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语句类考题常见题型及答题策略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casdvg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里,语句类考题几乎是必考的。它出现的形式大体有以下两种:1.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2.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这两种看起来很相似的题型,在答题策略、答题格式上是不是差不多呢?
  一、面貌相似——学生答题模糊
  以期中考试散文阅读《清粥》为例:
  11.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事实上,米真的是委屈的啊!
  参考答案:(1)没有经过慢工细煮,米不能与水相互渗透、融合,从而不能释放香气,不能用好味道来报答人。【答出“不能与水相互渗透、融合”得1分,答出“不能用好味道来报答人”得1分。】
  12.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4分)
  参考答案:①“纠缠”“躲躲闪闪”“示好”“欢快”“跳着舞”等动词,将“米”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煮粥过程中水与米互相慢慢融合的状态;【答出手法得1分,答出效果得1分。】
  ②通过听觉(“咕嘟咕嘟”)、视觉(“乳白的花朵”)、嗅觉(“淡淡的甜香”)、触觉(“热乎乎”)等多种感官描写,表达了煮粥时悠闲的心境。答出手法得1分,答出效果得1分。】
  虽是看的很熟悉的题型,但同学们的得分并不高,基本在一半左右。在已经复习过的基础上,这样的得分情况是不理想的。反复观察同学们的答案,我发现,他们11和12题的答题思路和格式是差不多的。呈现几个同学的答案示例:
  示例1:1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米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用电饭锅匆匆烧出的粥,米汤和米分离的情景,突出这样煮粥作者是不喜欢的,这是对食材的不尊敬。
  示例2:11.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赋予米以委屈的心理,使文章句子更为生动传神;写出了朋友煮粥的不用心,引出下文,与“我”对待米的精心作对比。
  示例3:12.将米和水拟人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煮粥过程的有趣,体现作者对煮粥的用心和观察细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米粒和水的沸腾比喻开出花朵,体现了煮粥的过程很悠长,却不枯燥,体现作者以一种悠闲、简单明了的心来煮粥。
  示例4:12.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煮粥过程中,米和水十分活泼,将其状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②运用比喻,将水比作波浪,热气比作白花,使画面更充实,有艺术感。
  从以上答案可以看出,同学们应对这两道题的答题策略是一样的,即都從语言形式入手去分析它的作用效果。但从参考答案来看,第11题的拟人手法并不是给分点,而第12题的拟人手法却是给分点,理解句子含意类题目到底要不要分析手法?理解含意类题型和赏析画线类题型的思维路径是一样的吗?这成了课堂上师生迫切想要弄明白的问题。
  学生答案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现状?这跟平时训练的文章所拟的参考答案不规范有关,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如果不加研究,只从形式上讲解甚至照本宣科,势必造成学生对这些看起来相似的题型在答题思维上的混乱。就理解句子含意类题型,我举几个高考真题模拟题答案示例:
  示例1:(2014年山东)《浣花草堂》
  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2)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2分)
  参考答案:①作者将自己复诵草堂诗比喻成“梦游”,写出了作者沉迷于草堂诗意境中的情态。②凸现了杜诗中描写自然风物诗歌的意境之美,表现作者对杜诗的新感受。
  示例2:(2014安徽)《独木舟之道》
  2.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
  参考答案:荡舟人划桨灵活自如,得心应手,船桨犹如荡舟人身体的一部分;人舟和谐,融为一体。
  我们会发现,这两道题目在参考答案的设置上,分别提到“比喻成”和“犹如”这样与修辞相关的词,是不是可以据此断定句子含意类题型一定要涉及手法?那又如何解释《清粥》的答案呢?是它不规范吗?光从这样的答案形式上去总结答题策略是不是不够?
