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年初以来,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政府与巴基斯坦塔利班(简称“巴塔”)之间的和谈终于展开。和谈是谢里夫政府的既定策略,攸关巴国内发展、地区安全和全球反恐大局,但面临多方掣肘,前景难言乐观。
“五层反恐战略”下的和谈之路
早在去年竞选总理期间,谢里夫就表示“枪弹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主张与“巴塔”和谈。去年6月谢里夫第三次当选总理,上台后制定了“解除、遏制、阻止、教育和再融入”的五层反恐战略,进一步推动和谈。去年9月,谢里夫主持召开全国各政党大会,与会代表就与“巴塔”和谈达成一致。“巴塔”随后也表露出和谈意愿,双方开始接触。但11月初,“巴塔”头目哈基姆拉被美军无人机炸死,当时巴政府正派官员赴白沙瓦等地会见“巴塔”代表,和谈被迫中断。今年1月,巴政府宣布成立由总理顾问等人组成的谈判委员会,重启与“巴塔”的谈判。“巴塔”随后亦表态欢迎和谈,并指定五名宗教和政治领袖组成“巴塔”谈判委员会,后因正义运动党主席伊姆兰·汗与伊斯兰神学会领导人穆夫蒂·基法亚杜拉不愿加入,该委员会缩减为三人。双方预定2月4日首启和谈,但巴政府随后以“巴塔”谈判委员会中无“巴塔”成员,不具决策能力为由,缺席了当日会谈。后“巴塔”承诺赋予谈判委员会足够权力,双方终于在2月6日于伊斯兰堡正式开启谈判并达成了“停战”的初步协议。本以为该协议有助双方进入讨价议价的实质谈判,但“巴塔”并未履行“停战”协定,而是接二连三搞起了恐怖袭击,尤其是2月17日,“巴塔”的一个分支杀死23名巴安全部队成员,令朝野震怒,巴政府宣布终止与“巴塔”的谈判,巴军随后发动多次空袭行动,“巴塔”损失惨重。3月初,“巴塔”率先发布休战一个月的声明,巴政府与“巴塔”随后重新恢复了对话。此间,巴政府组建了新的谈判委员会,由中央政府、军队、三军情报局和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政府等的多个代表组成。3月11日,巴政府谈判委员会与“巴塔”成员在北瓦济里斯坦会面。
双方各有打算
巴政府和“巴塔”之间的和谈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双方均表现出一定的和谈意愿,推动和谈艰难前行。对巴政府而言,一是急需借助和谈改善国内安全环境。近年来,巴政界、学界充分认识到,恐怖主义已成巴发展毒瘤,十余年人员伤亡达4.5万人,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目前“巴塔”在巴各式恐怖组织中实力最强,反政府倾向最为剧烈,对巴政府威胁最大。今年1月来“巴塔”连续发动袭击,致使巴安全形势急剧恶化。谢里夫的和谈策略也因此遭到多方质疑,被批“只见口号不见行动”,谢里夫急需重启和谈为自己正名。二是谢里夫还寄望借助与“巴塔”的和谈经验,为解决俾路支斯坦分离主义问题做准备。今年1月底,谢里夫下令成立负责与俾路支省反叛武装谈判的委员会。
对“巴塔”而言,和谈是无本买卖,稳赚不赔,谈得拢则意味政府让步更多,“巴塔”从中获利;谈不拢对其也无任何影响。同时,“巴塔”现阶段参与和谈还有两大实际考虑:一是躲避军队打击。直到3月初巴政府和“巴塔”进入新一轮谈判前,巴军一直未放弃对“巴塔”的空袭,甚至在今年1月首度空袭北瓦济里斯坦部落的“巴塔”据点,导致“巴塔”损失惨重。同时,“巴塔”不愿留下拒绝和平而遭军事打击的口实,并需借和谈修养生息。二是凝结共识,团结更多成员。哈基姆拉遭美军无人机击毙后,“巴塔”内部围绕新头目人选经历了不小的动荡。现任头目法兹卢拉尽管强烈反对和谈,但现阶段“巴塔”内部支持和谈者占多数,法兹卢拉为巩固“统治根基”,只能“顺应民意”。
