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案导学”教学法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通过教师有效的“导”,促进学生积极的“学”,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自己探究﹑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很好地实现了教与学的统一,是一种根据“学案”和教材进行自主创新学习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关键词】学案;导学;运用;探究;实践
一、“学案导学”法在政治教学中运用所发挥的重要效能
“学案导学”最显著的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推向表演舞台。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因此,“学案导学”不仅是教法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学法的改革,在政治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效能。
(一)促使了教师进行角色转变
“学案导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上,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活动。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把主演位置让给学生,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
(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开展“学案导学”,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自求答疑,积极参与学习实践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的等待心理、信赖习惯得到克服,自主、探究、合作的习惯逐步养成。同时,“学案导学”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二、“学案导学”法在政治教学中运用需把握重点环节
“学案导学”的核心是“导与学”,关键是教师,根本在课堂。我们要按照“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自主阅读是学案的根本、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巩固练习是学案的着力点”的思路和要求,遵循“课前预习导读——课堂探究导学——知识应用导练——体系拓展导思”的设计流程做好“学案导学”法在政治教学中运用。
(一)在“预”字环节上下工夫,确保在“导读”上见成效
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二)在“探”字环节上下工夫,确保在“导学”上见成效
教师树立“先学后教”理念,学案要以“学”为中心去预设。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教师在设计本部分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注意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渐进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
(三)在“拓”字环节上下工夫,确保在“导思”上见成效
学案是老师在这堂课反映出来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结合学案的要求、提示、安排,根据自己课堂上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把课堂学习继续下去。学生的学习时空得到延伸和拓展,他们的学习方式得到完善。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课堂没有界限。分层设计与本节课有关的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问题,或知识的发散延伸、或合作探究、或搜集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等,以便进一步理解巩固本节知识。
三、“学案导学”法在政治教学中运用要避免走进误区
用学案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也容易走进一些误区,所以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要处理好“做”与“读”的关系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在设计学案时,机械照搬课本内容,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成一道道的习题,认为这就是“学案”。如果按这样的“学案”进行教学,学生就容易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地寻找答案。整堂课就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发挥。“学案导学”的优势,更谈不上“以学论教”。
(二)要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
有些教师认为“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因此该讲的也不讲,该引导的也放给学生去死啃,结果不仅效率低,而且出现了很多学习上的“死角”。其实学生这种主体地位要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才能实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建构。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应该是有放有收,收放自如,而不能放任,更不能放纵。
(三)要处理好“学”与“教”的关系
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所以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关注学情,在内容体系上要瞻前顾后,要把培养和发展能力放在首位。在具体设计时,除了要列举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把握层次,还要将本节内容与各节、各章内容联系起来,构建起学科内容网络;更要注重方法性、延展性的目标。
应用“学案”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学案”教学要注重“学案”的编排、设计,围绕知识的重点、难点,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适时加以引导、启发和点拨,以情感态度目标促进学习目标的完成,并通过运用“学案”中的课堂训练,增强学生自身的活动经验,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学案;导学;运用;探究;实践
一、“学案导学”法在政治教学中运用所发挥的重要效能
“学案导学”最显著的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推向表演舞台。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因此,“学案导学”不仅是教法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学法的改革,在政治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效能。
(一)促使了教师进行角色转变
“学案导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上,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活动。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把主演位置让给学生,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
(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开展“学案导学”,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自求答疑,积极参与学习实践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的等待心理、信赖习惯得到克服,自主、探究、合作的习惯逐步养成。同时,“学案导学”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二、“学案导学”法在政治教学中运用需把握重点环节
“学案导学”的核心是“导与学”,关键是教师,根本在课堂。我们要按照“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自主阅读是学案的根本、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巩固练习是学案的着力点”的思路和要求,遵循“课前预习导读——课堂探究导学——知识应用导练——体系拓展导思”的设计流程做好“学案导学”法在政治教学中运用。
(一)在“预”字环节上下工夫,确保在“导读”上见成效
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二)在“探”字环节上下工夫,确保在“导学”上见成效
教师树立“先学后教”理念,学案要以“学”为中心去预设。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教师在设计本部分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注意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渐进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
(三)在“拓”字环节上下工夫,确保在“导思”上见成效
学案是老师在这堂课反映出来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结合学案的要求、提示、安排,根据自己课堂上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把课堂学习继续下去。学生的学习时空得到延伸和拓展,他们的学习方式得到完善。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课堂没有界限。分层设计与本节课有关的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问题,或知识的发散延伸、或合作探究、或搜集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等,以便进一步理解巩固本节知识。
三、“学案导学”法在政治教学中运用要避免走进误区
用学案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也容易走进一些误区,所以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要处理好“做”与“读”的关系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在设计学案时,机械照搬课本内容,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成一道道的习题,认为这就是“学案”。如果按这样的“学案”进行教学,学生就容易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地寻找答案。整堂课就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发挥。“学案导学”的优势,更谈不上“以学论教”。
(二)要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
有些教师认为“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因此该讲的也不讲,该引导的也放给学生去死啃,结果不仅效率低,而且出现了很多学习上的“死角”。其实学生这种主体地位要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才能实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建构。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应该是有放有收,收放自如,而不能放任,更不能放纵。
(三)要处理好“学”与“教”的关系
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所以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关注学情,在内容体系上要瞻前顾后,要把培养和发展能力放在首位。在具体设计时,除了要列举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把握层次,还要将本节内容与各节、各章内容联系起来,构建起学科内容网络;更要注重方法性、延展性的目标。
应用“学案”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学案”教学要注重“学案”的编排、设计,围绕知识的重点、难点,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适时加以引导、启发和点拨,以情感态度目标促进学习目标的完成,并通过运用“学案”中的课堂训练,增强学生自身的活动经验,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