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用人本教育理念指导的数学课堂教育,不是一种“告诉”,重要的是提供“知识生命体”的情境,使学生主动地实践、体验、理解。教师应当体悟生命,尊重学生的“生命成长”,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维的翅膀,走进如诗如画的精神家园。教师要变“知识本位”、“教师本位”为“生命本位”、“学生本位”,将课堂变为生命与生命的平等对话,交往与沟通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生命本位;主体性;探究性;个体生命;教育新视野
学校教育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人本教育应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可以让学生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也为学生能进一步学习提供数学准备。在人本教育理念指导下,数学教学怎样实现“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这一课程总目标呢?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用《标准》的教学理念,支撑课堂教学,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形式,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对话、交流、互动合作式的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本文从人本教育的角度,谈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一、构建知识网络,重视知智发生发展过程
传统的数学课堂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是在老师“娓娓道来”“滔滔不绝”“满堂灌”的情况下获得了相关信息。由于老师的“辛勤劳动”学生未能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活动中来,老师授之以鱼,而未能授之以渔,数学教学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让学生在交流、思考、实践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形成技能,学会学习。
数学课堂教学的载体是数学知识,其中包括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数学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几乎决定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得到的发展。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数学知识的缺乏是一个人不能“数学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主要原因。由于数学知识逻辑性很强,故必须老老实实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按部就班,才能进人后续学习,对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还要反复实践,螺旋上升,让学生有反复接触的机会,促使学生领悟数学的本质,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力,使他们形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习惯。
数学应用与数学知识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调动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有利于学生捕捉思维灵感来临时进发火花的瞬间原因,数学学习兴趣变得浓厚,学生的应用意识也得以加强,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理解,形成智能成长发力点,提高学生数学创造力。
二、采用问题教学,推广“探究性”学习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每一节的开篇尽量都从问题开始,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意境”,投入数学活动,在具体实例中体会其数量关系或几何特征,积极主动地开展实验与猜想,归纳与推理的活动,思考问题的本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思维来概括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结论,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领悟数学思想,理解数学本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和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题探究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内容十分丰富,大致有:
a 数学探究教学,基于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又形成了新的概念和规律,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进一步的理解与掌握。例如,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一向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发动学生观察分析,动手尝试,同学会很快发现这离不开对双曲线渐近线的相关考虑。
b 数学中的综合题,相对于知识点比较单一的问题而言,更有利于学生探究和探索,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思维能力。不少问题需突破教材结构,知识体系就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这样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就会变得更加适合于扩散思维,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c 学科前沿中的数学问题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都成为数学探究的教学对象。一些与学科前沿有关的内容,如计算机的二进制问题,模糊数学的问题等,以及现实中的银行储蓄的税后利息的计算,球队的比赛场次计算等问题作为探究的对象,可扩大学生的知识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每节课都是被动地听讲、机械地模仿,特别容易形成视听疲劳,产生厌倦情绪,面对枯燥的课堂,对所学的知识提不起兴趣,上课就会经常走神,同时,课堂气氛就会如死水一潭,毫无生机与活力,讲过多遍的问题学生仍可能没有印象,更谈不上能力的提高和数学素养的形成,所以,面对高考中以能力立意的试题,就会不战而败,采取探究性课堂教学,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变课堂上教师的完全预设为学生的随机生成,变课堂的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为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数学交流平台,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和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拓展教育新视野,关注个体生命的独特意义
生命是独一无二的,无可取代的。在这个世界上,每片叶子的形状及每朵花的香味都是独一无二的,更何况是具有鲜活生命的学生呢?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学生有权利和义务去发展、探索属于自己的生命特色,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创设生命的“跑马场”,提供给每个学生把生命的意义充分展示、发挥出来的机会。学生到校学习,总是要把形形色色的个性展现在我们面前,他们是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教师应该还给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和展示生命的时间、空间和舞台。要变“知识本位”“、“教师本位”,为“生命本位”、“学生本位”,引导教师对人的命运和心灵的关切,课堂将会成为生命与生命平等对话,交往与沟通的过程,教育才能与时代共同前进。
教育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因此,教师需要本着和学生共同研讨的精神,调动并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优化“教学互动”调节师生关系及相互作用,形成和谐互动方式,强化学生和环境的交互影响,产生教学协同与共振,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与课程改革纲要。
