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和向学习过程要效益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准,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
一、关注预习
高效的预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抓手,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的预习,在预习过程中解决自己在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范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要合理设计预习目标,保证充足的预习时间,并落实好课前预习的检查与评价。关注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找准课堂教学的起点,并为课堂上的深入探究奠定基础。教师只有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在语文学习中,不是所有问题都要留在课堂上解决,因此,预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字词障碍、熟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思考、交流解决简单问题,减少预习活动的盲目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为课堂上教师引导下的深入探究奠基。教师教育学生理性地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忌不假思索、不求甚解地“搬运”各种教辅资料上的现成内容。
二、关注课堂
课堂是培养习惯、促进思维、发展能力的主阵地,要多措并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不能存有“课内损失课外补”的思想倾向。关注课堂就是以校正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为基点,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创新能力。一个好的教师要致力于创设一种愉悦、和谐、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能够平等对话,完成情感交流;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能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和时空;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会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课堂是教师演绎自己精彩的舞台,教师只有在学生的精彩的映衬之下才会显得光彩夺目。然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经常会有意料不到的状况出现,因此,教师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听课习惯,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时的精神状态,关注学生课堂学习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为生成搭桥铺路。
三、关注练习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练习作为一种复习策略,可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设计、布置练习时,教师要转变“广种就能兼收”的错误认识,要紧扣学习重点,立足于大多数学生的总体学习水平,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需求,认真地筛选,避免一刀切,把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习题挑出来,把那些重复性、机械性、陈旧过时的习题剔除掉,力求少而精。
多练不等于“题海战术”,减负与多练也并非水火不容。一刀切的作业往往加重了后进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让学业负担停留在适当的位置上。为了提高练习的时效性,教师可以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出发,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分层作业,变机械重复的作业为实践型的作业,变封闭性作业为开放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分层作业淡化了应试色彩,注重思维价值的提升,注重实践能力、人文精神的培养。
教师除了要实现从关注练习“数量”向“质量”的转变,还要对练习情况作出及时有效的反馈。比如,教师可以尝试改变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作业的做法,适当布置一些有一定挑战性的题目,提倡以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四、关注考试
课程教学离不开全面、科学的测试与评价。考试是评价学生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考试,学生学习上的进步获得教师和家长的承认,心理上获得满足,从而会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考试能暴露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及时纠正学习上的偏差,还可以有效避免知识的僵化。当然,教师也要改变陈旧的应试观,确立适应新课改要求的考试观,不能把学生训练成应试的机器。教师要精心编制试卷,提高试卷的开放性,帮助学生摆正自己的心态,克服对考试的焦虑心理。还要善于从考试中发现问题,从学生存在的问题入手,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深入剖析,找出“病因”,分析“病理”,进而“对症下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同时,要特别重视考后试卷的讲评工作,尤其在审题、解题方法指导和失误分析上要多下工夫,使考试真正成为全面检查、调整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
总之,教师只有抓实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才能够在点点滴滴的积累中逐步提升。
(责任编辑韦淑红)
一、关注预习
高效的预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抓手,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的预习,在预习过程中解决自己在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范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要合理设计预习目标,保证充足的预习时间,并落实好课前预习的检查与评价。关注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找准课堂教学的起点,并为课堂上的深入探究奠定基础。教师只有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在语文学习中,不是所有问题都要留在课堂上解决,因此,预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字词障碍、熟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思考、交流解决简单问题,减少预习活动的盲目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为课堂上教师引导下的深入探究奠基。教师教育学生理性地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忌不假思索、不求甚解地“搬运”各种教辅资料上的现成内容。
二、关注课堂
课堂是培养习惯、促进思维、发展能力的主阵地,要多措并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不能存有“课内损失课外补”的思想倾向。关注课堂就是以校正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为基点,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创新能力。一个好的教师要致力于创设一种愉悦、和谐、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能够平等对话,完成情感交流;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能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和时空;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会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课堂是教师演绎自己精彩的舞台,教师只有在学生的精彩的映衬之下才会显得光彩夺目。然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经常会有意料不到的状况出现,因此,教师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听课习惯,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时的精神状态,关注学生课堂学习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为生成搭桥铺路。
三、关注练习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练习作为一种复习策略,可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设计、布置练习时,教师要转变“广种就能兼收”的错误认识,要紧扣学习重点,立足于大多数学生的总体学习水平,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需求,认真地筛选,避免一刀切,把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习题挑出来,把那些重复性、机械性、陈旧过时的习题剔除掉,力求少而精。
多练不等于“题海战术”,减负与多练也并非水火不容。一刀切的作业往往加重了后进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让学业负担停留在适当的位置上。为了提高练习的时效性,教师可以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出发,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分层作业,变机械重复的作业为实践型的作业,变封闭性作业为开放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分层作业淡化了应试色彩,注重思维价值的提升,注重实践能力、人文精神的培养。
教师除了要实现从关注练习“数量”向“质量”的转变,还要对练习情况作出及时有效的反馈。比如,教师可以尝试改变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作业的做法,适当布置一些有一定挑战性的题目,提倡以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四、关注考试
课程教学离不开全面、科学的测试与评价。考试是评价学生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考试,学生学习上的进步获得教师和家长的承认,心理上获得满足,从而会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考试能暴露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及时纠正学习上的偏差,还可以有效避免知识的僵化。当然,教师也要改变陈旧的应试观,确立适应新课改要求的考试观,不能把学生训练成应试的机器。教师要精心编制试卷,提高试卷的开放性,帮助学生摆正自己的心态,克服对考试的焦虑心理。还要善于从考试中发现问题,从学生存在的问题入手,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深入剖析,找出“病因”,分析“病理”,进而“对症下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同时,要特别重视考后试卷的讲评工作,尤其在审题、解题方法指导和失误分析上要多下工夫,使考试真正成为全面检查、调整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
总之,教师只有抓实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才能够在点点滴滴的积累中逐步提升。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