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在近代史上第一次战争,对于日本来说也是自明治维新后的第一次对外战争。这场战争的结局对中日两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日本来说,由于战争的胜利,所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给日本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加速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与此同时,也改变了日本的世界地位和亚洲格局,对之后的日俄战争,侵华战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甲午战争; 日本; 工业化; 亚洲格局;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031-002
在甲午战争之前的数百年间,中日两国的关系基本维持在较为平和的状态,期间虽有倭寇侵犯东南沿海,但在官方层面,日本还是维持着与中国良好的关系。但这样的均衡状态在鸦片战争后逐渐被打破。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朝这个东亚帝国失去往日的风采,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成为半殖民地国家。不仅如此,日本千百年来对于中国的“敬仰”之情也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蔑视”,这种感情成为日后甲午战争日本向中国挑战的精神因素之一。本文将聚焦甲午战争对于日本的影响,从战争赔款,日本战后工业化的发展,战后日本国际地位与东亚格局的变迁,以及甲午战争对日本之后对外战争的影响等角度加以剖析,以期以史为鉴。
一、战争赔款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作为战胜国的日本除了对清政府提出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的要求之外,还要求清朝政府赔款2亿两白银。此外加上还辽费3000万两白银,此两项就约合日元3亿5千万。不仅如此,日本通过此次战争,也从中国掠夺了大量的财物,据统计,日本通过甲午战争所得的赔款及掠夺的财物,总计约合库平银3.6亿两,折合日元5.1亿元。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其数目是日本实际军费支出的3.4倍,也是日本当时全国年度财政总收入的6.4倍。1
对于这笔巨额资金,日本朝野对此欢欣鼓舞,日本前外务大臣井上馨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之前,日本财政部门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个亿的日元,本国全部收入只有8000万日元,一想到现在会有3亿5千万滚滚而来,无论政府或私人都顿觉得无比地富裕!”2甲午战争后,利用这些赔款,日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1896年3月4日,为了管理使用清朝的赔款以及赎辽费,日本颁布了《赔偿金特别会计法》,详细规定了这笔款项的用途。1902年实际收入总额为3亿6451万日元,其中战争赔偿金为3亿1107万日元(85.3%),赎辽费4491万日元,利息853万日元。支出款项总额为3亿6081万日元,结算剩余370万日元。详细的支出项目为:甲午战争的战费7896万日元,占总额的21.9%,扩充军备费用2亿2606万日元(陆军5680万元,占15.7%、海军1亿3926万日元,占38.6%。军舰船补充基金3000万元,占8.3%),占总额的62.6%。其他占15.5%,制铁所创办费58万日元,占0.2%,运输通信费321万日元,占0.9%,补充台湾管理费1200万日元,占3.3%,皇宫修缮费用2000万日元,占5.5%,灾害准备基金1000万日元,占2.8%,教育基金1000万日元,占2.8%,3由此可见,在清政府赔偿款的使用上面,战争费用和扩充军备的费用比例最大,共计占总额的84.5%,达到3亿502万日元之多。
由以上分析可知,日本充分利用了这笔赔偿款,使用范围涉及军事国防、教育、工业、社会保障、内政外交等众多领域。对日本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其在以后的军事侵略行动创造了基础条件。
二、加速工业化与现代化的进程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间,日本所发动的明治维新是日本通向近代化的关键一步。它打开了日本近代化的大门,但是由于这场革新所带有的种种不彻底性,以及发展所需市场狭小,资金短缺,资本不充足等原因,使得这次改革在工业化领域表现出如下特点:工业结构不合理,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较弱;工业水平落后,以手工生产为主,机械化生产尚未大规模展开。但是甲午战争的胜利却使这种情形大为改观。
首先由于甲午战争的巨额赔款,使日本获得了充裕的资金发展工业化。《马关条约》规定中国赔偿日本2.3亿库平银,约合3亿5千万日元,而当时日本的年度财政收入才有8000万日元,这笔战争赔款相当于日本四年的财政收入,可见赔款额度之大。据统计该笔赔款的大约80%以上都被用于扩充军备上,也就是说重工业和与军事相关的工业在战后得到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期”。日本有名的八幡冶金厂的建设资金就有一部分来源于这笔战争赔款。在政府主导下,利用战争赔款的工业发展浪潮中,以纺织为代表的轻工业,以冶金,采矿,机械制造为代表的重工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其次甲午战争本身的军需刺激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战争本身就需要大量资源和产品,因此,甲午战争的爆发,也刺激着日本国内和军事相关的产业的迅速发展。据统计,甲午战争前前后后9个月时间的军费预算就相当于日本2年的财政收入,靠着政府的大量军事订单,日本的军工业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也带动了下游基础产业的发展。
