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有价值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增进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和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燃料。因此,教师要重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优化提问技巧与方法,鼓励学生都能勇敢回答问题,使提问更有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课堂提问 语文课堂 提问艺术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创新源自“好奇”与“质疑”。语文新课标新理念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制约思维强度、方向、策略和效率。教师的提问对学生的思维具有强化性、调控性和调整性,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
教学过程是探究问题的过程,教学活动的关键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课堂,也就没有教学。因此,优化课堂提问,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那么,语文课堂提问现状如何呢?
如果说过去的语文课堂是“满堂灌”的话,那么现在的语文课堂就该叫“满堂问”。细观当前语文课堂提问,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肤浅性提问。老师一问,学生齐答,场面热闹,好似全会,实则由于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根本没学什么,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
二是质难性提问。问题高深莫测,学生根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能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此类问题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是模糊性提问。问题模棱两可,学生云里雾里,一脸茫然,摸不着头脑。老师既搞不清为何要问,又给不出明确回答,此类问题完全是浪费课堂时间。
四是习惯性提问。问题未经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看似问得多,实则什么也没问。此类问题是老师的课堂语言基本功不足造成的,只会干扰学生的听课效果,毁掉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五是惩罚性提问。发现某一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突然发问,借机整治,久而久之使学生视老师提问为畏途,上课时诚惶诚恐,注意力全在琢磨老师会不会叫到自己,此类问题好似变相体罚。
以上类型提问弊多利少,不如不问。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关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该是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那么,怎样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呢?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设计,注意提问的目的性
平庸的提问引起学生有口无心的随答,高深莫测的提问使学生茫然不知所答,只有能牵动学生的神经,能激起学生思想感情浪花的提问,才具有魅力。一连串具有思考价值和激发力量的紧密相连的提问,可以勾勒出一堂轮廓清晰、结构严谨的语文课,使课堂教学不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不断涌起感情的浪潮。
好的问题犹如斯芬克斯之谜,让学生沉浸在文学遐想的涟漪之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热情。通过目的性明确的提问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二、立足学科,注意提问的人文性
受语文学科本质和课堂时段的影响,语文课堂上,我们主要解决真正的语文问题,指让学生解决具有语文味、语文美和语文性的问题。
人文是语文的特性,语文课应该是人情味很浓的课堂。语文教学离不开语言文学的教育活动,语言负载着祖国和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承传着祖国延绵不息的文化,只有加强人文性教育,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才符合教学的基本规律。语文学科教学中,要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汲取充盈的人文精气、滋养精神家园。语文课堂提问必须突出“人本”,体现深切的“人文关怀”。
三、善于把握,注意提问的适度性
适度性包括适中、适时和适量。一是适中,问题过易或过难,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或抑止心理。好的问题既不能让学生有望而生畏之感,又不能让学生有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的懈怠,要让学生感到“三分生,七分熟,跳一跳,摘得到”。二是适时,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教师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三是适量,指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频率。问题设置应疏密相间,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对问题考虑得全面周到。
四、抓住重点,注意提问的启发性
教师应选择一个“语文问题”中的核心问题,作为一堂课的教学重点。设置围绕教学目标的、关键性的、具有牵引力的“主问题”,以代替数量过多的“碎问”。
“主问题”指对课文阅读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的问题,是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问题。这样可以减少无效提问,整体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和品读,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
五、因势利导,注意提问的创造性
创造性指关注学生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反应,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创造性应是有效性中含金量最高的指标,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品质的灵魂。问题是开放的,不是封闭性的,不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这样的问题常常带有假设性,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使他们保持对语文的喜爱、对问题的兴趣,从而活跃他们的思维,使他们产生多向联想、多方面思考,提出独特的见解。同时通过对发散出来的想法的分析、比较、综合,实现思维的优化,求得思维的共鸣。
六、关注思维,注意提问的科学性
科学性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吃透教材。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正确并科学地估计学情,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教材内容要熟练掌握,理解深刻内涵,老师问题语言要规范,简明扼要,针对性强,问之才能做到科学得当,有效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发展语言,发展学生智能。问之不当,则往往启而不发,最后还是变成教师自问自答。精心设计的问题要重视思考型、鼓励启发型和开放型问题,轻视记忆型、检查型、封闭型问题。好的提问应该富有启发性,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思维过程上,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
七、面向全体,注意提问的广泛性
教育不仅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关注发展中的每一个学生。尽管人的智能结构有所不同,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需求有所不同,但作为成长者却有着共同的成长需要。面向全体、关注个体是每一个教师的重要职责。因此,课堂提问切不可只对准“T”字区的优秀学生。要根据具体课文内容,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对象回答。对语文基础知识内容提问时,可面对中等、后进生,而知识难度较高的提问应面对优、良生。每一堂课提问要有广度、深度、坡度,要面向全体学生。
八、共同参与,注意提问的互动性
教学实践证明,应注意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有同等权利。课堂问题由学生提出胜过由师生提出,由师生互动提出胜过完全由教师提出,由教师提出胜过不提出。教师必须预设课堂最有价值的问题。问题提出由谁解决?由学生解决胜过由教师解决,由后三排学生解决胜过由前三排学生解决。一种教学是否成功,主要看它解决了什么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什么人参与了解决,解决过程中探索出了什么好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学生实际,紧紧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真诚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不断优化课堂提问方法、内容和途径,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真正增强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于漪.以人为本教文育人——特级教师于漪谈语文教学改革.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
[2]霍懋征.谈课堂提问.语文教学经验谈.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8.
