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最好要有一次教学大循环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T_S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与管理》2017年1月刊发《小学教学大循环的利与弊》一文,作者认为小学教学大循环的弊大于利。纵观全文,作者的观点倾向于教师以小循环的方式教学更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发展。而笔者以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小学教师必须要有一次教学大循环的机会。
  从培养孩子的教学体系角度来说,小学教师应该带大循环。一个一直带低年级学生而没有带过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老师,如果仅仅是钻研教材,上几堂公开课、示范课也许没有问题,但常态课如何上?如果只带低年级,他们的视线往往仅定位在孩子会认识几个字、会写字几个字这样的教学目标,对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很难系统和全面,尤其是广泛阅读意识和说话能力的培养往往意识不到位。教过一个大循环后,一个教师对整套教材就有了系统的把握,教起书来就能站得高,看得远,所谓高屋建瓴也许就是这层意思。他会针对高年级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开始反思:低年级教学中应注意渗透些什么?中年级孩子教学应注意培养哪些能力?平时的教学应注意些什么?这就是经历的重要性。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就是教师集体智力在不断积累的过程。
  从对孩子身心特点的把握角度,小学教师也应该带大循环。一个教师在进行大循环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摸清孩子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有助于把握孩子。一个小学教师一旦带大循环,他就有一种很强的责任感:这个班的学生我是要带到六年级的,从低年级就紧紧抓住这些特殊学生和后进生,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老师会有一种不离不弃的高度责任感。这也是很多家长希望老师一直带班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班级一旦中途换老师,新接班教师对待这个班级的持久力就很难和带大循环的老师相比。优秀的学生不用督促可能照样优秀,但那些中等的、待进的学生就需要老师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去管,不断改进方法,不断改变沟通方式,努力走进孩子的心田,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加油。
  从教师的专业发展角度看,小学教师要在带过大循环后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年级段来教学。我们评价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往往离不开考试。如果是一直带高年级的老师,他们在编制低年级试卷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过高估计孩子水平的现象。试卷往往出得比较深,让孩子难以接受,因为他不了解低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他会把低年级学生写字想象得和高年级孩子一样从容。现在著名的小学特级教师大多数都经历了大循环然后才找準自己的发展方向。还有的优秀教师在找到教学成就感后积极主动要求带大循环,他们觉得这样带出来的学生感情深厚。教育中,师生关系搞好了,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总之,不管是从培养孩子的教学体系角度来说,还是从教师的专业发展角度来看,笔者都觉得教师带一次大循环为好。
  [责任编辑:白文军]
其他文献
笔者所指的“三味课堂”是具有“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的小学语文课堂。语文味指向语文课程本质,即语文课堂应遵循语文课程的教学规律和母语的习得规律,以识(识字)、书(书写)、听、说、读、品、记、写(习作)、思等方式,在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等学习内容的同时,获得相关的知能建构、习惯养成与精神成长,彰显语文学科特色。儿童味指向语文课程育人主体,即语文教学应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发展儿童为要义,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本民族文学的阅读与继承,一切文化的继承只有从根部营养方能历数百代乃至千代而不衰。这就是一代又一代学者和教育家大力提倡儿童经典阅读的初衷,也是历史的有力证明。我们看到许多语文教师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许多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儿童的经典阅读,许多家长也十分认可并着力配合,但遗憾的是,儿童经典阅读的成效依旧甚微。相关调查数据表明,儿童经典阅读的兴趣远远低于现当代儿童文学的阅读。究其原因,主要
“童玩”,是一种基于儿童立场的快乐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基于儿童核心素养的培养,既是学的起始点,也是学的最佳点。玩中启智,玩中正本,玩出灵动,在玩中健康快乐地享受成长。  “童玩”,让儿童作为教与学的主角,关注于成长的快乐与体验,关注于校园生活的全面参与,变化而又平易,自然不加雕琢,使教育和被教育色调统一,更加切近灵魂。玩的直接内涵是学,有趣地学,巧妙地学,聪明地学。  童玩,就是倡导保护
“语文”的本质是什么?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然而当有人把“语文”与“言语行为”[1]划上等号时,我认为这才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要害,从而把语文教学从过去重知识学习的僵化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转变为对思维的拓展与磨砺,对运用的转化与提升。  “言语行为”其实就是语言与思维的动态结合,“言语的本质在语言与思维的组合;既不在语言也不在思想,而在二者的组合上”。[2]所以,语言是思维着的语言,思维是
现象描述  这是一节小学的科学课,内容为科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课前,教师已经在学生的课桌上摆放了实验材料:两杯水,一堆食盐,一堆沙子。课始,教师对学生提出学习任务。  师:请同学们把桌子上的食盐和沙子分别倒在有水的两个杯子里,观察杯中的现象,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活动。  教师则作巡视。当看到一些小组完成了记录,提出了第二个任务:如果你们组记录好
教案是教师备课结果的文本呈现,也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的蓝本,它会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然而,目前教案出现了种种有悖于新课标的理念,如编写僵化、重备教材轻备学生等现象。教案所存在的弊端是教师教学实践中急需正视和解决的具体、重要问题,对它的审视和重新定位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基点。然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它却是被忽视的部分。教师行动研究是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把教育和教学理念整合到教学实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科书第84—85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使学生感
学校层面的中小学优秀学生评选、表彰(以下简称“学生评优”)在基础教育阶段发挥了独特作用,但还存在诸多不足。尽管广大中小学教师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改革,但仍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一些瓶颈。既然现有的学生评优探索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那就非常有必要建构新的学生评优范式,以期科学地打破学生评优的僵局。  一、 问题:差额式学生评优遵循的是甄别性管理范式  目前,大多数学校仍把优秀生名额分配到年级、班级,由教师(更多
某杂志2006年第12期曾摘录美国《中小学生守则》,将其与我国现行的中小学生守则进行了对比,读后让人感慨万分: “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理念在美国社会得到了切实的贯彻和实施,我们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仍然任重道远。美国的中小学生守则,给人的总体印象是简单而又实在:说它简单,总共有12条209字;实在,表现为用有限的篇幅涵盖课堂内外的所有要求;再者,字里行间充满了人性化的色彩。美国的《中小学生守则》具有很强
小学三年级的儿童刚刚步入写作,在这阶段,对写作意义的认识高于写作知识的传授,对写作兴趣的培养重于写作技能的训练;这个阶段,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除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这个阶段,更应该为学生创设情境,搭建平台,让学生的写有章可依,有据可循。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编者精心挑选作为范例供学生学习的,其中肯定有值得学习模仿的写作训练点,作为一名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