多方掣肘,前景难料
多年来,巴反恐策略总在军事打击与和谈之间来回调整,每一个策略的实施都引发巨大争议,本次和谈也不例外。虽然谢里夫政府为和谈“耗费心血”,但仍面临众多阻力,前景难言乐观。
一是双方谈判条件难以媾和。和谈之前,巴政府就提出五大前提条件,包括“巴塔”服从宪法、谈判范围局限在受暴力影响地区、谈判期间停止恐袭和禁止无故拖延谈判等。“巴塔”则要求释放被关押的“巴塔”领导人、实施伊斯兰教法统治、巴军完全撤离部落区,以及美军停止无人机攻击并赔偿相关损失等。从这些条件看,“巴塔”实施伊斯兰教法、欲建逊尼派神权国家,有违巴宪法,将完全改变巴政体,政府不可能接受。同时,巴军撤离部落区和美军停止无人机攻击的要求,巴政府需与军方及美国交涉,难度较大。此外,和谈还需解决部落区的发展、民生以及“巴塔”成员缴械后的生存生活问题,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
二是巴军方主张军事打击。军方在巴政治版图中举足轻重,对巴反恐和外交有强大影响力。近年来,巴军方逐渐视国内恐怖主义威胁与外部威胁(指印度)同等严重,主张高压严打。在对待谢里夫的和谈策略上,军方一直持保留态度,并在今年初多次空袭“巴塔”据点,表态已做好围剿“巴塔”的准备。3月初,巴防长宣称“若和谈失败,军方将出兵围剿”,同时,巴军费今年又提升约15%,为军方武力打击恐怖主义提供了保障。
三是美、印、阿富汗等外部势力均不希望和谈。美国虽然表态称“和谈是巴内部事务,美不干涉”,但它既担心“巴塔”再次对美国本土发动类似2010年纽约时报广场的袭击事件(尽管该次汽车炸弹袭击事件未遂),又担心其从和谈中受益。若和谈成功,“巴塔”暂时可以不用顾忌巴政府打压,其恐怖外溢效应将凸显,再加上其与阿富汗塔利班的历史渊源(自从美国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后,塔利班就开始越过边界向巴基斯坦渗透,并在巴西北部部落地区拥有了相当的势力。2007年底“巴塔”正式成立,与阿富汗塔利班在组织上实现了分离——编者注),巴、阿两国的暴恐势力联动趋势将加剧,势必会冲击阿富汗和平进程和地区安全,影响美国顺利从阿撤军。此前,巴政府与“巴塔”每到和谈的关键时刻,“巴塔”即有重量级人物遭美军无人机炸死。这充分表明美国对和谈的不信任与不支持。此外,阿富汗和印度等周边国家也担心,由于“巴塔”与阿富汗塔利班以及反印的恐怖组织“虔诚军”和“穆罕默德军”等势力勾连密切,和谈极有可能使其活动重心转向克什米尔和阿富汗。
四是“巴塔”反水可能性很大。一方面,“巴塔”内部派系众多,并非铁板一块,反对和谈者不在少数,其内部的妥协与斗争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和谈进程。另一方面,在过去几年巴政府同“巴塔”签署过几次“和平协定”,但每次“巴塔”都没有遵守协议。
此次和谈与巴国内外几大战略背景密切相关。谢里夫三度执政,保安全、求发展是其施政的重中之重。若和谈成功,有望为谢里夫执政进一步筑牢基础;若和谈失败,巴军发动军事打击的可能性很大,“巴塔”的反政府倾向和行动将更为强烈,巴安全局势恐陷入混乱。从全球层面看,南亚近年来一直是全球反恐中心,“基地”、“乌伊运”等恐怖组织长期藏匿于巴部落区,受“巴塔”庇护,与“巴塔”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和谈结果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基地”等恐怖组织在巴生存空间,对国际反恐走势影响深远。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所助理研究员)
