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幼儿日常接触的“五园三坪”“山水田园”等自然野趣资源为载体,论述构建嵌入式、独立式、拓展式三种幼儿科学探究的新样态,引导幼儿注意、感知、发现身边的事物,激发幼儿好奇心及探究的兴趣。
【关键词】自然野趣 科学探究 新样态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1-0144-0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针对幼儿期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遵循卢梭“自然教育”的理念,我园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以幼儿日常接触园内的种植园、恐龙园、沙水园、植物园、百果园、运动场草坪、观赏草坪、游憩草坪——统称“五园三坪”,园外的铜石岭、花果山公园、五彩田园、会仙河公园、河村、木棉村、陶瓷小镇——统称“山水田园”等自然野趣资源为载体,形成“嵌入式”“独立式”“拓展式”三种幼儿科学探究新样态,旨在改善农村幼儿园利用现有资源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从而将自然野趣资源应用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以及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一、“嵌入式”——自然野趣资源与普适性课程相渗透
如何将现有的自然野趣资源融入普适性课程当中,使之更适合本园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呢?教师可以通过“自然野趣资源梳理—自然野趣资源与普适性主题渗透—自然野趣资源”融入具体教学活动中,循序渐进地从局部进行改造,使自然野趣资源与科学探究主题相渗透,更适应本园幼儿的发展需要。
(一)集体讨论,梳理“自然野趣”资源地图
在华德福“自然体验式”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我园组建科学探究共同体进行集体实地考察,对园内外可利用的自然野趣资源进行梳理与提取,结果如下表所示。
(二)分组研讨,自然野趣资源与普适性课程主题活动相融合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将自然野趣主题内容植入普适性课程的每个主题活动中,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将普适性课程里幼儿不熟悉的资源进行整合,替换成幼儿熟悉的自然野趣资源。《开心果园》主题中有涉及《落叶飘飘》和《苹果丰收了》(如图1)的小主题内容,如北流的幼儿在秋天很难看到落叶飘飘的情景等,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落叶飘飘》替换成《寻找秋天的叶子》,《苹果丰收了》也可以替换成幼儿园里常见的杨桃、芒果丰收的场景,让幼儿观察水果的成熟过程,亲自体验采摘、清洗、制作与品尝。二是可以借鉴普适性课程里的框架把自然野趣资源融入其中(如图2),在普适性课程大主题框架下,根据本地、本园和班级幼儿的具体情况替换成幼儿常接触的、可操作的内容。
(三)个别酝酿,自然野趣资源与具体教学活动相融合
分析每个年龄段幼儿科学探究的关键经验,将自然野趣资源融入具体教学中。首先,可以模仿普适性课程中的活动教案,将原教案中幼儿不熟悉的物品用同特征、相类似的物品进行替换,再按照原教案模式开展具体教学活动。其次,可以借鉴普适性课程中原活动教案的组织形式(导入的方法、教学策略、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延伸与拓展的策略),将自然野趣资源融入其中开展活动。
二、“独立式”——利用自然野趣资源,生成科学探究主题活动
科学探究主题活动可以以某一种、某一类资源为主线,或是捕捉幼儿的探究兴趣点和感兴趣的内容而生成。活动主题生成主要由主题来源、主题网络、主题核心目标、主题具体教学内容几大重点部分构成。以下就如何设置主题网络的层次、确定主题活动目标以及设置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探讨。
(一)生成科学探究主题网络
利用自然野趣资源生成科学探究主题活动,一般来源于幼兒的生活事件与社会生活事件。比如“薯趣”主题就是小五班的幼儿在种植园里观察各种蔬菜时,对红薯苗的根部能否长出红薯产生了兴趣而生成的。生成的科学探究主题网络层级可以根据主题实施的时间进行增减,在实践过程当中,一般把时间设置为一个月,主题网络为三级,然后根据幼儿的兴趣与主题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适当增删。例如开展《薯趣》的科学探究主题活动(如图3),第一层级为大主题名称,第二层级为小主题名称,第三层级为预设实施的具体教学活动内容。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对某个层级的内容感兴趣,值得深入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教师还可以此内容为主线延伸生成三级主题网络图。
(二)确定科学探究主题核心目标