最后体现在原料产地和商品资本输出市场上。《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日本获得在上海,天津,厦门,汉口建立租界的权利,由此打开了中国的大陆市场,获得了广阔的商品倾销市场。除此之外,在战争中所获得的台湾,琉球群岛,以及朝鲜,成为了日本发展的重要原料产地。日本在这些地方掠夺自然资源用于日本国内的产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马关条约》的签订,日本获得向中国输出资本的机会,日本开始在中国投资纺织企业,在东北修建铁路,开矿山。
总而言之,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改变了以往市场狭小,资源贫瘠,资金短缺的状况,在不断掠夺殖民地资源和市场中,日本实现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
三、改变日本国际地位与亚洲格局 当美国佩里将军的军舰开到日本长崎之后,日本便在西方列强的压迫下被迫开国,成为半殖民地。但是,在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实行对外扩张的甲午战争的“胜利”,更是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同时也改变了亚洲的格局。
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同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可谓是相似,西方列强正准备把日本变成其在亚洲的另一块殖民地。但是甲午战争的胜利,日本与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获得了资本输出的权利,作为帝国主义控制殖民地的手段之一,日本从此获得与西方列强相同的“待遇”。此外,日本还获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在中国开办工厂,掠取中国的资源和劳动力。
其次,从清王朝入关前,中国就确立了作为朝鲜宗主国的关系。同样,由于甲午战争的惨败,中国失去了对朝鲜的“宗主权”,中国在朝鲜的势力被日本所取代。不仅如此,日本在中国宣布朝鲜完全独立后,开始了大肆向朝鲜侵略扩张的道路。
此外,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所取得的胜利同时也改变了亚洲的国际格局。鸦片战争以后,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的势力开始侵蚀进入中国,但这种格局很快就被新兴势力——日本的“崛起”所打败。甲午战争结束以后,日本的势力进入中国的东北地区和朝鲜地区,参与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争夺。日本在中国东北势力的增强,直接改变了该地区传统的英俄矛盾,日本与俄国在势力范围上所产生的矛盾逐渐激化,导致了日后的日俄战争的爆发。
四、对日俄战争和侵华战争的影响
甲午战争后,日本取代了德国在山东半岛的地位,但由于俄国的反对,日本不得不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日后又被俄国强占,危及了日本在远东的利益。日本为了夺回辽东半岛,巩固在远东的势力范围,继而发动了日俄战争。可以说日俄战争是甲午战争的继续,是甲午战争利益争夺的再版。
随着日本在日俄战争取得胜利,日本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进一步得到了扩大。不仅如此,对外战争给日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使日本出现了一大批狂热的“战争分子”,军国主义思想不断膨胀,不仅在政府范围内,甚至在普通民众中都得到了不小的支持。“征服蒙满”只是日本“大陆政策”的一部分而已,“吞并中国,称霸亚洲,称霸世界”的计划尚未实现,之后日本一方面在政治上扶植军阀,操纵中国政治格局,在军事上派军干扰北伐战争,阻挠中国统一,在经济上继续对中国大肆开始经济掠夺。1929年开始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使日本这个严重依赖殖民地发展的国家遭受了致命的创伤。为了转化危机,实现其灭亡中国的计划,日本政府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五、结语
灭亡中国的“大陆政策”作为日本的“既定国策”,在甲午战争中得到了真正的实行,千百年来的“以中为师”的格局在一场战争中被完全摧毁。日本依靠着巨额的战争赔款实现了自身的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改变了日本在亚洲的国际地位,由一个快要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一跃成为亚洲第一个殖民国家。这种国际地位的改变,极大地刺激了西方列强,同时也改变了原有的亚洲势力范围,从此,日本加入到了西方列强掠夺中国的争斗中,并不断发动对外战争,在战争中得到发展,最后又在战争中走向了灭亡。
参考文献:
[1]张玉芬.中日甲午战争对日本的影响[J]天中学刊,2010(6)
[2]李鹏军.甲午战争对日本工业近代化的影响[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1)
[3]陈海宏.甲午战争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J]兰州学刊,1991(3)
[4]刘承斌.甲午战争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4)
