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要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歌唱、表演等艺术活动。幼儿园活动区域投放的材料,可大致分为高结构材料和低结构材料。高结构材料有精美、组合成型的特点,因此玩法相对较少。低结构材料的主要特点是简单、结构松散、可变性强,可探究的空间比较大。
大部分幼儿园会在美工区投放一些简单、自然、易得的低结构材料。这些材料的投放可以提高幼儿的参与度、使用度、探究度。在大力倡导幼儿自主性活动的形势下,低结构材料发挥的作用日趋重要。教师要根据教育目标,合理安排美工区材料,并思考以下问题:哪些材料可以在本次活动中使用?哪些材料适合日常使用?哪些材料可以引发幼儿的深度思考?哪些材料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使用度?材料投放后,教师要及时观察幼儿的使用情况,必要时提供指导,以便及时对材料进行调整,提高幼儿的游戏兴趣。
低结构材料在美工区的使用,可有效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还能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提供低结构材料时,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提供的材料要贴近幼儿生活,能唤起幼儿的兴趣,满足他们的探索欲。
以小班幼儿为例,小班幼儿的操作能力相对较弱,大部分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有很大的兴趣。教师为幼儿提供纸盒、纸杯等材料,请幼儿在纸杯上画画,或者用纸杯来做搭建,可以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探索能力。比如,幼儿经常会使用盒子搭建高层建筑,建好之后幼儿往往很有成就感,会主动请教师去欣赏他们的作品。这时,教师可以仔细观察幼儿的作品,适当夸奖幼儿,并用欣赏的态度进行启发性地提问,请幼儿讲讲门、窗是怎么搭建的,或者引导幼儿联想楼房的形状,让幼儿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完善作品。通过老师的积极鼓励和引导,最大限度地帮助幼儿解決游戏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升幼儿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中发现,小班的幼儿经常不知道如何使用低结构材料,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帮助幼儿拓展游戏玩法。例如,幼儿园计划在操场南边的一块空地上打造美工区域,请幼儿尽可能地搜集各类材料来丰富美工区。在教师的建议下,幼儿带来了大量材料,包括奇形怪状的树根、各种颜色和形状的树叶、不同大小的纸杯、家里不用的纸盒铁盒,坏掉的雨伞雨靴等。幼儿发挥想象力,在树根原有形状的基础上,利用水彩对树根进行创意造型;将废旧的雨伞雨靴剪成小鸟、小花、小白兔的形状,拿到种植区作装饰;将纸杯剪、涂、粘变成一幅优美图画;将河蚌壳洗净之后放在美工区域展示,幼儿还在河蚌里做了一条小小的美人鱼,真是让人惊叹不已!这些低结构材料为幼儿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探索空间,幼儿自由想象,自己动手动脑,充分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
幼儿的兴趣是美工活动的灵魂。教师要帮助幼儿认知低结构材料开放素材,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用同样的材料做出不同的作品,提高幼儿的创意游戏水平。例如,中班美工活动“纸筒印画”,活动开始前,教师先要让幼儿明白,在纸筒上画画和在纸上画画是不一样的,纸筒是立体的,因此在纸筒上画画必须有空间意识。小明和小玉拿到纸筒后就开始商量:“这个纸筒怎么玩?”两人把纸筒的一头剪出一排排细小的开口,然后将开口往外方向压成90度,再涂上颜料在纸筒上印花,一幅漂亮的画就诞生了。还有3位小朋友的创意也很有趣,他们将纸筒做成了一只可爱的小猫咪。怎么做的呢?他们先在纸筒上画出小猫咪的画像,从尖尖的耳朵到圆圆的头,然后又画出小猫咪的眼睛、鼻子、嘴巴,最后画出小猫咪身上的颜色和花纹。为了让纸筒小猫咪更具有立体感,他们将小猫咪的头剪下来,粘到身体上。纸筒制作的小猫咪比花钱买来的小猫玩具更受孩子们的喜爱。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低结构材料更能引发幼儿的创造欲望,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幼儿使用美工区低结构材料时,教师要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及时帮助幼儿,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可对幼儿进行启发式提问,引导幼儿充分利用彩纸、黏土、树叶等不同的材料,通过折叠、粘贴、绘画等形式达到自己的创作目的。教师不仅要及时关注幼儿的需求,还要进行跟踪观察分析原因,提供必要的支持,这就要求教师有专业的知识,发挥教育的本能,协助幼儿解决问题,使得建构游戏活动能够较好地达成目标。
区域活动是幼儿取得经验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往往是通过操作材料进行游戏和学习的。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心理发展,为幼儿提供丰富、合适的材料,区域材料准备得越充分,低结构资源越丰富、层次越多样,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就会变得越聪慧、越勇敢、越会想象。