科学探究主题活动的目标分为大主题总目标和小主题分目标。大主题的总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现有水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年龄段的教学目标来制订,它包含了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方面的发展。科学探究主题活动“薯趣”三个总目标。目标一,能运用听觉、视觉、味觉等多种感官探索感知红薯的特征;目标二,联系生活经验,学习红薯美食的制作方法,初步了解食用红薯等新鲜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好处;目标三,认识北流常见的红薯,知道北流是“红薯之乡”,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在大主题和总目标引领下,主要还有小主题和分目标,每个小主题的目标都需要围绕总目标而制订。如“识薯”这一小主题围绕“薯趣”大主题的总目标,可以制订小主题分目标。目标一,通过看、摸、闻、尝等感知北流大容山红薯的特征;目标二,知道制作红薯干的步骤,并愿意与同伴一起探究和制作;目标三,知道北流大容山红薯在民间广受好评,激发其自豪感。每个内容的具体教学活动目标也需要围绕上一级小主题目标进行目标分解和细化。
(三)设计科学探究主题的具体教学活动内容
教师在设计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时,应该以“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理念为指引,提供学习探究情境,充分整合各领域资源,丰富幼儿的学习素材,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学习。如在“薯趣”的主题探究活动中,教师以科学探究为主,贯穿渗透五大领域的教学内容(如图3)。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热乎乎的红薯》《红薯巴士》等绘本,以及各种形状、不同大小的实物红薯,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感知红薯的特性。在“制作红薯干”活动中,教师提供儿童砧板、刀、刨子、蒸炉、筛子等厨具,以及“红薯的美食欣赏”“红薯干的制作过程”教学视频,引导幼儿了解红薯美食的制作方法,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红薯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在“红薯变变变”的活动中,教师提供黏土、卡纸、彩色折纸、水彩笔等材料,鼓励幼儿想一想、做一做,动手制作“红薯娃娃”“红薯小动物”等,让幼儿从中感受到红薯制作游戏的乐趣。 三、“拓展式”——利用自然野趣资源,开展亲子户外拓展活动
教师创新开展多样化亲子活动,利用幼儿园周边的“山水田园”延伸与拓展科学探究主题。一是开展亲子自然主题体验活动。如在开展“薯趣”的主题探究活动时,家长们带领幼儿到北流河村寻找红薯、挖红薯、煮红薯;在开展“遇见水果 品尝秋味”的主题探究活动中,家长带幼儿到北流木棉村摘橘子、摘番石榴等;在亲子自然主题体验活动中,家长和幼儿共同观察一种花、共同给一棵树写生、共同寻找一座亭子、共同在户外玩一玩游戏等。二是开展亲子参与式自然体验活动。如体验农耕、学习各种物品和美食的制作方式等。這样互动性、探究性较高的亲子活动提高了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亲子关系,有效地拓展与延伸了班级主题活动。
此外,还可以加强亲子自然体验式教育的宣传功能。通过家长座谈会、家长沙龙、家长会、家访、电访等形式,让家长了解自然体验式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通过幼儿园公众号、班级微信群、班级QQ群播报亲子拓展活动的实况,分享关于亲子活动的动态,引导家长了解和认识亲子户外拓展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幼儿园以幼儿常接触的“五园三坪”“山水田园”为载体,总结出了“嵌入式”“独立式”“拓展式”三种科学探究新样态,一方面为园内教师开展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提供新的思路;另一方面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幼儿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促进幼儿养成动手动脑的探究习惯。
【参考文献】
[1]刘占兰,沈心燕.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美)大卫·杰纳·马丁.建构儿童的科学——探究过程导向的科学教育[M].杨彩霞,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做中学”科学教育专家组.“做中学”在中国幼儿园、小学科学教育案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美)沃斯,格罗尔曼.蚯蚓,影子和漩涡:幼儿班里的科学活动[M].刘占兰,易凌云,陈琴,廖贻,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史孚.幼儿园探究性学习活动及其指导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6]周升群.科学教育中幼儿的探索性行为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3.
