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逐渐开展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如何适应我国初中数学教育的发展,也满足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任务的发展需求,是值得初中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也是应该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立足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现状,对初中数学学习方式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新课程理念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完成指导学生怎样学习数学这一重要任务。因此,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通过课堂有针对性、 有步骤、 有计划地教会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及对策, 促使学生形成独立学习、 自主学习等习惯、能力, 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一、 指导学生学会听课, 完善课堂学习对策
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合理处理听、 思和记之间存在的关联。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知识讲解的层次分明性, 促使学生掌握合理的学习对策。其一, 听是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去接受数学知识。在听课的过程中, 学生应当将焦点集中在五个方面: 听清楚每一节数学课的学习要求; 听教师是如何引入知识并帮助自己形成知识的; 仔细听教师对于重点及难点知识的剖析, 尤其要针对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问题; 听教师解答教材例题的数学思路及数学方法、 思想;听明白一堂课的小结内容。 其二, 尊重并训练学生的思维。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发挥需要以思维作为依据, 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思维方法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四个方面: 在课堂上要勤思, 做到随听随思; 针对重点问题要进行追根溯源的思考, 并善于提出问题;善思, 由听和观察去联想、 猜想、 归纳; 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 可以说思是听的深化,而听是思的基础。 其三,教会学生正确的课堂笔记对策。一般地, 初中的学生不会合理记课堂笔记, 他们大多数都是“抄” 教师在黑板上写的内容, 而忽略了听和思。因而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记笔记的对策:课堂的重点是听、 思, 记笔记的重点是疑问、 解题的方法及思路; 记录小结内容以及课后的思考题。 于是学生应当明白记仅仅是服务于听和思。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 就能使数学课堂学习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二、教给学生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
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总是会遇到很多的数学概念、 定理以及公式, 且概念是定理及公式的基础。 笔者依据自身数十年的从教经验归纳出以下五种学习数学概念的方法: 仔细阅读概念的概论, 并记住其中的名称、 符号等; 背诵概念,合理把握概念的特性; 举出正反实例,教会学生去体验概念所反映出的范围;针对概念开展练习, 并准确做出判断; 与其他的相关概念进行对比学习, 弄明白概念之间存在的关联。例如,在讲授初中数学教材中 “正、负数” 这一节内容时, 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掌握正、 负数的概念和有理数的概念, 促使学生明白负数的来源是我们的实际生活, 它要为实际生活服务。 因而在课堂教学里面,教师应当督促学生自学,通过课前阅读记住概念的正数、负数等名称, 并背诵正、 负数的概念,然后教师再与本节数学知识结合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思考练习: 在生活中, 如果我们把零上5℃记为 5℃, 那么如果温度是零下5℃我们应该怎样记录呢?这样一来,教师就能够促使学生良好理解正、 负数的概念, 并区别实际中出现的具体相反意义的量,轻松引进负数。
三、 传授给学生探究性学习对策
探究性学习具体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明确的研究课题,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学科)研究的情景, 以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独立分析问题为基础,开展一系列诸如实验、 调查、 操作、 搜集信息等活动, 促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 技能, 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 从而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探究性學习具备更强的参与性、问题性、 开放性以及实践性, 目的在于让学生切身体验探究的过程, 从而获取理智以及情感的体验,建构数学知识, 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思维。在新课程理念全面推行的今天, 探究性学习已经发展成为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例如,在初中数学的 《走进圆形世界》 的课堂上,教师设计问题时可以这样: “为什么车轮不是方形、 椭圆, 而是圆形呢?”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样来设计问题能充分联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 由于都是熟悉的事物, 自然会有一种探究到底的兴趣。通过对车轮的研究, 可以初步了解圆的相关理论与知识, 从而为进一步探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四、 培养初中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初中学生都应拥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 最为重要的方式就是大胆听、 读。 笔者在这里主要介绍阅读数学教材这一方法: 教师只有教会学生正确地阅读数学教材才能够促使他们掌握好数学的语言、思想,从而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而教师的重点任务是有效改变学生不看书不做题的习惯, 防止学生将数学教材当作查阅定理及公式的辞典。 并且教师需要在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中进行科学的指导,教会学生在阅读当天的课堂教学内容抑或是某一个单元的某一章节内容时要有明确的目标, 做到通盘考虑。例如, 在学习 《反比例函数》 时, 从教材的知识点来讲, 学生应当通过阅读弄明白几个问题: 形如函数y=k/x (k为常数且k≠0) 叫做反比例函数,为什么会限定常数k≠0这一条件呢?x是自变量, y是x的函数,能不能反过来说呢?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有几种?四种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拥有什么特征呢?……初中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往往是间接的、抽象的,是依靠前人的实践、 探索提炼出来的, 仅仅是一个结果, 并不能很好地为学生展示探索及思考的过程。 因此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正确理解教
材内容, 督促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积极的思考和参与, 这样才能够实现最高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沈成菊.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初探[J].数学教学研究, 2008,(S1) .
