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用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载体,是本次新课改的一大亮点。但由于这是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加之在高考中仅涉及到考大专的学生这一层面,使得很多学生和老师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不高,将其视作当然的“副课”。为了让学生对这门课真正产生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平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在此与同行们切磋共勉。
一、什么样的课堂算得上是有效的课堂
新课程改革专家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问题,余教授则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能否主动学以及怎么去学及会不会学。”
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与否的实际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不仅是靠训练获得,而要培养和提高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能力。因此,我在给高一学生上第一堂技术课时,这样强调:通用技术课是在传统劳技课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通用技术课上我们不仅会学到基本的技术知识和技能,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去思考问题、去学习技术。
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是相对有效教学而言的。有些课即使教师不教,学生也能理解,从专业角度来说,就是学生没有得到发展。那么,这样的教学就是无效或低效的。
二、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尝试
1.把课堂与生活实际拉近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老师照本宣科、就书论书,学生听讲的兴趣往往不高;而每当老师从身边事例当“引子”讲起,就会引起学生极大学习兴趣。这就说明通用技术课要实现有效教学,就应让学生“从书本的学习走向生活的学习”;要求我们有意识地加强“生活教育”的思想,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双手和大脑,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解决问题,学习技术,在实践中求知,从生活中体验和感悟。
生活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来源。技术本身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所以我在授课的时候,课本中浅显易懂的内容可以略讲,转而有意加入一些学生身边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故事,把教学内容适当地拓展和加深;同时在引入新课或讲解某个知识点时,常常是先创设问题情景(从日常生活的话题引入,或从自然界生动的事例讲起,或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或用实验现象启迪等),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发性。这样形成一定的“悬念”,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这样要比一开始就讲某某概念要生动得多,学生也更易于接受。比如我在讲《技术与设计2》的“结构与稳定性”时,一开始并没有讲什么是“结构的稳定性”,而是做了一个小的演示实验:“乒乓球走钢丝”。一开始,乒乓球肯定不能放稳在细线上,然后在乒乓球的下方挂一个较重的物体,乒乓球就可以立稳在细线上了。然后我再解释:“任何物体都有维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但为什么一开始乒乓球不能立稳在细线上,原因是当时乒乓球的自平衡能力不能有效抵抗外界的干扰作用。乒乓球下面吊了一个物体后,这个系统的结构发生了变化,系统的自平衡能力也发生了变化,当系统的自平衡能力能有效抵抗住外界的干扰作用时,乒乓球就可以在线上保持稳定了。”从这个小实验引出结构体稳定性的概念,再和学生一起讨论影响结构体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时,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设计课堂教学,不仅使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使学生有亲近感,同时也让学生觉得这门课学了有用,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需求。
2.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是教师们的共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积累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对教师成功实现有效性教学是很有帮助的。在这方面我做了如下尝试:
(1)充分赞扬你的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意识和冲动,渴望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既然学生有这种需求,老师就要满足他们,就是学生没有这种自身表现的念头,教师也应想方设法去创设。在我的课堂上,对同学精彩的回答,我从不吝啬自己的夸奖词。比如在上学期的一堂课中,讲到良好人机关系的高效目标时,我给出了这样一个题:为什么给一个水池灌水,要用合适的水桶,而不采用最大的水桶和最小的水桶?当我提问一个女同学的时候,她落落大方地把这个问题分析得很透彻,把我想补充的内容也概括进去了。我很高兴地表扬了她,引来全班一阵笑声和掌声,大家都把赞许的目光投向了她。以后,这个女同学特别爱上通用技术课。
(2)多和学生进行互动
教学中,我根据教学的需要,经常叫学生上黑板板书,而板书的内容应是学生很感兴趣的内容。然后我以学生的板书为引子再展开具体的教学内容。比如,在我下学期上《技术与设计2》的“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时,我就请两位学生上黑板把今天早上吃早饭的过程各自1234罗列一下。学生很配合,因为这个题目不难,有些学生为了突出自己的不一般,把自己吃早饭的过程写得很“啰嗦”,博得全班同学的一片笑声。其实“啰嗦吃早饭”的过程正合我意,因为我就是想通过两个学生详略有别的过程指出流程环节的划分具有相对性,划分可大可小、可粗可细。
