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温暖瞬间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几件事老是萦绕在脑际,想起来心头就会涌起阵阵暖意。
  在市场上买了几斤花生米,装在塑料袋里,放在电动车上带回家。半路上忽听后面有人喊:“前面的那个人,花生米漏啦!”我低头一看,不知何时塑料袋破了个洞,花生米正一粒一粒地往下漏,已经洒了好几米远了。我赶忙停车,下来抓住破口处。怎么办?思来想去,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塑料袋破口处打个结,可结还没打好,花生米又从上面扎口处漏了出来。没办法了,我急得满头大汗。就在我站在那儿东张西望、束手无策之际,路边修自行车的老人走过来,递给我一只塑料袋,笑意盈盈地说:“给你,套上吧!”我接过塑料袋,套在装花生米的破塑料袋上。这真是雪中送炭啊!看着修车人那双油污漆黑的手,我内心感激不已。这是两个月前某天早晨发生的事。
  从乡下回城,因有急事,我决定抄近路回家。骑着电动车一路狂奔,前面城里的高楼大厦已映入眼帘,可突然一块牌子挡住了我的去路:前方桥梁断裂,正在施工修复,请绕行。我一下子傻眼了,这可咋办呀?望着旁边正在扎钢筋的修桥工人,我自言自语:“真倒霉!原路返回,我得多走多少冤枉路啊!”许是听到了我的喃喃自语,一位正在扎钢筋的工人抬起头来看了看我:“是到城里去吧?不用原路返回,你从这儿拐弯向南,走一里来路的样子,就有一座往西的桥,过桥一直走就到城里了。”情急之中,我都没顾得上道声“谢谢”就匆匆而去。没走多久,果然看到一座东西向的桥,过桥,直走,我终于顺利地回到家里。多亏了那位修桥工人指路,要不然我多走冤枉路不算,耽搁了时间还要误事。直到现在,我还对那位修桥工人有说不尽的感激。这是前不久遇到的事。
  最近小区改造,楼下挖得坑坑洼洼。那天早晨,我推上电动车去上班,却被前面一道半米来宽的沟难住了。我用尽力气,好不容易将前车轮挪到对面,可后轮怎么也挪不过去了。就在我进退两难之际,一位泥瓦工放下手中的镐,走过来,抓住车后座上的把手,用力一提,再顺势往前一推,我终于过了那道坎,得以按时上班。
  一只塑料袋,两句指路的话,一个提车的举动……这些事确实很平常,平常得像地上的泥土一样,朴实无华;平常得像漫天飛舞的雪花一般,悠然飘落,悄无声息。但一想起来,我的心间仿佛有股暖流在涌动,瞬时溢满感恩的情愫。这些事是深藏在我记忆深处的珍珠,每当浮躁之际,静静地捡拾起来,串成一串,默默欣赏。即使身在寒冬,也能让人感到四围温暖如春。
  修车人、造桥工、泥瓦匠……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平民百姓的淳朴和善良、真诚和厚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他们是最平凡的人,却也是世间最重要的人。他们以纯净之心于不经意间释放出的融融暖意,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
  选自《意林》
其他文献
韩国电影《寄生虫》从剧情上说,应以“那场大雨”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大雨之前,豪宅的主人朴社长、朴太太带着自己的一双儿女多惠和多颂外出度假,为小儿子多颂过生日。而留守在家的女佣忠淑毫无顾忌地招来丈夫金基泽、儿子金基宇和女儿金基婷,主人一般地尽情挥霍着短暂“上流社会”的生活体验。其实,在金家四人中,忠淑是最后一个进入朴家的。在此之前,先是基宇受朋友敏赫之托接替出国留学的敏赫,为金家女儿多惠进行英语辅
虽然离开多年了,但我一到冬天,还是怀念家乡的土炕,怀念土炕的热炕头。  我更知道,热炕头是要续火添柴的,半夜还要起来加一层柴末末,俗称煨的。年轻人是没问题的,父母亲年迈了,怎能让他们半夜起来呢?所以近年来,我一到冬天就把父母亲接到郑州,让他们享受暖气。  父母亲长期生活在老家,生活习惯很难和城里人一致,所以我将新买的一套房子让父母亲住,我把生活必需品备齐,每天去看他们一次。  父母亲很满足,特别提