[7]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教育科学规划B类立项重点研究课题“利用‘自然野趣’构建幼儿科学探究新样态的研究”(课题编号:2021B22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林兰芳(1983— ),女,汉族,广西北流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入选广西幼儿园名师培养工程和北流市名师培养工程,现就职于玉林北流市幼儿园,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课程教育。
【关键词】自然野趣 科学探究 新样态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1-0144-0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针对幼儿期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遵循卢梭“自然教育”的理念,我园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以幼儿日常接触园内的种植园、恐龙园、沙水园、植物园、百果园、运动场草坪、观赏草坪、游憩草坪——统称“五园三坪”,园外的铜石岭、花果山公园、五彩田园、会仙河公园、河村、木棉村、陶瓷小镇——统称“山水田园”等自然野趣资源为载体,形成“嵌入式”“独立式”“拓展式”三种幼儿科学探究新样态,旨在改善农村幼儿园利用现有资源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从而将自然野趣资源应用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以及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一、“嵌入式”——自然野趣资源与普适性课程相渗透
如何将现有的自然野趣资源融入普适性课程当中,使之更适合本园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呢?教师可以通过“自然野趣资源梳理—自然野趣资源与普适性主题渗透—自然野趣资源”融入具体教学活动中,循序渐进地从局部进行改造,使自然野趣资源与科学探究主题相渗透,更适应本园幼儿的发展需要。
(一)集体讨论,梳理“自然野趣”资源地图
在华德福“自然体验式”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我园组建科学探究共同体进行集体实地考察,对园内外可利用的自然野趣资源进行梳理与提取,结果如下表所示。
(二)分组研讨,自然野趣资源与普适性课程主题活动相融合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将自然野趣主题内容植入普适性课程的每个主题活动中,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将普适性课程里幼儿不熟悉的资源进行整合,替换成幼儿熟悉的自然野趣资源。《开心果园》主题中有涉及《落叶飘飘》和《苹果丰收了》(如图1)的小主题内容,如北流的幼儿在秋天很难看到落叶飘飘的情景等,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落叶飘飘》替换成《寻找秋天的叶子》,《苹果丰收了》也可以替换成幼儿园里常见的杨桃、芒果丰收的场景,让幼儿观察水果的成熟过程,亲自体验采摘、清洗、制作与品尝。二是可以借鉴普适性课程里的框架把自然野趣资源融入其中(如图2),在普适性课程大主题框架下,根据本地、本园和班级幼儿的具体情况替换成幼儿常接触的、可操作的内容。
(三)个别酝酿,自然野趣资源与具体教学活动相融合
分析每个年龄段幼儿科学探究的关键经验,将自然野趣资源融入具体教学中。首先,可以模仿普适性课程中的活动教案,将原教案中幼儿不熟悉的物品用同特征、相类似的物品进行替换,再按照原教案模式开展具体教学活动。其次,可以借鉴普适性课程中原活动教案的组织形式(导入的方法、教学策略、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延伸与拓展的策略),将自然野趣资源融入其中开展活动。
二、“独立式”——利用自然野趣资源,生成科学探究主题活动
科学探究主题活动可以以某一种、某一类资源为主线,或是捕捉幼儿的探究兴趣点和感兴趣的内容而生成。活动主题生成主要由主题来源、主题网络、主题核心目标、主题具体教学内容几大重点部分构成。以下就如何设置主题网络的层次、确定主题活动目标以及设置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探讨。
(一)生成科学探究主题网络
利用自然野趣资源生成科学探究主题活动,一般来源于幼兒的生活事件与社会生活事件。比如“薯趣”主题就是小五班的幼儿在种植园里观察各种蔬菜时,对红薯苗的根部能否长出红薯产生了兴趣而生成的。生成的科学探究主题网络层级可以根据主题实施的时间进行增减,在实践过程当中,一般把时间设置为一个月,主题网络为三级,然后根据幼儿的兴趣与主题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适当增删。例如开展《薯趣》的科学探究主题活动(如图3),第一层级为大主题名称,第二层级为小主题名称,第三层级为预设实施的具体教学活动内容。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对某个层级的内容感兴趣,值得深入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教师还可以此内容为主线延伸生成三级主题网络图。
(二)确定科学探究主题核心目标
