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指一个人要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教师如能设法激起学生爱科学的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并充分发挥主动精神,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就能获得较大的成功。由于小学生科学知识相对浅显,也就没有引起家长、班主任和学校的足够重视。形成这种状况,有悖于新课标精神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如何解决这一现象,笔者以为,培养学生的爱科学的兴趣尤为重要:
一、教学过程一定要做实验
在教学《磁铁的性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老师做了一个小魔术——会走的回形针。首先老师竖放着一张白纸,在对着学生的一面纸放上回形针,背着学生的一面纸用磁铁吸引着回形针,并慢慢地移动磁铁,使回形针随意地走动。同学们,你们看一看回形针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会走呢?真神奇呀!我把“神奇”两个字特别加重了语气。这一下,同学们的情绪可高涨了,一双双小眼睛紧盯着老师,流露出急切的神情。我不慌不忙地把纸的背面反过来,让同学们看到用条形磁铁遥控着回形针的走动。学生惊奇得瞪大了眼睛,有的禁不住发出了惊叹声。这时,我又说“回形针自如地走动的奥妙在哪里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短短2分钟的演示,通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我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了。
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后,老师就要精心组织教学,或通过讲解,或通过实验、讨论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渴望知道的问题,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这是使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二、教学手段上一定要有游戏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在贯彻愉快教学中,把游戏带进课堂。在教“影子”时,教师先请同学猜一则谜语:“你有一个好朋友,乌黑的身体乌黑的头,无论你到哪里去,东南西北跟你走”(谜底:影子)。学生猜出了很开心,就会由被动的看看听听,变为主动的说说做做。如在教学《杠杆》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力气大”。老师故意挑选了班上身材较高大的男同学与身材较瘦小的女同学作为对手。女同学胆小畏缩的样子,引起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都以为不用比赛,就能断定谁胜谁负了。力量悬殊的两位对手也不愿作比试,但在老师的激将动员后,要求男同学在接近门铰链处,把门往外推,让女孩子在远离门铰链的门把手处,用力把门往里推,比赛开始前,老师用粉笔在门板的前后两面中间划上一条白线,要求参赛者双手都不能超越白线,看来极其公正。比赛结果,小女孩竟出乎意外地获胜利,这是什么道理?同学们学习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了。
在科学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有劲,玩得愉快,让学生能轻松地学习科学知识。
三、教学活动一定要吸引学生
小学生经常爱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还要寻根觅底地追问这是为什么?这种由好奇心产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是十分可贵的。从科学教学出发,就能推动科学知识的学习。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能使他们明确学好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意义。如学习“食物的营养”时,讲到用碘酒检验淀粉,我让每个同学把手指洗干净,再把碘酒涂在手指上进行消毒,随后让每个同学把饭粒放在桌子上摆整齐,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有同学报告,饭粒变脏了,手指也变脏了。饭粒和手指都出现了蓝黑色,这是怎么回事?此时此刻同学们都产生了奇妙的感觉,要研究的问题竟是如此奇妙,还能不情绪高昂,精神振奋?
科学拓展活动方面,学生爱好听故事、讲故事,但教材中的故事很有限,我就找来一些专著,把它分编成五分钟的故事集,让同学们课前熟悉,由学生在每节课的前五分钟轮流续讲。学生能亲自讲故事,能亲身听到同学讲故事,他们自己感到很“过瘾”,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补充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比如通过对《麦哲伦环球航行》故事的讲解,学生知道了麦哲伦航海惊险故事和航海的气象、地理知识,加深了对麦哲伦的全面认识,了解了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在生活中的另一面。这些内容,是书上没有的,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四、教学节奏一定要步步启发学生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给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或事物,使他们不能单纯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面前的问题或事物,从而激起学生渴求知识的需要。例如学习“雷电的秘密”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雷鸣电闪,古代的外国人认为这是上帝在发怒。中国古人说这是雷公公与闪电娘娘在惩罚坏人。 1752 年 7 月的一天,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雷雨中把一只绸子做的大风筝放到云中,在风筝上安上一根尖细的铁丝,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雷电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学生都经历过雷电现象,这时经过教师的提出,感到很新奇却难以回答,产生了需要了解的要求。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维也处于积极状态。教师进行“雷电”的教学时,学生很容易接受。
我们还要大力提倡创造精神,鼓励儿童动手创造,让孩子们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对升华孩子们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是起了一定作用的。如学习了《月相变化及其成因》这一课以后,开展了一次“我到月球去”。假想旅行,学生以书上学到的知识为依据,结合电视、画报、书刊上了解的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描绘了到月球施行的有趣过程。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久远的话题,自然学科的内容本身是十分生动有趣的,它包罗万象。从天上的星星到地下的宝藏,从周围生气勃勃的动植物到千变万化的天气现象。只要教师善于组织这些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就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相信,只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用爱心做教育,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喜欢科学、更好地学习科学!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湛河区高阳路小学 河南】
