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心的预设,更需智慧的生成
——评案例《不该这样上的公开课》
拜读李巍老师的案例,让我有一种置身于课堂教学真实场景之感,该案例来源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这是案例得以吸引人、打动人的根本所在。本案例通过教师和教研团队的精心设计,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贯彻落实在课堂中,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反思的地方。
一、实践出真知
1.在李老师的案例描述中,授课教师一遍遍地进行执教,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表现出一线教师的敬业和精业精神,这是课程标准理念得以贯彻落实的关键所在,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值得点赞。
2.在李老师的案例描述中,李老师站在看课者的立场上,对课的整体架构、设计意图、流程、教学效果等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对所发生的真实故事给予客观细致的分析与反思,这为案例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操作范式,值得提倡。
二、思考促提升
在李老师的案例描述中,执教教师有条不紊地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着一次次的磨课和试上,但在正式上课时出现了预设和生成的偏差,这是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值得思考。
1.预设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德国哲学家、现代逻辑奠基人弗雷格指出,预设又称为前提、先设和前设,指的是说话者在说出某个话语或句子时所做的假设,即说话者为保证句子或语段的合理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精心的预设离不开之前周到的准备,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在执教教师授课前,对课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并在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了试上,教研团队在观课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这是上好课的前提,也为展示课准备好了物质和心理保障。
2.生成是考验教师的教学智慧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一旦出现“不速之客”,教师要有心理准备,灵活应对,而不能拘泥于课前的教案,有时反而可以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也许它将会成为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教学中,如果完全按照预设进行,无视或忽视学生学习原有的基础技能,课堂因此就会显得机械和呆板,就会出现案例中所描述的意外事故的发生。但一味追求课堂上及时的生成,也会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控制,因此,预设要有弹性,要有留白的空间,以便在目标实施中能宽容地、开放地接納始料未及的生成,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智慧地处理预设之外的事件。在作者的案例分析中,提及到执教老师对展示课学校学生的学情没有较好的了解,学生的基础技能未能充分把握,保护与帮助措施不到位,因而出现了不该发生的伤害事故。这是年轻教师常常会遇到的问题,只要能机智地处理好,也会为以后积累教学智慧提供前车之鉴。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处处蕴含着矛盾。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的是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的是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二者具有互补性。只要广大体育教师不断实践和反思,教学智慧终究会越积越多,应对课堂生成的能力就会不断提升。
在本案例中,笔者觉得有两方面值得商榷:
1.案例分析比重较大,案例反思文字量较小,显得头重脚轻。可否把案例分析和案例反思进行有机的整合,让案例分析能够给读者以更多的启发。
2.在案例反思中,可否对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反思,这样条理就会更加清晰。
——评案例《不该这样上的公开课》
拜读李巍老师的案例,让我有一种置身于课堂教学真实场景之感,该案例来源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这是案例得以吸引人、打动人的根本所在。本案例通过教师和教研团队的精心设计,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贯彻落实在课堂中,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反思的地方。
一、实践出真知
1.在李老师的案例描述中,授课教师一遍遍地进行执教,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表现出一线教师的敬业和精业精神,这是课程标准理念得以贯彻落实的关键所在,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值得点赞。
2.在李老师的案例描述中,李老师站在看课者的立场上,对课的整体架构、设计意图、流程、教学效果等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对所发生的真实故事给予客观细致的分析与反思,这为案例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操作范式,值得提倡。
二、思考促提升
在李老师的案例描述中,执教教师有条不紊地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着一次次的磨课和试上,但在正式上课时出现了预设和生成的偏差,这是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值得思考。
1.预设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德国哲学家、现代逻辑奠基人弗雷格指出,预设又称为前提、先设和前设,指的是说话者在说出某个话语或句子时所做的假设,即说话者为保证句子或语段的合理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精心的预设离不开之前周到的准备,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在执教教师授课前,对课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并在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了试上,教研团队在观课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这是上好课的前提,也为展示课准备好了物质和心理保障。
2.生成是考验教师的教学智慧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一旦出现“不速之客”,教师要有心理准备,灵活应对,而不能拘泥于课前的教案,有时反而可以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也许它将会成为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教学中,如果完全按照预设进行,无视或忽视学生学习原有的基础技能,课堂因此就会显得机械和呆板,就会出现案例中所描述的意外事故的发生。但一味追求课堂上及时的生成,也会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控制,因此,预设要有弹性,要有留白的空间,以便在目标实施中能宽容地、开放地接納始料未及的生成,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智慧地处理预设之外的事件。在作者的案例分析中,提及到执教老师对展示课学校学生的学情没有较好的了解,学生的基础技能未能充分把握,保护与帮助措施不到位,因而出现了不该发生的伤害事故。这是年轻教师常常会遇到的问题,只要能机智地处理好,也会为以后积累教学智慧提供前车之鉴。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处处蕴含着矛盾。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的是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的是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二者具有互补性。只要广大体育教师不断实践和反思,教学智慧终究会越积越多,应对课堂生成的能力就会不断提升。
在本案例中,笔者觉得有两方面值得商榷:
1.案例分析比重较大,案例反思文字量较小,显得头重脚轻。可否把案例分析和案例反思进行有机的整合,让案例分析能够给读者以更多的启发。
2.在案例反思中,可否对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反思,这样条理就会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