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逐步深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已然成为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这里所说的有效性,主要指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的有效性与“学”的有效性。结合小学数学课程特点,我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教”的有效性
“教”的有效性,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为宗旨,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追求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完美结合,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个性的塑造等,促进学生包括知识拓展、情感升华、个性发展等在内的全面发展。
1.理创设情境。
情境导人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新知识的讲授,也是提高课堂有效性行之有效的方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要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创设的情境形式有很多,比如:故事情境——把知识要点寓以有趣的故事中,增加趣味性;生活情境——模拟日常生活的场景,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利于学生接受和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适合创设情境,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跟当下相结合,联系实际,其内容和形式应遵循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切忌因求新、求活让情境创设喧宾夺主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和弱化了知识的学习和思维的发展,而导致教学的偏差。
2.调动积极情感。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情感诉求,努力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点滴的进步和成绩,都要及日寸发现、及时肯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再接再厉,从而建立积极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让激励评价真正成为调动学生积极情感的火种、活跃课堂气氛的良方,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尊重个体差异。
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尊重个体差别,促进个性发展。课堂提问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难易要适度,可将问题设置一定的梯度,分档提问,引导同学之间相互启发,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得到提高。课堂评价要有所区别,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也要有所不同,评价方式也要尽可能多元化,争取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随堂练习题目时要联系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接受情况,课外练习可设计选做题和必做题,尽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共同提高。
二、“学”的有效性
“学”的有效性,即在课堂上,教师要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实在在地体验学习的过程,做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
1.发动动手操作。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课堂上发动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把抽象的知识变成有趣的动手操作,转化为可感知的具体内容,在实践中将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理解并掌握。但是,发动学生动手操作并非无目的地放任自流,而是要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并要注意随时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
2.鼓励自主探究。
优秀的教师要应该具备创造和善抓教学时机的能力,利用各种契机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求真,通过自主探究,经历“质疑——猜想——假设——探究——验证”这样一个过程,获得真知,发展思维。当然,要根据教学内容,判断是否适合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不必要让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去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
3.提倡合作交流。
课堂上,教师要努力铺设和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学习的机会。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灵活地把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这三种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这并不是说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就可以退居其次,而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明确分工,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达自己观点和展现自我风采的机会,并且学会思考、倾听、交流,积极参与其中。
总之,我们把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作为教学目标,既要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也要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发掘各种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提高,素质也得到发展。
一、“教”的有效性
“教”的有效性,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为宗旨,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追求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完美结合,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个性的塑造等,促进学生包括知识拓展、情感升华、个性发展等在内的全面发展。
1.理创设情境。
情境导人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新知识的讲授,也是提高课堂有效性行之有效的方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要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创设的情境形式有很多,比如:故事情境——把知识要点寓以有趣的故事中,增加趣味性;生活情境——模拟日常生活的场景,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利于学生接受和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适合创设情境,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跟当下相结合,联系实际,其内容和形式应遵循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切忌因求新、求活让情境创设喧宾夺主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和弱化了知识的学习和思维的发展,而导致教学的偏差。
2.调动积极情感。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情感诉求,努力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点滴的进步和成绩,都要及日寸发现、及时肯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再接再厉,从而建立积极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让激励评价真正成为调动学生积极情感的火种、活跃课堂气氛的良方,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尊重个体差异。
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尊重个体差别,促进个性发展。课堂提问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难易要适度,可将问题设置一定的梯度,分档提问,引导同学之间相互启发,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得到提高。课堂评价要有所区别,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也要有所不同,评价方式也要尽可能多元化,争取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随堂练习题目时要联系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接受情况,课外练习可设计选做题和必做题,尽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共同提高。
二、“学”的有效性
“学”的有效性,即在课堂上,教师要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实在在地体验学习的过程,做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
1.发动动手操作。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课堂上发动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把抽象的知识变成有趣的动手操作,转化为可感知的具体内容,在实践中将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理解并掌握。但是,发动学生动手操作并非无目的地放任自流,而是要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并要注意随时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
2.鼓励自主探究。
优秀的教师要应该具备创造和善抓教学时机的能力,利用各种契机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求真,通过自主探究,经历“质疑——猜想——假设——探究——验证”这样一个过程,获得真知,发展思维。当然,要根据教学内容,判断是否适合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不必要让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去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
3.提倡合作交流。
课堂上,教师要努力铺设和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学习的机会。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灵活地把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这三种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这并不是说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就可以退居其次,而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明确分工,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达自己观点和展现自我风采的机会,并且学会思考、倾听、交流,积极参与其中。
总之,我们把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作为教学目标,既要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也要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发掘各种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提高,素质也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