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醇美文字 丰润诗性课堂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und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听”通常放在首位,可见听读的重要性。听读也是读,只不过是用耳朵“读”书。听和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接受信息的方式以听为主,听占45%。从人的语言发展看,也是听在读之先,听是读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读习惯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鉴赏,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力。以下是笔者在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润物无声的引领
  听读,即学生凭借“听”来接触文本、感知文本、走进文本,学生没有纸质的文本,不能阅读,只能靠耳朵听,所以他们只能认真倾听。老师轻轻地读,学生静静地听,一起走进美好的文字世界。
  1.教师阅读课的引领探航
  学生进入一年级,识字刚起步,很多学生还不能流畅地读完一个故事,更不用说一本书了,但他们爱听故事,教师就要很好地利用这个切点,给学生讲故事,带他们步入文学的殿堂,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养成也从这里起航。
  教师充分利用阅读课,精心选择听读内容,如《小猪唏哩呼噜》《一年级的小豆豆》《亲爱的笨笨猪》《一只想飞的猫》,学生对这些故事内容感兴趣,容易激起他们读的欲望。挑选其中精彩的章节,有意识地调整故事的进展速度,在某个关键点,停下来,回味一下前面的细节,或想象一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样,学生就会把前后环节联系在一起,积极地思考,无形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想象力也顺着发展。龙应台说:“孩子你慢慢来。”我觉得学语文也该慢慢来。教师似涓涓细流流淌,偶尔停下来,悄然地引领,处处是悬念,处处是未知,不断激起学生阅读的好奇心,积极主动地走进故事。
  2.学生课前五分钟的榜样先行
  教师的示范引领默默沁入学生的心田,学生是天生的模仿者,教师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会成为翻版。教育,原本就是温和的浸润。我让朗读优秀的学生先行,每堂语文课前5分钟,由他们读,其他学生静静地听。起始,我给学生挑选简短的、节奏感强的儿歌,朗朗上口,耐读,爱听。渐渐地,学生争先恐后站到讲台上诵读儿歌,并引以为豪,表现欲强的学生直接上台背诵。二年级,我給学生选择了金波的儿童诗《绿色的太阳》,课前5分钟,两位学生分别给大家分享自己喜欢的一首诗,诵一遍,再背一遍,座位上的学生闭眼静静地听。甜美的童声,让听者如沐春风,台下的学生笑颜绽放,摇头晃脑,情不自禁地跟诵,两遍过后,竟然有学生能背出来。可见,学生在倾听中,对文本的感悟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真是学习无处不在,无心之处皆有可为啊。
  3.小组课后竞技的合作共赢
  每天课前5分钟的展示,舞台太小,跃跃欲试的学生太多。学生说:“老师,我们学习小组一起上吧。”“不错的主意!”得到应允的学生欢呼雀跃,立即在小组内行动开来,平时内向一些的学生也因为团队的影响,不甘落后。小组的朗读方式百花齐放:齐读、推荐读、分工读,有的甚至在服饰上做了充分的准备,更有积极的家长给学生准备了音乐和PPT背景。小组合作的推波助澜,全班掀起了诵读热潮,诵读的内容由单一的儿歌延伸到古诗词,延伸到一段优美的文字,延伸到自己创作的文字……三年级,小学阶段的75首古诗词已背诵完。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学生总是把最美的文字挑出来与大家分享,相互传递美好。“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每个学生的心田都感受到被滋润的幸福。
  二、春风化雨的渗透
  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经过一二年级N个21天的听读训练,三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听的习惯,具备了一定的听的能力。课标中明确表示,我们学习语文的目标是热爱语言文字,发展语言能力,在实践中运用语文。我在听读训练中渗透说写,让学生在听中享受语言的同时,在听中积累语言,在听中感悟语言,在听后运用语言,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1.“听”中积累语言
  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范读能创设美好的情境。抛开支离破碎的讲解和烦琐的分析,捧起课本,重音、停顿、节奏、情感……在深情的朗读中汇成一条溪流,潺潺流进学生的心田。教师用范读把学生带进了文本,把学生浸泡在文字的韵律里,学生也不由自主地深情朗读,读着读着,美好的语言就变成自己的了。
  2.“听”中感悟语言
  听,不是单纯听,要用心听,听读同时伴随思考,才是有效的学习过程。教师设计的问题得当,引导到位,语言的魅力便会凸显。如特级教师姜树华老师执教《搭船的鸟》时设计了以下听读片段。
  片段一:
  师:同学们听老师读。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还有一种,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你觉得哪一种表达好?
