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kyl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创设情境”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必备环节,该环节也正是新的数学教学理念的产物,它的产生召示了教师不再是把教科书所呈现的知识形态模本复制和剪贴到学生头脑中去,而是将教科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和素材,使他们在对数学内容的处理过程中获得发展。于是,我们欣喜地看到,每一节数学课上,均能看到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事例。数学知识在每一位执教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变成了一个个学生熟悉的活生生的生活场面,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但是,由于改革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关于生活情境创设的探索道路上,我们还存在着极端化、形式化、和包办化的倾向,这是必须清醒认识,并加以更正的。
  一、以生活情境创设为目的,走入极端化的误区
  不可否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场景对学生学习数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也服务于生活。但不是所有的课堂都能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也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均紧密相联的。现如今,有的课堂关注的不是学生能否学到数学知识,关注的反倒是这节课有无联系生活实际。从这个出发点来说,这就走入了极端化的误区。
  如一位教师执教的《比例尺》一课,为了突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如何导出比例尺定义的环节上,让学生在课堂上花了十几分钟画出了教室的平面图形并作了分析。笔者认为:这种设计虽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比例尺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花了几乎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来处理这一环节,不能不说是一种设计上的遗憾,因为它挤占了课堂上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时间。我们的数学课堂,需要的是生活情境为数学教学服务,而不是以生活情境的创设为主,人为地削弱数学知识的教学。
  对于这一倾向,我们必须从数学情境创设的目的着眼去解决。笔者认为:数学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是拉近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沟通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抛开这一根本目的来谈情境创设,一来不能让数学情境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二来容易误导教师走入生活情境创设极端化的误区。
  二、关注生活情境创设的细节,走入形式化的误区
  当前,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有太多的形式化失误。比如:小组合作的虚与假、师生交流的散与空。在数学生活情境的创设上,也同样存在着过于注重形式,而轻视环节设计对教学目的达成的有效性。
  如某教师在讲“两步计算式题”时,创设了去游乐园玩的情境。课件演示:两个学生乘车来到游乐园门口,遇到了“拦路虎”,要求学生闯过“迷宫”才能进门,教师充满激情地问:“同学们有信心闯过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有!”课件显示迷宫图:把算式和正确的答案连起来,连对了就能走出迷宫(只有一题是两步式题,其余均为一步式题)。学生顺利闯关后,教师表扬:“真能干!”追问:“这些题目中哪一题是与众不同的?”从而揭示课题“两步计算式题”。可以说,这种情境与教学内容并没有任何内在的实质性的联系,只是外加的一顶“高帽子”。
  对于这一倾向,笔者认为是教师过分注重情趣化教学的结果。诚然,生活情境的创设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这一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是,如果片面地理解情境化的作用就容易走入形式化的误区。
  三、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走入了包办化的误区
  现在,凡是教师上研究课或者是公开课,多媒体课件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多媒体课件能将我们课堂上不易直观演示出来的内容通过动画的形式直观表现出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是纵观现在的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有了泛滥成灾的趋势。有的教师甚至错误地认为上课没有多媒体就不是好课,以至走入了包办化的误区。所谓包办化指创设情境一味注重于使用多媒体,而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发展需要。
  其实,创设情境不只局限于多媒体,语言、实物操作、游戏甚至教师的手势、体态,都可以成为一种情境。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适于用多媒体。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某位教师用多媒体电脑生动地演示用等底等高的圆锥杯向圆柱杯中三次倒水,恰好倒满的过程。但学生会想:“多媒体课件中倒三次正好倒满,這肯定是真的吗?多媒体课件是老师设计的,能不能设计成倒两次甚至是倒四次正好倒满呢?为什么不让我们亲自动手试验一下呢?”所以如果让学生先自己亲自动手量一量,理解会更加深刻。可惜的是,多媒体的使用,替代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只能是隔靴搔痒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我们用冷静的头脑、高超的教学技能,来真正创设一个水乳交融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真实的、有效的、具有数学味的生活情境中快乐地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陈尚义小学)
  责任编辑:陈易
其他文献
如何打通学生与数学间的通道,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通透起来?笔者认为,可借用情境,架设数学与学生经验的桥梁,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体验”是行动上的参与,“感悟”是进行着的思维活动。置身于情境之中,学生能自觉展开数学感知、思维和想象,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一、生活融入,建构情境数学  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但是,数学教材知识常是一种“结论性东西”,因而与学生存在天然的“
期刊
电子病历具有书写方便、保存时间长、节省资源、资料完整、易检索、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等优势.它在眼科临床教学中提高了实习医师的工作效率,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临床资源.但同
手工活动是幼儿园艺术领域重要内容之一,手工活动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在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如果没有依靠双手精细的、灵巧的动作激活抽象思维区域,那么将会影响
期刊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猜想—验证—建模—应用”这一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开展自主而又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健康发展。笔者以《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这课为例,谈谈应用这一模式的方法。  一、猜想——来自于问题  数学方法理论的创导者波利亚曾说:“一个孩子一旦表示出某些猜想,他就把自己与该题连在一起,他们会急切地想知道他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便主动地关心这道题,关心课堂上的进
期刊
培根说过:“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使人成才。”阅读是教育的核心,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获得能力。  一、立足课堂教给方法  书籍如瀚海,在茫茫书海中学生缺少必要的方法与技能,阅读活动无从下手,难以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愉悦。语文课堂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不仅要“学会知识”,更是“会学知识”。在课堂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根据阅读体验,
期刊
一、以“读”促学,是诗词教学之本  古诗词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诗可言志,词以抒情,曲既叙述又可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读悟结合”让孩子喜欢古诗词,效果显著。  比如教师在上《清平乐·村居》时,教师以诗意的语言贯穿课堂。以读促学,通过逐层深入的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音律,感受到古诗词朗朗上口的声韵美、快慢交替的节奏美。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对这首词的内容和意境
期刊
编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它产生于自然,是一种条状物相互交错或钩连而组织起来的精细的手工艺术活动.近年来,幼儿园尝试开展了以编织为切入口的“幼儿园编织类区域活动的有
期刊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现如今,社会各届对学生的要求不再是死板地跟着教师学,而是要求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新的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要以学生发展作为主体,关注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实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