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游戏化意味着幼儿的一日生活都要充满游戏环节,作为课程主要体现形式的游戏不但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还要承担课程任务,彰显自身的价值。区域游戏作为集体活动的补充和拓展,不再是某个固定的模式。孩子是以“融合式”的认知方式来认识世界,因此教师应该将区域游戏与主题背景相融合,充分发挥其最大教育价值。
关键词:主题活动;区域活动;有机融合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而区域活动作为集体活动的补充和拓展,是幼儿自主游戏最好的体现方式。它已成为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但以往的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往往独立进行,缺少相联性、互助性,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最大教育价值。
在主题课程为背景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探索主题活动背景下的区域活动设计与组织策略 ,能够有效提高教师设计与组织区域活动的能力。通过此策略的运用改变教师对区域活动敷衍了事的态度和组织区域活动时散漫随意的现状,提高教师设计组织区域活动的能力,让孩子们能够主动参与到区域活动中,获得快乐,促进发展。
一、主题环境与区域环境的协调一致
1.教育环境的创设与教育活动的成果相辅相成。
主题活动和区域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相应活动环境的创设也应着眼于此,三者可以也应该视为一个整体,共同围绕一个目标来创设,使主题环境与区域环境相一致。
例如在大班主题活动“中国娃”中,围绕主题目标张贴幼儿参观名胜古迹的图片,收集了祖国标志的实物、图片,悬挂少数民族的服饰等,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主题环境,让主题环境与区域环境的有机整合,交错相融、浑然一体,在环境的熏陶中,支持、鼓励、吸引幼儿用歌舞、绘画等表现形式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2.主题活动的开展促进区域环境的创设。
主题活动的开展中经常会出现幼儿超乎寻常关注的、与区域游戏相关内容,可以收集、展示相关的作品,进而推进区域环境创设。例如在小班主题活动“发芽了”中,孩子们通过集体活动“种子藏哪里”“种子粘贴画”探索发现种子的形状、生长部位,并用种子粘贴出许多物体的形象,将这些作品用于手工区域的环境创设,不仅与区域内容相一致,而且使主题材料高效利用,一举两得。
3.区域游戏反推主题环境创设。
环境创设应紧紧抓住主题活动,主题开展到哪个阶段,环境就相应创设到哪里,而作为主题活动拓展的区域游戏,幼儿在自主游戏和探索中,必然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大班主题活动“我们爱运动”中,在美术区设立手工活动“火柴棒拼小人”、开展绘画活动“大家来锻炼”,将幼儿拼画的各种小人展示在主题环境一角,不僅成功展示了区域活动作品,而且及时丰富了主题环境。
二、活动内容的相互促进
1.根据主题目标制订区域活动内容。
区域游戏内容不是随心所欲、单独选择与制订的,而是紧扣主题活动的目标,与主题目标相一致的。中班主题活动“秘密花园”,幼儿表演“蝴蝶找花”;用对折剪的方法来剪花和小鸟;饲养观察、记录小蝌蚪,以及小蜗牛的生长变化;表演《毛毛虫和蝴蝶》的故事;搭建春天的公园等;每个区域的活动都围绕主题目标展开设计。
2.区域活动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前奏。
“要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关注幼儿已有的经验,只有在了解幼儿现有发展水平、个性特点等基础上组织的活动才能最大限度促进幼儿发展。”因此,教师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对幼儿进行相关经验的积累,可以将区域活动作为主题活动的前奏曲,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班园本课程《岱山新貌》,幼儿关于家乡的知识不是很丰富,如果直接组织活动那就很可能降低目标达成度,不如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完成调查表,师幼共同收集家乡名胜、特产的图片、物品和宣传片,让幼儿了解家乡的过去、现在,畅想家乡的未来!
4.区域游戏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和拓展。
在集体活动中,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不平衡,有的对探索内容意犹未尽,有些刚进入角色,但因集体教学时间的限制被迫终止探索活动,此时区域活动便是最好的弥补,可使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幼儿在游戏区操作、探索,加深、巩固所学的知识。再说幼儿身心的发展,有的需要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完成,有的则需要在区域游戏中完成。在中班主题活动“能干的我”中,引导幼儿对不同的声音产生兴趣,提高听辨能力,若时间有限,教师可把这一内容延伸至区域中。如在易拉罐中分别装入豆子、沙子并封口,引导幼儿听一听、摇一摇,玩一玩声音配对游戏,满足幼儿继续操作和探索的欲望。
5.区域活动推动主题活动的发展。
所有的区域游戏都不是在主题活动完成后即刻创设出来的,刚开始可能只有两三个与主题密切相关,但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区域活动会越来越多,有的是主题活动的延伸,有的是自主生成的发展。例如在小班主题活动“亲亲热热一家人”,引导幼儿懂得“爱父母”是本主题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幼儿通过说、看、画、感知一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后来增加了动物找家、动物一家亲等区域活动,让幼儿感知到动物也有自己的家,激发了幼儿爱动物的情感。
三、交流、讲评有效地师生互动
教师在幼儿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盲目地对其进行帮助。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具有敏锐地观察力和判断力。讲评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孩子说说今天玩的怎么样,开心吗?为什么?碰到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如建构区中孩子用纸杯设计建造的大桥、高楼等,美工区中孩子的装饰画、手指画,孩子的作品虽然稚拙,却充满了童真、童趣教师尽可能地展现给孩子们,以提高孩子们获得满足和自信。
通过开展主题背景下活动区的开设,幼儿在丰富的环境中,没有压力,接受新的知识,这是集体教学所无法相比的。孩子在安全、温馨、自由自在、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玩玩做做、生动、活泼、主动、愉快的活动,潜移默化的学习,更多的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只有彻底转变观念,深化“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的思想,将主题活动与区域游戏优化整合,让两者有效地融合创新,让孩子在活动中真正享受到快乐!