[5]万峰.日本近代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6]李海英,李峰.甲午战争对日本产业革命的影响[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1(4)
[7]吴廷.日本史[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关键词:甲午战争; 日本; 工业化; 亚洲格局;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031-002
在甲午战争之前的数百年间,中日两国的关系基本维持在较为平和的状态,期间虽有倭寇侵犯东南沿海,但在官方层面,日本还是维持着与中国良好的关系。但这样的均衡状态在鸦片战争后逐渐被打破。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朝这个东亚帝国失去往日的风采,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成为半殖民地国家。不仅如此,日本千百年来对于中国的“敬仰”之情也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蔑视”,这种感情成为日后甲午战争日本向中国挑战的精神因素之一。本文将聚焦甲午战争对于日本的影响,从战争赔款,日本战后工业化的发展,战后日本国际地位与东亚格局的变迁,以及甲午战争对日本之后对外战争的影响等角度加以剖析,以期以史为鉴。
一、战争赔款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作为战胜国的日本除了对清政府提出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的要求之外,还要求清朝政府赔款2亿两白银。此外加上还辽费3000万两白银,此两项就约合日元3亿5千万。不仅如此,日本通过此次战争,也从中国掠夺了大量的财物,据统计,日本通过甲午战争所得的赔款及掠夺的财物,总计约合库平银3.6亿两,折合日元5.1亿元。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其数目是日本实际军费支出的3.4倍,也是日本当时全国年度财政总收入的6.4倍。1
对于这笔巨额资金,日本朝野对此欢欣鼓舞,日本前外务大臣井上馨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之前,日本财政部门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个亿的日元,本国全部收入只有8000万日元,一想到现在会有3亿5千万滚滚而来,无论政府或私人都顿觉得无比地富裕!”2甲午战争后,利用这些赔款,日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1896年3月4日,为了管理使用清朝的赔款以及赎辽费,日本颁布了《赔偿金特别会计法》,详细规定了这笔款项的用途。1902年实际收入总额为3亿6451万日元,其中战争赔偿金为3亿1107万日元(85.3%),赎辽费4491万日元,利息853万日元。支出款项总额为3亿6081万日元,结算剩余370万日元。详细的支出项目为:甲午战争的战费7896万日元,占总额的21.9%,扩充军备费用2亿2606万日元(陆军5680万元,占15.7%、海军1亿3926万日元,占38.6%。军舰船补充基金3000万元,占8.3%),占总额的62.6%。其他占15.5%,制铁所创办费58万日元,占0.2%,运输通信费321万日元,占0.9%,补充台湾管理费1200万日元,占3.3%,皇宫修缮费用2000万日元,占5.5%,灾害准备基金1000万日元,占2.8%,教育基金1000万日元,占2.8%,3由此可见,在清政府赔偿款的使用上面,战争费用和扩充军备的费用比例最大,共计占总额的84.5%,达到3亿502万日元之多。
由以上分析可知,日本充分利用了这笔赔偿款,使用范围涉及军事国防、教育、工业、社会保障、内政外交等众多领域。对日本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其在以后的军事侵略行动创造了基础条件。
二、加速工业化与现代化的进程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间,日本所发动的明治维新是日本通向近代化的关键一步。它打开了日本近代化的大门,但是由于这场革新所带有的种种不彻底性,以及发展所需市场狭小,资金短缺,资本不充足等原因,使得这次改革在工业化领域表现出如下特点:工业结构不合理,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较弱;工业水平落后,以手工生产为主,机械化生产尚未大规模展开。但是甲午战争的胜利却使这种情形大为改观。
首先由于甲午战争的巨额赔款,使日本获得了充裕的资金发展工业化。《马关条约》规定中国赔偿日本2.3亿库平银,约合3亿5千万日元,而当时日本的年度财政收入才有8000万日元,这笔战争赔款相当于日本四年的财政收入,可见赔款额度之大。据统计该笔赔款的大约80%以上都被用于扩充军备上,也就是说重工业和与军事相关的工业在战后得到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期”。日本有名的八幡冶金厂的建设资金就有一部分来源于这笔战争赔款。在政府主导下,利用战争赔款的工业发展浪潮中,以纺织为代表的轻工业,以冶金,采矿,机械制造为代表的重工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其次甲午战争本身的军需刺激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战争本身就需要大量资源和产品,因此,甲午战争的爆发,也刺激着日本国内和军事相关的产业的迅速发展。据统计,甲午战争前前后后9个月时间的军费预算就相当于日本2年的财政收入,靠着政府的大量军事订单,日本的军工业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也带动了下游基础产业的发展。