  二、探根究源——教学解决方法
  细读高考考试说明,我们会发现,这两种看起来都是以语句面貌出现的题型,它们背后考查的却是不同的考点。理解句子含意属于“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品味”考点,赏析画线句子属于“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考点。不同的考点考查的是不同的能力。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在分析答案总结答题策略时,就不会纠结于形式“到底要不要写手法”了,我们应该明白要不要手法背后的指向目的是不一样的。还是以上面提到的例子作为说明:
  1.理解画线句子的含意。
  所谓“含意”是指言语含有的“意思”,应该是指内容方面,而且一般多指言语的隐含信息,而非明示信息(字面意思)。所以它更侧重于理解言语的语境意义,或者由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反语义等。
  比较《清粥》和《浣花草堂》《独木舟之道》的答案,虽然形式上,前者没有写拟人的修辞手法,而后两者分别提到“比喻”和“犹如”,但它们的最终指向是一样的,即通过上下文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句来体会句子的丰富意思。换句话说,写不写手法得看它是不是能辅助理解句子的丰富意思,手法本身的分析和效果并不是这类题目答案的重点,所以它不会成为必给分点。
  2.赏析画线句子。
  这种题型出现的频率很高,说它必考也不过分。这类题型由于它的考点是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答案的指向就在语句的表现形式及其作用效果上,所以手法及其效果的分析就成为必给分点。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依次从下面这些语言形式方面的内容考虑:(1)修辞手法,这是最主要的角度。(2)词语的选用,口语还是书面语等。(3)句式的选用,长句还是短句,整句还是散句,陈述句还是感叹句等。(4)语言特色,语言之美,如叠词,押韵等。在答出上述技巧后,再结合语境,结合全文内容,主旨,情感答出该技巧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总之,在教学中,凡是面貌相似而实质不同的题型,都是学生思维易混点。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表面的答案,更要从考试说明的考点分布,能力层级等角度让学生们区分清楚其题型本质,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作者单位:浙江丽水市景宁中学。
其他文献
钱恂是过渡时期新旧杂糅的一位知识人,也是近代外交史上值得一书的“异才”。庚子前后,其人受湖广总督张之洞之遣,赴日本代办交涉的作为尤其值得关注。在留日学生监督任上,钱恂操
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作文的考察程度越来越深,新课标对写作的创新意识有一定的要求。所以,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任务更加的艰巨。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培养他们的语言思维能力。  一、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从众多中学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能发现一个比较值得重视的问题。那就是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无法施展才华,无法将思想表达出来,在考试的时候无法完成规定的字数等。这是教学效果的检验。学生如果无法完成作文
针对基于GPS的土石坝碾压实时监控系统存在高程精度不高(一般为2cm左右)、车载设备(GPS接收机)贵重且易受损害(振动、洒水等影响)、卫星信号在深山峡谷易被遮挡等不足,设计了
IS平台作为信息技术载体,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笔者仅从五个方面加以剖析。  第一,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诗歌教学是对高中学生开展美育的绝佳素材,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能不能搞好诗歌教学,关系到高中语文教学的成败。诗歌的美在于诵读。因此,诗歌教学的关键在于诵读。无论是李白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还是杜甫的《秋兴》《登高》等等,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
诗歌鉴赏题可以说是高考语文试题得分率较低的一道题型。因此,诗歌鉴赏历来是高考语文复习的一个难点。其实,江苏高考《考试说明》将诗歌鉴赏的鉴赏评价能力层级确定为D等。
想象性重构是美国制定法解释中的技术,从属于意图主义的解释方法。意图主义的制定法解释方法存在从多成员立法机关难以提炼出融贯的立法者意图、立法者意图模糊不清乃至根本不
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实际上是哲学研究的时代课题的变化,属于"哲学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与此直接相关并具有前提意义的,是"哲学是什么"的问题。相对于"哲学是什么"的无解论和一
教材插图的大量出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利于学生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课文,促进学习。尤其是高中生,他们面临着升学考试,学习压力加大,学习乐趣逐步减少,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插图的作用,利用教材插图来刺激他们的感官,增加他们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的目的。  1.利用教材插图介绍作家作品  知人论世一向是语文教学所推崇的教学理念,学生只有对作家的身世背景、作品的创作环境有一定的
新版《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一卷首页插图瞿秋白照的页后“瞿秋白简介”中存多处问题,笔者现指出并加以商榷。
为了研究泥沙特性与NaCl浓度对45#钢材料磨蚀的影响及机理,采用超声振动空化装置配合自主研发的泥沙搅拌装置作为磨蚀试验设备,对45#钢材料进行磨蚀性能试验。运用失重法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