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完整的爱而产生了诸多心理问题,然而这些心理问题并没有引起重视和得到解决。当他们中的一部分考取大学后,就成为有童年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原来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仍然困扰着他们。本文分析了有童年留守经历大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留守经历 大学生 心理健康
近几十年来,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于是出现了一个时代产物——留守儿童。在父母一方或双方进城务工时,由于不方便照顾小孩,于是这些小孩只能和父母一方甚至只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这些小孩就被称为留守儿童。研究表明,由于缺少父母完整的关爱,跟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会有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部分成绩优异的留守儿童考取大学后,就成为有童年留守经历大学生。由于缺乏对这些心理问题的重视,进入大学后很多心理问题仍然存在,需要引起社会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寻求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有童年留守经历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未得到完整的家庭关爱,缺乏安全感。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一般都需要有一个可以完全依恋的港湾,生活上和思想上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充分的家庭关爱。然而,由于父母的缺位,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儿童阶段未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他们或者生活上得不到充分的关心,或者思想上缺乏沟通,没有完全值得信赖和依恋的对象,久而久之,他们就缺乏安全感。他们会将这种安全感的缺乏辐射到其他关系上,比如老师、同学、亲戚。在跟这些人相处的过程中,他们会将自我封闭起来,难以跟其他人形成亲密的关系,不能倘开心扉,严重影响了他们交际、沟通、甚至学习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在后来成长的过程中,这个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他们进入大学后,这样的问题仍然会影响着他们的大学生活,进而影响到他们今后人生的发展。
2.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思想行为缺乏判断准则。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思想很不成熟,在面对纷繁错杂的外面世界时,需要父母的正确指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帮助他们判断是非对错,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然而,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儿童阶段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面对诸多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之事,没有完全信赖的人可以诉说,没有人来完全真心和耐心的帮助自己分析对错,以至于他们对外界事物缺乏判断准则,从而容易造成是非不分,不明事理,形成歪曲的价值观。在外界的一些诱惑下,他们还容易沾染上很多坏毛病。然而社会、学校、家庭并未重视这些问题,进入大学后,这些问题仍然存在,需要引起大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3.缺乏父母的指导,思想行为能力相对欠缺,容易形成自卑感。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对未知的世界,有很多的事情需要父母的指导,从而慢慢习得学习能力、生活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娱乐能力等。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在儿童阶段因为缺乏父母的指导,很多方面的思想行为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从而综合素质方面显得较为落后。进入大学后,当面对一个不再是以学习成绩作为考量学生能力的唯一因素,而是讲究综合素质的全新环境,他们意识到跟其他同学的巨大差距,难以融入其他同学的生活中,慢慢地他们开始变得自卑。自卑感的出现又进一步阻碍了他们和其他同学的交流,形成恶性循环。自卑感甚至还会导致封闭、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问题的出现。
二、有童年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
1.加强对有童年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排查,建立问题学生心理档案。学校要加强对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重视,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对有童年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测试,排查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并建立档案,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应对策略,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对问题大学生进行跟踪心理管理。学校要将有童年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反映给班主任、辅导员等学生工作人员,此外,还可以在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学生心理委员辅助做好心理工作。
2.认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让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正确对待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咨询机构要认真分析有童年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测试结果,归纳出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心理问题。针对这些共性问题,学校可以组织心理讲座,指导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正确从容面对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对于一些心理问题比较严重或者非常规心理问题的学生,要进行个别的专门辅导,耐心倾听他们的问题,慢慢让他们敞开心扉,指导他们慢慢化解心理问题。对这部分学生,班主任要尤其重视,要经常性的进行跟踪管理,经常性的沟通和指导,逐步解决他们的问题。
3.营造和谐的班级和寝室文化氛围。有童年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都是因为在童年阶段缺乏父母完整的爱,没有一个温馨的港湾造成的,因此他們特别需要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大学中,班级、寝室就是他们的大家庭。因此,营造一个和谐互助的班级和寝室文化氛围,积极地帮助有童年留守经历大学生解决他们面临的一些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同学们带来的温暖,找到一种家的归属感,降低他们对外界的过强的防御心理,从心理上融入大家的生活。一旦他们的心扉被打开,很多心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4.帮助有童年留守经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人生目标是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人生的动力源泉和指南针。没有人生目标就好比大海航行没有了指南针,所有的活动都是盲目的。此外,没有人生目标,人就无所事事,容易胡思乱想,制造出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大学要帮助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用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来激励鼓舞人。当他们有了让他们愿意自发努力的人生目标后,他们就会积极的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去奋斗,很多心理问题自然就没有了。即使还存在某些心理问题,由于人生目标的激励,他们也愿意积极努力的去解决这些问题。
5.鼓励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积极融入大学生活。大学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既可以娱乐大学生的身心,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大学生的沟通、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还可以交到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甚至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大学要多鼓励有童年留守经历大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积极融入大学生活,广交良友,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融入大学生活的过程中,他们也会习得很多先进的思想和好的技能,从而重新树立对自己的自信心,走出自卑,走出封闭,摆脱焦虑、抑郁和恐惧。
参考文献:
[1]郭昕,严敏,邓欢.有留守经历的“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8):74-76.
[2]李芳.地方高校留守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20):103-104.
[3]赖月月,李东斌.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黑河学刊,2009,(1):119-120.