再比如在闭环控制系统的干扰与反馈中,我没有按照书本上的内容照本宣科,而是采取了住校生洗澡中遇到的问题来展开教学。我先请两位住校生上来把自己在洗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罗列出来,同学们很感兴趣。两个学生都写到了遇到洗澡水忽热忽冷的问题,我趁势问他们:“洗澡水为什么会忽冷忽热?”,并让大家展开讨论。讨论中有的同学认为是学校热水器有质量问题;有的同学认为是水管中水压的变化影响了水温;有的学生认为跟天然气的气压有关系。然后我再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因素中哪个是系统中的主要因素。
(3)作业要及时批改和反馈
新课程教学观认为,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的学生不可能个个都能在各学科上出类拔萃,甚至有学生会因某些学科的成绩不理想而丧失了应有的自信。那么,就让我们的学生在通用技术课上找回自信,展示成绩,收获成功吧。在作业的反馈情况中,我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的喜爱,原因有多种,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同学们在我的课上确实感受到了自信和成就。我还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做得很认真,很仔细,我对于同学的作业从不会掉以轻心,而是每堂必总结、次次都点评。虽然这样做或多或少会挤占课堂教学时间,但我认为很值得,因为这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全班学生的学习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3.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作用
多媒体教学以其生动、形象、直观、使用方便等优点,在辅助教学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通过它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变成清晰展示,从而降低学习难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顺利突破教学难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比如在讲“都江堰”案例时,教师通过一些音像资料的播放,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巧妙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控制系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制作一些小课件来演示两种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从而让学生能理解什么是开环控制系统、什么是闭环控制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通用技术课的教学也是如此。有效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还要结合自己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有特色的教学风格;要灵活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能获取最多的知识与技能,形成最佳的道德和思维品质,获得能力、智慧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最优化发展。
一、什么样的课堂算得上是有效的课堂
新课程改革专家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问题,余教授则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能否主动学以及怎么去学及会不会学。”
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与否的实际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不仅是靠训练获得,而要培养和提高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能力。因此,我在给高一学生上第一堂技术课时,这样强调:通用技术课是在传统劳技课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通用技术课上我们不仅会学到基本的技术知识和技能,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去思考问题、去学习技术。
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是相对有效教学而言的。有些课即使教师不教,学生也能理解,从专业角度来说,就是学生没有得到发展。那么,这样的教学就是无效或低效的。
二、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尝试
1.把课堂与生活实际拉近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老师照本宣科、就书论书,学生听讲的兴趣往往不高;而每当老师从身边事例当“引子”讲起,就会引起学生极大学习兴趣。这就说明通用技术课要实现有效教学,就应让学生“从书本的学习走向生活的学习”;要求我们有意识地加强“生活教育”的思想,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双手和大脑,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解决问题,学习技术,在实践中求知,从生活中体验和感悟。