例如,我们在小娃娃泥工坊中提供的材料有一小片泥地、各种废旧的酒瓶、纸盒、草木灰、细绳、麻袋、沙子、弹珠、小石子等。玩泥和搭建都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在这个区域中,教师提供的大部分材料是低结构的,幼儿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玩法,所以玩得格外开心。幼儿脱掉鞋子,直接光脚踩在泥里,左一脚右一脚地将泥土踩软,然后将踩软的泥土挖起来,一团团放在桌子上揉捏,泥捏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创作了。幼儿们分工协作,准备做几头小猪。有的幼儿负责捏小猪的头,有的幼儿负责捏小猪的身体。头和身体都做好了,怎么把头部和身体拼接起来呢?幼儿们开始想办法,有的幼儿找来了细树枝,将小猪的头和身体连在一起,有的幼儿用牙签将小猪的头和身体串在一起。接着,该做小猪的五官和四肢了,幼儿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用小树枝做小猪的四肢、用纽扣做小猪的眼睛,有的用弹珠做小猪的鼻子、用胡萝卜做小猪的嘴巴。幼儿们还用细细尖尖的树枝在小猪身上画出衣服的形状,为小猪穿上了衣服。小猪做好了,幼儿很有成就感,互相分享自己的小猪使用了哪些特殊材料,还纷纷给自己的小猪起好名字,把几头小猪凑到一起“说话”,好不开心!泥巴是可塑性最强的低结构材料之一,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玩具”,幼儿在玩泥活动中运用团、捏、拼等方法,可以创作出各种动植物、车辆、轮船飞机等,这些创作往往是幼儿生活经验和兴趣的反映,教师投入适宜的辅助性材料,对幼儿的创作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师进行美工区材料投放时要注意,低结构材料应该从生活中来,能够充分体现生活。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幼儿存在的问题,适当选择不同种类的低结构材料,并且分阶段地投放。必要时,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参与活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践行幼儿个性艺术化教育理念。
组织幼儿美工区活动时,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实践过程,重点做好引导和分工,使幼儿能够有计划地进行创作,幼儿之间能互相协商、互相帮助。教师要适当评价,通过鼓励性的评价引导幼儿,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促进幼儿艺术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兴趣。在美工区活动中,幼儿也会出现争抢材料的情况,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应尽可能做到材料多样化、层次化,利用丰富的材料来协调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照顾幼儿多方面的兴趣。大自然中的低结构材料很多,教师要思考的是如何将这些低结构材料更好地应用到幼儿的活动中。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丰富的材料可以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进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教师应尽可能为幼儿创造适宜的游戏环境,提供丰富的低结构材料供幼儿自由玩耍、自主学习、相互合作,让幼儿在和低结构材料的互动中感受“玩中学、学中玩”的奇妙。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西安丰镇中心幼儿园)
大部分幼儿园会在美工区投放一些简单、自然、易得的低结构材料。这些材料的投放可以提高幼儿的参与度、使用度、探究度。在大力倡导幼儿自主性活动的形势下,低结构材料发挥的作用日趋重要。教师要根据教育目标,合理安排美工区材料,并思考以下问题:哪些材料可以在本次活动中使用?哪些材料适合日常使用?哪些材料可以引发幼儿的深度思考?哪些材料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使用度?材料投放后,教师要及时观察幼儿的使用情况,必要时提供指导,以便及时对材料进行调整,提高幼儿的游戏兴趣。
一、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游戏需要
低结构材料在美工区的使用,可有效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还能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提供低结构材料时,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提供的材料要贴近幼儿生活,能唤起幼儿的兴趣,满足他们的探索欲。
以小班幼儿为例,小班幼儿的操作能力相对较弱,大部分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有很大的兴趣。教师为幼儿提供纸盒、纸杯等材料,请幼儿在纸杯上画画,或者用纸杯来做搭建,可以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探索能力。比如,幼儿经常会使用盒子搭建高层建筑,建好之后幼儿往往很有成就感,会主动请教师去欣赏他们的作品。这时,教师可以仔细观察幼儿的作品,适当夸奖幼儿,并用欣赏的态度进行启发性地提问,请幼儿讲讲门、窗是怎么搭建的,或者引导幼儿联想楼房的形状,让幼儿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完善作品。通过老师的积极鼓励和引导,最大限度地帮助幼儿解決游戏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升幼儿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中发现,小班的幼儿经常不知道如何使用低结构材料,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帮助幼儿拓展游戏玩法。例如,幼儿园计划在操场南边的一块空地上打造美工区域,请幼儿尽可能地搜集各类材料来丰富美工区。在教师的建议下,幼儿带来了大量材料,包括奇形怪状的树根、各种颜色和形状的树叶、不同大小的纸杯、家里不用的纸盒铁盒,坏掉的雨伞雨靴等。幼儿发挥想象力,在树根原有形状的基础上,利用水彩对树根进行创意造型;将废旧的雨伞雨靴剪成小鸟、小花、小白兔的形状,拿到种植区作装饰;将纸杯剪、涂、粘变成一幅优美图画;将河蚌壳洗净之后放在美工区域展示,幼儿还在河蚌里做了一条小小的美人鱼,真是让人惊叹不已!这些低结构材料为幼儿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探索空间,幼儿自由想象,自己动手动脑,充分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