  生:第一种表达好,因为顿号让我们感受到雨很大、很急,而破折号声音长,听起来雨不够大。
  学生是用心听的,从停顿时间的长短感悟雨下的程度,恰当使用标点符号,使得语言表达精准。
  片段二:
  师:“我正想着,他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我正想着,他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你觉得姜老师读的是哪个情况?
  生:我觉得是第二种情况。
  师:我是怎么读的?你怎么知道我读的是第二种情况?
  生:因为省略号停顿时间长。
  生:第一种读法重点突出鸟速度快。第二种读法突出我很关心鸟,还在四处寻找,找着找着,不见了,有些失落。
  师:你用朗读展现出来。
  学生皱着眉思索,瞪大眼睛在湖面寻找着鸟儿……安静的文字此刻变成了生动的画面。
  这个听读环节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听别人读书,不仅要用耳朵听,还要用大脑思考;不仅要用耳朵听,还要用嘴巴说出来;听别人读书也要做到“耳到”“口到”“心到”。听读强化了听力,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力。
  3.“听”后运用语言
  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读书万篇,最终要学会运用。张志公先生说:要带着写的问题上阅读课。在对学生进行听读训练的同时,我注意到了由读到写的迁移,读写结合,随文练笔。低年级从仿写简单的句子开始;中年级从段入手,侧重构段训练;高年级从篇章入手,写人、叙事抓细节,突出重点,写作方法、技巧在阅读中缓缓渗入。阅读《新型玻璃》一文,当学生都读懂了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纷纷举手想说的时候,我学着于永正老师的方法巧妙地迁移到写:“我不打算让你们说了,我想让你们写。写‘自述’,现在你们都是新型玻璃了,把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为自己打个广告,看谁会夸自己,但要实事求是。”由读到写,学生乐此不疲。法布尔的《昆虫记》的听读,我给学生读了法布尔介绍“蜂”的文字,竟有11种之多,学生听完无不赞叹,法布尔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让人身临其境,各类昆虫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我随即鼓励学生像法布尔一样细细观察一只自己喜欢的动物,做一个动物名片。听读课上时时闪动着写的影子,文火慢工,功到自然成。
  三、潜移默化的“传道”
  听读的文本通常选择既能触动学生的情感,又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故事情境之中的内容。这些故事或文章本身蕴藏着学生成长必须的道德素养,长时间的聆听相当于潜移默化地“传道”。学生也能在聆听中接受熏陶,知晓道理,学会处事,学会与身边的人友好交往。
  如《小猪唏哩呼噜》里的“唏哩呼噜”是一只可爱、善良、聪明、勇敢的小猪,学生都很喜爱他。他被大狼叼走,但并不害怕,巧妙地逃走了;他战胜了月牙熊,保护了小狼;他为鸭太太做保镖,为鸡太太捉鬼……他想挣钱为妈妈买生日礼物,狐狸掌柜让他吃了不少苦;他为象博士做保姆,受了很多冤枉气,他都不在乎。学生从唏哩呼噜身上汲取的是友好善良、勇敢正直、乐于助人的正能量。
  听读课既有思维训练,又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听中感悟,在听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便会进入“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的佳境。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成为优秀教师,不仅仅是能力的体现,更是一种自我存在价值的体现。  朝向优秀,朝向卓越,是人的本能。那么,怎样才能优秀起来,怎样才能卓越起来?我以为,成为优秀教师的不二法门除了专业素养,不可或缺的还有信念、勇气。  先说说专业素养吧。  首先,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会背诵唐诗宋词却来教孩子们吟诗作对,不会写抒发心灵的文章却来教孩子们如何表达,没读过几本书却来指导孩子们怎样阅读……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里,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责任,学会感恩,我们班开展了一次“护蛋”活动。要求学生在一天时间内贴身悉心呵护一颗鸡蛋,做到不破损。  晨会期间,学生拿出前一天晚上精心挑选并做了保护措施的鸡蛋。学生保护鸡蛋的方式真是花样百出。有的先用一层保鲜袋把鸡蛋包好,接着在两块泡沫上挖了一个洞,再把鸡蛋放进去做“泡沫夹蛋”,最后用胶带一层一层密封起来;有的像照顾自己的宝