“五层反恐战略”下的和谈之路
早在去年竞选总理期间,谢里夫就表示“枪弹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主张与“巴塔”和谈。去年6月谢里夫第三次当选总理,上台后制定了“解除、遏制、阻止、教育和再融入”的五层反恐战略,进一步推动和谈。去年9月,谢里夫主持召开全国各政党大会,与会代表就与“巴塔”和谈达成一致。“巴塔”随后也表露出和谈意愿,双方开始接触。但11月初,“巴塔”头目哈基姆拉被美军无人机炸死,当时巴政府正派官员赴白沙瓦等地会见“巴塔”代表,和谈被迫中断。今年1月,巴政府宣布成立由总理顾问等人组成的谈判委员会,重启与“巴塔”的谈判。“巴塔”随后亦表态欢迎和谈,并指定五名宗教和政治领袖组成“巴塔”谈判委员会,后因正义运动党主席伊姆兰·汗与伊斯兰神学会领导人穆夫蒂·基法亚杜拉不愿加入,该委员会缩减为三人。双方预定2月4日首启和谈,但巴政府随后以“巴塔”谈判委员会中无“巴塔”成员,不具决策能力为由,缺席了当日会谈。后“巴塔”承诺赋予谈判委员会足够权力,双方终于在2月6日于伊斯兰堡正式开启谈判并达成了“停战”的初步协议。本以为该协议有助双方进入讨价议价的实质谈判,但“巴塔”并未履行“停战”协定,而是接二连三搞起了恐怖袭击,尤其是2月17日,“巴塔”的一个分支杀死23名巴安全部队成员,令朝野震怒,巴政府宣布终止与“巴塔”的谈判,巴军随后发动多次空袭行动,“巴塔”损失惨重。3月初,“巴塔”率先发布休战一个月的声明,巴政府与“巴塔”随后重新恢复了对话。此间,巴政府组建了新的谈判委员会,由中央政府、军队、三军情报局和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政府等的多个代表组成。3月11日,巴政府谈判委员会与“巴塔”成员在北瓦济里斯坦会面。
双方各有打算
巴政府和“巴塔”之间的和谈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双方均表现出一定的和谈意愿,推动和谈艰难前行。对巴政府而言,一是急需借助和谈改善国内安全环境。近年来,巴政界、学界充分认识到,恐怖主义已成巴发展毒瘤,十余年人员伤亡达4.5万人,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目前“巴塔”在巴各式恐怖组织中实力最强,反政府倾向最为剧烈,对巴政府威胁最大。今年1月来“巴塔”连续发动袭击,致使巴安全形势急剧恶化。谢里夫的和谈策略也因此遭到多方质疑,被批“只见口号不见行动”,谢里夫急需重启和谈为自己正名。二是谢里夫还寄望借助与“巴塔”的和谈经验,为解决俾路支斯坦分离主义问题做准备。今年1月底,谢里夫下令成立负责与俾路支省反叛武装谈判的委员会。
对“巴塔”而言,和谈是无本买卖,稳赚不赔,谈得拢则意味政府让步更多,“巴塔”从中获利;谈不拢对其也无任何影响。同时,“巴塔”现阶段参与和谈还有两大实际考虑:一是躲避军队打击。直到3月初巴政府和“巴塔”进入新一轮谈判前,巴军一直未放弃对“巴塔”的空袭,甚至在今年1月首度空袭北瓦济里斯坦部落的“巴塔”据点,导致“巴塔”损失惨重。同时,“巴塔”不愿留下拒绝和平而遭军事打击的口实,并需借和谈修养生息。二是凝结共识,团结更多成员。哈基姆拉遭美军无人机击毙后,“巴塔”内部围绕新头目人选经历了不小的动荡。现任头目法兹卢拉尽管强烈反对和谈,但现阶段“巴塔”内部支持和谈者占多数,法兹卢拉为巩固“统治根基”,只能“顺应民意”。
多方掣肘,前景难料