※基金项目:本课题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2015年度省级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名称:童年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策略——基于社会支持的干预实践,项目编号:JXJG-15-18-6.
关键词:留守经历 大学生 心理健康
近几十年来,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于是出现了一个时代产物——留守儿童。在父母一方或双方进城务工时,由于不方便照顾小孩,于是这些小孩只能和父母一方甚至只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这些小孩就被称为留守儿童。研究表明,由于缺少父母完整的关爱,跟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会有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部分成绩优异的留守儿童考取大学后,就成为有童年留守经历大学生。由于缺乏对这些心理问题的重视,进入大学后很多心理问题仍然存在,需要引起社会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寻求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有童年留守经历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未得到完整的家庭关爱,缺乏安全感。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一般都需要有一个可以完全依恋的港湾,生活上和思想上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充分的家庭关爱。然而,由于父母的缺位,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儿童阶段未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他们或者生活上得不到充分的关心,或者思想上缺乏沟通,没有完全值得信赖和依恋的对象,久而久之,他们就缺乏安全感。他们会将这种安全感的缺乏辐射到其他关系上,比如老师、同学、亲戚。在跟这些人相处的过程中,他们会将自我封闭起来,难以跟其他人形成亲密的关系,不能倘开心扉,严重影响了他们交际、沟通、甚至学习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在后来成长的过程中,这个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他们进入大学后,这样的问题仍然会影响着他们的大学生活,进而影响到他们今后人生的发展。
2.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思想行为缺乏判断准则。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思想很不成熟,在面对纷繁错杂的外面世界时,需要父母的正确指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帮助他们判断是非对错,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然而,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儿童阶段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面对诸多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之事,没有完全信赖的人可以诉说,没有人来完全真心和耐心的帮助自己分析对错,以至于他们对外界事物缺乏判断准则,从而容易造成是非不分,不明事理,形成歪曲的价值观。在外界的一些诱惑下,他们还容易沾染上很多坏毛病。然而社会、学校、家庭并未重视这些问题,进入大学后,这些问题仍然存在,需要引起大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3.缺乏父母的指导,思想行为能力相对欠缺,容易形成自卑感。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对未知的世界,有很多的事情需要父母的指导,从而慢慢习得学习能力、生活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娱乐能力等。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在儿童阶段因为缺乏父母的指导,很多方面的思想行为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从而综合素质方面显得较为落后。进入大学后,当面对一个不再是以学习成绩作为考量学生能力的唯一因素,而是讲究综合素质的全新环境,他们意识到跟其他同学的巨大差距,难以融入其他同学的生活中,慢慢地他们开始变得自卑。自卑感的出现又进一步阻碍了他们和其他同学的交流,形成恶性循环。自卑感甚至还会导致封闭、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问题的出现。
二、有童年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
1.加强对有童年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排查,建立问题学生心理档案。学校要加强对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重视,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对有童年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测试,排查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并建立档案,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应对策略,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对问题大学生进行跟踪心理管理。学校要将有童年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反映给班主任、辅导员等学生工作人员,此外,还可以在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学生心理委员辅助做好心理工作。
2.认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让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正确对待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咨询机构要认真分析有童年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测试结果,归纳出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心理问题。针对这些共性问题,学校可以组织心理讲座,指导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正确从容面对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对于一些心理问题比较严重或者非常规心理问题的学生,要进行个别的专门辅导,耐心倾听他们的问题,慢慢让他们敞开心扉,指导他们慢慢化解心理问题。对这部分学生,班主任要尤其重视,要经常性的进行跟踪管理,经常性的沟通和指导,逐步解决他们的问题。
3.营造和谐的班级和寝室文化氛围。有童年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都是因为在童年阶段缺乏父母完整的爱,没有一个温馨的港湾造成的,因此他們特别需要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大学中,班级、寝室就是他们的大家庭。因此,营造一个和谐互助的班级和寝室文化氛围,积极地帮助有童年留守经历大学生解决他们面临的一些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同学们带来的温暖,找到一种家的归属感,降低他们对外界的过强的防御心理,从心理上融入大家的生活。一旦他们的心扉被打开,很多心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4.帮助有童年留守经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人生目标是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人生的动力源泉和指南针。没有人生目标就好比大海航行没有了指南针,所有的活动都是盲目的。此外,没有人生目标,人就无所事事,容易胡思乱想,制造出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大学要帮助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用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来激励鼓舞人。当他们有了让他们愿意自发努力的人生目标后,他们就会积极的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去奋斗,很多心理问题自然就没有了。即使还存在某些心理问题,由于人生目标的激励,他们也愿意积极努力的去解决这些问题。
5.鼓励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积极融入大学生活。大学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既可以娱乐大学生的身心,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大学生的沟通、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还可以交到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甚至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大学要多鼓励有童年留守经历大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积极融入大学生活,广交良友,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融入大学生活的过程中,他们也会习得很多先进的思想和好的技能,从而重新树立对自己的自信心,走出自卑,走出封闭,摆脱焦虑、抑郁和恐惧。
参考文献:
[1]郭昕,严敏,邓欢.有留守经历的“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8):74-76.
[2]李芳.地方高校留守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20):103-104.
[3]赖月月,李东斌.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黑河学刊,2009,(1):119-120.
※基金项目:本课题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2015年度省级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名称:童年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策略——基于社会支持的干预实践,项目编号:JXJG-1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