[2] 李森,于泽元。对探究教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教育研究,2002。
关键词:生命本位;主体性;探究性;个体生命;教育新视野
学校教育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人本教育应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可以让学生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也为学生能进一步学习提供数学准备。在人本教育理念指导下,数学教学怎样实现“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这一课程总目标呢?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用《标准》的教学理念,支撑课堂教学,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形式,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对话、交流、互动合作式的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本文从人本教育的角度,谈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一、构建知识网络,重视知智发生发展过程
传统的数学课堂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是在老师“娓娓道来”“滔滔不绝”“满堂灌”的情况下获得了相关信息。由于老师的“辛勤劳动”学生未能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活动中来,老师授之以鱼,而未能授之以渔,数学教学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让学生在交流、思考、实践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形成技能,学会学习。
数学课堂教学的载体是数学知识,其中包括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数学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几乎决定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得到的发展。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数学知识的缺乏是一个人不能“数学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主要原因。由于数学知识逻辑性很强,故必须老老实实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按部就班,才能进人后续学习,对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还要反复实践,螺旋上升,让学生有反复接触的机会,促使学生领悟数学的本质,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力,使他们形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习惯。
数学应用与数学知识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调动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有利于学生捕捉思维灵感来临时进发火花的瞬间原因,数学学习兴趣变得浓厚,学生的应用意识也得以加强,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理解,形成智能成长发力点,提高学生数学创造力。
二、采用问题教学,推广“探究性”学习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每一节的开篇尽量都从问题开始,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意境”,投入数学活动,在具体实例中体会其数量关系或几何特征,积极主动地开展实验与猜想,归纳与推理的活动,思考问题的本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思维来概括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结论,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领悟数学思想,理解数学本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和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题探究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内容十分丰富,大致有:
a 数学探究教学,基于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又形成了新的概念和规律,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进一步的理解与掌握。例如,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一向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发动学生观察分析,动手尝试,同学会很快发现这离不开对双曲线渐近线的相关考虑。
b 数学中的综合题,相对于知识点比较单一的问题而言,更有利于学生探究和探索,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思维能力。不少问题需突破教材结构,知识体系就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这样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就会变得更加适合于扩散思维,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c 学科前沿中的数学问题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都成为数学探究的教学对象。一些与学科前沿有关的内容,如计算机的二进制问题,模糊数学的问题等,以及现实中的银行储蓄的税后利息的计算,球队的比赛场次计算等问题作为探究的对象,可扩大学生的知识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每节课都是被动地听讲、机械地模仿,特别容易形成视听疲劳,产生厌倦情绪,面对枯燥的课堂,对所学的知识提不起兴趣,上课就会经常走神,同时,课堂气氛就会如死水一潭,毫无生机与活力,讲过多遍的问题学生仍可能没有印象,更谈不上能力的提高和数学素养的形成,所以,面对高考中以能力立意的试题,就会不战而败,采取探究性课堂教学,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变课堂上教师的完全预设为学生的随机生成,变课堂的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为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数学交流平台,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和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拓展教育新视野,关注个体生命的独特意义
生命是独一无二的,无可取代的。在这个世界上,每片叶子的形状及每朵花的香味都是独一无二的,更何况是具有鲜活生命的学生呢?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学生有权利和义务去发展、探索属于自己的生命特色,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创设生命的“跑马场”,提供给每个学生把生命的意义充分展示、发挥出来的机会。学生到校学习,总是要把形形色色的个性展现在我们面前,他们是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教师应该还给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和展示生命的时间、空间和舞台。要变“知识本位”“、“教师本位”,为“生命本位”、“学生本位”,引导教师对人的命运和心灵的关切,课堂将会成为生命与生命平等对话,交往与沟通的过程,教育才能与时代共同前进。
教育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因此,教师需要本着和学生共同研讨的精神,调动并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优化“教学互动”调节师生关系及相互作用,形成和谐互动方式,强化学生和环境的交互影响,产生教学协同与共振,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与课程改革纲要。
[2] 李森,于泽元。对探究教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教育研究,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