多年来,巴反恐策略总在军事打击与和谈之间来回调整,每一个策略的实施都引发巨大争议,本次和谈也不例外。虽然谢里夫政府为和谈“耗费心血”,但仍面临众多阻力,前景难言乐观。
一是双方谈判条件难以媾和。和谈之前,巴政府就提出五大前提条件,包括“巴塔”服从宪法、谈判范围局限在受暴力影响地区、谈判期间停止恐袭和禁止无故拖延谈判等。“巴塔”则要求释放被关押的“巴塔”领导人、实施伊斯兰教法统治、巴军完全撤离部落区,以及美军停止无人机攻击并赔偿相关损失等。从这些条件看,“巴塔”实施伊斯兰教法、欲建逊尼派神权国家,有违巴宪法,将完全改变巴政体,政府不可能接受。同时,巴军撤离部落区和美军停止无人机攻击的要求,巴政府需与军方及美国交涉,难度较大。此外,和谈还需解决部落区的发展、民生以及“巴塔”成员缴械后的生存生活问题,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
二是巴军方主张军事打击。军方在巴政治版图中举足轻重,对巴反恐和外交有强大影响力。近年来,巴军方逐渐视国内恐怖主义威胁与外部威胁(指印度)同等严重,主张高压严打。在对待谢里夫的和谈策略上,军方一直持保留态度,并在今年初多次空袭“巴塔”据点,表态已做好围剿“巴塔”的准备。3月初,巴防长宣称“若和谈失败,军方将出兵围剿”,同时,巴军费今年又提升约15%,为军方武力打击恐怖主义提供了保障。
三是美、印、阿富汗等外部势力均不希望和谈。美国虽然表态称“和谈是巴内部事务,美不干涉”,但它既担心“巴塔”再次对美国本土发动类似2010年纽约时报广场的袭击事件(尽管该次汽车炸弹袭击事件未遂),又担心其从和谈中受益。若和谈成功,“巴塔”暂时可以不用顾忌巴政府打压,其恐怖外溢效应将凸显,再加上其与阿富汗塔利班的历史渊源(自从美国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后,塔利班就开始越过边界向巴基斯坦渗透,并在巴西北部部落地区拥有了相当的势力。2007年底“巴塔”正式成立,与阿富汗塔利班在组织上实现了分离——编者注),巴、阿两国的暴恐势力联动趋势将加剧,势必会冲击阿富汗和平进程和地区安全,影响美国顺利从阿撤军。此前,巴政府与“巴塔”每到和谈的关键时刻,“巴塔”即有重量级人物遭美军无人机炸死。这充分表明美国对和谈的不信任与不支持。此外,阿富汗和印度等周边国家也担心,由于“巴塔”与阿富汗塔利班以及反印的恐怖组织“虔诚军”和“穆罕默德军”等势力勾连密切,和谈极有可能使其活动重心转向克什米尔和阿富汗。
四是“巴塔”反水可能性很大。一方面,“巴塔”内部派系众多,并非铁板一块,反对和谈者不在少数,其内部的妥协与斗争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和谈进程。另一方面,在过去几年巴政府同“巴塔”签署过几次“和平协定”,但每次“巴塔”都没有遵守协议。
此次和谈与巴国内外几大战略背景密切相关。谢里夫三度执政,保安全、求发展是其施政的重中之重。若和谈成功,有望为谢里夫执政进一步筑牢基础;若和谈失败,巴军发动军事打击的可能性很大,“巴塔”的反政府倾向和行动将更为强烈,巴安全局势恐陷入混乱。从全球层面看,南亚近年来一直是全球反恐中心,“基地”、“乌伊运”等恐怖组织长期藏匿于巴部落区,受“巴塔”庇护,与“巴塔”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和谈结果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基地”等恐怖组织在巴生存空间,对国际反恐走势影响深远。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