汤 瑾  特级教师,安徽省中小学特级教师工作室首席负责人,安徽省教坛新星,安庆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小语学科带头人,教科研成果鉴定专家。曾获第二届全国青年教师新体系习作大赛特等奖,省优质课评选一等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二等奖。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各类文章40余篇,曾在各地多次执教示  范课。  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反复朗读,揣摩体会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
薛法根老師在《善待文本》一文中郑重指出:“语文老师的教学功力就体现在文本教学价值的发掘与运用上,即发现文本的教学关键点及其背后的语言知识。”如何能有效发现“这一篇文本”的教学关键点及其背后的语言知识?本文试以《桂花雨》为例,来谈谈“文本教学解读”的思维过程。  一、文本教学解读起点:基于体式与学情  《桂花雨》是台湾著名作家琦君以惯用的怀旧笔法,表达对亲人和故乡深切怀念的一篇抒情散文。改编之后,被
绘本是一种图文并茂的阅读资源,通过图画和文字共同传达故事信息。与传统的以文字为主的书籍不同,绘本中的“图”和“文”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图画不再是文字的点缀,而是图书的命脉,正如台湾学者郝广才所说:“‘绘本’大概是一本书,运用一组图画,去表达一个故事,或一个主题。”对于低年级教师而言,绘本作为一种新鲜的课程资源,不仅以丰富画面的形式美以及视觉上的色彩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很好地激发了处于识字初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的要求,我们不难看出:习作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那么,习作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生活, 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体验、积累。基于此,在开
虽然新课标对各学段的目标与内容做了清楚的界定,但是,如何把学段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却是语文教师制订教学内容时的难题。为此,我校举办了“同一篇课文不同年段教”的专题研讨活动,探究在不同学段中如何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笔者执教的是四年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受益匪浅。  《小鹰学飞》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放在四年级进行教学,不是简单,反而有难度。难就难在如何在简单的文字中找寻它对于四年级学生
古代有一个读书人,走了三百里路,去向大师请教写作的诀窍。大师看了他的文章,把他带到一片树林边,指着一个蜘蛛网说:“你不要拜我为师,你拜它为师吧。”那个书生对着蛛网呆看了三天,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从此文章大有长进,并且考场得意,一举成名。事后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大师在告诉我,天下找不到一个没有中心的蜘蛛网,蜘蛛织网是先有网的中心,再一圈一圈地围绕中心编织。写文章也是这个道理啊!”  那么,怎样指导小
【设计初想】  课标指出,“小学的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玩游戏是一种很好的切入方式。喜欢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把游戏引入作文课堂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给予学生切身感受的机会,既激发了学生上作文课的兴趣,又为学生写作提供了素材。成语接龙游戏是学生平日里熟悉而且经常玩的一种游戏,第一次在课堂上玩,学生
在一次古诗词主题教学研讨活动中,唐婉老师执教的《春雨》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一结束,笔者调查了52名听课学生对唐老师《春雨》一课教学的喜欢程度。(见表1)  表1 听课学生对唐老师《春雨》一课教学的喜欢程度调查表  课后,听课老师无一例外地对这节课表示大加赞赏。  那么,唐老师的这节《春雨》为什么会赢得学生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呢?笔者结合课堂实录,进行了课堂教学观察分析,发现“人在课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