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习场”是当代教与学的心理学中关于学习环境的一个隐喻,意思是在一个真实的或拟真的知识中使学习者理解知识。也就是说,知识是通过经验而情境化的。利用真实的或者模拟的情境,让学习者在活动中计划、操作、交往、协商和体验,这样的情境充满了知识。依据这一理念,幼儿园专用室活动的意义便显得格外重要。作为幼儿园活动的一部分,专用活动室的创建与使用该如何契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幼儿学习特点、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呢?“实习场”的理念给了我们启示和指引。
一、联系生活,让专用室成为幼儿生活的“微型社会”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另外,学校生活不完全等同于社会生活,学校是简化的为“微型社会”。学校生活应当逐渐从家庭生活里发展出来,开展并继续幼儿在家里依据熟悉的生活。
因此,在专用室创建之初,就应该考虑其设置项目的生活性。在设置上也应充分考虑能满足幼儿的不同发展需要。其次,在活动内容的选取和设计上,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内容显得尤为重要。以我园“生活体验馆”为例,在内容的选取上,一是立足“实际性”,如洗碗、择菜、扫地等;二是立足“应季性”,如剥蚕豆、做元宵等;三是立足“挑战性”,如包饺子、做蛋糕、磨豆浆等幼儿在专用室中从事的活动,就犹如一个个社会生活的缩影。
二、设置情境,让专用室成为幼儿生活的“真实社会”
专用活动室的活动首先应当是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游戏,是能让幼儿坚持不懈、长期探索的游戏。因此,只有在专用室的创建中还原儿童游戏生活的“真实情境”,才能让儿童在游戏中实现沟通、对话和发展。
(一)提供真实的活动材料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幼儿的游戏“真实性”需求也日渐提高。他们不仅要求游戏材料是可触摸的、可参与的、可操作的,最重要的一点,必须是“真实的”,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以我园的“木工修理间”为例,在该室的创建上,我们为幼儿购置了“真家伙”——木工工具。有锤子、钉子、锯子等,同时还增添了木料。
(二)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
皮亚杰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在于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这意味着我们不要把儿童视作进行知识灌输的“容器”,而要在教育中营造一种能促使儿童主动、积极地去发现、思考、探索、想象的氛围和情境。
专用活动室是一个较为独立的学习环境,为幼儿的探索实践提供了条件。如秋天正是黄豆收获的季节,“黄豆”能做什么?“豆浆、豆腐是怎么做出来的?”面对这些问题,在我园生活体验馆中生成并开展了活动《香甜的豆浆》。活动中,孩子们认识了生活中渐渐被全自动豆浆代替的石磨后,三个人一组开始磨豆浆,一个握把手转动石磨磨豆浆,一个加豆子,另外一个加水,围着石磨干得热火朝天。
三、关注经验,让专用室成为幼儿生活的“模拟社会”
直接经验是幼儿最重要的经验。它是幼儿从行动中,通过探究与调查,经过认知、思考、感觉和行动获得的经验。实习场的理念告诉我们,在专用室的活动组织过程中,應努力帮助幼儿将其他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
(一)提出适度挑战,提供练习机会
在专用室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应注意为孩子创设体验自己的能力选择难易适度的内容,提供富有挑战性而又不致过于困难的机会。如在我园的“DIY布艺坊”中,我们把活动区域大致划分为印染区、编织区、刺绣区和裁剪区四块。在每个区中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如在印染区中,我们为孩子准备了颜料、毛笔、白色的布块,让幼儿运用颜料的颜色多变的特性,在白布上进行印染。既满足了幼儿表现、创造的需要,同时又给了幼儿以一定的挑战。
(二)联系各种经验,进行主动学习
杜威提出,教育应以儿童实际经验为起点,以自由活动为方式。以我园的“建构小天地”为例,在场地的布置上,我们让大班幼儿参与布置设计。各个区域的布局既相互融合又相对分开,既有独立拼搭的空间,又有相互合作的空间,满足了幼儿自主探索的需要,为幼儿提供了互相交流,共同合作的平台。在组织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会根据幼儿形象思维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幼儿收集各种图片、照片、书等材料,供幼儿欣赏、观察,使他们对一些物体的结构特点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开展创造、建构等活动。更有利于幼儿的主动学习。
(三)发展独特兴趣,符合长远目标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由此,我园尝试开展了专用室“走班”活动。打破了幼儿原来班级的限制,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与知识经验基础,让他们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喜欢的专用室进行活动,且不限制他们进入各室的活动次数。在“走班”的过程中,孩子通过面对不同的老师、课程和同伴来锻炼适应能力。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尝试,面对不同的幼儿,挑战了自己在应对不同幼儿生成和回应的教学智慧。
