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小吃名气大,此话一点不假。台湾一个月的采访经历,留给记者深刻印象的不是正规宴席的饕餮大餐,而是那些街边散摊上的平民化小吃,精余致与独特令人难忘。连台湾居民也认为,最能体现台湾民众精致生活特色的当属风味小吃。
刚到台北不久的一天,一位台湾朋友便邀我们去领略台风小吃。我们来到了位于台北闹市区的宁夏街。刚刚傍晚六点多钟,小街中间便已停满了汽车和摩托车,不长的小街两旁集中了各种小吃店铺。走进一家不足八平米的小店,只见里面散放着五六张桌子,简朴干净,而明码标出的价格牌上也只有二种小吃:碗稞、鱼羹。
老家台南的朋友告诉我们这是他家乡特色的小吃。待老板将两种小吃端上来,记者才发现:鱼羹不似羹,而是一碗高汤中有一粒粒炸过的鱼块;而磁碗中似鸡蛋羹样的食品则叫碗稞。
朋友介绍说,碗稞是将台南风味的肉燥掺入米浆中蒸熟。盛碗稞的碗坚持用小磁碗,一方面有怀古之情,一方面有保温的作用。在朋友的建议下,我们给碗稞淋上了些老板自制的磨得细细的蒜末,轻舀一勺放在口中,果然不失水准。
狼吞虎咽吃完了碗稞,再一尝那碗鱼羹,鱼块香脆,鱼羹清淡中有些甜味,很是独特。据老板介绍,他这家店使用的鱼肉最讲究新鲜,如果当天卖不完就要全部废弃,当天购买的鱼先切成块,再用麻油、酱油与其他香料浸泡一段时间,才放入装满地瓜粉的盘上摇滚后,放到油锅炸,待鱼肉表皮成金黄色就捞起来。鱼羹是用高汤煮大白菜,然后盛入炸好的鱼块,再淋上些糖、碎蒜、香菜就可以吃了。
初尝台湾小吃,记者发现这里的各色小吃都精致、量小且价位低,一次可以品尝多种风味。吃过了台南风味的小吃,朋友又带我们来到了一个冰摊。吃冰是台湾人共同的生活经验。朋友说,尤其是夏天,冰冰凉凉的诱惑,几乎没有一个台湾人可以抵挡。正是因为台湾人爱吃冰,各式冰摊的生意都非常好,所以台湾才有“第一卖冰、第二做医生”的民间俗语。
在这家一对中年夫妻开设的小冰摊上,有十余种冰品——泡泡冰、蜜豆冰、弯豆冰、冷热冰、芋圆冰、石花冻冰等。炎炎夏日的餐后来上一小碗冰,清凉爽口。遗憾的是胃口有限,不能把各色冰品全部品尝过来。
类似宁夏街这样的小吃街,台湾有很多,但被列为“国际级”观光夜市的却少之又少,高雄市六合夜市、台北士林夜市及基隆庙口夜市都榜上有名。在台湾期间,这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夜市记者都拨冗前去一逛,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高雄的六合夜市。
一个雨后清凉的傍晚,记者来到了六合夜市。此时华灯初上,这条长不到四百米的小街上已沿着道路两边排开了各式小吃摊,摊主们都正在落日余晖中准备营业。而为了方便观光游逛,夜市在晚上6点至凌晨2点实施交通管制,禁止汽车入内,摩托车可停在路中,像隔离带一样将两边的摊位隔开,观光客可逛完一边再逛另一边。
六合夜市的摊位有160多个,以海鲜、山产、冰品、乡土小吃为主,其间还点缀着些卖宠物、服饰、唱片的商品摊位,令人目不暇接。随着夜幕低垂,逛夜市的人越来越多,招徕吆喝声开始此起彼落。
“十全药膳排骨”是六合夜市有名的小吃。前摊后店,摊位上摆放了十几个装有料理好的药膳排骨、药膳猪心、猪肚等的深色大坛子,店内则挂着各界名人来品尝时与老板的合照。点上一碗药膳排骨,汤喝起来有股淡淡的中药味,也有一丝丝甜味,排骨肉质嫩滑、香醇。老板说,药膳排骨是将16种中药与猪的龙骨、肋骨一起熬煮三个半小时,料理好之后装坛子,送到摊位上的炉子上等待客人点用。而且,这些中药都是随着季节调整,春夏秋冬各有不同,因此不用担心上火的问题,男女老少兼宜。
