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历来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百年树人”重在教师。然而面对快速变迁的社会,教师所处的教育环境也面临很多冲击与挑战。种种不协调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中学教师心理难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即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错位,影响到了教师自身发展与教育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阐述了中学教师心理错位的概念及表现,分析了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教师心理的策略。
近年来,在圣洁的教育园地里,发生了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不少学生仅仅因为犯了点小错误便受到教师令人发指的惩罚:答错题吃苍蝇,强迫犯错学生相互打耳光,往学生脸上刺字“以示惩戒”,还有的就因为学生犯错就用铁钳、藤条打……这些让人触目惊心的恶劣行径竟然是历来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少数教师的“杰作”!这些教师到底怎么了?据权威人士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有一点则是共同的:施暴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错位。
一、教师心理错位的含义和表现
2005年,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北京100所城乡中小学的2000多名教师进行了中小学教师心理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51.2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属于“轻度心理障碍”,而2.49%的老师已经构成了“心理疾病”。从上述信息来看,中学教师心理错位现象越来越普遍,情节也有严重之势,已经成为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所谓教师心理错位,即教师由于外部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心理不协调,继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不能准确地找准自己的定位、情绪的不稳定、自我否定、行为偏激等。
教师的心理问题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亟待予以关注并有效解决的社会问题。
二、中学教师心理错位的主要原因
1.教育体制转变带来的竞争压力
随着“末位淘汰制”的试点及其推行,老师们深感当年手中炙手可热的职业安全感已不存在。其他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按绩取酬等使每位教师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教师除了上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指导课外活动、做学生思想工作,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业余进修等,使一些教师难以承受,时时感到紧张。有的教师出现头痛,头晕和神经衰弱症状。教师工作负担沉重是造成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据调查显示,中学教师平均工作时长达到9.48小时(不包含加班时间),远高于8小时的职业标准时长。超负荷的工作量给教师们带来沉重的压力,继而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协调与平衡。
2.师生关系的转变引发了部分教师的不适感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充斥着整个教学过程;“一言堂”“满堂灌”是传统课堂教学的真实写照。而现代教育理念倡导教学过程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更强调学生的地位与价值,倡导“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展开对话,这种变化使习惯传统角色的老师产生了角色模糊感,不知以何种身份开展教学活动。新型师生关系的产生使部分教师特别是老教师感到无所适从。
3.教师的职业性质和社会舆论变化之间矛盾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尊师重教的国家,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一直是很高的,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变迁,人们的价值取向逐步多元化。有的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经济效益等,违章操作。有的教师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把学生的学业放在第一位,受到学生的质疑,尽管这种现象只是部分存在的,但教育工作者这个整体在社会上的公信力正在慢慢丧失。一旦一个好教师得不到社会应有的认可,教师的自尊心必然会受到打击,工作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
4.教师综合素质的滞后引起的焦虑感
新课改对教师职业水平、综合技能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部分传统型老师尤其是老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很多教师习惯了自己长期以来使用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技能。例如,现如今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是教学方式的改革与突破,它改变了传统教学“嘴巴 粉笔 教尺”的说课方式,问题呈现多样化,教学效果很好,也深受学生欢迎。很多中老年教师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储备不足、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局限,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课件操作上往往力不从心。教育技能的滞后明显适应不了现代教育的需要,从而使得教师产生自卑心理。
三、解决中学教师心理错位的对策
1.教师应勤于自我调适,合理宣泄情绪
作为社会人的教师,有情绪是很正常的,但为人师表的职业属性要求他们不能将情绪带到课堂上。因此,教师要学会自我调适。教学中遇到难题,可以与同事一同探讨,合作解决;遇到不公正待遇,可以向领导诉说……教师平时要培养多种爱好,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在活动中舒展神经、调适心情;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相信学生,多放心、少操心。当发现自己心理问题超出自我调节能解决的时候,教师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应该勇敢地寻求心理咨询,找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治疗。
2.学校应以人为本,减轻教师负担
首先,学校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机制。在考核评优和职务晋升中,学校不能以教学成效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学校应落实“三公”原则,不可打击教师的积极性。其次,学校要尽可能多地给老师尤其是老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让他们了解更多教改信息,掌握更多教学技巧和现代教育技术,使其能胜任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再次,学校要全力解决教师超负荷问题,要减轻教学强度,给所有的教师更多的工作灵活度和教学自主权,减少学校内部不必要的检查和评比活动。最后,学校要尽可能多地给予教师人文关怀。学校对教师应在精神上予以鼓励,在物质上提供必要的支持,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中去;还可以适当组织联欢会、舞会等集体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
3.建立社会教师支持系统,优化教育保障机制
其一,政府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师的工作条件。要不断建立和健全教育保障机制,解决好在教育竞争浪潮中“落聘”教师的善后工作,避免人人自危。其二,教育主管部门要适当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不断完善《教师法》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明确把“心理健康”作为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重要标准,避免部分教师因自身心理素质差而产生的种种心理问题。其三,政府要责成教育主管部门完善学校工作质量评价标准,坚决废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业绩的做法;取消名目繁多的检查和评比活动,创设良好的教育心理环境,使教师能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其四,全体社会成员应该给予每一位教师应有的肯定,让教师们的奉献得到应有的回报,使教师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两方面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教师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更是刻不容缓的,它直接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发展、学校的教学水平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教育的发展。全社会应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状况,及时排解、消除潜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保证教育发展的顺利进行。
