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人从听障儿童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上具有的优势入手,阐述了聋哑学校教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利用非连续性文本进行教学,使“非连续性文本”成为听障儿童学习语文的新工具。这样,可以帮助听障儿童更好地学习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听障儿童;语文教学
普通小学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了一种新文本的阅读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那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呢?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
听障儿童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和普通小孩是有着一定的差距和不同点的。我认为非连续性文本更能吸引听障儿童的阅读兴趣,更适合听障儿童的阅读水平。
一、听障儿童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具备一定的优势
1.听障儿童其他感觉能有效调动
听障学生的视觉、触觉、振动觉、嗅觉、味觉等健全感觉,可以发挥补偿听觉缺陷的作用。其中,视觉起的作用最大。听障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主要依靠眼睛的观察。一般的声响刺激不易引起听障学生的注意,而来自视觉、触觉、振动觉的刺激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例如,他们对彩色挂图、活动的教具等非连续性文本有兴趣,能较好地保持自己的注意力。
2.非连续性文本可以使听障儿童保持较好注意力
从听障儿童注意力的持久性来说,相对于正常儿童,他们更不能保持较长的时间。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正好不需要儿童较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因而听障儿童对非连续性文本更能保持较好的注意力。
二、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利用非连续性文本来进行教学
1.用好教材中的插图
我们的课文一般图文并茂,教师可以引导听障学生在插图中发现课文内容的重要信息,并得出自己阅读插图的信息或结论,然后再阅读课文,从而验证自己的语言文字信息。也可以依据书本文字的描述,帮助原作者配上自己喜爱的插图,或在书上已有的插图旁边,依据自己的体会对已有的插图进行“再加工”等。
如《将相和》一文中负荆请罪的插图,可以让听障学生猜想图中故事的主人公,并想象故事内容。听障学生的注意力特点使他们对课文中身为非连续性文本的插图比身为连续性文本的课文更有兴趣,他们会兴致勃勃地讨论插图中的人物,猜想故事情节。然后再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写的是否和自己想的一样。这样,用非连续性文本引起听障学生的注意与兴趣,然后再把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引导到连续性文本上来,既很好地调动了听障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又加深了听障学生对连续性文本的理解。
2.结合教材,适当增加非连续性文本资源
课文中的插图等非连续性文本资源有限,有时为了让听障学生更好地学好课文,就必须适时适量地在课堂中增加一些非连续性文本,以让听障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如教到《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除了给听障学生展示课文中的插图外,我还从网上下载了圆明园的局部图以及一张圆明园部分被掠、焚、毁、盗的国宝清单等非连续性文本,听障学生看到这些非连续性文本兴趣盎然,我再适时地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课文学习中。
3.利用课外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培养听障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如药品、产品的说明书,商业图标等非连续性文本。我们可以指导听障学生关注并搜集,安排课堂时阅读并讨论。如衣服的吊牌,先让听障学生看,让他们说说从这个吊牌能了解到什么。从这个衣服吊牌上的非连续性文本,我们能了解衣服的品牌、质量等级、执行标准、洗涤说明等。让听障学生先看,然后把自己看到的信息说给大家听。看谁说得好,说得有条理,说得流畅。这样,就锻炼了他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听障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提高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能更好地阅读和理解自己所看到的各种非连续性文本了。
4.整合聋哑学校各学科图表材料
语文是其他各学科的基础。而在其他学科中,如科学、数学、综合实践,也会遇到图表,适当地在语文教学中引进其他学科中的图表材料,让听障学生阅读,重点在于培养听障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解释信息,并作出评价的能力,当然不是依图解题,而是汲取有价值的信息。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关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要求,虽然没有提到特殊教育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有效结合,但我们教师有必要引起足够重视。它能让听障儿童掌握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以便他们更好地学习知识,为将来自立于社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王志毅.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2]张卫其.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2,(Z2).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盲聋哑学校)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听障儿童;语文教学
普通小学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了一种新文本的阅读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那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呢?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
听障儿童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和普通小孩是有着一定的差距和不同点的。我认为非连续性文本更能吸引听障儿童的阅读兴趣,更适合听障儿童的阅读水平。
一、听障儿童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具备一定的优势
1.听障儿童其他感觉能有效调动
听障学生的视觉、触觉、振动觉、嗅觉、味觉等健全感觉,可以发挥补偿听觉缺陷的作用。其中,视觉起的作用最大。听障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主要依靠眼睛的观察。一般的声响刺激不易引起听障学生的注意,而来自视觉、触觉、振动觉的刺激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例如,他们对彩色挂图、活动的教具等非连续性文本有兴趣,能较好地保持自己的注意力。
2.非连续性文本可以使听障儿童保持较好注意力
从听障儿童注意力的持久性来说,相对于正常儿童,他们更不能保持较长的时间。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正好不需要儿童较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因而听障儿童对非连续性文本更能保持较好的注意力。
二、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利用非连续性文本来进行教学
1.用好教材中的插图
我们的课文一般图文并茂,教师可以引导听障学生在插图中发现课文内容的重要信息,并得出自己阅读插图的信息或结论,然后再阅读课文,从而验证自己的语言文字信息。也可以依据书本文字的描述,帮助原作者配上自己喜爱的插图,或在书上已有的插图旁边,依据自己的体会对已有的插图进行“再加工”等。
如《将相和》一文中负荆请罪的插图,可以让听障学生猜想图中故事的主人公,并想象故事内容。听障学生的注意力特点使他们对课文中身为非连续性文本的插图比身为连续性文本的课文更有兴趣,他们会兴致勃勃地讨论插图中的人物,猜想故事情节。然后再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写的是否和自己想的一样。这样,用非连续性文本引起听障学生的注意与兴趣,然后再把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引导到连续性文本上来,既很好地调动了听障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又加深了听障学生对连续性文本的理解。
2.结合教材,适当增加非连续性文本资源
课文中的插图等非连续性文本资源有限,有时为了让听障学生更好地学好课文,就必须适时适量地在课堂中增加一些非连续性文本,以让听障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如教到《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除了给听障学生展示课文中的插图外,我还从网上下载了圆明园的局部图以及一张圆明园部分被掠、焚、毁、盗的国宝清单等非连续性文本,听障学生看到这些非连续性文本兴趣盎然,我再适时地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课文学习中。
3.利用课外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培养听障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如药品、产品的说明书,商业图标等非连续性文本。我们可以指导听障学生关注并搜集,安排课堂时阅读并讨论。如衣服的吊牌,先让听障学生看,让他们说说从这个吊牌能了解到什么。从这个衣服吊牌上的非连续性文本,我们能了解衣服的品牌、质量等级、执行标准、洗涤说明等。让听障学生先看,然后把自己看到的信息说给大家听。看谁说得好,说得有条理,说得流畅。这样,就锻炼了他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听障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提高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能更好地阅读和理解自己所看到的各种非连续性文本了。
4.整合聋哑学校各学科图表材料
语文是其他各学科的基础。而在其他学科中,如科学、数学、综合实践,也会遇到图表,适当地在语文教学中引进其他学科中的图表材料,让听障学生阅读,重点在于培养听障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解释信息,并作出评价的能力,当然不是依图解题,而是汲取有价值的信息。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关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要求,虽然没有提到特殊教育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有效结合,但我们教师有必要引起足够重视。它能让听障儿童掌握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以便他们更好地学习知识,为将来自立于社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王志毅.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2]张卫其.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2,(Z2).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盲聋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