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情境中学习旨在唤起幼儿的原有知识和经验,从而使幼儿的学习更加真实,同时丰富幼儿的情感,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态度。从这个角度分析,原方案将蛋壳破裂的过程制成课件似乎没有必要。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幼儿自行准备熟鸡蛋,或压、或敲,感受蛋壳破裂的过程,再通过拼一拼、摆一摆,进一步观察“碎蛋壳”花纹的特点。这样,既能增强活动的情趣,也能帮助幼儿学会观察与发现。
在原方案环节二中,当幼儿发现“碎蛋壳”花纹“弯弯曲曲”时,教师不妨顺势引导他们说一说生活中在哪儿见过类似的线条,以使他们对这些线条产生熟稔感,相信他们在此基础上再动手作画一定会容易许多。
在原方案的“展示、交流”环节中,教师的引导更多落在对色彩运用的评价上,而忽略了对幼儿线条运用的评价。建议教师在评价时增加有关线条运用的内容,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整性与有效性。
优化细节 提升活动质量
丁丽娟
原方案设计的灵感可能来自于宋代有开片花纹(冰裂纹)的瓷器。教师能敏感地捕捉其中的教育价值,非常难得。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优化细节,提升活动质量。
1 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在引发孩子学习兴趣的环节中,教师可利用收集到的实物、图片,把一些宋代具有代表性的冰裂纹花瓶、碗、盆等展示给幼儿看,使之初步感受其花纹、色彩之美。
2 选择合适的表现方式。首先,可引导幼儿观察、想象这些花纹像什么(玻璃碎片、地面裂纹、钻石纹理等),寻找花纹中有些什么样的线条(折线、弧线、直线,有长有短),呈什么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六角形等),这些花纹在大小、疏密、色彩、分布等方面有什么特点(帮助幼儿学会布局及选择合适的颜色)。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可拿仿制的冰裂纹茶杯浸泡普洱茶,让幼儿看裂纹变清晰的过程,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示范画出纵横交错的裂纹。帮助幼儿了解这些花纹设计的方法。最后,教师可提供花瓶、茶杯、盘子等造型各不相同的物件,让幼儿进行装饰表现,从而体验到作画的乐趣和创作的成就感。
基于儿童知识把握教学活动
吕耀坚
以学科教学法知识(PCK)的视域来看,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儿童知识以及教育情境知识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方案的基本出发点与归宿。一个好的教学方案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教授怎样的内容以及如何教授,更应该考虑的是其能否为儿童所接受以及乐于接受,教师能否为儿童提供一定的支持,能否为儿童的自主学习提供足够的空间。据此,我觉得原方案设计有两个方面值得探讨。
第一,关于“碎蛋壳”花纹。原方案将“碎蛋壳”花纹归结为是由折线组成的。但稍加观察就不难发现,其实在“碎蛋壳”花纹中既有折线,也有长、短不一的直线甚至于弧线。因此,这一活动的关键不是教师要告诉幼儿那些花纹中的线条是什么,而是需要引导幼儿发现“碎蛋壳”花纹是由不同线条相互交错而形成的这一基本规律。
第二,关于“美丽”。我们的教材一般习惯于在某个特定的概念前加上“美丽”二字,似乎只要我们告诉儿童某某东西是美丽的,他们就会认为那是美丽的。“碎蛋壳”花纹确实有它独特的美,只是教师不能代替儿童去感受、发现并下结论,而应尽量基于儿童的经验。引导儿童去发现“碎蛋壳”花纹图案的特点,并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在平面或者立体的物品上进行表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儿童在真实的体验中感受到其中的美。
我认为,幼儿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最需要的不是设计的技巧,而是教师是否了解儿童,是否对美术教学素材有准确的把握。基于儿童经验去把握教学素材应该是幼儿园活动方案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
在原方案环节二中,当幼儿发现“碎蛋壳”花纹“弯弯曲曲”时,教师不妨顺势引导他们说一说生活中在哪儿见过类似的线条,以使他们对这些线条产生熟稔感,相信他们在此基础上再动手作画一定会容易许多。
在原方案的“展示、交流”环节中,教师的引导更多落在对色彩运用的评价上,而忽略了对幼儿线条运用的评价。建议教师在评价时增加有关线条运用的内容,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整性与有效性。
优化细节 提升活动质量
丁丽娟
原方案设计的灵感可能来自于宋代有开片花纹(冰裂纹)的瓷器。教师能敏感地捕捉其中的教育价值,非常难得。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优化细节,提升活动质量。
1 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在引发孩子学习兴趣的环节中,教师可利用收集到的实物、图片,把一些宋代具有代表性的冰裂纹花瓶、碗、盆等展示给幼儿看,使之初步感受其花纹、色彩之美。
2 选择合适的表现方式。首先,可引导幼儿观察、想象这些花纹像什么(玻璃碎片、地面裂纹、钻石纹理等),寻找花纹中有些什么样的线条(折线、弧线、直线,有长有短),呈什么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六角形等),这些花纹在大小、疏密、色彩、分布等方面有什么特点(帮助幼儿学会布局及选择合适的颜色)。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可拿仿制的冰裂纹茶杯浸泡普洱茶,让幼儿看裂纹变清晰的过程,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示范画出纵横交错的裂纹。帮助幼儿了解这些花纹设计的方法。最后,教师可提供花瓶、茶杯、盘子等造型各不相同的物件,让幼儿进行装饰表现,从而体验到作画的乐趣和创作的成就感。
基于儿童知识把握教学活动
吕耀坚
以学科教学法知识(PCK)的视域来看,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儿童知识以及教育情境知识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方案的基本出发点与归宿。一个好的教学方案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教授怎样的内容以及如何教授,更应该考虑的是其能否为儿童所接受以及乐于接受,教师能否为儿童提供一定的支持,能否为儿童的自主学习提供足够的空间。据此,我觉得原方案设计有两个方面值得探讨。
第一,关于“碎蛋壳”花纹。原方案将“碎蛋壳”花纹归结为是由折线组成的。但稍加观察就不难发现,其实在“碎蛋壳”花纹中既有折线,也有长、短不一的直线甚至于弧线。因此,这一活动的关键不是教师要告诉幼儿那些花纹中的线条是什么,而是需要引导幼儿发现“碎蛋壳”花纹是由不同线条相互交错而形成的这一基本规律。
第二,关于“美丽”。我们的教材一般习惯于在某个特定的概念前加上“美丽”二字,似乎只要我们告诉儿童某某东西是美丽的,他们就会认为那是美丽的。“碎蛋壳”花纹确实有它独特的美,只是教师不能代替儿童去感受、发现并下结论,而应尽量基于儿童的经验。引导儿童去发现“碎蛋壳”花纹图案的特点,并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在平面或者立体的物品上进行表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儿童在真实的体验中感受到其中的美。
我认为,幼儿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最需要的不是设计的技巧,而是教师是否了解儿童,是否对美术教学素材有准确的把握。基于儿童经验去把握教学素材应该是幼儿园活动方案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