最后体现在原料产地和商品资本输出市场上。《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日本获得在上海,天津,厦门,汉口建立租界的权利,由此打开了中国的大陆市场,获得了广阔的商品倾销市场。除此之外,在战争中所获得的台湾,琉球群岛,以及朝鲜,成为了日本发展的重要原料产地。日本在这些地方掠夺自然资源用于日本国内的产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马关条约》的签订,日本获得向中国输出资本的机会,日本开始在中国投资纺织企业,在东北修建铁路,开矿山。
总而言之,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改变了以往市场狭小,资源贫瘠,资金短缺的状况,在不断掠夺殖民地资源和市场中,日本实现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
三、改变日本国际地位与亚洲格局 当美国佩里将军的军舰开到日本长崎之后,日本便在西方列强的压迫下被迫开国,成为半殖民地。但是,在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实行对外扩张的甲午战争的“胜利”,更是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同时也改变了亚洲的格局。
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同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可谓是相似,西方列强正准备把日本变成其在亚洲的另一块殖民地。但是甲午战争的胜利,日本与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获得了资本输出的权利,作为帝国主义控制殖民地的手段之一,日本从此获得与西方列强相同的“待遇”。此外,日本还获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在中国开办工厂,掠取中国的资源和劳动力。
其次,从清王朝入关前,中国就确立了作为朝鲜宗主国的关系。同样,由于甲午战争的惨败,中国失去了对朝鲜的“宗主权”,中国在朝鲜的势力被日本所取代。不仅如此,日本在中国宣布朝鲜完全独立后,开始了大肆向朝鲜侵略扩张的道路。
此外,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所取得的胜利同时也改变了亚洲的国际格局。鸦片战争以后,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的势力开始侵蚀进入中国,但这种格局很快就被新兴势力——日本的“崛起”所打败。甲午战争结束以后,日本的势力进入中国的东北地区和朝鲜地区,参与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争夺。日本在中国东北势力的增强,直接改变了该地区传统的英俄矛盾,日本与俄国在势力范围上所产生的矛盾逐渐激化,导致了日后的日俄战争的爆发。
四、对日俄战争和侵华战争的影响
甲午战争后,日本取代了德国在山东半岛的地位,但由于俄国的反对,日本不得不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日后又被俄国强占,危及了日本在远东的利益。日本为了夺回辽东半岛,巩固在远东的势力范围,继而发动了日俄战争。可以说日俄战争是甲午战争的继续,是甲午战争利益争夺的再版。
随着日本在日俄战争取得胜利,日本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进一步得到了扩大。不仅如此,对外战争给日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使日本出现了一大批狂热的“战争分子”,军国主义思想不断膨胀,不仅在政府范围内,甚至在普通民众中都得到了不小的支持。“征服蒙满”只是日本“大陆政策”的一部分而已,“吞并中国,称霸亚洲,称霸世界”的计划尚未实现,之后日本一方面在政治上扶植军阀,操纵中国政治格局,在军事上派军干扰北伐战争,阻挠中国统一,在经济上继续对中国大肆开始经济掠夺。1929年开始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使日本这个严重依赖殖民地发展的国家遭受了致命的创伤。为了转化危机,实现其灭亡中国的计划,日本政府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五、结语
灭亡中国的“大陆政策”作为日本的“既定国策”,在甲午战争中得到了真正的实行,千百年来的“以中为师”的格局在一场战争中被完全摧毁。日本依靠着巨额的战争赔款实现了自身的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改变了日本在亚洲的国际地位,由一个快要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一跃成为亚洲第一个殖民国家。这种国际地位的改变,极大地刺激了西方列强,同时也改变了原有的亚洲势力范围,从此,日本加入到了西方列强掠夺中国的争斗中,并不断发动对外战争,在战争中得到发展,最后又在战争中走向了灭亡。
参考文献:
[1]张玉芬.中日甲午战争对日本的影响[J]天中学刊,2010(6)
[2]李鹏军.甲午战争对日本工业近代化的影响[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1)
[3]陈海宏.甲午战争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J]兰州学刊,1991(3)
[4]刘承斌.甲午战争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4)
[5]万峰.日本近代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6]李海英,李峰.甲午战争对日本产业革命的影响[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1(4)
[7]吴廷.日本史[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