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唱练耳教学的思考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enda_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得到了社会的重视,在快速发展起来的少儿音乐教育阵营中,作为音乐基础学科——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学习视唱练耳的必要性
  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演奏(演唱)歌曲时,因为不识谱,所以无法判断出自己演奏(演唱)的正误,甚至连乐谱演唱(演奏)到哪里都不清楚;小歌手班级的课堂上,唱歌明显走调的孩子,并没有意识判断出自己唱出的音高是否准确;小朋友演奏(演唱)熟练,打开乐谱后,问他乐谱中标注的表情术语、力度等则一概不知。
  这些学习音乐的基本的能力,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就可以掌握,伴随着学习的演奏(演唱)乐曲难度的提升,所需要学习音乐的基本能力也就越多。但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学习演奏(演唱)而把看似不重要的基本能力的学习、提升忽略掉,在学习演奏(演唱)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由此可见,学习音乐的儿童学习视唱练耳是非常必要的。
  儿童视唱练耳的教学范畴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知识结构相互渗透的基础学科。除了视唱、听写、听觉分析、乐理主要教学内容外,还包括简单的和声、复调、曲式与作品分析、音乐作品鉴赏等音乐学科的部分内容。
  根据儿童这个特定的授课群体,结合教学实际,将本课程分为:唱、听、析、写四个环节。其中“唱”、“听”是基础,“析”作为辅助,当三个环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可以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写”。
  唱:指看谱即唱,是本课程基础。主要训练儿童在拿到新的音乐作品时,不需要教师指导或者思考就能视谱即唱(或识谱即奏)的技能。
  听:即听觉上的训练。主要训练儿童能够辨明各种单音、音程、和弦、节奏、短句及多声部短小曲调等的能力,逐渐培养儿童倾听音乐的习惯,建立起内心听觉,加深儿童对音乐的实际感受力及对音响效果的想象力。
  析:是指教师在儿童的原有音乐知识基础上运用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帮助儿童进行必要的理性分析和讲解梳理,这样不仅巩固了以前的知识,还有效掌握了新的知识。这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有助于其他音乐技能的学习。
  写: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来说,“写”可以简洁化。如:用符号表示和弦、用线段记录节奏等。“写”不仅训练儿童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还可以帮助儿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印象,为接下来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这门课并不仅是上音乐学院从事音乐专业的人才需要去学习的,而是一切从事音乐工作的音乐人,无论是受教者还是施教者,无论是声乐学习还是器乐学习,都必须循序渐进的不断学习的一门基础课。
  各年龄阶段儿童的特征
  根据发展研究学,儿童3—12岁之间是发展音乐听觉的关键阶段。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各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儿童音乐听觉的变化,我们引用舒特—戴森和加布里埃尔1981年关于各年龄阶段音乐发展的主要特征归纳表一及儿童发育特点图二来作概括。
  通过图例我们可以看到,儿童的听觉发育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远远优于指尖肌肉发育和声带发育。基尔巴特曾做过一项实验,表明儿童6—8岁的音高听辨能力增长最为迅速,18岁后进步逐渐缓慢。因此,我们要抓住儿童听觉训练宝贵的“黄金期”,系统、科学地对学习音乐的儿童进行视唱练耳教学,让儿童能够对音高、音色、节奏、速度、力度、和声、调式调性以及对音乐作品整体风格等方面得以相对准确地感受和认知,训练其听觉器官的敏感度,培养良好的音乐听觉习惯,提高审美感受能力。
  对儿童音乐能力的培养
  形成儿童良好的音乐听觉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是感受、欣赏、理解音乐之美的前提。良好的音乐听觉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形成的,需要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通过科学的训练,逐步获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儿童将已经熟悉的音乐作品,可以用唱或写的形式再现作品,这样能够培养儿童良好的背写、背唱习惯,同时也可以通过默唱激发儿童的内心听觉,让音乐的记忆沿着可遵循的规律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么音乐大师贝多芬在双耳失聪后还能够进行音乐创作的秘密了。
  注重儿童音乐乐感的培养 音程的听辨是儿童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基础。音程的协和与不协和其实是人们在听觉上的一种色彩差异,也是一种美感差异。在教学中需要运用这种差异进行听觉的辨别,并多进行对比练习。方法:听辨协和音程及听觉感受,如纯一、八度——完全的协和;纯四、五度——呆板的、空旷的协和等;当儿童建立了协和音程的音乐听觉后,进行不协和音程的听觉训练。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儿童就能逐渐听辨出协和和弦、不协和和弦,在多声部视唱的练习中,儿童就能做到辨其音准、节奏,在音乐表现和演唱声音上也能够听辨出多声部音响的整体协和。