[2]刘生梅.形成自主参与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J].青海教育,2010,(07) .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新课程理念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完成指导学生怎样学习数学这一重要任务。因此,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通过课堂有针对性、 有步骤、 有计划地教会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及对策, 促使学生形成独立学习、 自主学习等习惯、能力, 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一、 指导学生学会听课, 完善课堂学习对策
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合理处理听、 思和记之间存在的关联。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知识讲解的层次分明性, 促使学生掌握合理的学习对策。其一, 听是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去接受数学知识。在听课的过程中, 学生应当将焦点集中在五个方面: 听清楚每一节数学课的学习要求; 听教师是如何引入知识并帮助自己形成知识的; 仔细听教师对于重点及难点知识的剖析, 尤其要针对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问题; 听教师解答教材例题的数学思路及数学方法、 思想;听明白一堂课的小结内容。 其二, 尊重并训练学生的思维。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发挥需要以思维作为依据, 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思维方法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四个方面: 在课堂上要勤思, 做到随听随思; 针对重点问题要进行追根溯源的思考, 并善于提出问题;善思, 由听和观察去联想、 猜想、 归纳; 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 可以说思是听的深化,而听是思的基础。 其三,教会学生正确的课堂笔记对策。一般地, 初中的学生不会合理记课堂笔记, 他们大多数都是“抄” 教师在黑板上写的内容, 而忽略了听和思。因而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记笔记的对策:课堂的重点是听、 思, 记笔记的重点是疑问、 解题的方法及思路; 记录小结内容以及课后的思考题。 于是学生应当明白记仅仅是服务于听和思。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 就能使数学课堂学习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二、教给学生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
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总是会遇到很多的数学概念、 定理以及公式, 且概念是定理及公式的基础。 笔者依据自身数十年的从教经验归纳出以下五种学习数学概念的方法: 仔细阅读概念的概论, 并记住其中的名称、 符号等; 背诵概念,合理把握概念的特性; 举出正反实例,教会学生去体验概念所反映出的范围;针对概念开展练习, 并准确做出判断; 与其他的相关概念进行对比学习, 弄明白概念之间存在的关联。例如,在讲授初中数学教材中 “正、负数” 这一节内容时, 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掌握正、 负数的概念和有理数的概念, 促使学生明白负数的来源是我们的实际生活, 它要为实际生活服务。 因而在课堂教学里面,教师应当督促学生自学,通过课前阅读记住概念的正数、负数等名称, 并背诵正、 负数的概念,然后教师再与本节数学知识结合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思考练习: 在生活中, 如果我们把零上5℃记为 5℃, 那么如果温度是零下5℃我们应该怎样记录呢?这样一来,教师就能够促使学生良好理解正、 负数的概念, 并区别实际中出现的具体相反意义的量,轻松引进负数。
三、 传授给学生探究性学习对策
探究性学习具体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明确的研究课题,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学科)研究的情景, 以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独立分析问题为基础,开展一系列诸如实验、 调查、 操作、 搜集信息等活动, 促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 技能, 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 从而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探究性學习具备更强的参与性、问题性、 开放性以及实践性, 目的在于让学生切身体验探究的过程, 从而获取理智以及情感的体验,建构数学知识, 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思维。在新课程理念全面推行的今天, 探究性学习已经发展成为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例如,在初中数学的 《走进圆形世界》 的课堂上,教师设计问题时可以这样: “为什么车轮不是方形、 椭圆, 而是圆形呢?”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样来设计问题能充分联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 由于都是熟悉的事物, 自然会有一种探究到底的兴趣。通过对车轮的研究, 可以初步了解圆的相关理论与知识, 从而为进一步探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四、 培养初中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初中学生都应拥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 最为重要的方式就是大胆听、 读。 笔者在这里主要介绍阅读数学教材这一方法: 教师只有教会学生正确地阅读数学教材才能够促使他们掌握好数学的语言、思想,从而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而教师的重点任务是有效改变学生不看书不做题的习惯, 防止学生将数学教材当作查阅定理及公式的辞典。 并且教师需要在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中进行科学的指导,教会学生在阅读当天的课堂教学内容抑或是某一个单元的某一章节内容时要有明确的目标, 做到通盘考虑。例如, 在学习 《反比例函数》 时, 从教材的知识点来讲, 学生应当通过阅读弄明白几个问题: 形如函数y=k/x (k为常数且k≠0) 叫做反比例函数,为什么会限定常数k≠0这一条件呢?x是自变量, y是x的函数,能不能反过来说呢?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有几种?四种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拥有什么特征呢?……初中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往往是间接的、抽象的,是依靠前人的实践、 探索提炼出来的, 仅仅是一个结果, 并不能很好地为学生展示探索及思考的过程。 因此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正确理解教
材内容, 督促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积极的思考和参与, 这样才能够实现最高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沈成菊.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初探[J].数学教学研究, 2008,(S1) .
[2]刘生梅.形成自主参与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J].青海教育,201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