[3]浅谈优化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4]陈淑仪.课堂主问题的设计要注意“三性”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
[5]《论语》孔子.
关键词: 课堂提问 语文课堂 提问艺术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创新源自“好奇”与“质疑”。语文新课标新理念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制约思维强度、方向、策略和效率。教师的提问对学生的思维具有强化性、调控性和调整性,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
教学过程是探究问题的过程,教学活动的关键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课堂,也就没有教学。因此,优化课堂提问,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那么,语文课堂提问现状如何呢?
如果说过去的语文课堂是“满堂灌”的话,那么现在的语文课堂就该叫“满堂问”。细观当前语文课堂提问,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肤浅性提问。老师一问,学生齐答,场面热闹,好似全会,实则由于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根本没学什么,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
二是质难性提问。问题高深莫测,学生根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能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此类问题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是模糊性提问。问题模棱两可,学生云里雾里,一脸茫然,摸不着头脑。老师既搞不清为何要问,又给不出明确回答,此类问题完全是浪费课堂时间。
四是习惯性提问。问题未经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看似问得多,实则什么也没问。此类问题是老师的课堂语言基本功不足造成的,只会干扰学生的听课效果,毁掉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五是惩罚性提问。发现某一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突然发问,借机整治,久而久之使学生视老师提问为畏途,上课时诚惶诚恐,注意力全在琢磨老师会不会叫到自己,此类问题好似变相体罚。
以上类型提问弊多利少,不如不问。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关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该是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那么,怎样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呢?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设计,注意提问的目的性
平庸的提问引起学生有口无心的随答,高深莫测的提问使学生茫然不知所答,只有能牵动学生的神经,能激起学生思想感情浪花的提问,才具有魅力。一连串具有思考价值和激发力量的紧密相连的提问,可以勾勒出一堂轮廓清晰、结构严谨的语文课,使课堂教学不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不断涌起感情的浪潮。
好的问题犹如斯芬克斯之谜,让学生沉浸在文学遐想的涟漪之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热情。通过目的性明确的提问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二、立足学科,注意提问的人文性
受语文学科本质和课堂时段的影响,语文课堂上,我们主要解决真正的语文问题,指让学生解决具有语文味、语文美和语文性的问题。
人文是语文的特性,语文课应该是人情味很浓的课堂。语文教学离不开语言文学的教育活动,语言负载着祖国和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承传着祖国延绵不息的文化,只有加强人文性教育,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才符合教学的基本规律。语文学科教学中,要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汲取充盈的人文精气、滋养精神家园。语文课堂提问必须突出“人本”,体现深切的“人文关怀”。
三、善于把握,注意提问的适度性
适度性包括适中、适时和适量。一是适中,问题过易或过难,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或抑止心理。好的问题既不能让学生有望而生畏之感,又不能让学生有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的懈怠,要让学生感到“三分生,七分熟,跳一跳,摘得到”。二是适时,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教师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三是适量,指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频率。问题设置应疏密相间,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对问题考虑得全面周到。
四、抓住重点,注意提问的启发性
教师应选择一个“语文问题”中的核心问题,作为一堂课的教学重点。设置围绕教学目标的、关键性的、具有牵引力的“主问题”,以代替数量过多的“碎问”。
“主问题”指对课文阅读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的问题,是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问题。这样可以减少无效提问,整体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和品读,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
五、因势利导,注意提问的创造性
创造性指关注学生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反应,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创造性应是有效性中含金量最高的指标,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品质的灵魂。问题是开放的,不是封闭性的,不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这样的问题常常带有假设性,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使他们保持对语文的喜爱、对问题的兴趣,从而活跃他们的思维,使他们产生多向联想、多方面思考,提出独特的见解。同时通过对发散出来的想法的分析、比较、综合,实现思维的优化,求得思维的共鸣。
六、关注思维,注意提问的科学性
科学性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吃透教材。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正确并科学地估计学情,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教材内容要熟练掌握,理解深刻内涵,老师问题语言要规范,简明扼要,针对性强,问之才能做到科学得当,有效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发展语言,发展学生智能。问之不当,则往往启而不发,最后还是变成教师自问自答。精心设计的问题要重视思考型、鼓励启发型和开放型问题,轻视记忆型、检查型、封闭型问题。好的提问应该富有启发性,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思维过程上,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
七、面向全体,注意提问的广泛性
教育不仅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关注发展中的每一个学生。尽管人的智能结构有所不同,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需求有所不同,但作为成长者却有着共同的成长需要。面向全体、关注个体是每一个教师的重要职责。因此,课堂提问切不可只对准“T”字区的优秀学生。要根据具体课文内容,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对象回答。对语文基础知识内容提问时,可面对中等、后进生,而知识难度较高的提问应面对优、良生。每一堂课提问要有广度、深度、坡度,要面向全体学生。
八、共同参与,注意提问的互动性
教学实践证明,应注意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有同等权利。课堂问题由学生提出胜过由师生提出,由师生互动提出胜过完全由教师提出,由教师提出胜过不提出。教师必须预设课堂最有价值的问题。问题提出由谁解决?由学生解决胜过由教师解决,由后三排学生解决胜过由前三排学生解决。一种教学是否成功,主要看它解决了什么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什么人参与了解决,解决过程中探索出了什么好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学生实际,紧紧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真诚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不断优化课堂提问方法、内容和途径,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真正增强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于漪.以人为本教文育人——特级教师于漪谈语文教学改革.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
[2]霍懋征.谈课堂提问.语文教学经验谈.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8.
[3]浅谈优化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4]陈淑仪.课堂主问题的设计要注意“三性”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
[5]《论语》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