  强化儿童调式感的培养 要培养儿童带着调式的感觉去听辨每个和弦在调内的功能、性质、结构及音响色彩。和弦的色彩感觉,是经过大量的听觉训练而产生的,需要在训练中多听、多练、多记。通过对音的高低、节奏的长短、大小调的辨析,熟悉基本音级的音准及和弦的各种功能,积累一定数量的音乐作品,有助于儿童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增强儿童韵律感知能力的培养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节奏在音乐中起到了支撑作用,没有节奏的音乐是不存在的。我们的生活中节奏的身影如影随形,无处不在。如心脏的跳动、钟表的走动、语言韵律中的抑扬顿挫,不管节奏以何种形式存在,其本身就富有韵律美。练习中,让孩子运用不同的速度、拍法及图式,重视长音与休止符,节奏与音调结合、多声部节奏及其移位练习等,在训练中去创造、体会节奏的韵律美。
  良好的音乐素养需要从儿童音乐教育开始培养,每个人所获知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感觉是与技术性知识的增加而平行发展的,拥有丰富的音乐词汇也是需要通过不断的音乐实践逐步获得的。因此我们要把握好儿童听觉发展的“黄金期”,用耐心陪伴孩子一起搭建通往音乐殿堂之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其他文献
2015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6周年纪念日,先圣孔子,将其深刻的思想精髓、高远的价值取向贯注到中华民族的文化生命中,而儒家思想也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最为珍贵的财富。为纪念孔子诞辰2566周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红旗一校于9月28日进行了孔子诞辰2566周年暨新生开笔礼活动。  本次活动分三部分进行:首先由教学副校长寇璇讲话。第二部分是一年级新生开笔礼,共分五个环节:正衣冠(“大抵为人,先要身体
■案例概要  某日,小为与其他数名同学利用午休时间在学校操场上踢足球,小为是守门员。同学小波射门踢出的足球经过小为手挡之后,打在小为左眼,造成伤害。经医院诊断鉴定为十级伤残。原告小为以小波和所在学校为共同被告起诉,请求人身赔偿损害。法院认定,足球运动中出现的正当危险后果是被允许的,参与者有可能成为危险后果的实际承担者,而正当危险的制造者不应为此付出代价。小波的行为不违反运动规则,不存在过失,不属侵
遇到学生捣乱课堂纪律,教师管还是不管?如果要管,又该怎样去管?在多数教师看来,惩戒学生的不当行为不仅正确,而且必要,更是教师的权利。但他们往往自以为居高临下,所以常常随意任性。  如果教师通过惩罚学生来维护课堂纪律,教学效率或一时可能有所提升,然而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品格形成势必会带来一定的伤害。笔者认为,对学生适当的惩戒无可厚非,关键是处罚者在实施处罚的过程中所表露出来并被学生敏锐捕捉的情感因素,
目的综述最新报道的Na+/H+交换器(NHE)抑制剂的结构类型及其药理作用,为新药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通过调研近期国内外文献,较全面地介绍了NHE抑制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结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人血浆中米格列醇浓度的方法,并用于健康人体内米格列醇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MACHEREY-NAGELCN色谱柱(4.6mm×250mm,5μm),柱温50
随着临床药师工作的深入,参与临床查房的机会日渐增多,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现剖析2例心内科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谈些体会。1病例与用药方案的制订1.1病例1男,81
信息时代,知识的编码化与数字化将人类带入知识经济与数字化生存的知识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终身学习”因此成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在此目标引领下,教育领域发生了“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的转化,传统课堂正在发生着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范式下,评价往往是在教学之后进行的一种孤立的、终结性的活动,目的在于对学习结果进行检测。而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
目的 研究葛根素与人血清白蛋白和α1-酸性糖蛋白之间的非共价结合特性。方法应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分别测定葛根素、人血清白蛋白、α1-酸性糖蛋白及其所形成复合物的相对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改革也在深入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代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这当中,全国的高考制度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全国高考理综卷中,生物学科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分值由原来的72分提高到了现在的90分,这使得生物教师对于高考中如何系统地有效复习变得尤为重要,而高三生物复习又是重中之重,因而教师应加强探讨如何进行高三生物三轮复习。如何提高高考生物成绩,已成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