二、教师适度引导,幼儿延伸创意
幼儿的兴趣是美工活动的灵魂。教师要帮助幼儿认知低结构材料开放素材,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用同样的材料做出不同的作品,提高幼儿的创意游戏水平。例如,中班美工活动“纸筒印画”,活动开始前,教师先要让幼儿明白,在纸筒上画画和在纸上画画是不一样的,纸筒是立体的,因此在纸筒上画画必须有空间意识。小明和小玉拿到纸筒后就开始商量:“这个纸筒怎么玩?”两人把纸筒的一头剪出一排排细小的开口,然后将开口往外方向压成90度,再涂上颜料在纸筒上印花,一幅漂亮的画就诞生了。还有3位小朋友的创意也很有趣,他们将纸筒做成了一只可爱的小猫咪。怎么做的呢?他们先在纸筒上画出小猫咪的画像,从尖尖的耳朵到圆圆的头,然后又画出小猫咪的眼睛、鼻子、嘴巴,最后画出小猫咪身上的颜色和花纹。为了让纸筒小猫咪更具有立体感,他们将小猫咪的头剪下来,粘到身体上。纸筒制作的小猫咪比花钱买来的小猫玩具更受孩子们的喜爱。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低结构材料更能引发幼儿的创造欲望,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幼儿使用美工区低结构材料时,教师要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及时帮助幼儿,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可对幼儿进行启发式提问,引导幼儿充分利用彩纸、黏土、树叶等不同的材料,通过折叠、粘贴、绘画等形式达到自己的创作目的。教师不仅要及时关注幼儿的需求,还要进行跟踪观察分析原因,提供必要的支持,这就要求教师有专业的知识,发挥教育的本能,协助幼儿解决问题,使得建构游戏活动能够较好地达成目标。
三、材料的投放要适宜、丰富
区域活动是幼儿取得经验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往往是通过操作材料进行游戏和学习的。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心理发展,为幼儿提供丰富、合适的材料,区域材料准备得越充分,低结构资源越丰富、层次越多样,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就会变得越聪慧、越勇敢、越会想象。
例如,我们在小娃娃泥工坊中提供的材料有一小片泥地、各种废旧的酒瓶、纸盒、草木灰、细绳、麻袋、沙子、弹珠、小石子等。玩泥和搭建都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在这个区域中,教师提供的大部分材料是低结构的,幼儿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玩法,所以玩得格外开心。幼儿脱掉鞋子,直接光脚踩在泥里,左一脚右一脚地将泥土踩软,然后将踩软的泥土挖起来,一团团放在桌子上揉捏,泥捏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创作了。幼儿们分工协作,准备做几头小猪。有的幼儿负责捏小猪的头,有的幼儿负责捏小猪的身体。头和身体都做好了,怎么把头部和身体拼接起来呢?幼儿们开始想办法,有的幼儿找来了细树枝,将小猪的头和身体连在一起,有的幼儿用牙签将小猪的头和身体串在一起。接着,该做小猪的五官和四肢了,幼儿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用小树枝做小猪的四肢、用纽扣做小猪的眼睛,有的用弹珠做小猪的鼻子、用胡萝卜做小猪的嘴巴。幼儿们还用细细尖尖的树枝在小猪身上画出衣服的形状,为小猪穿上了衣服。小猪做好了,幼儿很有成就感,互相分享自己的小猪使用了哪些特殊材料,还纷纷给自己的小猪起好名字,把几头小猪凑到一起“说话”,好不开心!泥巴是可塑性最强的低结构材料之一,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玩具”,幼儿在玩泥活动中运用团、捏、拼等方法,可以创作出各种动植物、车辆、轮船飞机等,这些创作往往是幼儿生活经验和兴趣的反映,教师投入适宜的辅助性材料,对幼儿的创作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师进行美工区材料投放时要注意,低结构材料应该从生活中来,能够充分体现生活。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幼儿存在的问题,适当选择不同种类的低结构材料,并且分阶段地投放。必要时,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参与活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践行幼儿个性艺术化教育理念。
组织幼儿美工区活动时,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实践过程,重点做好引导和分工,使幼儿能够有计划地进行创作,幼儿之间能互相协商、互相帮助。教师要适当评价,通过鼓励性的评价引导幼儿,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促进幼儿艺术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兴趣。在美工区活动中,幼儿也会出现争抢材料的情况,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应尽可能做到材料多样化、层次化,利用丰富的材料来协调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照顾幼儿多方面的兴趣。大自然中的低结构材料很多,教师要思考的是如何将这些低结构材料更好地应用到幼儿的活动中。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丰富的材料可以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进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教师应尽可能为幼儿创造适宜的游戏环境,提供丰富的低结构材料供幼儿自由玩耍、自主学习、相互合作,让幼儿在和低结构材料的互动中感受“玩中学、学中玩”的奇妙。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西安丰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