庚子年正月,为避疫情,居于家中足不出户。下厨,煮青菜,豆腐皮,肉炒香菇,吃得津津有味。午饭后习字,写一幅字:“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此句之由来,是唐代的一位高僧,百丈怀海禅师。百丈禅师年轻时,就与僧众一起“出坡”,從不间断。所谓“出坡”,即是在寺院干农活。百丈禅师倡导的是以农禅为生活,这当然会很辛苦,但他每日都是亲自劳动,不避苦累。后来百丈禅师年纪渐渐大了,每天依然跟大家一起上山下地,自耕自食。弟
荞麦播撒在西贝山村的东坡,早上醒来,男人提着裤子,女人端着尿盆上茅厕的时候,一眼就望见了那一道一道颜色,荞麦花开,家家户户的炊烟开始升腾起充满脂气的薰味来。就在几个月前,地里还是满目金黄的小麦呢。小麦收割不久,人们便撒上了荞麦。其实,在农民的心里,荞麦算不上一年的主口粮,但祖上说了:“有粮没粮,存荞麦几担。”祖上还说了,光绪三年,是荞麦延续了西贝山村的烟火。荞麦生长期短,没有属于自己的领地,只能借
立春前后,垄里开始耕作了。水牛拖着沉甸甸的犁具,垂头奋力向前。铁铧掀开沉睡一个冬天的水田,草腥气和着泥土味扑面而来。农人尾随其后。这时,田埂上常有几个孩童在挖荠菜。与犁田的农人一体,成为民俗画。  荠菜是皖西人暮冬至春时的节令菜。走在乡野间,时不时见几个小孩拿把挑铲或者小锄头,挎着筐箩,蹲在地上挑荠菜。荠菜有大小多种,故乡所生者甚小,一丛丛紧钉在地上,只能从土中将它们连根挑起,抖去泥土,放入篮子里
我的家乡在北方,秋去冬来,候鸟纷纷远去。冬天的北国,早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片肃杀景象。然而有一种鸟却无比顽强地对抗着严寒,从容不迫地生活着。它就是———麻雀!麻雀嘴短而粗壮,呈圆锥状,嘴峰稍曲。早些年,农家还都是土房,麻雀就以锐利的嘴巴为工具在檐头攒土做窝,生儿育女,一年又一年,待得悠闲而惬意。麻雀不畏严寒侵袭,每天一大早,东方的天际才见一缕曙色,他们就耐不住寂寞,纷纷钻出窝来,在树上飞来飞
紅姑娘别名红灯笼、灯笼果、挂金灯等,学名酸浆。红姑娘是我国历史上特有的药食草本野生水果。《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中记为:酸浆苫塞、清肺治肝、咽喉肿痛、热咳能安。  红姑娘的记忆,最开心的事就是那次去儿时伙伴小芳家玩。  我在小芳的院子里看花,看菜,看草,看蝴蝶翩跹,看麻雀飞起落下,看不远处青黛的南山像龙一样静卧,看高高的蓝蓝的天。院子没围墙,我们的叫闹声常常惊得从院前路过的大人跑来瞅瞅,看到是小孩
樟树纷纷落叶了,步道上,落上厚厚一层。环卫工人打扫着,发出“哗”“哗”“哗”的声响。树上还落下一些豆子一样的东西,紫黑色,踩一下,地上便印上墨点,这是樟籽。今春落下的这些樟籽儿,没人踏践,扫过之后,地面干净,往年的这个时候却不行。步道上干干净净,但阒寂无人。不一会儿,一辆大车轰轰隆隆开过来,载着像大炮一样的东西,向樟树上喷洒水雾,水雾中饱含浓浓的药味儿,樟树又纷纷飘落一些东西,地上又撒了一层。环卫
和一群退休的朋友饭聚。席间,聊及婚姻,骤然发现,处于“黄昏阶段”的婚姻,普遍面对着一个潜在的“小危机”。大家七嘴八舌地表示,从职场退下来后,和谐的婚姻竟“硝烟四起”。过去,夫妻俩为工作忙碌,很珍惜闲暇时的相处,见缝插针,分秒必争,大家都好似有谈不完的话。现在呢,手中有大把可供挥霍的时间,朝夕相对,原本以为如鱼得水,琴瑟和鸣,没有想到反而时起勃谿。甲气呼呼地说:“大事小事他都要查问,我简直烦得要发疯
过了大年初一,大姐在我们“本家人”微信群里贴出一张“医院告病人家属书”。内容概要:经院部决定,实施有条件地禁止病人外出和家属来院探望,并恳请各位家属、老人给予理解和支持。  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蔓延,母亲的养老医院不能随意出入了。96岁的母亲,平时我们四个子女每天轮流去探望她半天,她从来不觉孤独。如此,她怎么办?她怎么想?她能忍受吗?  大姐在微信群里发出医院通告,母亲也在我们的“本家人”群内。