我们一致在探索、实践、反思一种新理念新思想的教学模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作为师生双方互动的交流活动,只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才能激活有生命力的、生机勃勃的生物教学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课堂教学是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四年级孩子的要求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这项要求成为我制订Unit 7 Eating out Part C教学计划的基准。  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时候,我采用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分类,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要求,采用层级分析法和信息加工分析法来具体操作。P
期刊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沟通联系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是人生存在于社会的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学生必须毫无例外地用自己的话口述一切领会的东西。”就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对小学生的成长来看,口语交际是训练聆听、表达、合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综合训练,这种能力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世能力,不仅表现在说得准确、流利上,更表现为说的状态、形式上
期刊
摘 要:初中信息技术的“灵动课堂”,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满灵气,课堂上生动灵活、师生积极互动。构建自主学习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模式,就是通过改变学习方式,注重个体的自主和主动的探索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灵动课堂;自主学习;快乐高效    信息技术是以上机实践操作为主的课程,自主学习符合新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