幼儿园专用室所创设的学习情境使得幼儿教育与社会密切联系,幼儿扮演的就是活生生的生活行动者的角色。通过参与、操作、体验、交往等,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现实,获得直接经验,同时还寓教于乐,让幼儿在工作中游戏,在游戏中工作。生活性、情境性、经验性等特点既是“实习场”理念对幼儿园专用室活动的启示,同时也应该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所应有的追求,需要我们将其真正落实到活动的设计及实践中,从而为幼儿提供更为适宜、优质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
一、联系生活,让专用室成为幼儿生活的“微型社会”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另外,学校生活不完全等同于社会生活,学校是简化的为“微型社会”。学校生活应当逐渐从家庭生活里发展出来,开展并继续幼儿在家里依据熟悉的生活。
因此,在专用室创建之初,就应该考虑其设置项目的生活性。在设置上也应充分考虑能满足幼儿的不同发展需要。其次,在活动内容的选取和设计上,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内容显得尤为重要。以我园“生活体验馆”为例,在内容的选取上,一是立足“实际性”,如洗碗、择菜、扫地等;二是立足“应季性”,如剥蚕豆、做元宵等;三是立足“挑战性”,如包饺子、做蛋糕、磨豆浆等幼儿在专用室中从事的活动,就犹如一个个社会生活的缩影。
二、设置情境,让专用室成为幼儿生活的“真实社会”
专用活动室的活动首先应当是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游戏,是能让幼儿坚持不懈、长期探索的游戏。因此,只有在专用室的创建中还原儿童游戏生活的“真实情境”,才能让儿童在游戏中实现沟通、对话和发展。
(一)提供真实的活动材料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幼儿的游戏“真实性”需求也日渐提高。他们不仅要求游戏材料是可触摸的、可参与的、可操作的,最重要的一点,必须是“真实的”,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以我园的“木工修理间”为例,在该室的创建上,我们为幼儿购置了“真家伙”——木工工具。有锤子、钉子、锯子等,同时还增添了木料。
(二)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
皮亚杰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在于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这意味着我们不要把儿童视作进行知识灌输的“容器”,而要在教育中营造一种能促使儿童主动、积极地去发现、思考、探索、想象的氛围和情境。
专用活动室是一个较为独立的学习环境,为幼儿的探索实践提供了条件。如秋天正是黄豆收获的季节,“黄豆”能做什么?“豆浆、豆腐是怎么做出来的?”面对这些问题,在我园生活体验馆中生成并开展了活动《香甜的豆浆》。活动中,孩子们认识了生活中渐渐被全自动豆浆代替的石磨后,三个人一组开始磨豆浆,一个握把手转动石磨磨豆浆,一个加豆子,另外一个加水,围着石磨干得热火朝天。
三、关注经验,让专用室成为幼儿生活的“模拟社会”
直接经验是幼儿最重要的经验。它是幼儿从行动中,通过探究与调查,经过认知、思考、感觉和行动获得的经验。实习场的理念告诉我们,在专用室的活动组织过程中,應努力帮助幼儿将其他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
(一)提出适度挑战,提供练习机会
在专用室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应注意为孩子创设体验自己的能力选择难易适度的内容,提供富有挑战性而又不致过于困难的机会。如在我园的“DIY布艺坊”中,我们把活动区域大致划分为印染区、编织区、刺绣区和裁剪区四块。在每个区中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如在印染区中,我们为孩子准备了颜料、毛笔、白色的布块,让幼儿运用颜料的颜色多变的特性,在白布上进行印染。既满足了幼儿表现、创造的需要,同时又给了幼儿以一定的挑战。
(二)联系各种经验,进行主动学习
杜威提出,教育应以儿童实际经验为起点,以自由活动为方式。以我园的“建构小天地”为例,在场地的布置上,我们让大班幼儿参与布置设计。各个区域的布局既相互融合又相对分开,既有独立拼搭的空间,又有相互合作的空间,满足了幼儿自主探索的需要,为幼儿提供了互相交流,共同合作的平台。在组织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会根据幼儿形象思维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幼儿收集各种图片、照片、书等材料,供幼儿欣赏、观察,使他们对一些物体的结构特点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开展创造、建构等活动。更有利于幼儿的主动学习。
(三)发展独特兴趣,符合长远目标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由此,我园尝试开展了专用室“走班”活动。打破了幼儿原来班级的限制,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与知识经验基础,让他们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喜欢的专用室进行活动,且不限制他们进入各室的活动次数。在“走班”的过程中,孩子通过面对不同的老师、课程和同伴来锻炼适应能力。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尝试,面对不同的幼儿,挑战了自己在应对不同幼儿生成和回应的教学智慧。
幼儿园专用室所创设的学习情境使得幼儿教育与社会密切联系,幼儿扮演的就是活生生的生活行动者的角色。通过参与、操作、体验、交往等,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现实,获得直接经验,同时还寓教于乐,让幼儿在工作中游戏,在游戏中工作。生活性、情境性、经验性等特点既是“实习场”理念对幼儿园专用室活动的启示,同时也应该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所应有的追求,需要我们将其真正落实到活动的设计及实践中,从而为幼儿提供更为适宜、优质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