生活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来源。技术本身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所以我在授课的时候,课本中浅显易懂的内容可以略讲,转而有意加入一些学生身边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故事,把教学内容适当地拓展和加深;同时在引入新课或讲解某个知识点时,常常是先创设问题情景(从日常生活的话题引入,或从自然界生动的事例讲起,或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或用实验现象启迪等),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发性。这样形成一定的“悬念”,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这样要比一开始就讲某某概念要生动得多,学生也更易于接受。比如我在讲《技术与设计2》的“结构与稳定性”时,一开始并没有讲什么是“结构的稳定性”,而是做了一个小的演示实验:“乒乓球走钢丝”。一开始,乒乓球肯定不能放稳在细线上,然后在乒乓球的下方挂一个较重的物体,乒乓球就可以立稳在细线上了。然后我再解释:“任何物体都有维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但为什么一开始乒乓球不能立稳在细线上,原因是当时乒乓球的自平衡能力不能有效抵抗外界的干扰作用。乒乓球下面吊了一个物体后,这个系统的结构发生了变化,系统的自平衡能力也发生了变化,当系统的自平衡能力能有效抵抗住外界的干扰作用时,乒乓球就可以在线上保持稳定了。”从这个小实验引出结构体稳定性的概念,再和学生一起讨论影响结构体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时,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设计课堂教学,不仅使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使学生有亲近感,同时也让学生觉得这门课学了有用,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需求。
2.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是教师们的共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积累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对教师成功实现有效性教学是很有帮助的。在这方面我做了如下尝试:
(1)充分赞扬你的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意识和冲动,渴望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既然学生有这种需求,老师就要满足他们,就是学生没有这种自身表现的念头,教师也应想方设法去创设。在我的课堂上,对同学精彩的回答,我从不吝啬自己的夸奖词。比如在上学期的一堂课中,讲到良好人机关系的高效目标时,我给出了这样一个题:为什么给一个水池灌水,要用合适的水桶,而不采用最大的水桶和最小的水桶?当我提问一个女同学的时候,她落落大方地把这个问题分析得很透彻,把我想补充的内容也概括进去了。我很高兴地表扬了她,引来全班一阵笑声和掌声,大家都把赞许的目光投向了她。以后,这个女同学特别爱上通用技术课。
(2)多和学生进行互动
教学中,我根据教学的需要,经常叫学生上黑板板书,而板书的内容应是学生很感兴趣的内容。然后我以学生的板书为引子再展开具体的教学内容。比如,在我下学期上《技术与设计2》的“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时,我就请两位学生上黑板把今天早上吃早饭的过程各自1234罗列一下。学生很配合,因为这个题目不难,有些学生为了突出自己的不一般,把自己吃早饭的过程写得很“啰嗦”,博得全班同学的一片笑声。其实“啰嗦吃早饭”的过程正合我意,因为我就是想通过两个学生详略有别的过程指出流程环节的划分具有相对性,划分可大可小、可粗可细。
再比如在闭环控制系统的干扰与反馈中,我没有按照书本上的内容照本宣科,而是采取了住校生洗澡中遇到的问题来展开教学。我先请两位住校生上来把自己在洗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罗列出来,同学们很感兴趣。两个学生都写到了遇到洗澡水忽热忽冷的问题,我趁势问他们:“洗澡水为什么会忽冷忽热?”,并让大家展开讨论。讨论中有的同学认为是学校热水器有质量问题;有的同学认为是水管中水压的变化影响了水温;有的学生认为跟天然气的气压有关系。然后我再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因素中哪个是系统中的主要因素。
(3)作业要及时批改和反馈
新课程教学观认为,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的学生不可能个个都能在各学科上出类拔萃,甚至有学生会因某些学科的成绩不理想而丧失了应有的自信。那么,就让我们的学生在通用技术课上找回自信,展示成绩,收获成功吧。在作业的反馈情况中,我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的喜爱,原因有多种,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同学们在我的课上确实感受到了自信和成就。我还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做得很认真,很仔细,我对于同学的作业从不会掉以轻心,而是每堂必总结、次次都点评。虽然这样做或多或少会挤占课堂教学时间,但我认为很值得,因为这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全班学生的学习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3.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作用
多媒体教学以其生动、形象、直观、使用方便等优点,在辅助教学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通过它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变成清晰展示,从而降低学习难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顺利突破教学难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比如在讲“都江堰”案例时,教师通过一些音像资料的播放,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巧妙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控制系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制作一些小课件来演示两种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从而让学生能理解什么是开环控制系统、什么是闭环控制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通用技术课的教学也是如此。有效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还要结合自己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有特色的教学风格;要灵活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能获取最多的知识与技能,形成最佳的道德和思维品质,获得能力、智慧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最优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