一、教学过程一定要做实验
在教学《磁铁的性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老师做了一个小魔术——会走的回形针。首先老师竖放着一张白纸,在对着学生的一面纸放上回形针,背着学生的一面纸用磁铁吸引着回形针,并慢慢地移动磁铁,使回形针随意地走动。同学们,你们看一看回形针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会走呢?真神奇呀!我把“神奇”两个字特别加重了语气。这一下,同学们的情绪可高涨了,一双双小眼睛紧盯着老师,流露出急切的神情。我不慌不忙地把纸的背面反过来,让同学们看到用条形磁铁遥控着回形针的走动。学生惊奇得瞪大了眼睛,有的禁不住发出了惊叹声。这时,我又说“回形针自如地走动的奥妙在哪里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短短2分钟的演示,通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我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了。
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后,老师就要精心组织教学,或通过讲解,或通过实验、讨论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渴望知道的问题,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这是使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二、教学手段上一定要有游戏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在贯彻愉快教学中,把游戏带进课堂。在教“影子”时,教师先请同学猜一则谜语:“你有一个好朋友,乌黑的身体乌黑的头,无论你到哪里去,东南西北跟你走”(谜底:影子)。学生猜出了很开心,就会由被动的看看听听,变为主动的说说做做。如在教学《杠杆》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力气大”。老师故意挑选了班上身材较高大的男同学与身材较瘦小的女同学作为对手。女同学胆小畏缩的样子,引起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都以为不用比赛,就能断定谁胜谁负了。力量悬殊的两位对手也不愿作比试,但在老师的激将动员后,要求男同学在接近门铰链处,把门往外推,让女孩子在远离门铰链的门把手处,用力把门往里推,比赛开始前,老师用粉笔在门板的前后两面中间划上一条白线,要求参赛者双手都不能超越白线,看来极其公正。比赛结果,小女孩竟出乎意外地获胜利,这是什么道理?同学们学习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了。
在科学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有劲,玩得愉快,让学生能轻松地学习科学知识。
三、教学活动一定要吸引学生
小学生经常爱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还要寻根觅底地追问这是为什么?这种由好奇心产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是十分可贵的。从科学教学出发,就能推动科学知识的学习。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能使他们明确学好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意义。如学习“食物的营养”时,讲到用碘酒检验淀粉,我让每个同学把手指洗干净,再把碘酒涂在手指上进行消毒,随后让每个同学把饭粒放在桌子上摆整齐,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有同学报告,饭粒变脏了,手指也变脏了。饭粒和手指都出现了蓝黑色,这是怎么回事?此时此刻同学们都产生了奇妙的感觉,要研究的问题竟是如此奇妙,还能不情绪高昂,精神振奋?
科学拓展活动方面,学生爱好听故事、讲故事,但教材中的故事很有限,我就找来一些专著,把它分编成五分钟的故事集,让同学们课前熟悉,由学生在每节课的前五分钟轮流续讲。学生能亲自讲故事,能亲身听到同学讲故事,他们自己感到很“过瘾”,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补充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比如通过对《麦哲伦环球航行》故事的讲解,学生知道了麦哲伦航海惊险故事和航海的气象、地理知识,加深了对麦哲伦的全面认识,了解了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在生活中的另一面。这些内容,是书上没有的,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四、教学节奏一定要步步启发学生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给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或事物,使他们不能单纯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面前的问题或事物,从而激起学生渴求知识的需要。例如学习“雷电的秘密”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雷鸣电闪,古代的外国人认为这是上帝在发怒。中国古人说这是雷公公与闪电娘娘在惩罚坏人。 1752 年 7 月的一天,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雷雨中把一只绸子做的大风筝放到云中,在风筝上安上一根尖细的铁丝,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雷电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学生都经历过雷电现象,这时经过教师的提出,感到很新奇却难以回答,产生了需要了解的要求。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维也处于积极状态。教师进行“雷电”的教学时,学生很容易接受。
我们还要大力提倡创造精神,鼓励儿童动手创造,让孩子们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对升华孩子们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是起了一定作用的。如学习了《月相变化及其成因》这一课以后,开展了一次“我到月球去”。假想旅行,学生以书上学到的知识为依据,结合电视、画报、书刊上了解的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描绘了到月球施行的有趣过程。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久远的话题,自然学科的内容本身是十分生动有趣的,它包罗万象。从天上的星星到地下的宝藏,从周围生气勃勃的动植物到千变万化的天气现象。只要教师善于组织这些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就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相信,只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用爱心做教育,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喜欢科学、更好地学习科学!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湛河区高阳路小学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