近年来,在圣洁的教育园地里,发生了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不少学生仅仅因为犯了点小错误便受到教师令人发指的惩罚:答错题吃苍蝇,强迫犯错学生相互打耳光,往学生脸上刺字“以示惩戒”,还有的就因为学生犯错就用铁钳、藤条打……这些让人触目惊心的恶劣行径竟然是历来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少数教师的“杰作”!这些教师到底怎么了?据权威人士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有一点则是共同的:施暴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错位。
一、教师心理错位的含义和表现
2005年,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北京100所城乡中小学的2000多名教师进行了中小学教师心理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51.2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属于“轻度心理障碍”,而2.49%的老师已经构成了“心理疾病”。从上述信息来看,中学教师心理错位现象越来越普遍,情节也有严重之势,已经成为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所谓教师心理错位,即教师由于外部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心理不协调,继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不能准确地找准自己的定位、情绪的不稳定、自我否定、行为偏激等。
教师的心理问题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亟待予以关注并有效解决的社会问题。
二、中学教师心理错位的主要原因
1.教育体制转变带来的竞争压力
随着“末位淘汰制”的试点及其推行,老师们深感当年手中炙手可热的职业安全感已不存在。其他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按绩取酬等使每位教师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教师除了上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指导课外活动、做学生思想工作,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业余进修等,使一些教师难以承受,时时感到紧张。有的教师出现头痛,头晕和神经衰弱症状。教师工作负担沉重是造成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据调查显示,中学教师平均工作时长达到9.48小时(不包含加班时间),远高于8小时的职业标准时长。超负荷的工作量给教师们带来沉重的压力,继而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协调与平衡。
2.师生关系的转变引发了部分教师的不适感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充斥着整个教学过程;“一言堂”“满堂灌”是传统课堂教学的真实写照。而现代教育理念倡导教学过程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更强调学生的地位与价值,倡导“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展开对话,这种变化使习惯传统角色的老师产生了角色模糊感,不知以何种身份开展教学活动。新型师生关系的产生使部分教师特别是老教师感到无所适从。
3.教师的职业性质和社会舆论变化之间矛盾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尊师重教的国家,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一直是很高的,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变迁,人们的价值取向逐步多元化。有的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经济效益等,违章操作。有的教师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把学生的学业放在第一位,受到学生的质疑,尽管这种现象只是部分存在的,但教育工作者这个整体在社会上的公信力正在慢慢丧失。一旦一个好教师得不到社会应有的认可,教师的自尊心必然会受到打击,工作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
4.教师综合素质的滞后引起的焦虑感
新课改对教师职业水平、综合技能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部分传统型老师尤其是老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很多教师习惯了自己长期以来使用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技能。例如,现如今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是教学方式的改革与突破,它改变了传统教学“嘴巴 粉笔 教尺”的说课方式,问题呈现多样化,教学效果很好,也深受学生欢迎。很多中老年教师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储备不足、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局限,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课件操作上往往力不从心。教育技能的滞后明显适应不了现代教育的需要,从而使得教师产生自卑心理。
三、解决中学教师心理错位的对策
1.教师应勤于自我调适,合理宣泄情绪
作为社会人的教师,有情绪是很正常的,但为人师表的职业属性要求他们不能将情绪带到课堂上。因此,教师要学会自我调适。教学中遇到难题,可以与同事一同探讨,合作解决;遇到不公正待遇,可以向领导诉说……教师平时要培养多种爱好,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在活动中舒展神经、调适心情;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相信学生,多放心、少操心。当发现自己心理问题超出自我调节能解决的时候,教师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应该勇敢地寻求心理咨询,找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治疗。
2.学校应以人为本,减轻教师负担
首先,学校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机制。在考核评优和职务晋升中,学校不能以教学成效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学校应落实“三公”原则,不可打击教师的积极性。其次,学校要尽可能多地给老师尤其是老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让他们了解更多教改信息,掌握更多教学技巧和现代教育技术,使其能胜任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再次,学校要全力解决教师超负荷问题,要减轻教学强度,给所有的教师更多的工作灵活度和教学自主权,减少学校内部不必要的检查和评比活动。最后,学校要尽可能多地给予教师人文关怀。学校对教师应在精神上予以鼓励,在物质上提供必要的支持,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中去;还可以适当组织联欢会、舞会等集体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
3.建立社会教师支持系统,优化教育保障机制
其一,政府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师的工作条件。要不断建立和健全教育保障机制,解决好在教育竞争浪潮中“落聘”教师的善后工作,避免人人自危。其二,教育主管部门要适当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不断完善《教师法》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明确把“心理健康”作为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重要标准,避免部分教师因自身心理素质差而产生的种种心理问题。其三,政府要责成教育主管部门完善学校工作质量评价标准,坚决废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业绩的做法;取消名目繁多的检查和评比活动,创设良好的教育心理环境,使教师能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其四,全体社会成员应该给予每一位教师应有的肯定,让教师们的奉献得到应有的回报,使教师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两方面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教师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更是刻不容缓的,它直接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发展、学校的教学水平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教育的发展。全社会应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状况,及时排解、消除潜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保证教育发展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