参考文献;
[1]钱晓云,《将区域活动融合让孩子成长成才》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关键词:主题活动;区域活动;有机融合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而区域活动作为集体活动的补充和拓展,是幼儿自主游戏最好的体现方式。它已成为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但以往的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往往独立进行,缺少相联性、互助性,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最大教育价值。
在主题课程为背景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探索主题活动背景下的区域活动设计与组织策略 ,能够有效提高教师设计与组织区域活动的能力。通过此策略的运用改变教师对区域活动敷衍了事的态度和组织区域活动时散漫随意的现状,提高教师设计组织区域活动的能力,让孩子们能够主动参与到区域活动中,获得快乐,促进发展。
一、主题环境与区域环境的协调一致
1.教育环境的创设与教育活动的成果相辅相成。
主题活动和区域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相应活动环境的创设也应着眼于此,三者可以也应该视为一个整体,共同围绕一个目标来创设,使主题环境与区域环境相一致。
例如在大班主题活动“中国娃”中,围绕主题目标张贴幼儿参观名胜古迹的图片,收集了祖国标志的实物、图片,悬挂少数民族的服饰等,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主题环境,让主题环境与区域环境的有机整合,交错相融、浑然一体,在环境的熏陶中,支持、鼓励、吸引幼儿用歌舞、绘画等表现形式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2.主题活动的开展促进区域环境的创设。
主题活动的开展中经常会出现幼儿超乎寻常关注的、与区域游戏相关内容,可以收集、展示相关的作品,进而推进区域环境创设。例如在小班主题活动“发芽了”中,孩子们通过集体活动“种子藏哪里”“种子粘贴画”探索发现种子的形状、生长部位,并用种子粘贴出许多物体的形象,将这些作品用于手工区域的环境创设,不仅与区域内容相一致,而且使主题材料高效利用,一举两得。
3.区域游戏反推主题环境创设。
环境创设应紧紧抓住主题活动,主题开展到哪个阶段,环境就相应创设到哪里,而作为主题活动拓展的区域游戏,幼儿在自主游戏和探索中,必然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大班主题活动“我们爱运动”中,在美术区设立手工活动“火柴棒拼小人”、开展绘画活动“大家来锻炼”,将幼儿拼画的各种小人展示在主题环境一角,不僅成功展示了区域活动作品,而且及时丰富了主题环境。
二、活动内容的相互促进
1.根据主题目标制订区域活动内容。
区域游戏内容不是随心所欲、单独选择与制订的,而是紧扣主题活动的目标,与主题目标相一致的。中班主题活动“秘密花园”,幼儿表演“蝴蝶找花”;用对折剪的方法来剪花和小鸟;饲养观察、记录小蝌蚪,以及小蜗牛的生长变化;表演《毛毛虫和蝴蝶》的故事;搭建春天的公园等;每个区域的活动都围绕主题目标展开设计。
2.区域活动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前奏。
“要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关注幼儿已有的经验,只有在了解幼儿现有发展水平、个性特点等基础上组织的活动才能最大限度促进幼儿发展。”因此,教师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对幼儿进行相关经验的积累,可以将区域活动作为主题活动的前奏曲,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班园本课程《岱山新貌》,幼儿关于家乡的知识不是很丰富,如果直接组织活动那就很可能降低目标达成度,不如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完成调查表,师幼共同收集家乡名胜、特产的图片、物品和宣传片,让幼儿了解家乡的过去、现在,畅想家乡的未来!
4.区域游戏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和拓展。
在集体活动中,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不平衡,有的对探索内容意犹未尽,有些刚进入角色,但因集体教学时间的限制被迫终止探索活动,此时区域活动便是最好的弥补,可使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幼儿在游戏区操作、探索,加深、巩固所学的知识。再说幼儿身心的发展,有的需要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完成,有的则需要在区域游戏中完成。在中班主题活动“能干的我”中,引导幼儿对不同的声音产生兴趣,提高听辨能力,若时间有限,教师可把这一内容延伸至区域中。如在易拉罐中分别装入豆子、沙子并封口,引导幼儿听一听、摇一摇,玩一玩声音配对游戏,满足幼儿继续操作和探索的欲望。
5.区域活动推动主题活动的发展。
所有的区域游戏都不是在主题活动完成后即刻创设出来的,刚开始可能只有两三个与主题密切相关,但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区域活动会越来越多,有的是主题活动的延伸,有的是自主生成的发展。例如在小班主题活动“亲亲热热一家人”,引导幼儿懂得“爱父母”是本主题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幼儿通过说、看、画、感知一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后来增加了动物找家、动物一家亲等区域活动,让幼儿感知到动物也有自己的家,激发了幼儿爱动物的情感。
三、交流、讲评有效地师生互动
教师在幼儿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盲目地对其进行帮助。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具有敏锐地观察力和判断力。讲评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孩子说说今天玩的怎么样,开心吗?为什么?碰到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如建构区中孩子用纸杯设计建造的大桥、高楼等,美工区中孩子的装饰画、手指画,孩子的作品虽然稚拙,却充满了童真、童趣教师尽可能地展现给孩子们,以提高孩子们获得满足和自信。
通过开展主题背景下活动区的开设,幼儿在丰富的环境中,没有压力,接受新的知识,这是集体教学所无法相比的。孩子在安全、温馨、自由自在、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玩玩做做、生动、活泼、主动、愉快的活动,潜移默化的学习,更多的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只有彻底转变观念,深化“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的思想,将主题活动与区域游戏优化整合,让两者有效地融合创新,让孩子在活动中真正享受到快乐!
参考文献;
[1]钱晓云,《将区域活动融合让孩子成长成才》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