吃过药膳排骨,我们又被一家生意十分兴隆的小摊吸引。小摊上“度小月担仔面”的招牌十分醒目,呈U字型的摊位上坐满了食客,忙碌的老板娘左手边是煮好的面、米线,右手边放着一盆盆的高汤、肉燥、蒜泥、香菜、豆芽、虾,面前是一摞干净的小磁碗。手法娴熟的老板娘拿碗、撕面、加汤、撒上肉燥、蒜泥、香菜、烫熟的豆芽与两只虾,眨眼的功夫,一碗度小月担仔面便放在了客人的面前。还未吃面,欣赏老板娘流畅、一气呵成的动作就已让人觉得是种享受。喝上一口用猪腿骨加上虾熬煮的汤,吃上一口劲道爽滑的面,再不忘配上一只香醇的卤蛋,真是“味道好极了”。
又鲜又嫩的黄家鳝鱼面、料多实在的海产粥、美味的鲜鱼汤、郑家木瓜牛乳……吃到胃胀我们也不过只尝到了六合夜市众多美味小吃的“冰山一角”。而此时,夜市上的人开始越来越多。一位摊主告诉我们,凌晨时分才是六合最热闹的时段,有些食客会一直吃到天光放亮才散去。
除了六合夜市小吃令人至今念念不忘外,基隆庙口一种叫“鼎边(走加坐)”的小吃也甚是不错。庙口小吃,顾名思义,是在一座香火鼎盛、人潮不断的奠济庙前,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聚集了一些小吃摊,由于每位经营的老板,都巧心创作口味与料理,以料实价廉物美、色香味俱全而吸引了众多饕客,久而久之发展到今天的二百多个摊位。
记者来到庙口时正是中午,只有一条小街上的小吃店在经营。载我们来这里的出租车司机说,要是晚上来摊位会更多,可选择的小吃会更多。虽然此时营业的品种有限,但在奠济庙正前,用着不易懂的僻字“鼎边(走加坐)”的亮招牌分外引人注意。三四家经营“鼎边(走加坐)”的店家都在招牌上写着自己是正宗“鼎边(走加坐)”。选了一家生意最好的店走进去,墙上还挂着苏有朋等演艺界名人来这里的照片。店内角落中一口锅,里面煮着猪肉、虾肉、鱿鱼、金针、香菇、木耳的汤。看着很普通的配料,一试之下,鲜美至极。问及为何取此名,老板讲,鼎边也就是广东人说的镬边,锅边的意思。(走加坐)意为走走又坐坐,意为客人吃得舍不得离开。的确,味道之好,令许多客人吃过临走时还大袋小袋地外带,不过,外带时伙计都会将食料和汤料分装,以免食料在汤中泡久会失去原味。
无论在六合夜市还是庙口小吃街,记者都看到许多外国观光客穿梭其间。据悉,外地观光客到台湾消费总额全年超过1200亿台币,对台湾来讲是相当大一笔外汇收入。根据调查,吸引外国人来台观光最主要因素是“小吃”。夜市高居外国观光客赴台旅游前十大景点的第二名,但有趣的是,它同时也被列为观光客最不喜欢的景点第一名。观光客不喜欢台湾夜市的原因,主要是周这环境乱和交通混乱、摩托车太多等。不过,去了这些夜市,我却觉得台湾的小吃摊都很干净整齐,让人吃起来很放心。
在台湾本岛以外的澎湖,记者同样发现了许多美味小吃,所不同的是,这里的小吃很单纯,除了海鲜还是海鲜。澎湖海域没有污染,又是渔场所在,海鲜种类既多又好。记者有幸在此地最著名的“清心饮食店”,品尝了最令食客津津乐道的“生蚵炒西米”、“南瓜炒米粉”等,果然名不虚传。难怪许多台湾本岛来的游客一到澎湖便要赶到这里大快朵颐一番。在不少海岛的街边小店,你还可尝到“烧酒螺”、“鲜鱼汤”等美味小吃“
除了丰富的海鲜小吃,记者在澎湖还品尝到了仙人掌果。在澎湖,山坡、草原处处可见长得肥大厚实的仙人掌。其实,仙人掌并非澎湖土生土长,它与龙舌兰、天人菊是当年荷兰人入侵时带来的,主要用来掩护军事设施。从此,这些植物便在澎湖生根繁衍,并愈长愈茂盛,成为澎湖独特的一道自然景观。
如今在澎湖任何一个旅游景点,你都可见有摊贩出售仙人掌果。这个被当地人称为“澎湖红苹果“的果实,只需轻轻剥开表皮,即露出裹着坚硬种子的紫红色果肉,食用起来味甜微酸,据称维生素C十分丰富。用仙人掌果做成的仙人掌冰,也成为游客到澎湖后必定要品尝的一道特色冷饮。
台湾就是这样一个有着众多小吃的宝岛。每到一个地方,都可以寻访到一处甚至多处干净、有特色的小吃,这实在是旅人的莫大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