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古典戏曲小说:新视野、新问题与新走向(专题讨论)

来源 :河北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udre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语]关于中国章回小说的成熟时间,学术界通常以《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的成书为据,认定章回小说成熟于元末明初,傅承洲对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重新界说,并借鉴王国维判定中国戏曲成熟于元代的标准,提出章回小说成熟于明嘉靖、万历年间,元末明初并没有章回小说版本实物,现存最早的章回小说版本刊刻于明嘉靖、万历年间,并非元末明初小说的原貌.
其他文献
读了《文学遗产》1991年第4期所载《〈盛世新声〉与臧贤》一文,获益不少,但其中有两点小的疏失,似也有必要纠正之。其一,该文云:"明宋懋澄《九篇论集》卷三曾说此书为‘武定侯’编。(见页97倒数第2行至第1行)这里该文作者把书名及卷数均搞错了,应是"《九籥集》卷十",而非《九籥论集》卷三"。是印刷上的错误,还是确有此书?对于后者,笔者将有关书目遍查一过,未发现宋氏有此专集传世。现知《禁书总目》及《清代禁毁书目(补遗)、清代禁书知见录》著录有《九籥集》一书,另有王利器先生的藏抄本《九籥别集》,现在通行的本子就
1991年12月2—7日,中国古代文论学会第七次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厦门市召开。近年来,经过研究者的不懈努力,不但在古文论的搜集、注释、整理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从哲学、历史、美学、心理学等方面透视古文论,还把古文论置于世界文化大背景中,进行中西文论比较研究,有《中国文学批评通史》、《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中西比较诗学》等学术著作出版。
编辑同志:关于郑平昆同志的意见,第一点“《九篇论集》卷三”应作“《九篇别集》卷三”,恐怕印刷有误。因郑所说的《九篇集》是原《九篇集》与《九篇别集》合成,我们引用的是二手资料,现手头也无《别集》可查,故无法确定这“卷三”究竟是否也有误。第二点,郭勋的死因,郑文所说颇有道理,当时我们因为文章重点不在此,且郭是名人,就未深查,失之率也。
[主持人语]理论是一个学科的立身之本,以实践取向见长的社会工作学科亦是如此.无论是何种取向的社会工作实践知识,大都是在社会工作者基本立场的导引下,通过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来展开服务,其达成的服务效果往往依靠的是专业方法、技术.但从学科发展和专业成长而言,其使命却不能仅仅停留在服务效果和操作技术本身,而是最终要回归理论层面,对社会工作实践作出必要的理论回应和知识建构.
期刊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文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旅游文学研究会)第五届年会暨谢灵运国际学术讨论会於1991年11月21日至26日在浙江温州雁荡山召开。到会代表140多人,其中有来自美国、法国和香港的部分汉学家。大会共收到论文120余篇。谢灵运研究是本次年会的中心议题。关于谢诗评价有的学者认为,谢灵运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发掘自然美,自觉地以山水为主要审美对象的诗人。
陶渊明《读山海经》之十云: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自从鲁迅先生一言定鼎以来(见《题未定草》),对本诗的评论便限定在"金刚怒目"式的格局里了。大家普遍认为,鲁迅先生的观点,开创了陶诗研究的新局面。总的来看,这大致是不错的。陶渊明在诗史上的地位,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合力:一是契合了中国封建文人亦庄亦儒,萧散淡泊的理想人格的追求,二是适应了中国传统美学平和恬静、自然素朴的审美情趣的整体趋向。所以在历史上,人们总是把陶渊明视为伟大静穆的"隐
文、字的两度关系汉字的产生和发展,在构形中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一、以象形为特征的直观摹拟阶段;二、以表意为特征的理性组合阶段。在古代文字学理论上,也就是"文"、"字"的两个阶段。许慎《说文解字·叙》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盖,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寝多也。""文"的本义为纹,甲骨文的字形(见
由四川省杜甫研究会、河南省巩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纪念杜甫诞生12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4月15日至19日在杜甫诞生地巩义市(原巩县)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62篇。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以及韩国、日本等国和香港地区的研究者近百人参加了会议。研讨的领域涉及杜诗的考
本文的目的,是要从北朝文学的角度,考察南北朝文化交流的一些重要途径、南方文化对北方的影响,以及北朝文学对南朝文学吸收和借鉴的性质,以便从文化背景的一个侧面,见出北朝文学发展变化及其特征形成的原因。同时,对南北文化交流中带有规律性的现象,作一初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