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普遍关心的一个全球性问题。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日益加深,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环境教育对培养人的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已是广大教育者的共识。数学教科书与环境教育的内容很多,只要我们根据数学学科特点,把握渗透点,用数据说话,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现实生活,具有生活性。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教育素材,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领会编者意图,找准环境教育的渗透点。
如苏教版第一册“数一数”的插图:绿地、鲜花、茂树、小鸟、蝴蝶、游戏设施等。通过此情景图可教育小朋友要好好地爱护花草、树木、小鸟,爱护环境,让大自然处处都充满着美。
再如苏教版第八册第8页例题:月星小区有850平方米的草坪,这种草坪每平方米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15克,吸收二氧化碳20克。月星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千克?通过此题可以让学生树立绿化的意识,让学生平时能自觉地“种绿”“护绿”。这个例子在苏教版教材中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不难找到这些环境教育的渗透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在教学中相机渗透。
二、在教学过程中巧妙渗透环境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巧妙渗透环境知识,抓住契机进行环境教育,做到既不破坏原来的课程完整性,又加强了课程的环保性。正确处理好智育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将有意识的教育寓于无意识的受教育之中,做到自然、贴切、力求渗透,以达到“润物于无声之中,育人于不觉之间”的境界。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了解环境知识。
如在复习有关统计知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题:
某校“环保小组”的学生到某居民小区随机调查了20户居民一天丢弃废塑料袋的情况,统计结果如下表:
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
(1)这20户居民一天丢弃废塑料袋的个数是个;
(2)若该小区共有居民500户,你估计该小区居民一个月(按30天计算)共丢弃废塑料袋多少个?
(3)根据以上计算,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通过这道题的解答与填写,既练习了掌握统计图表的知识,又考查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求平均数的知识,还超越数学学科的范畴,考查了学生的环保知识。特别是最后一道题学生对环境污染,能源浪费,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等等都作了很好的阐述。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环保问题,使习题形式更加活泼,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三、开展数学活动,将环境教育延伸到课外
很多老师认为数学课很难开展课外活动,其实不然,在许多章节都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来升华教学效果。比起传统课堂教学,数学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兴趣性强,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可以把环境教育贯彻其中。
如学习了条形和折线统计图后,我开展了这样的数学活动:
学生3人一组收集去年当地每天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描述数据。
(1)求各个月空气污染指数的平均数,用折线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你得到了哪些结论?说说你的理由。
(2)将收集的空气质量,用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你得到了哪些结论?说说你的理由。
(3)写一篇调查小论文。
这样的数学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让学生了解到环境知识,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
总之,我们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找准数学与环境教育的切合点,就能把与环境有关的内容,自然地融入环境知识和环境保护的教育成分,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同步培养自己的环境素质。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湖县育才小学)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现实生活,具有生活性。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教育素材,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领会编者意图,找准环境教育的渗透点。
如苏教版第一册“数一数”的插图:绿地、鲜花、茂树、小鸟、蝴蝶、游戏设施等。通过此情景图可教育小朋友要好好地爱护花草、树木、小鸟,爱护环境,让大自然处处都充满着美。
再如苏教版第八册第8页例题:月星小区有850平方米的草坪,这种草坪每平方米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15克,吸收二氧化碳20克。月星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千克?通过此题可以让学生树立绿化的意识,让学生平时能自觉地“种绿”“护绿”。这个例子在苏教版教材中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不难找到这些环境教育的渗透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在教学中相机渗透。
二、在教学过程中巧妙渗透环境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巧妙渗透环境知识,抓住契机进行环境教育,做到既不破坏原来的课程完整性,又加强了课程的环保性。正确处理好智育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将有意识的教育寓于无意识的受教育之中,做到自然、贴切、力求渗透,以达到“润物于无声之中,育人于不觉之间”的境界。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了解环境知识。
如在复习有关统计知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题:
某校“环保小组”的学生到某居民小区随机调查了20户居民一天丢弃废塑料袋的情况,统计结果如下表:
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
(1)这20户居民一天丢弃废塑料袋的个数是个;
(2)若该小区共有居民500户,你估计该小区居民一个月(按30天计算)共丢弃废塑料袋多少个?
(3)根据以上计算,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通过这道题的解答与填写,既练习了掌握统计图表的知识,又考查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求平均数的知识,还超越数学学科的范畴,考查了学生的环保知识。特别是最后一道题学生对环境污染,能源浪费,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等等都作了很好的阐述。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环保问题,使习题形式更加活泼,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三、开展数学活动,将环境教育延伸到课外
很多老师认为数学课很难开展课外活动,其实不然,在许多章节都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来升华教学效果。比起传统课堂教学,数学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兴趣性强,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可以把环境教育贯彻其中。
如学习了条形和折线统计图后,我开展了这样的数学活动:
学生3人一组收集去年当地每天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描述数据。
(1)求各个月空气污染指数的平均数,用折线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你得到了哪些结论?说说你的理由。
(2)将收集的空气质量,用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你得到了哪些结论?说说你的理由。
(3)写一篇调查小论文。
这样的数学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让学生了解到环境知识,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
总之,我们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找准数学与环境教育的切合点,就能把与环境有关的内容,自然地融入环境知识和环境保护的教育成分,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同步培养自己的环境素质。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湖县育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