科学探究主题活动的目标分为大主题总目标和小主题分目标。大主题的总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现有水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年龄段的教学目标来制订,它包含了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方面的发展。科学探究主题活动“薯趣”三个总目标。目标一,能运用听觉、视觉、味觉等多种感官探索感知红薯的特征;目标二,联系生活经验,学习红薯美食的制作方法,初步了解食用红薯等新鲜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好处;目标三,认识北流常见的红薯,知道北流是“红薯之乡”,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在大主题和总目标引领下,主要还有小主题和分目标,每个小主题的目标都需要围绕总目标而制订。如“识薯”这一小主题围绕“薯趣”大主题的总目标,可以制订小主题分目标。目标一,通过看、摸、闻、尝等感知北流大容山红薯的特征;目标二,知道制作红薯干的步骤,并愿意与同伴一起探究和制作;目标三,知道北流大容山红薯在民间广受好评,激发其自豪感。每个内容的具体教学活动目标也需要围绕上一级小主题目标进行目标分解和细化。
(三)设计科学探究主题的具体教学活动内容
教师在设计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时,应该以“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理念为指引,提供学习探究情境,充分整合各领域资源,丰富幼儿的学习素材,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学习。如在“薯趣”的主题探究活动中,教师以科学探究为主,贯穿渗透五大领域的教学内容(如图3)。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热乎乎的红薯》《红薯巴士》等绘本,以及各种形状、不同大小的实物红薯,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感知红薯的特性。在“制作红薯干”活动中,教师提供儿童砧板、刀、刨子、蒸炉、筛子等厨具,以及“红薯的美食欣赏”“红薯干的制作过程”教学视频,引导幼儿了解红薯美食的制作方法,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红薯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在“红薯变变变”的活动中,教师提供黏土、卡纸、彩色折纸、水彩笔等材料,鼓励幼儿想一想、做一做,动手制作“红薯娃娃”“红薯小动物”等,让幼儿从中感受到红薯制作游戏的乐趣。 三、“拓展式”——利用自然野趣资源,开展亲子户外拓展活动
教师创新开展多样化亲子活动,利用幼儿园周边的“山水田园”延伸与拓展科学探究主题。一是开展亲子自然主题体验活动。如在开展“薯趣”的主题探究活动时,家长们带领幼儿到北流河村寻找红薯、挖红薯、煮红薯;在开展“遇见水果 品尝秋味”的主题探究活动中,家长带幼儿到北流木棉村摘橘子、摘番石榴等;在亲子自然主题体验活动中,家长和幼儿共同观察一种花、共同给一棵树写生、共同寻找一座亭子、共同在户外玩一玩游戏等。二是开展亲子参与式自然体验活动。如体验农耕、学习各种物品和美食的制作方式等。這样互动性、探究性较高的亲子活动提高了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亲子关系,有效地拓展与延伸了班级主题活动。
此外,还可以加强亲子自然体验式教育的宣传功能。通过家长座谈会、家长沙龙、家长会、家访、电访等形式,让家长了解自然体验式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通过幼儿园公众号、班级微信群、班级QQ群播报亲子拓展活动的实况,分享关于亲子活动的动态,引导家长了解和认识亲子户外拓展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幼儿园以幼儿常接触的“五园三坪”“山水田园”为载体,总结出了“嵌入式”“独立式”“拓展式”三种科学探究新样态,一方面为园内教师开展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提供新的思路;另一方面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幼儿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促进幼儿养成动手动脑的探究习惯。
【参考文献】
[1]刘占兰,沈心燕.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美)大卫·杰纳·马丁.建构儿童的科学——探究过程导向的科学教育[M].杨彩霞,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做中学”科学教育专家组.“做中学”在中国幼儿园、小学科学教育案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美)沃斯,格罗尔曼.蚯蚓,影子和漩涡:幼儿班里的科学活动[M].刘占兰,易凌云,陈琴,廖贻,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史孚.幼儿园探究性学习活动及其指导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6]周升群.科学教育中幼儿的探索性行为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3.
[7]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教育科学规划B类立项重点研究课题“利用‘自然野趣’构建幼儿科学探究新样态的研究”(课题编号:2021B22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林兰芳(1983— ),女,汉族,广西北流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入选广西幼儿园名师培养工程和北流市名师培养工程,现就职于玉林北流市幼儿园,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课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