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创设情境”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必备环节,该环节也正是新的数学教学理念的产物,它的产生召示了教师不再是把教科书所呈现的知识形态模本复制和剪贴到学生头脑中去,而是将教科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和素材,使他们在对数学内容的处理过程中获得发展。于是,我们欣喜地看到,每一节数学课上,均能看到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事例。数学知识在每一位执教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变成了一个个学生熟悉的活生生的生活场面,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但是,由于改革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关于生活情境创设的探索道路上,我们还存在着极端化、形式化、和包办化的倾向,这是必须清醒认识,并加以更正的。
一、以生活情境创设为目的,走入极端化的误区
不可否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场景对学生学习数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也服务于生活。但不是所有的课堂都能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也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均紧密相联的。现如今,有的课堂关注的不是学生能否学到数学知识,关注的反倒是这节课有无联系生活实际。从这个出发点来说,这就走入了极端化的误区。
如一位教师执教的《比例尺》一课,为了突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如何导出比例尺定义的环节上,让学生在课堂上花了十几分钟画出了教室的平面图形并作了分析。笔者认为:这种设计虽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比例尺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花了几乎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来处理这一环节,不能不说是一种设计上的遗憾,因为它挤占了课堂上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时间。我们的数学课堂,需要的是生活情境为数学教学服务,而不是以生活情境的创设为主,人为地削弱数学知识的教学。
对于这一倾向,我们必须从数学情境创设的目的着眼去解决。笔者认为:数学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是拉近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沟通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抛开这一根本目的来谈情境创设,一来不能让数学情境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二来容易误导教师走入生活情境创设极端化的误区。
二、关注生活情境创设的细节,走入形式化的误区
当前,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有太多的形式化失误。比如:小组合作的虚与假、师生交流的散与空。在数学生活情境的创设上,也同样存在着过于注重形式,而轻视环节设计对教学目的达成的有效性。
如某教师在讲“两步计算式题”时,创设了去游乐园玩的情境。课件演示:两个学生乘车来到游乐园门口,遇到了“拦路虎”,要求学生闯过“迷宫”才能进门,教师充满激情地问:“同学们有信心闯过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有!”课件显示迷宫图:把算式和正确的答案连起来,连对了就能走出迷宫(只有一题是两步式题,其余均为一步式题)。学生顺利闯关后,教师表扬:“真能干!”追问:“这些题目中哪一题是与众不同的?”从而揭示课题“两步计算式题”。可以说,这种情境与教学内容并没有任何内在的实质性的联系,只是外加的一顶“高帽子”。
对于这一倾向,笔者认为是教师过分注重情趣化教学的结果。诚然,生活情境的创设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这一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是,如果片面地理解情境化的作用就容易走入形式化的误区。
三、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走入了包办化的误区
现在,凡是教师上研究课或者是公开课,多媒体课件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多媒体课件能将我们课堂上不易直观演示出来的内容通过动画的形式直观表现出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是纵观现在的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有了泛滥成灾的趋势。有的教师甚至错误地认为上课没有多媒体就不是好课,以至走入了包办化的误区。所谓包办化指创设情境一味注重于使用多媒体,而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发展需要。
其实,创设情境不只局限于多媒体,语言、实物操作、游戏甚至教师的手势、体态,都可以成为一种情境。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适于用多媒体。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某位教师用多媒体电脑生动地演示用等底等高的圆锥杯向圆柱杯中三次倒水,恰好倒满的过程。但学生会想:“多媒体课件中倒三次正好倒满,這肯定是真的吗?多媒体课件是老师设计的,能不能设计成倒两次甚至是倒四次正好倒满呢?为什么不让我们亲自动手试验一下呢?”所以如果让学生先自己亲自动手量一量,理解会更加深刻。可惜的是,多媒体的使用,替代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只能是隔靴搔痒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我们用冷静的头脑、高超的教学技能,来真正创设一个水乳交融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真实的、有效的、具有数学味的生活情境中快乐地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陈尚义小学)
责任编辑:陈易
一、以生活情境创设为目的,走入极端化的误区
不可否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场景对学生学习数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也服务于生活。但不是所有的课堂都能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也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均紧密相联的。现如今,有的课堂关注的不是学生能否学到数学知识,关注的反倒是这节课有无联系生活实际。从这个出发点来说,这就走入了极端化的误区。
如一位教师执教的《比例尺》一课,为了突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如何导出比例尺定义的环节上,让学生在课堂上花了十几分钟画出了教室的平面图形并作了分析。笔者认为:这种设计虽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比例尺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花了几乎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来处理这一环节,不能不说是一种设计上的遗憾,因为它挤占了课堂上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时间。我们的数学课堂,需要的是生活情境为数学教学服务,而不是以生活情境的创设为主,人为地削弱数学知识的教学。
对于这一倾向,我们必须从数学情境创设的目的着眼去解决。笔者认为:数学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是拉近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沟通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抛开这一根本目的来谈情境创设,一来不能让数学情境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二来容易误导教师走入生活情境创设极端化的误区。
二、关注生活情境创设的细节,走入形式化的误区
当前,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有太多的形式化失误。比如:小组合作的虚与假、师生交流的散与空。在数学生活情境的创设上,也同样存在着过于注重形式,而轻视环节设计对教学目的达成的有效性。
如某教师在讲“两步计算式题”时,创设了去游乐园玩的情境。课件演示:两个学生乘车来到游乐园门口,遇到了“拦路虎”,要求学生闯过“迷宫”才能进门,教师充满激情地问:“同学们有信心闯过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有!”课件显示迷宫图:把算式和正确的答案连起来,连对了就能走出迷宫(只有一题是两步式题,其余均为一步式题)。学生顺利闯关后,教师表扬:“真能干!”追问:“这些题目中哪一题是与众不同的?”从而揭示课题“两步计算式题”。可以说,这种情境与教学内容并没有任何内在的实质性的联系,只是外加的一顶“高帽子”。
对于这一倾向,笔者认为是教师过分注重情趣化教学的结果。诚然,生活情境的创设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这一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是,如果片面地理解情境化的作用就容易走入形式化的误区。
三、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走入了包办化的误区
现在,凡是教师上研究课或者是公开课,多媒体课件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多媒体课件能将我们课堂上不易直观演示出来的内容通过动画的形式直观表现出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是纵观现在的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有了泛滥成灾的趋势。有的教师甚至错误地认为上课没有多媒体就不是好课,以至走入了包办化的误区。所谓包办化指创设情境一味注重于使用多媒体,而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发展需要。
其实,创设情境不只局限于多媒体,语言、实物操作、游戏甚至教师的手势、体态,都可以成为一种情境。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适于用多媒体。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某位教师用多媒体电脑生动地演示用等底等高的圆锥杯向圆柱杯中三次倒水,恰好倒满的过程。但学生会想:“多媒体课件中倒三次正好倒满,這肯定是真的吗?多媒体课件是老师设计的,能不能设计成倒两次甚至是倒四次正好倒满呢?为什么不让我们亲自动手试验一下呢?”所以如果让学生先自己亲自动手量一量,理解会更加深刻。可惜的是,多媒体的使用,替代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只能是隔靴搔痒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我们用冷静的头脑、高超的教学技能,来真正创设一个水乳交融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真实的、有效的、具有数学味的生活情境中快乐地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陈尚义小学)
责任编辑:陈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